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倚天四美,赵敏为什么会是最晚出场?

回答
《倚天屠龙记》的四美,赵敏的晚出场,实则是一种精妙的叙事安排,它并非简单地将角色“放在最后”,而是通过一系列铺垫和烘托,让她的登场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这背后,是作者金庸先生老辣的叙事功力,是将人物塑造与情节推进完美结合的体现。

一、 铺垫与对比:黄金配角的“蓄势待发”

在赵敏正式亮相之前,书中已经描绘了众多出彩的女性角色,她们各自以鲜明的个性和动人的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芷若: 早期出场,是读者最为熟悉和同情的角色。她温婉、善良,背负着灭门之仇,与张无忌的感情纠葛贯穿始终。她的出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江湖佳人”的形象,是情感寄托的重要对象。
殷离(蛛儿): 带着特殊的身份和仇恨登场,其经历坎坷,性格孤僻。她对张无忌的感情,虽然带着一种近乎病态的执着,但同样激起了读者的怜悯。她代表了另一种极端,是人物弧光中的重要一环。
小昭: 作为张无忌的贴身侍女,温柔体贴,忠心耿耿。她的出场,为张无忌带来了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慰藉。她的异域风情和最终的离别,也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这些角色的层层铺垫,如同为赵敏的出场搭建了一个舞台,也形成了一种对比。当读者已经习惯了周芷若的柔弱、殷离的孤绝、小昭的温顺时,赵敏的出现,才显得尤为不同,她的“与众不同”才能被放大和凸显。

二、 突出人物的“特殊性”与“颠覆性”

赵敏之所以会晚出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的“特殊性”和“颠覆性”。她不是一个简单的“武林美人”,她的身份、她的行为,都与传统观念中的女性角色有着巨大的差异。

蒙古郡主,蒙古势力的代表: 赵敏的出场,直接宣告了她站在了张无忌的对立面。她不仅是个人,更是代表着那个时代汉人与蒙古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她的出现,直接将张无忌卷入了更大的政治漩涡之中,使得故事的格局瞬间打开。
聪明绝顶,手段狠辣: 与早期女性角色相对柔弱或被动的形象不同,赵敏一出场就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果断的行事风格。她布局设局,算无遗策,甚至敢于利用张无忌,这种“亦正亦邪”的魅力,是其他角色所不具备的。
敢爱敢恨,主动追求: 在那个时代,女子对爱情的主动追求是极为罕见的。赵敏对张无忌的感情,是炽热而直接的,她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种大胆和执着,让她成为了一个颠覆性的女性形象。

如果赵敏早早出场,她的这些特质可能不会被如此鲜明地衬托出来。读者需要先经历一段时间对其他角色的认知,才能对赵敏的“不一样”产生深刻的共鸣。她的晚出场,正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她的“破格”和“出彩”。

三、 制造悬念与期待,增强人物的“故事感”

金庸先生擅长运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叙事手法,为人物制造悬念,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

“郡主”的神秘面纱: 在赵敏正式露面之前,“汝阳王郡主”这个称谓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权力感。读者会好奇,这位身份尊崇的郡主究竟是什么模样?她会对明教和张无忌采取怎样的行动?这种未知,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强大动力。
“借刀杀人”的阴影: 在赵敏出现之前,张无忌已经多次受到“郡主”的算计,虽然不知道具体是谁,但“郡主”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阴影,一种潜在的威胁。当赵敏真正出现时,这种威胁的具象化,让读者感到一种“终于来了”的释放感。
情感纠葛的“变数”: 在张无忌与周芷若、殷离、小昭的情感线已经逐渐明朗或走向某种结局时,赵敏的出现,如同一股搅乱平静湖面的旋涡,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为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不确定性。读者会期待,这位郡主会对张无忌的情感世界带来怎样的冲击。

四、 黄金配角的“华彩收官”

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赵敏的晚出场,也是对前面众多女性角色的一次“升华”。她并不是简单地取代了前面角色的位置,而是以一种更复杂、更成熟的姿态,将《倚天屠龙记》的女性魅力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赵敏既有女性的细腻情感,又有男性的决断和理性。她对张无忌的爱,让她可以抛弃一切,也让她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地分析局势。这种复杂性,是她成为“倚天四美”之首的关键。
命运的“选择者”: 不同于其他女性角色在命运面前或多或少带有被动性,赵敏更像是一个主动的“选择者”。她选择张无忌,选择江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她的命运由她自己书写,这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独立和光彩照人。

