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卫生巾真的贵吗,处于什么价格水平?能否从成本等不同角度解释下?

回答
卫生巾在中国究竟贵不贵?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咱们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你会发现,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一、 咱先看看市场上的“价位图”

现在市面上卫生巾的价位,那真是五花八门,能把你挑花眼。

平价入门级: 很多超市、便利店都能看到那种十几二十块钱一包的,可能是十几片或者二十几片。这种产品,功能可能相对基础,但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中档主力军: 大概在三十到六十块钱之间,这个价位的产品品牌更多,选择也更多,比如一些大家熟知的国产品牌和一些国际品牌的入门款。它们在材质、吸收量、透气性等方面会做一些优化。
高端进阶款: 六十块钱以上,甚至到一百多块钱一包的,通常是一些进口品牌、或者主打特殊材质(比如纯棉、竹纤维)、主打“零感”、“夜用加长”、“负离子”等概念的产品。

所以,你说“贵”吗?

跟国外比: 咱们得承认,有些进口品牌,特别是欧洲、日本的一些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确实不低,跟它们在原产地的价格比起来,可能确实会让人觉得“小贵”。
跟国内平均收入比: 如果咱们横向比较一下,和国内普通家庭的月收入相比,卫生巾作为一种必需品,占家庭开支的比例,可能并没有到“奢侈品”的程度。毕竟,很多家庭每月在其他非必需品上的花费可能远超于此。
跟功能和品质比: 如果你追求的是极佳的舒适度、超强的吸收能力、温和的材质,那自然是要付出更高的价格。就像你想买一件高品质的羊绒衫,和一件普通的棉质T恤,价格肯定不一样。

二、 拆解一下卫生巾的“身价”:成本到底在哪儿?

想要理解价格,咱们就得看看这小小一片卫生巾,背后都涉及哪些成本:

1. 原材料成本: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
表面层: 通常是无纺布,有的是亲水性的(让液体快速渗透),有的是抑菌性的。纯棉表面层成本就比普通无纺布高不少。
吸收芯层: 这是卫生巾的“灵魂”。主要由绒毛浆(木材打成浆)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组成。SAP是关键,它的吸水性和锁水性决定了卫生巾的效果,而SAP的品质和用量直接影响成本。有些品牌会用更轻薄但吸水性好的SAP,成本自然高。
导流层/底层: 导流层帮助液体快速扩散,底层则是防漏的PE膜。这些材料的性能和技术也会影响成本。
其他: 还有一些可能包含的“黑科技”,比如负离子芯片、香氛、药物成分等,这些都会额外增加成本。

2. 生产制造成本:
设备投入: 卫生巾生产线是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本身就很昂贵,而且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
能源消耗: 机器运转需要大量的电力、蒸汽等能源。
人工成本: 虽然是自动化生产,但仍需要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等。
研发成本: 为了做出更薄、更透气、更吸收、更舒适的产品,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

3. 品牌和营销成本:
品牌溢价: 知名品牌通常拥有更高的品牌价值和用户忠诚度,这部分也体现在价格上。
广告宣传: 明星代言、电视广告、网络推广、社交媒体营销等等,这些都需要巨额投入。
渠道费用: 铺货到各大商超、线上平台,都需要支付上架费、推广费、物流费等。

4. 包装成本:
材料: 包装材料的选择,比如铝箔、可回收材料等,也会影响成本。
设计: 精美的包装设计也需要成本。

5. 税费和利润:
增值税: 国家规定要缴纳的税费。
企业利润: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 为什么感觉“贵”?还有其他原因吗?

