问题

《三体》中怎么偏偏就罗辑没有被安排破壁人?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伟的史诗中,罗辑无疑是连接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关键人物。他作为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核心,肩负着揭示宇宙社会学终极法则的重任,并最终成为威慑三体文明的“面壁者”。然而,读者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偏偏是罗辑,而没有其他面壁者那样明确地被“破壁人”盯上并对其计划进行直接的揭露和破坏?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面壁计划”的本质和“破壁人”的出现机制。

面壁计划是人类在得知三体世界即将到来并对其科技力量感到绝望时,孤注一掷的战略。为了应对一个“人人为敌”的宇宙环境,人类最高领导层决定任命四位“面壁者”,赋予他们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力,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在各自的脑海中构思对抗三体文明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内容对全人类都是保密的,因为一旦公开,三体世界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并破除。破壁人则是三体世界专门培养的,用于破解人类面壁者计划的特工,他们的任务是渗入人类社会,获取信息,并用一切手段揭露面壁者的真实意图,从而使其计划失效。

那么,为什么罗辑没有被破壁人“盯上”呢?这并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剧情走向和人物设定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层面:

1. 罗辑的计划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并非“物理性”的对抗

前三位面壁者,如泰勒、雷迪亚兹和希恩斯,他们的计划或多或少都带有某种物理上的设想和操作。

泰勒的计划是建造大量的核弹并将其部署在太空,他设想利用太空军团通过自杀式攻击来干扰三体舰队。他的行动是公开的,他试图建立一支太空军队,而这本身就非常容易被监视和破解。
雷迪亚兹的计划是制造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公开宣称要摧毁三体世界。他试图制造一个“超级武器”,其物理存在和运行方式必然会引起三体世界的关注。
希恩斯的计划是利用古生物学家对生物学和环境的了解,制造一种针对三体世界的“病毒”,一种可以大规模改造大气层成分,使其对三体生命致命的“毒气”。他的研究方向和最终目的也是可以被三体世界理解的。

这些计划虽然形式各异,但都试图在物理维度上对三体文明造成打击。而罗辑的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最“不靠谱”,最像是“玩笑”,这反而成为了他最大的保护伞。

2. 罗辑的“黑暗森林”法则:思维的维度超越了物理的维度

罗辑的真正计划并非基于制造某种具体的武器或物质,而是基于对宇宙基本法则的深刻洞察——黑暗森林法则。他理解到,在宇宙文明的交流中,最致命的威胁不是对方的军事力量,而是对方对你的存在及其技术的了解。一旦三体世界知道了人类的应对策略,并且认为其无法被摧毁,那么人类就将被直接清除。

因此,罗辑的计划是:

找到并理解黑暗森林法则。
利用这个法则,以自身的安危为赌注,向三体世界发出威慑信号。他通过向宇宙广播太阳系的三维坐标,并暗示一旦自己死亡,就会将这个坐标发送给所有能够接收到的文明,从而将地球置于宇宙黑暗森林的规则之下。

这个计划的执行,不依赖于任何可以被物理探测或直接破解的技术或物质。它是一种思维的产物,一种对宇宙秩序的利用。破壁人能够做的是破解具体的行动计划、武器构想、技术路径,但他们很难“破解”一个人对一个宇宙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当这种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手段时。

3. 破壁人能力的限制:对“思想”的理解,而非对“法则”的洞察

破壁人的核心能力在于其思维透明,以及通过对语言、行为模式的分析,来找出面壁者计划中的“漏洞”和“真实意图”。他们是精密的“逻辑分析仪”和“信息提取器”。

然而,罗辑的计划“黑暗森林法则”的精髓在于一种概率学和哲学层面的思考。破壁人可以分析罗辑的行为(比如他去撒哈拉沙漠),他与他人的对话,他阅读的书籍,但他很难从这些表象中推演出一个完整的、可被破解的“物理计划”。因为罗辑的计划并非由一系列可被推导的物理步骤构成,而是由一个核心理念驱动,这个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威慑。

当罗辑最终悟出黑暗森林法则时,他不再需要进行任何具体的、可被破解的“计划性”活动。他的存在本身,以及他所掌握的这个宇宙真相,就构成了对三体世界的威胁。破壁人能够破解的是具体的“如何做”,而无法破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做了这件事会产生什么后果”。