所以,赵敏的晚出场,并非是“姗姗来迟”,而是“恰逢其时”。它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叙事策略,旨在通过铺垫、对比、悬念和对人物“颠覆性”特质的突出,让这位蒙古郡主在读者心中留下最深刻、最难忘的印象,最终成为《倚天屠龙记》中最具魅力的女性角色之一。她的每一次出现,都带着强大的气场和故事,她的晚出场,恰恰是为了让这股气场爆发得更强烈,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赵敏为什么出场那么晚,其实就是问她能不能早于绿柳庄出场。答案是,不能。

第一,金庸不愿意。

第二,金庸做不到。

先说一。要说清这个问题,应该把金庸全部的作品都考虑在内。金庸十四部长篇,刨除《白马啸西风》是女性视角,剩下十三部,男主遇到女主时基本都快到法定结婚年龄了。所以我十分确定金庸没有青梅竹马情结。

狄云和戚芳说是从小一起长大,但两人一出场就是少年,幼时如何相处几乎没写。令狐冲给小师妹捉过萤火虫,但这个情节太过浪漫精致,更像是拍脑门想出来的,引人向往,却不太能引起共鸣。而且令狐冲比小师妹足足大了十岁,严格来说都不能算青梅竹马。

金庸连杨龙这种“母子”模式的都写过,却不太愿意写青梅竹马的小美好,所以女主最早也就只能出场在男主青衫磊落的少年时代。然而,金庸女主常常比这还要晚,常常是男主已经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好久了,女主才出现。为什么?

网易云音乐有句很著名的评论:我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遇到了最想照顾一生的人。

这么悲催的事情,不适合发生在武侠这个童话世界里。所以,遇到真爱之前,总得先把武功练个差不多。所以,即使是神雕侠侣那样的奇葩模式,金庸也得强行给杨过一个迟来的成长时间——十六年后,练成了黯然销魂掌的杨过给小龙女的感觉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学会两套掌法就可以行走江湖了,就像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能力是有了,可是挫败感也来了。于是,女主可以出场了。金庸女主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她们都是“姐姐”。比起被罩,她们更擅长罩人,这就是金庸的个人趣味了。他的男主罩人的比例好像比被罩要少一点。

像女孩总是需要一个驾着五彩祥云来拯救她的英雄一样,男孩也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带他远离这苦逼世界的一地鸡毛。远走高飞,结庐名山,只羡鸳鸯不羡仙。或者说,带他回到他无忧无虑、不用操心的童年时代。只不过女人的世界比较小,有爱情就够了,而男人还有家国天下呢,所以得先灭匈奴,然后再成家。

所以李白说“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龚自珍说“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总之是先建功业后隐居,功业证明我能行,隐居因为我也累。所以最好的模式就是范蠡那样,功成名就后带着西施泛舟而去。很有意思,金庸唯一的短篇越女剑,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纵横江湖杀人多,行侠仗义且高歌,金庸笔下,杀人救人都干够了,最后不是带着红颜知己退隐江湖的,就只有北侠郭靖。(萧峰是心有余力不足,段誉自己就是主,不能再“报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是郭大侠,拿诸葛亮做偶像的郭大侠。

可是郭大侠也是需要蓉儿的,黄蓉已经不仅仅是来拯救郭靖的了,她几乎就是郭靖的硕士生导师,连大侠看家的本事“降龙十八掌”都是蓉儿拿“二十四桥明月夜”从洪七公那里换来的。

郭靖在金书中以勤奋著称,跟张无忌、令狐冲那种开挂学武功的没法比。但郭靖的勤奋是要打引号的,他很像一个中学生,老师讲课我就听,让我做题我就做,他也能取得好成绩,考个不错的大学。但进了大学校门,他就该露馅了。因为再没人像个妈一样跟在后头告诉他:今天该背单词,先把四级过了,明天再学学专业课,还得考研呢……所以,黄蓉就在这个时候,在郭靖第一次独身闯江湖的时候出现了。

