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江浙沪定居成家的北方人说点儿自己的直观感受。江浙沪本地人勿喷。
重视教育这一点,其实北方人也一样重视,你们去北京看看,扎帐篷排队报名幼儿园的,掏空三代人积蓄买学区房的,学习好的小辈儿算小辈,学习不好的不受疼爱的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这些并不能算是典型的江浙沪氛围。
我个人感受到的江浙沪比较典型的家庭氛围。
1.重实利而不重虚名
江浙沪很多地区有所谓过节壮节的说法(我一直没搞清楚Zhuangjie是两个字)问过本地人,意思就是过节要让长辈壮起来的意思。一般端午必须要。
这种习俗其实就是送钱送东西,所以江浙沪这边哪怕是亲戚也是明码标价的,就是简单的:过节我送了几千,人家给我家送了什么什么东西。别人家结婚的时候我随了多少礼,人家后来其他理由回了我多少……
甚至近亲夫妻子女间,也可以直接用给多少钱衡量关系亲疏。我所见过的江浙沪传统家庭,从不讳言什么老一辈儿的家产传儿女,别人甚至会直接问我你父母到时候能给留几套房这种赤裸裸的话。
这些一开始让我极度不适应,我心里大约和各位按捺不住想在评论区发表的一样:“这样还算是亲戚么?还算是爱人么?不是赤裸裸的铜臭味,哪里有什么亲情??”
结果,后来我发现,这样一来,亲情味反而没有变淡,倒是非常直观衡量了各家关系远近。有的家礼尚往来,年节都是数千元的东西礼品,这样的亲戚就比较亲厚,一般都是说得上话,能在一起旅游,吃饭有什么大事能帮就帮的。有的亲戚看着血缘亲厚,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过往或者龌蹉,过年送个一两百的果篮给小孩儿包个200的红包,这种就是完全不深交,也就年节走动一下的亲戚。
还有就是,江浙沪这边家庭,非常舍得给孩子,我当年单身的时候也相亲过几次,妹子们都是开车来的,最低档次也是十多万的代步车,甚至还有开保时捷来相亲的妹子。这些妹子也基本是独生子女,公务员、教师、银行等稳定的职业,你让她们自己买车,刚工作的哪里负担的起。问及介绍人,介绍人说江浙沪城里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严格,家里一个女儿的更是宠的不行,家里稍微有点儿余钱么也不舍得子女挤公交哇。
北方当然也会对子女很好,可是不会明着说,北方孩子更是觉得啃老在朋友间都不好意思说出去。而江浙沪这边则觉得,虽然也不提倡,可是啃老似乎是家长应该承担的,能补贴就要补贴,哪怕最基本的子女婚后回来吃饭,帮着带小孩儿都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不这么做的反而是老人不自在。
江浙沪家庭还有一些典型的习惯比如说:活的精细,在吃穿用度上投入比例高于北方,不时不食,隔天不食,老一辈儿接孙辈放学去吃点心等等都是值得说一说的。
就说吃点心这回事吧,江浙沪最老派的点心铺子,中午和晚上大好正餐时间反而是不营业的!人家只做早点和下午点心两拨!老人接了孙儿孙女放学,背着书包进了那些老派点心铺,一般要一客小笼馒头(小笼包)又或者是两碗小馄炖,还有锅贴,粉丝汤,发糕诸样吃食,总是要选捡两件来,看着孙子孙女狼吞虎咽吃完了,才满意。这些年老人也不吝于带孙辈儿吃洋快餐当下午点心。
这个样岂不是晚饭又吃不下去了?
那我可从来不敢问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