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因素,咱们也得想想,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卫生巾“贵”:

消费升级与期望值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舒适度、健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能用就行,现在大家更愿意为“好用”付费。
市场细分与产品多样化: 就像前面说的,市场上产品太多了,各种功能、各种概念的产品层出不穷。你可能看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产品,就自然而然地觉得“贵”,但忽略了还有很多性价比高的选择。
信息不对称: 普通消费者很难完全了解每种卫生巾的真实成本构成,品牌方在营销中可能会放大某些“亮点”来支撑价格,消费者容易被引导。
“颜值经济”的影响: 很多新品牌或者网红品牌,在包装设计、营销策略上都下了功夫,营造出一种“时尚”、“年轻”、“健康”的形象,这种“颜值”和“概念”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价格。
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刚需”: 比如在商场里临时需要购买,或者一些特定型号(如夜用超长款)的单价确实会比普通日用款高,这些零星的购买经历也可能影响整体的感知。

总而言之,

我国卫生巾的价格,不能简单地说“贵”或者“不贵”。它是一个 复杂的价格体系,既有 成本驱动,也有 市场需求、品牌竞争、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 等多种因素在共同作用。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 商品经济的缩影。有基础款的“性价比之选”,也有满足更细分、更高阶需求的高端产品。关键在于,咱们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根据自己的 实际需求、经济能力和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别被市场的“热闹”冲昏头脑,也别因为一两个“贵”的产品,就否定了市场上大量性价比不错的产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卫生巾本身制造材料不贵,贵的是渠道及营销费用。

声明一下,答主我并非卫生巾行业从业人员,但是稍微学了一点点会计,今天就斗胆在各位大神面前班门弄斧,说一下卫生巾的“成本”问题,欢迎各路大佬评论区交流指正。

首先,为了了解成本,我们得先明白卫生巾的构造

卫生巾的构造可分为面层、吸收芯、底层。
各层材料之间用热熔胶相粘结。
表层是直接与肌肤接触的部分,其材质柔软。
内层的主要是棉、不织布、纸浆或以上材质复合物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纸,用来吸收流出的经血。
卫生棉的背胶是不透水材质,可将经血保留在卫生棉中。[1]

其实,卫生巾从构造上来说,和口罩很像,都是三层结构,外层防水,中间吸收层,里层是纯棉。

仅从材料和制造工艺上来说,卫生纸这个构造可以说是毫无科技含量,根本谈不上什么制造成本高昂的问题。

那卫生巾究竟贵在哪里?我们或许可以从财报上窥探一下。

要想看财报,我们得找上市公司,比较不幸的是,上市公司专门主营卫生巾业务的,真的很少。

一直到今年年9月,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挂牌上市时,A股市场上才算有了第一家卫生巾公司。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原为重庆丝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从事生产和销售妇婴卫生用品及纸品的专业公司。
产品涵盖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领域。其中卫生巾产品占营收比重超过七成。[2]

不过,也是因为刚上市的原因,我们只能查到三季度报。[3]在该报告期内,合并报表的利润表列式如下:

其中,营业总成本为2.52亿元,营业成本为1.69亿元,销售费用为5002万元,管理费用为2116万元,税金及附加为261万元,财务费用为-63万元。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简单点来说:

营业成本可以理解成材料和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可以理解成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设备修理费;财务费用可以理解为利息收入/支出(负值为收入),而销售费用则可以理解成为了使得销售达成,所付出的广告费、运输费以及销售人员的工资等。

而在这所有的营业总成本中,除了必要的营业成本外,销售费用占比最大,高达21%。

当然,销售费用高,不是这家公司的错,这是日化品行业的特点,日化品之间产品差异极小,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其产品要想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只能靠砸钱买广告或者打通渠道。

但是办公司的都不是搞慈善,这些额外付出的销售费用,最终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

卫生纸之所以贵,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那两块一片到手的卫生巾到底贵不贵?我还想从个人使用成本方面来谈谈。

每个人的经期周期不一样,月经量不一样,这也决定了,每个妹子使用卫生巾的量是不一样的。

以我媳妇为例,我媳妇平均25天一个周期,月经期7天,两个月差不多要来三次大姨妈,每次使用卫生巾数量大概在25~30片左右。

按照目前市场售价来算,平均每个月至少要花50~60元左右。

贵吗,好像也不是很贵。

但是,有很多家庭,比我们想象中要困难很多。

我们家在山东,小时候就挺穷的。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卫生巾相关企业0.98万家,相比其他日用品制造业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
其中山东省以1644家位居第一,福建、河北位列二三名。[2]