大侠也是需要偷懒的,金大侠想让郭大侠偷懒,所以给了他一个姐姐。别看蓉儿一口一个靖哥哥叫得欢,其实心理上,蓉儿才是更成熟的那个。赵敏之于张无忌,任盈盈之于令狐冲,程灵素之于胡斐,也是一样。杨过小龙女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到了雪山飞狐里,胡斐还是那个胡斐,女主换成了娇滴滴的千金小姐苗若兰,随妈,半点武功也不会,可苗若兰第一次见到胡斐这个一脸络腮胡子的大英雄,说的是什么?说要保护他,让他再也不必受人欺侮!

萧峰也没好到哪儿去,“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都是因为阿朱的存在。

在恋人面前会变成一个需要照顾的小男孩,这是所有男人的共性。但大部分男人,是偶尔需要,金庸和他的男主们,是随时都需要。

他们绝不喜欢傻白甜,他们喜欢比自己聪明的,比自己强大的,能全方位罩住自己的。他们走江湖,哪怕混到天下第一的位置,还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晴雯——使力不使心。不操心不动脑,通通交给女朋友。而且要求还特多,都不用举张无忌的例子,看看他爹张翠山。

张翠山一家三口从冰火岛刚回中原,船都没下就被贺老三抢走了张无忌,要威胁他们说出谢逊的所在。张翠山一身义气,当然不肯说,还不让老婆说——“你把我儿子掳去便是,大丈夫岂能出卖朋友”——只负责大话说得震天响,儿子还是要老婆想办法救回来。

类似的情节在张无忌和令狐冲、郭靖、萧峰、胡斐身上发生过多少次我都懒得数。从这里我们其实还可以看出为什么金庸热衷写妖女。没办法,男主已经高大上得一塌糊涂,再加上个高大上的名门闺秀,这故事就没法讲了。

写人物还是要出点格,古人有言:美人要是不淫,便是个泥美人;英雄倘若不邪,那是个死英雄。所以金庸后来也学乖了嘛,令狐冲就已经学会轻浮好酒,到了韦小宝彻底功成,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不过这就扯远了。

说回来。金庸总是先让他的侠客们自己在江湖上遛遛,溜累了再找个姐姐来拯救他们。也许只有令狐冲是个例外,我只能猜金庸大概是太喜欢夏梦了,只有在小师妹这里,金庸男主的保护欲才爆了一回棚——只想付出,丝毫没有索取的意识。也只有小师妹,成为了金庸笔下唯一一个名副其实的“妹妹”。

对的,金庸男主普遍不如女主聪明,他们连调情都调不过女朋友,个个被摆布得像傻子一样。这里面最可怜就是胡斐,被袁紫衣虐得团团转,最后还啥也没捞着。

其次是萧峰,阿朱属于玩脱了的那种,易容术在手,到处给萧峰招灾,最后干脆把自己都玩进去了,可谓是拿绳命在跟萧峰搞情调。

再次就是张无忌了,他所有的女朋友都骗过他,完美地证明了殷素素的论断:越是漂亮的女孩子越会骗人。最可怕的,杨逍和纪晓芙这种段位差着十万八千里的都不能幸免,纪晓芙最后还是摆了杨逍一道。我其实很纳闷,这种言情小说里早已烂大街的狗血桥段怎么到这里就变得清新脱俗感人肺腑了?

所以仪琳做不了女主,小昭也不行,双儿也不行,程英阿碧都不行,再招人喜欢都没用,因为只有单纯是不够的,她们不够“狡诈”,不能成为男主身边那个“施暴者”加引路人加参谋长。

杨过也不会爱上郭襄的,因为郭襄在他面前太百依百顺了,郭襄从来不会折磨杨过,要说爱,我老感觉杨过爱上郭芙的可能性都比爱郭襄大。而郭襄自有人爱,那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太极宗师张三丰。

在张三丰眼里,只怕郭襄到死也还是那个说话又快又脆的小姐姐,在华山要帮他打尹克西、替他包扎伤口的小姐姐;在嵩山赠他铁罗汉金丝镯、跟他一起藏在觉远大师的铁桶里逃出少林寺的小姐姐。

好了,说完大前提,现在可以说赵敏了。

赵敏为什么晚出场?因为赵敏要等到张无忌最倒霉的时候才出场来救他。

张无忌倒霉吗?武当传人,明教教主,他怎么能算倒霉?