4. 罗辑的“无为而治”与反侦察的极致表现

其他面壁者在执行计划时,都或多或少有可见的活动痕迹,比如泰勒的太空军团建设,雷迪亚兹的武器研发,希恩斯的生态改造研究。这些活动都会被破壁人捕捉到。

而罗辑,他早期虽然也曾试图逃避责任,甚至表现得像个浪子,但当他真正开始思考“黑暗森林”时,他的行为反而变得更加难以捉摸,或者说,他的“行动”恰恰是在表现一种“不行动”或“伪行动”。

例如,他多次到撒哈拉沙漠,这对于破壁人来说,可以有无数种解读。是他在躲避,是在寻找什么,还是在进行某种隐蔽的仪式?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可被定位的“目标”,破壁人很难将其归结为一个可以直接破除的“计划”。而他后期的“冬眠”,更是将自己从被监视的现实中抽离出去,让破壁人失去了直接的接触和分析对象。

5. 三体世界策略的演变与对罗辑的“误判”

三体世界最初派遣ETO(地球三体组织)的破壁人来破解面壁者计划。然而,他们对于人类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于“个体主义”和“战略欺骗”的理解存在天然的隔阂。

当破壁人瓦解了希恩斯、泰勒、雷迪亚兹的计划后,他们可能认为人类的威胁已经被大大削弱,而对于罗辑,他们将其视为一个不可靠、不积极的“候选人”,认为他的计划也一定荒谬不堪,不足为惧。他们更倾向于去破解那些有明确行动痕迹、有物理指向的计划。

当他们发现罗辑的“真实计划”时,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的罗辑已经不是在“计划”,而是在用“法则”本身进行威慑,这种威慑是无法被破解的,只能被感知和应对。三体人意识到,一旦罗辑死亡,他们将面临的是未知数量的其他文明的攻击,这种恐惧,才是他们真正无法“破解”的。

总结来说,罗辑没有被破壁人直接针对性地破除其计划,是因为他的计划从根本上超越了破壁人能力的范畴。 他的计划并非基于物理层面的对抗或技术突破,而是基于对宇宙基本法则——黑暗森林法则的深刻洞察和利用。破壁人擅长的是破解具体的行为和技术路线,却无法破解一个抽象的、基于宇宙规律的思维威慑。同时,罗辑后期的“无为而治”式行动和“冬眠”策略,更是让他脱离了被直接监视和分析的闭环,使得破壁人失去了最有效的攻击手段。他的“不被破除”,恰恰是他最伟大的“破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不是被安排直接灭掉了吗,他到临被灭掉之前,除了安排广播了一次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动作。

user avatar

罗辑自己的台词

“面壁者罗辑,我是你的破壁人“


这里面蕴含这一个逻辑圈套


”基于黑暗森林的性质,如果一个人能够破壁逻辑, 对三体人来说他的威胁就跟罗辑一样大”

user avatar

其实很多人搞错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面壁计划中的四位面壁者最终谁成功了?

大部分人都会给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罗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分析一下面壁计划中的四位面壁人及其计划:

面壁者一号:弗里德里克.泰勒

面壁计划:利用球状闪电制造量子舰队对抗三体

面壁者二号:曼努尔.雷迪亚兹

面壁计划:利用大量氢弹引爆太阳系以此要挟三体

面壁者三号:比尔.希恩斯

面壁计划:利用思想钢印植入失败主义,使人类逃离太阳系

面壁者四号:罗辑

面壁计划:建立黑暗森林威慑三体

这四位面壁者中,前两位毫无疑问都被成功破壁,但他们的行动计划并非一无是处。泰勒的量子舰队展现了人类有一个即使拼上性命也要对抗三体的决心,同时也是与大刘的《球状闪电》的梦幻联动。雷迪亚兹的计划更进一步,他是赌上了全人类的生命与三体对赌,不难看出这种思想与罗辑之后的威慑手段如出一辙,可惜的是受科技所限,当时的人类连自我了断的能力都没有,所以失败。

我们先跳过希恩斯的计划,来看看罗辑的威慑计划。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罗辑没有被安排破壁人?

