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不过我要纠正一下,不是精确到毫米级别,而是纳米级别。
我是一名护士,再一次手术中,就是这位说毫米级别的乎友的阴茎延长术的时候,由于我的失误,松开了牵拉的缝线,导致小于毫米级别的茎体消失了,主刀医生把我一顿训斥,然后让我想办法。
我也是启动紧急计划,请求美国卫星的帮助 在多面棱镜折射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0.1mm的茎体附着在输精管上,通过分离和再造,还给了乎友一根14cm,直径3cm的完整东西。
在术后随访的时候,我做术后健康宣教,说明了这个情况,应该是我没有表达清楚,导致乎友的错误。
所以我在这里澄清,美国卫星的精准度不是毫米级别,而是纳米级别。
诸位不信的话,我可以把照片贴上来,在此之前需要先征集一下哪位乎友的意见,请大家等我。
目前卫星的分辨率,国内高分系列最高的高分2号,是0.8米,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天地图,就是这个分辨率。
长光卫星是商业卫星,分辨率是0.5米的,商业卫星,0.72米的,吉林一号,样片如下。
他们公司还有夜光数据,这个效果远超了DMSP100米的分辨率,是0.92米的,
当然还可以录小视频。
视频星可以录制小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5061618502135808其实我觉得这个视频星很好,因为现在大家都提倡保护环境,海上有很多船了一类的,有时候会漏油,就能检测他们,包括森林火灾,都可以快速的检测,在保护环境方面,作用很大,
米国那边,分辨率最高的是0.3米的,worldview. 谷歌地图的数据类似。分辨率如下
卫星大概是1.2米镜头?
最高的是,锁眼卫星,侦查卫星军方的,分辨率能到0.1米。这个没有数据,
更清晰的,无人机航拍的数据一般是0.03到0.05米,也就是3到5厘米。
1 毫米,那卫星万万做不到的。
遥感是个冷门的东西,但是卫星的镜头直径,CCD 的成像能力,等等,这些大概还是能估算一下,包括最终成像能力,一次拍照的覆盖面积。周期等等,还是很容易了解学习的。
我写这么多,意思是,都TM21世纪了。中美可能有技术差别,但是能别吹NB了吗?没吃过猪肉,我没见过猪跑吗?你还给我吹猪能在天上飞?
假的
动动脑子啊哥们
首先有个东西叫衍射极限,这是物理定律,你美国人难道可以不遵守物理定律?近地几百km轨道的2-3米镜子的衍射极限分辨率就是0.05-0.1米左右,1mm那得是3位数的口径数量级了,又不能合成孔径。从理论上讲,只有DARPA搞得薄膜展开镜才有可能达到如此大的口径,现在还不成熟,而且即便是MOIRE要搞百米级的口径也是纯粹一个设想。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这玩意国内好几年前就有技术追踪,我们也有我们的原型镜
其次分辨率越高,在像素相同的情况下你的视场越窄,只能用于详查,但真正重要的是普查。知道为啥祖国大西北那些风电是由美国的民间智库通过商业卫星发现的么?你去看看NRO的光学侦察卫星的视场就知道了。再说了,情报获得后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判读,你特么1mm分辨率的图,你是嫌你的硬盘空间太大还是判读人员太多还是AI算力太强啊?
还有一个,大气的波动会使得分辨率过高的成像模糊,这点玩天文摄影的朋友都懂,有一个叫视宁度的概念(seeing)可以去了解一下。有人可能说有主动自适应光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至少这玩意是要付出光透率代价的。在对地观测卫星这一块我不是非常了解这个技术的应用,只是谈谈理论的可能性。一般天文上是通过数万帧的同一亮帧进行stacking来减小大气层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这玩意也需要算力的,你不可能无限向上增加像素,这样又回到了第二个问题,不增加像素你视场一定窄。
要知道一个概念,军事装备甚至可以推广到所有的复杂系统,各个指标往往会相互冲突,你把一个项做到极致,往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不但总投入太高,而且总效益也会严重下降,你也许不懂什么物理上的衍射极限,也不懂什么视场什么的,但如果对方某一项指标高你几个数量级的情况下,你大概就可以先打个问号了。。。
都在一个数学和物理体系之内,你很难搞出单一指标超数量级的情况,相信我,这是很好的谣言鉴别器。
不懂物理的人在胡说八道而已。
光是电磁波,包括光学侦查卫星在内的所有光学设备,都有理论分辨率极限:
θmin=1/R=1.22λ/D
即极限分辨率角为1.22倍波长除以光学口径。
假如卫星运行在250公里轨道,地面分辨率1毫米,那分辨角为0.001/250000=0.000000004
代入上一公式,可见光波长取600纳米
D=(1.22x0.0000006)/0.000000004=183
也就是说这个望远镜的直径要达到183米…卫星是不行了,把航母打到太空或许够用…目前这是超出人类能力的事情。
那目前光学侦查卫星的极限是多少呢?
首先降低些轨道,比如降到100公里(基本上飞几天就掉下去了),光学口径就变成了73.2米。分辨率降到1厘米,口径就只需要7.32米,这个尺寸就没太大问题了。
所以目前光学侦查卫星的理论物理侦查极限在1厘米左右(但实际上还要差一点,也就是亚分米级,比如3厘米的分辨率)。
想要1毫米的分辨率,靠卫星是不行了,得星际战舰级别的才可以。
补充一:很多评论里都问我听说过“合成孔径”没有。那我要反问下问我的人你们听说过“相干”这个词没有。
合成孔径的根本就是利用相干叠加进行时域分析。听不懂这句话没关系,记住合成孔径要相干就好。
什么情况下相干好?波长一致相干好。所以主动发射电磁波的雷达、发射激光的激光雷达、甚至水下的主动声呐相干性就好,合成孔径技术用的就很6。
但被动的光学成像接收的是连续波可见自然光,基本上没相干性。同时光学成像原件无论是CCD还是CMOS,都只是能获取光的单位时间内总亮度信息,他们压根不是一个实时连续测量系统,不是天线!根本没有相位信息。所以很难使用合成孔径。
美国做分辨率1mm的卫星是为了给男明星量身高吗?
我觉得是你在忽悠
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人吹牛逼,外国的卡车设计水平非常高,载重5吨的卡车,多装10公斤就能把汽车压坏。我这个学过机械设计的微笑的看着他,就像看傻逼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