当然倒霉。爹死了,妈也死了,做领袖之前,好歹还有个外公和舅舅,还有个他很信赖的杨左使,而一朝做了领袖,高处不胜寒,连这几个人都不能说说心里话了。

你说金庸男主都天生的克父母,全是孤儿吗?可张无忌可怜在连个红颜知己都没有啊。小昭前面说过了,她不行;殷离摊上个毁容的设定,程灵素只是长得不那么漂亮,都不成,毁容就更不成了。

周芷若么,屠龙刀在她手里,倚天剑在赵敏手里,倚天屠龙记其实就是二女争夫记,可惜周芷若也是天生不行的设定。

为什么,就因为她刺了张无忌一倚天剑!

就算张无忌这个没有土性的泥人肯原谅,金庸也不肯原谅;就算金庸肯原谅,读者也不原谅。别忘了还有个纪晓芙呢,金庸写纪晓芙,我觉得就是为了跟周芷若对照:同样被灭绝师太逼迫,纪晓芙宁死也不肯伤害杨逍,周芷若可是抬手就给了张无忌一剑。这样的人能嫁给张无忌?堂堂教主夫人不如座下左使夫人?(我是说周芷若不适合做张夫人,并不是说她不好,也不是说她不爱张无忌,或者张无忌不爱她。)非要这么写当然也不犯法,不过那就成了现实主义,不是武侠小说了。

所以,周芷若长大后再次出场时,她就已经失去了做张夫人的资格。也可以说,倚天大结局,周芷若给张无忌出的那道题,说是四选一,其实是一选一,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张无忌就剩赵敏了。

所以赵敏来救他了。

张无忌曾经多次感叹:明教教主的重任,推不掉甩不脱,我今生注定磨难烦恼,没完没了,若能不做教主,该有多好!

好了,现在他可以推掉了,都交给赵敏了。可以说,倚天的设定,张无忌是来救武林救天下的,赵敏是来救张无忌的。

万安寺一战,六大派与明教化敌为友,同心抗元,这都是因为赵敏给了张无忌一个施恩于六派的机会。万安寺是倚天一大转折,万安寺以前,主线是明教和名门正派的对立。光明顶一战,双方只是暂且休兵,根本矛盾并未解决,而万安寺张无忌施展乾坤大挪移从赵敏手里救了各派掌门人,两下才真正算是握手言和。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直到这时,主线才算归到抗元大业上来。

看到赵敏的作用了吗?赵敏不辞辛苦把六大派这些人一个个捉来关在万安寺,主观上不去说它,客观上,这一战的结果就是成全了张无忌啊。张无忌唯一没有救出来的人还正好是他那个死活看不上他的丈母娘,丈母娘一死,周芷若就解放了,立刻欢天喜地奔向张无忌的怀抱。这叫啥?篡改一句古典法语,这叫罪恶罪恶,多少真爱假汝之名;借用一句现代汉语,这叫一黑顶十粉。

再往下。

俞岱岩殷梨亭的残疾是赵敏治好的,杀害莫声谷的真凶是赵敏找到的,谢逊是赵敏领着张无忌去救的……赵敏几乎帮过张无忌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前女友。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何况,如果没有赵敏,搞不好张无忌和中原武林都等不到黄衫女来的那一天就都挂在他同样强大的前女友手里了。

以上说的是金庸不想,下面说他为什么不能。

就算不写青梅竹马,那赵敏能不能像周芷若、殷离、杨不悔一样,小时候先见张无忌一面,混个脸熟呢?

