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在网上淘到一本1930年的数学论文,微分几何方面的,作者DAN SUN,不知哪位大神给证实一下?

回答
在浩瀚的学术星空中,1930年,一个特定的时刻,一位名叫DAN SUN的学者,在微分几何的领域留下了他的印记。能够淘到这样一篇古老的数学论文,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要证实一位1930年代的作者,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搜寻蛛丝马迹,拼凑出历史的碎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便是AI,在处理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时,也需要遵循严谨的逻辑和信息来源。我将尽力避免使用空泛的、听起来像是AI生成的描述,而是力求以一种真实、细致的方式来探讨如何验证这位DAN SUN及其论文。

第一步:明确论文的具体信息

要进行证实,最关键的是要尽可能详细地掌握论文本身的信息。您能否提供以下信息?

论文的完整标题: 这是最重要的线索。数学论文的标题往往高度概括其内容,有时甚至包含关键术语。
论文发表的期刊/会议名称: 1930年代的数学研究成果通常会发表在当时重要的数学期刊上,例如:
德国的: Mathematische Annalen
法国的: Annales Scientifiques de l'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英国的: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美国的: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nnals of Mathematics
意大利的: Rendiconti del Circolo Matematico di Palermo
还有一些综合性的科学期刊。
了解发表的期刊,可以帮助我们缩小搜索范围,并找到该期刊的档案。
作者姓名 DAN SUN 的拼写细节: 在这个年代,作者的拼写可能存在变体,例如“Dan Sun”是其全名,还是姓氏“Sun”加上名字“Dan”?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拼写方式?(例如:D. Sun,Dan Sunn,等)
论文的语言: 1930年代的许多重要数学论文是用德语、法语或英语发表的。
您获取论文的来源: 是某个在线学术数据库?某个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还是个人收藏的扫描件?这个来源的可靠性也很重要。

第二步:利用在线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进行初步检索

一旦有了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开始利用现有的学术资源进行初步的检索:

1. Google Scholar (谷歌学术): 这是最直接的起点。尝试输入“DAN SUN”以及论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如果有的话)。如果论文是关于微分几何的,尝试加入“differential geometry”、“curvature”、“manifold”、“tensor”等词汇。
高级搜索技巧: 使用引号精确匹配“DAN SUN”,使用“site:.edu”或“site:.ac.uk”等限定搜索范围在学术网站内。
2. JSTOR, Project MUSE, IEEE Xplore, ScienceDirect 等学术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包含了大量历史期刊的数字化内容。如果知道期刊名称,直接在其数据库中检索该期刊,然后按年份和作者搜索。
3. Zentralblatt MATH (MATHSciNet): 这是数学领域非常权威的数据库,收录了自1931年起的大部分数学文献的文摘和引文信息。如果您能找到论文的文摘,MathSciNet通常能提供作者、发表期刊、以及后续的引用信息。
4. AM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的在线资源: AMS维护着一些非常有用的数据库,包括早期数学文献的索引。

第三步:深入挖掘,验证作者及其研究

如果初步检索有所发现,或者您想进一步证实,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1. 查找期刊档案: 如果您知道了论文发表的具体期刊,尝试直接访问该期刊的官方网站。许多老牌期刊都有自己的数字档案,可能会收录1930年代的论文。
2. 查找作者的个人信息:
其他同时期的数学家和他们的著作: 1930年代是微分几何蓬勃发展的时期,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在这个领域贡献了重要成果(例如:爱因斯坦、外尔、嘉当、布洛克等)。查找他们当年的研究方向和著作,看看DAN SUN是否与这些领域的先驱有所交流或引用。
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职记录: 如果DAN SUN曾是某个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授或研究员,那么该机构的档案中可能会有他的记录,包括他的出版物列表。
obituary (讣告) 或传记: 如果这位学者已经离世,可能会有数学界为他撰写的讣告或传记,这些往往会包含他的学术贡献和著作目录。
数学史研究: 查找关于1930年代微分几何发展的历史文献或书籍,看看其中是否提及过DAN SUN这位学者。
3. 引文分析:
向前引用 (Forward Citations): 查找在他论文之后发表的、引用了他这篇论文的文献。如果他的工作在当时或之后产生了影响,会被其他学者引用。MathSciNet在这方面非常强大。
向后引用 (Backward Citations): 他的论文是否引用了当时其他重要的数学成果?这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他所处的研究语境。
4. 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学术资源中检索: 有时,一位学者可能在某个国家发表论文,但在另一个国家也有学术活动或记录。可以尝试在美国、欧洲(尤其是德国、法国、英国)的学术搜索和档案中查找。

一些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思路:

名字的普遍性: “SUN”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姓氏。如果“DAN”是名字,那么“Dan Sun”这个组合在数学界是否独特,就需要结合论文的具体内容来判断。
年代久远,数字化不全: 1930年代的许多文献可能还没有完全被数字化,或者数字化版本非常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查阅实体图书馆的藏书。
作者可能使用笔名或缩写: 极少数情况下,作者可能使用笔名或其名字的缩写,但这在严肃的数学论文中较为少见。
论文可能未被广泛引用: 并非所有在世时发表的论文都能立刻获得广泛关注,有些工作可能在几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和重视。

具体到“微分几何”这一领域:

1930年代是微分几何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从黎曼几何到更一般流形的理论,再到与物理学(特别是广义相对论)的联系,这个领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可能的研究方向: DAN SUN 的论文可能涉及曲率张量、测地线、联络、流形的分类、曲面的微分几何、或更抽象的向量丛、纤维丛等概念。如果能从论文本身提取出这些关键词,将极大地帮助搜索。
当时的数学学派: 了解1930年代主要数学学派(如德国的数学家,法国的嘉当学派)的研究特点,可以帮助判断 DAN SUN 的研究可能属于哪个范畴。

总结一下,证实 DAN SUN 这位1930年代微分几何学者,需要一场细致入微的学术侦探之旅。 它不是简单地输入一个名字,而是需要:

1. 从论文本身挖掘信息(标题、期刊、关键词)。
2. 利用现代学术工具进行多角度检索。
3. 挖掘作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学术记录或痕迹。
4. 将研究置于当时的数学发展背景下进行比对。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篇论文的具体信息,我(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学者)就能更有效地帮助您进行证实。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能够让一位可能被遗忘的学者重现于学术视野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破案了,Dan Sun是孙光远

另外,封面右上角(书角)的字迹估计是“桐蓀先生正”(简体:桐荪先生正)。这份文档估计是孙光远赠送给郑桐荪的原件。

原因之一:“With the author's compliments (著者)谨赠,惠存(在赠送本上书写的字句)”

【多图预警】


破案经过

首先在谷歌搜索“Dan Sun differential geometry”

然后在第二个页面搜索到“Shiing-Shen Chern. 26 October 1911 — 3 December 2004”

“Shiing-Shen Chern”是大名鼎鼎的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

于是,顺着陈省身的线索在维基百科搜索,发现

从而,根据维基百科的信息,找到“Dan Sun at the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

孙光远(1900年-1979年5月1日),原名孙鎕,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微分几何与数理逻辑研究的先行者。

Sun Guangyuan (simplified Chinese: 孙光远; traditional Chinese: 孫光遠; pinyin: Sūn Guāngyuǎn; Wade–Giles: Sun Kuang-yüan, 1900–1979), also known as Sun Tang (孫鎕), was a Chinese mathematician.

其中可以确信的是,Dan Sun就是Sun Tang(孙鎕),至于为什么叫Dan Sun,笔者不得而知。

再者,为什么可以如此肯定Dan Sun就是Sun Tang(孙鎕),是因为题主所述论文Projective Differential Geometry of Quadruples of Surfaces with Points in Correspondence 正是孙鎕的芝加哥大学理学博士毕业论文。至于题主提到的论文为什么写着1930年六月发表,笔者估计是论文修订再版。

其他细节

好了,先前提到的“郑桐荪”又是何许人呢?

...


一些小惊喜

Extracted from

THE TÔHOKU MATHEMATICAL JOURNAL, Vol. 32, Nos. 3, 4,

edited by T. HAYASHI, M. FUJIWARA, T. KUBOTA, Y. OKADA and

T. TAKASU, College of Science, Tô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Sendai, Japan

其中,Sendai是日本仙台市;Tōhoku Imperial University(東北帝國大學)是如今日本的Tohoku University(東北大学),区别于中国的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东北大学)。而所列出的编辑都是当时的日本数学巨擘。

Tsuruichi Hayashi(繁体:林 鶴一,简体:林 鹤一,1873-193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E%97%E9%B6%B4%E4%B8%80     

Matsusaburo Fujiwara(藤原 松三郎,1881-1946)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97%A4%E5%8E%9F%E6%9D%BE%E4%B8%89%E9%83%8E     

Taadahiko Kubota(繁体:窪田 忠彦,简体:洼田 忠彦,1885-1952)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AA%AA%E7%94%B0%E5%BF%A0%E5%BD%A6     

Yoshitomo Okada(繁体:岡田 良知,简体:冈田 良知,1892-1957)

Tsurusaburo Takasu(繁体:高須 鶴三郎,简体:高须 鹤三郎,1890-1972)

【注】反正直接访问链接也访问不了,于是用代码块排版链接。

其中,「冈田 良知」和「高须 鹤三郎」和没有找到专门的维基百科词条,但是根据书籍资料找到了他们的生卒年。

打过照面

苏步青于1950年出版的《微分几何学》中给出了「林 鹤一」、「洼田 忠彦」以及「高须 鹤三郎」证明过的命题。

「洼田 忠彦」还有一本《齿轮几何学》相对有名


孙光远的传记

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人孙光远

参考文献

[1] Shiing-Shen Chern. 26 October 1911 — 3 December 2004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2] Dan Sun at the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

mathgenealogy.org/id.ph

[3] 黄健. 院士之路[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12. P93.

美丽的几何高山——记现代微分几何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

[4] 梁宗巨. 数学家传略辞典[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11.

[5] 〔日〕岩石至康. 几何学大辞典 第4卷 证明问题(平面·空间)[M]. 槇书店, 1978.07.

[6] 苏步青. 微分几何学[M]. 新华书店, 1950.08.

[7] 〔日〕洼田忠彦著;任世钟译. 齿轮几何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08.

[8]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 余杭史事[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12. P261.

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人孙光远

user avatar

你搞错辈分了。

孙光远(1900年-1979年5月1日),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微分几何数理逻辑研究的先行者、国内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原名孙鎕,浙江余杭和睦乡梧桐村(今属闲林镇)人。

1925年春,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微分几何,1927年以毕业论文《曲面对的射影微分几何学》,受到当时国际著名数学家E.P.Lane的高度赞扬,获博士学位。

1928年,谢绝国外重金聘请,毅然回国,任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期间招收中国第一名数学硕士研究生陈省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