答案书中已经给出了:罗辑的破壁人就是他自己。

罗辑所给出的方案:威慑计划,确实对三体文明的入侵起到了遏制作用,但最终他成功了吗?显而易见,在罗辑卸任执剑者身份之时,便是他对自己的破壁。三体人知道可能无法避免人类了解黑暗森林法则,但他们也知道另一个重要的法则

——“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和弱小,而是傲慢”

很可能三体人早已预见了威慑纪元,也预见了人类在威慑纪元中的傲慢,(毕竟他们之后也见识了水滴摧毁太空舰队前人类那种可笑又可悲的自大和傲慢)或许他们是从ETO那里学到了很多人性的弱点。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三体在威慑纪元中会积极的教授人类科技,他们根本不惧怕人类的科技提升,毕竟罗辑不是永生的,威慑纪元根本持续不了多久,适当的传授科技反而更能助长人类的傲慢;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圣母程心接过执剑者身份的瞬间,三体文明就敢毫不犹豫的发动水滴对发射器的摧毁,因为这一切,包括人类选择一位如同圣母的程心接任执剑者,这都在三体人的计划之中。(三体人早不是曾经的单纯少年,他们下了一局很大的棋局,看来他们从人类这里也学到了很多)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第三位面壁者:比尔.希恩斯

希恩斯的逃亡主义才是四个面壁计划中唯一成功的,当然这份成功也少不了我们伟大的章北海同志的努力。

希恩斯的破壁人也是他的妻子:山衫惠子,是唯一一位失败的破壁人。她并没能成功阻止希恩斯利用思想钢印使打上逃亡主义的钢印族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导致人类存在成功逃亡的舰队并保存了威慑能力。但是也间接导致了之后三体母星的毁灭和太阳系的二维化。