不能。

赵敏是蒙古郡主,在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正邪不两立之后,不能紧跟着写张赵的华夷不两立,除非金庸有曹雪芹连写四个生日每个生日都不一样的本领。或者像施耐庵那样,写完武松打虎,再写李逵打虎,再写解珍解宝打虎,写一回换一个打法,这叫“特犯不犯”。金庸功夫不到,强拗造型会经脉错乱。

那赵敏能不能出现在张无忌上朱九龄的当、从悬崖上跌到农家柴草堆,也就是殷离第二次遇见张无忌那里呢?那时他摔断了腿,也很需要人来拯救。

还是同样的道理,也不能。

金庸安排赵敏出场是下了功夫的。灵芙醉客绿柳庄,赵敏英姿飒爽、富贵逼人。绿柳庄在玉门关外的大漠中,但庄内花园是“古朴丑拙,溪池清澈”,招待客人是西湖龙井、绍兴女贞,墙上的画是赵孟頫“八骏图”。字更讲究,金庸不惜篡改元稹的说剑:白蛇座上飞,青蛇匣中吼,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就只为捧出手执倚天剑的赵敏。

可是这些铺张的描写都是多么熟悉,张无忌在男女情事上的启蒙老师朱九真就是这样的啊!朱家庄也是大漠里的绿洲,家里用的那些东西,什么湖笔徽墨、碑帖书籍,都跟绿柳庄一样。身着狐裘手拿长鞭训犬的朱九真,不就是个小赵敏吗?

所以我说,赵敏是高配版的朱九真,所以绿柳庄就不可以紧挨着朱家庄出现,否则的话,张无忌岂不是才离一个脂粉地狱,又进一个脂粉地狱,连个过渡都没有?

最后,赵敏能不能在“六大派围剿光明顶”到“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之间这几回里,找个地方出场呢?

也不行。

张无忌堕崖之后,殷离、周芷若、小昭次第出场。倚天前两部半,不考虑郭襄那个楔子,女性角色只有殷素素、纪晓芙和朱九真。而从堕崖开始,这部书一路就奔着谈恋爱去了。如果不把朱九真这个炮灰排除在外,其实从朱家庄就已经开始了;再如果把杨不悔和殷梨亭算进去,更是英雄气少,儿女情多,要向琼瑶女士致敬了。

武侠能不能致敬言情?当然是可以的,天下没有不能写的东西,端看你怎么写。可是这么一来,就难了。

古今中外的作家写感情戏,常常出场就是一男一女,谢绝参观、摒除干扰才好写。要添人,只能添一个,要么是二男一女或二女一男双龙戏珠式,要么添个丑角插科打诨式,再想添?对不起,添不了。

不止感情戏,所有的戏,场景中一旦超过三个人,大多数人就会变成NPC。拿金庸自己举例子,一到英雄大会之类的场景,“群豪”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就会急剧上升——在场不管有几千人,永远可以分成几派,负责在不同的火候先后提出不同的提议以推动剧情发展。

三国水浒是英雄志,人物众多,纷繁缭乱,可那也是你方唱罢,我才登场,一个重要场景,主要人物一般不会超过三个。这点水浒最明显,大名鼎鼎武十回,宋十回,林鲁十回,前半部水浒看得让人绝望,就完全不给后世作者留活路。可到了后面,梁山排座次,所有人物到齐,好汉们就全变NPC了。

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个路数容易写好,而且好写,省心,省力。从史记的纪传体开始,中国人就是这么写人物的。即使是红楼梦那样的大手笔,也是分主客场的。比如七十三回是迎春正传,七十四回是惜春正传,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那就是妙玉正传,连宝钗和黛玉都得给妙玉捧哏。

到戏曲舞台上去看,就更加明显,除了出将入相群魔乱舞那种,舞台上很少超过三个人。 “西厢记”老夫人一旦出场,莺莺张生就抓了瞎,全指着红娘敷衍;“白蛇传”法海一旦出现,白蛇青蛇性格行动也都会合二为一,算上许仙,还是三家。甚至到了样板戏,沙家浜也仍然是一旦二生。

在我看过的所有文学作品里,写群戏写得最好的,要算电影“十二公民”,本子好,演得也好,但那只是一幕戏,很单纯,没有前因后果、左情右爱,没有前三百年后五百载,相对容易一些。

好了现在说赵敏。

舞台已经盛不下了啊,赵敏不能再上台了。倚天四女同场竞技,只在四女同舟前后,再无二处。而四女同舟,说句挨砖的话:就很像起点文啊。

四个女人抢一个男朋友,要说不算什么,现实中八个抢一个也不是没有,但如果要化作文字,那实在是非常地不好写。除了倚天屠龙记,我还真没在别的书里见过(段正淳不算,那叫开玩笑)。

我佩服金庸的勇气,但不佩服他的笔力,他根本没写好嘛。别说四女,二女一男仨人他都写不好,但凡赵敏周芷若同时出现在张无忌身边,我总是很别扭。尤其是偷听这个桥段,张赵说情话,周芷若来冷笑三声,张周说情话,赵敏再来冷笑三声,我真想问问金庸:老爷子您写到这里真的不尴尬吗?