山东省是全国生产卫生巾厂家数量最多的省份,但是在上初中之前,我都没有在我家见过卫生巾。

不是我妈保护的好,是因为我妈舍不得买,一直用的都是卫生纸。

就连卫生纸,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牌子。不是清风也不是什么心相印,就是批发的那种成包的、粗糙的卫生纸。


平心而论,我们条件还不算赤贫,最起码尚能温饱自足。

再说个有意思事情,在拼多多上,销量最高的一款卫生巾,不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护X宝之类,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这个小牌子的卫生巾,73元能买240片,每片折合只要3毛钱。

这个在很多人眼中的杂牌卫生巾,一个月就卖了十万件。

哪怕是主打下沉市场的拼多多,使用门槛其实也挺高的,最起码,需要一台智能机,还要会识字,能用得起流量。

但是就这点条件,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遥不可及

各位扪心自问一下,那些沉默的、甚至不能在网络上发声的人,他们能用得起两块钱一片的卫生巾吗?

卫生巾不贵,贵的是同理心。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

  1. ^卫生巾-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AB%E7%94%9F%E5%B7%BE/242082?fr=aladdin#3
  2. ^ a b 企查查
  3. ^ 百亚股份三季度报-巨潮资讯
user avatar

这玩意,咱确实不懂,从来没买过。

不过,有件事不妨说一下。

我媳妇的表弟,的媳妇,关系还不算远吧?年龄也相近。

她每次去新西兰,临走前都是住在我们这。一般提前一两天过来,然后去买带过去的东西。

他们俩其实条件一般,并不是那种富家子弟。

每次都是两个158的大箱子,还有一个背包,一个手提包。

两个箱子里面,至少有一半,塞的就是卫生巾

那地方其实不怎么冷,衣服之类基本不用带。

剩下的就是她老公、我媳妇的表弟买的一些电脑配件,什么数据线、摄像头、鼠标之类的。配件这些都是表弟提前从网上买好了的。。

想必,新西兰这些东西不便宜,差价挺大,值得带这么多过去。

新西兰有没有代表性?

其实是有的,也就是工业体系不完整,很多东西自己生产不了,只能依赖进口。包括卫生巾。

user avatar

我以前总见网上的男女为了无痛分娩吵架,还以为这玩意儿要几万块,怀孕前专门和老公说好,一定要用无痛。

结果我们市妇产科最好的医院,无痛才要一千多块。就这个价钱,某些人还肉疼,我特么真是难以理解。

看多了新闻才知道,就为了这一千多块,很多家庭让产妇寒了心。就为了剖腹产比顺产多出来的几千块,很多家庭在孩子已经缺氧的前提下,拒绝医生的剖腹产要求,坚持顺产导致孩子脑瘫。

这就是我反对彩礼、反对女生做家庭主妇的原因。知乎很多家庭主妇宣扬“我老公爱我、尊重我、舍得给我花钱”,但现实中没有经济能力的女人,受欺负的还是大多数。

没有经济能力,可能连买卫生巾的权利都没有。

而如果越来越多的女人“回归家庭”,丧失了话语权,还有谁会为女人说话?你看看这个题目下某些男生的嘴脸。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极其XX的例子。

我单位每年发两次女工劳保,只要不挑剔,卫生巾很多,能用到过期。但前几年发的卫生巾没几个人用,因为单位发的是:

用过ABC的都知道,设计太反人类了。这个东西加了清凉配方,走路就是一种胯下生风的感觉,谁姨妈期受得了这个!