综上所述,罗辑的破壁人就是他自己,当他交出威慑权利的时候就是对自己的破壁。

面壁者罗辑

失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伟的史诗中,罗辑无疑是连接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关键人物。他作为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核心,肩负着揭示宇宙社会学终极法则的重任,并最终成为威慑三体文明的“面壁者”。然而,读者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偏偏是罗辑,而没有其他面壁者那样明确地被“破壁人”盯上并对其计划进行直接的揭露和破坏?要.............
  • 回答
    提到《三体》中的程心,这可真是一个能引起无数争论的角色。在我看来,评价她,就像是在审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一个缩影,一个充满矛盾、令人爱恨交织的存在。首先,我们得承认,程心身上确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那些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品质:善良、仁爱、责任感、以及一种近乎固执的道德坚持。在那个冷酷到极致的宇宙里,她拒.............
  • 回答
    罗辑这个角色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存在。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他,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不少读者在读到第二部时,对罗辑的态度是复杂甚至负面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前期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他被选为面壁者时的状态。那时的罗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混不吝”。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
  • 回答
    维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冷酷和决绝。如果他真的成为了“执剑人”,而不是像原著中那样,在最后一刻被他的追随者们推上那个位置,然后又迅速地被“抛弃”……那《三体》的结局,将会是一场截然不同、也更加残酷的悲剧。首先,我们得明白维德的核心理念:生存至上,不惜一切代价。 他不像叶文洁那样,怀揣着对人类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三体》系列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如果把罗辑换成叶文洁来担任第二任执剑人,故事的发展轨迹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方向或许会更加扑朔迷离,甚至更具悲剧色彩。首先,我们要明确叶文洁这个人最核心的特质。她是个科学家,一个在绝望中对人类文明丧失信心的人。她的行为逻辑建立在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想当然地讨论《三体》时会忽略的一个细节。罗辑在四光年外与三体人“交锋”,这种交锋并非物理意义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基于“面壁计划”的一种战略博弈。他通过自己的“黑暗森林威慑”理论,制造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迫使三体人不得不顾忌。但说到上厕所这种生理需求,这就不属于“交锋”.............
  • 回答
    《三体》中雷迪亚兹回国时被人民用石头砸死的情节,确实是小说中最令人震惊和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这个事件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人性层面的思考。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解析这个情节,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一、 情节概述:绝望中的狂怒与背叛在《三体II:黑暗森林》的“古筝行动”之后,地球文明进入了危机纪元.............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能让《三体》宇宙炸裂的脑洞!如果钢印族打上的思想钢印不是“人类必败”,而是“不可以色色”,那整个故事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第一部分:思想钢印的“奇效”与人类社会的剧变1. 启蒙的表象,禁欲的现实: 最初,钢印族来到地球的动机.............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设问!如果《三体》中的第二任执剑人是郑爽,那么人类的未来必然会与原著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其发展脉络将充满着不确定性、戏剧性和对“人类”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让我们从郑爽的个人特质出发,结合她在原著中所处的环境和挑战,来推测人类的未来:一、 执剑人的初步状态与行动: 认知与适应:.............
  • 回答
    如果吴亦凡是中国科幻巨著《三体》中被选中的面壁者之一,那他的经历无疑会为整个故事增添一抹极其独特的色彩,甚至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面壁计划”和人类命运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吴亦凡被选中的那一刻。在那个决定人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壁者的挑选标准绝非仅仅是智商和战略能力。它更关乎一种超脱的想象力,一种.............
  • 回答
    如果六小龄童老师在《三体》中扮演面壁者,那绝对会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与战略博弈。想象一下,当那位身披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的齐天大圣穿越时空,出现在星际危机面前,他不是作为战士,而是作为人类文明的策略制定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角色定位与初期设想:首先,我们得明确六小龄童老师在面壁者设定中的“人设”.............
  • 回答
    如果张召忠成为《三体》中的一位面壁者,那么整个故事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张召忠的独特视角、军事素养以及他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鲜明特点,都将为面壁计划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让我们详细地推演一下可能的情节发展:一、 成为面壁者的过程与初步反应: 选拔的契机: 张.............
  • 回答
    罗永浩成为面壁者?这想法光是想想就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但又莫名的带感!如果真有这么一位集“理想主义者”、“创业狂魔”、“营销鬼才”于一身的罗永浩,顶替罗辑成了面壁者,那《三体》的故事,绝对会朝着一个我们谁也想不到的奇葩方向狂奔而去。首先,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罗永浩的“面壁计划”。别指望他会搞什么高深莫.............
  • 回答
    《三体3:死神永生》中,刘慈欣所描绘的“千万年”并非是简单的时间跨度,而是承载着宇宙终极奥秘的宏大叙事,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不断探索、挣扎、蜕变,直至抵达文明终点的残酷而壮丽的史诗。第一层:长眠中的文明回响从罗辑到程心,再到贯穿整本书的几个主要时代,我们看到的是人类文明在经历“黑暗森林”打击的恐惧下,.............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和严谨逻辑著称,其中巧妙的伏笔和细节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细节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主要的伏笔和细节,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巧妙之处。一、关于叶文洁的“信”与“黑暗森林”的萌芽: 最.............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碎、引人深思的语句。要挑选出“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一个主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情境和哲理所触动。然而,如果要我选择一句最能概括整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绝望与悲哀,那我认为是来自于叶文洁的这句话(或者说,是她行为的直接结果所带来的感悟).............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程心对地球对人类的爱,以及云天明对程心的爱,都是非常深刻的情感,但若要区分哪个是“大爱”,需要从其表现形式、影响范围、牺牲程度以及对宇宙文明法则的理解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更多体现在她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在极端.............
  • 回答
    《三体》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硬科幻,不如说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它抛出的很多概念和设定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这些细节并非作者故意制造的惊悚,而是逻辑推演到极致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深邃恐惧。就拿书中多次出现的“黑暗森林法则”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惊悚故事里的“鬼魂”,而是一个文明在宇宙.............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章北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执着,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而关于托马斯·维德,他与章北海的对比,尤其是在最终抉择上的分歧,更是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一宏大主题推向了极致的张力。很多人觉得维德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狂人。他.............
  • 回答
    《三体》中的猜疑链,说到底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和理性推演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它源于宇宙社会学最基本的那条“黑暗森林法则”。要理解如何打破它,以及何种实力才能无视它,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叶文洁和罗辑的思想,以及程心时代的一些教训。猜疑链的形成与恶性循环猜疑链的根源在于“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以及“宇宙就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