还有张无忌跟周芷若说的那句:谁叫你爹娘把你生的这么美,可害死咱们男人了。我看到这里会脸红,是真的脸红啊。张无忌女朋友太多,情话不够用了,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往外说啊。

张无忌带着小昭去见赵敏那段,倒是写得不错,无他,主次分明啊。可若换了周芷若,这二位可是像钗黛一样要双峰对峙的,金庸保管顾不过来。

总结一下,堕崖之后,依次是殷昭周三个姑娘的主场,有限的篇幅内,塞不下赵敏了。而赵敏,是后半部书的主角,她需要一个相对宽敞的情境,要在一个相对慢下来的节奏里,所有人物翘首以盼的逻辑关系中,浓墨重彩地出场。

所以她只能出现在绿柳庄。

赵敏的出场,是热油锅里下葱花,白菜豆腐已统统准备好,万紫千红安排住,只待春雷第一声,刺拉一声响过,接下来只管炒就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倚天屠龙记》的四美,赵敏的晚出场,实则是一种精妙的叙事安排,它并非简单地将角色“放在最后”,而是通过一系列铺垫和烘托,让她的登场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这背后,是作者金庸先生老辣的叙事功力,是将人物塑造与情节推进完美结合的体现。一、 铺垫与对比:黄金配角的“蓄势待发”在赵敏正式亮相之前,书中已经描绘了.............
  • 回答
    关于阳顶天传位给谢逊而非白眉鹰王殷天正这个问题,其实在《倚天屠龙记》的原著中,并没有明确的“传位”情节。阳顶天是在光明顶被叛徒所害,壮烈牺牲的,他并没有来得及指定接班人。而光明顶在阳顶天死后,群龙无首,正好被成昆带领的少林寺一众高手偷袭,导致明教损失惨重。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众人的武功来源相当多元化,并非单一传承,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和个人的机缘巧合。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明教各位主要人物的武功来源:一、早期明教的武功传承早期的明教,特别是从波斯总教传入中原后,其武功体系是建立在波斯明教总坛的传承基础上的。虽然书中没有详细描绘早期明教的创始人具体学的谁.............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并没有发生明确的“写到一半换了主角”的情况。然而,读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故事的叙事重心和主要人物的活跃程度在小说进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让一些读者产生了主角更换的错觉。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决定亲手杀死宋青书是剧情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也最令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环节。这其中并非什么阴谋,而是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创始人、一代宗师,在面对弟子极端错误行为时的无奈、决绝和道德抉择。要详细讲述这一幕,我们需要回顾宋青书的堕落过程以及张三丰的内心挣扎。宋青书的堕落与罪行:宋青书.............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并非像我们熟知的那样直接通过“马上得天下”的方式成为皇帝。小说中的设定,特别是关于明教和元朝末年的描绘,赋予了他一个更为复杂和巧妙的上位过程。以下是详细的叙述:一、从底层起步,加入明教 贫苦出身与身世遭遇: 朱元璋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孤苦.............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是否能脱离俗世过两人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和观众反复探讨的焦点。综合原著的描述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两人世界的心愿与现实的可能性: 心愿上,他们有过这个念头: 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背叛和江湖恩怨后,张无忌和赵.............
  • 回答
    倚天四大法王合力对付玄冥二老,这是一场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非常值得探讨的精彩对决。虽然小说中并未直接描写四大法王联手与玄冥二老正面大战,但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武功、特点以及书中透露的信息,进行一个详细的推演和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双方的实力构成:明教四大法王: 青翼蝠王韦一笑: 以轻.............
  • 回答
    《倚天》中张翠山自尽后,张三丰震怒出手,后果将不堪设想张翠山自尽的悲剧,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击碎了张三丰心中最后的平静与期望。如果在此刻,武当七侠之首,一代宗师张三丰压抑不住内心的滔天怒火,出手反击,那么整个武林格局,甚至整个天下,都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恩怨报复,而是两位绝世高手的对.............
  • 回答