单位女员工反对了好几年,甚至茶话会公开提出来,都没人理。

单位领导是男的,工会领导是男的,都不会放在心上。偶尔还有男同事笑我们矫情,说给你们发东西就不错了,还是知名品牌。

三年前,换了个女领导。据说女领导亲自过问,于是我们的卫生巾换成了这个:



看到了吗,事关切身利益,要去争,去抢,不要妄想别人“换位思考”。自己才最靠得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永远是真理。


卫生巾对大部分知乎er来说不贵,但我国真的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妇女用不上卫生巾。

让卫生巾降价并不现实。唯一改善底层妇女生活质量的办法,就是让她们去上学,去赚钱,提高购买力。

我在知乎经常遇见和我一样出身的农村妹子,希望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要作为一个附属品留在农村,一定要离开这个不够尊重你的地方。

user avatar

成本的角度我不说了,我说点别的。

我工作之后发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同级别的女同志工资总是要稍稍高于男同志的,为什么呢?

因为女性工资中有一项“卫生费”。这项费用始于80年代,发放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号)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相关规定前后调整过数次,卫生费也从几毛钱一路涨到了30块钱左右,京东上护舒宝卫生巾低至10片五六块钱,30块钱足够买几十片,虽然我是个老爷们不过我猜这也够用了。

当然了,各省具体执行标准有高有低,比如说《河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规定是"用人单位应当为在职女职工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35元的卫生费",但是这个钱是实打实的应该发下去的。

所以与其呼吁减税,不如推动卫生费的全面落实,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直接对卫生巾进行了普惠性补贴,二是有现行政策作为抓手,落实起来相对容易很多;三是货币补贴,比较灵活。对没有工作的城镇女性,或者是较为贫困的农村女性,则可以考虑增加女性的低保额度,或是在条件允许的地方直接发放实物。

至于资本家不发卫生费、某些人又认为5元10片的卫生巾不能用只有电视上做了广告的大牌子卫生巾才能用这种事,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考虑到知乎现在没法传图,就发个链接好了。

鉴于评论区里有女同志们指出了她们有着更多的个性化需求,我必须指出我个人认为这30元的卫生费更像是救济性的基本劳动保障补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尊严。

顺便再强调一遍我个人的观点是城镇应该落实卫生费,乡镇应该进行实物发放,减税是扯犊子,最后实惠落不到需要的人手里。

user avatar

卫生巾其实不贵。

根据中国纸业年鉴,2017年卫生巾出厂价均价是3毛1一片,这还是含了高中低端的,而低端品牌比如妮爽,出场均价是1毛4一片,这些已经是含税价了。而这些已经是平均毛利率40%上下的价格,实际成本大概平均是2毛一片。

所以,跟增值税无关。

但是大家都觉得贵,贵在哪儿了呢?

主要在广告营销和销售渠道这两方面。

拿全球日化用品巨头宝洁来举例,为了建立品牌认知,2018年保洁的广告费用率是10.6%,换句话说,平均你买护舒宝10块钱里头就有一块多一点用在了保洁的广告费用上。

另一个问题则是销售渠道,目前国内的卫生巾大部分走的还是商超和经销商渠道,这两个渠道销售量占比在2018年超过了80%,这还是经过了数年的下降,2013年这两个渠道加起来超过90%。那么这两个渠道加价有多厉害呢?出厂价5毛到8毛的,大概能加价到每片平均一块到两块,经过了几层代理几乎翻番。

所以大家都会发现,大品牌在电商渠道以囤货的方式购买是相对最便宜的,因为少了一些中间商赚差价。

当然更便宜的是大品牌的中低端产品,在淘宝通过经销商甩货的方式销售。还是拿妮爽举例,这个品牌出厂价平均1毛4每片,而淘宝店铺通常销售价格在平均两毛每片,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利润空间的。

大致就酱。

user avatar

贵!太贵了!

十几亿人才几家供货商。利润大到难以想象。

user avatar

贵,但额外负面感受都是常用款下架后新款太乱看不懂必须一样买一(中)盒其中还会踩雷导致。

我希望所有型号品牌的卫生巾都只有两个包装规格:2片一包的试用装+50片一包的批发装。

user avatar

给补贴估计最后会乱象横生,感觉可以成立一个国企,不求利润,定价按成本来,也不挤压其他厂商,就做点保证安全,专做低端,不产高端的产品,通过控制成本来压低定价,市面上只要有一款安全便宜的卫生巾供给应该就可以了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