    《倚天屠龙记》中范遥:亦忠亦奸,亦狂亦痴的绝世高手范遥,字“苦智”,是《倚天屠龙记》中一位极其复杂且极具魅力的角色。他一生跌宕起伏,身份多变,武功盖世,性格更是集矛盾于一身。要详细讲述范遥的武功和性格,需要从他的人生轨迹和经历入手。 一、 范遥的性格:从忠诚到背叛,从洒脱到隐忍范遥的性格转变,是其人.............
  • 回答
    在金庸小说中,《倚天屠龙记》里的金刚伏魔圈是少数几项“几乎无解”的绝技之一,其威力之大、破解之难,让书中许多顶尖高手都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三人合击”、“不间断攻击”、“内外兼修”的特点: 三人合击: 由少林三大高僧,张三丰的徒弟,也是书中绝顶高手(殷天正、空见神僧、渡难渡厄渡劫虽然在.............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选择周芷若作为峨眉派的接班人,这并非出于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面考量后做出的决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解读她为何非周芷若不可:一、 天资绝顶,悟性极高: 武学天赋出众: 周芷若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武学天赋。在郭襄传授峨眉派武功.............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对张无忌说出“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这样的话,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和深层考量的经典场景,背后承载着她一系列的痛苦、挣扎、无奈以及对张无忌的深刻感情。要详细解释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情感背景:周芷若内心的痛苦与挣扎1. 身不由己的痛苦: 周芷若的人生,从.............
  • 回答
    您提到的“宋青书去舔周芷若这样一个渔家女”的说法,在《倚天屠龙记》原著中并不存在。这是一个误解或是不准确的表述。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几个关键点: 周芷若的出身并非渔家女: 在原著中,周芷若虽然出身于峨眉派,但在故事初期,她和宋青书一样,都曾是张三丰的弟子,并且一同在武当山长大。峨眉派并非以渔业为生.............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这部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中,张无忌最终选择了赵敏,这个结局是无数读者津津乐道,也引发了许多讨论的焦点。要详细地讲述张无忌为什么选择赵敏,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一、 赵敏的独特魅力:赵敏之所以能够俘获张无忌的心,绝非偶然,而是她身上具备.............
  • 回答
    《倚天屠龙记》如果要评选“五绝”,排除张无忌这位毫无争议的第一人,以及张三丰这位开创武当,武功深不可测的前辈高人,剩下的三个名额确实值得一番讨论。这不仅仅是武功高低的问题,更涉及到对武学理念的理解、对江湖的贡献以及个人魅力等多个维度。以下是我认为最合适的“五绝”评选名单,以及详细的理由阐述:已确定两.............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确实存在“所有人都找谢逊抢屠龙刀,而没有人找灭绝师太抢倚天剑”这一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读:一、 屠龙刀的象征意义与诱惑力远超倚天剑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赋予了屠龙刀至高无上的权力象.............
  • 回答
    《倚天屠龙记》作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之外,也隐藏着不少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初读时容易被忽略,但深入体会后,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令人不寒而栗。以下将为您详细列举一些《倚天屠龙记》中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一、张无忌的“圣母”情结与人际关系.............
  • 回答
    周芷若在《倚天屠龙记》中的悲剧性色彩是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她并非全然的恶人,而是被命运、环境、以及自身执念一步步推向了令人扼腕的境地。要详尽地分析周芷若到底错在哪里,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一、对“峨眉派掌门”身份的过度解读与责任感的扭曲: 背负的沉重使命感: 周芷若自幼被灭绝师太收养,从.............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这部波澜壮阔的武侠长卷中,虽然张无忌作为核心人物承载了绝大部分的戏份和成长弧光,但金庸先生高超的笔力也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配角。如果抛开张无忌不谈,男性角色中我认为塑造得非常好的,尤其是能够引发读者深刻思考和共鸣的,当属杨逍。杨逍之所以能够在我心中脱颖而出,在于他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