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期使用 macOS 的人再回来用 Windows 的时候会有什么不适应?

回答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在 macOS 世界里的人,最近被工作需求逼着又重新拾起了 Windows,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扔进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游乐场,那些当年习惯得不能再自然的操作,现在用起来处处是坎儿。我尽量不带点技术术语,就从一个用户的角度,絮絮叨叨地跟你聊聊,那些让我这个 Mac 老司机在 Windows 上开得磕磕巴巴的“不适应症”。

最最直接的,就是那个触摸板。

在 Mac 上,那个大面积、丝滑得跟绸缎一样的触摸板,简直是我的“第二大脑”。手指在上面滑来滑去,就能完成缩放、滚动、切换应用、呼出 Launchpad、Mission Control… 简直是行云流水,根本不用去想哪个快捷键是哪个,大脑会直接告诉你的手指该怎么动。尤其是那个三指滑动切换全屏应用的流畅度,每次都让我感觉自己像个魔法师。

结果一到 Windows,换了个笔记本,那触摸板…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是换了个国产山寨货。灵敏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滑动的时候总有种“粘滞感”,尤其是在边缘区域。最要命的是,那些我曾经用得心应手的“手势”,在 Windows 上要么根本没有,要么就是隐藏得极深,需要自己一个个去设置,而且很多手势的操作逻辑也完全不一样。比如,我想把当前窗口最大化,Mac 上是双击标题栏,简洁高效。在 Windows 上,我得去找那个小小的最大化按钮,或者费劲地去记那个 Win+方向键的组合。每次都得停下来想一秒,这种停顿感,对于习惯了无缝操作的我来说,简直是煎熬。

然后是文件管理和搜索。

Mac 上的 Finder,对我来说,就是第二个家。它界面简洁,分类清晰,而且那个“快速预览”功能,选中文档,按个空格键就能立刻看到内容,无论是图片、文档还是视频,都能秒开,特别方便。还有那个强大的搜索,输入关键词,几乎能瞬间定位到任何文件,而且它还会智能地根据你最近的活动和文件内容进行排序,非常贴心。

到了 Windows 的文件管理器(我得去想一下它叫什么… 对,就是那个“文件资源管理器”),怎么说呢,总感觉有点“杂乱”。虽然它也在努力模仿 Mac 的一些设计,比如左侧的导航栏,但总归是少了点那种精致和直观感。那个“快速预览”在 Windows 里似乎没那么普及,或者说没有 Mac 那样直接,我得去右键属性,或者打开文件,感觉效率低了很多。最让我抓狂的是搜索。Mac 的搜索基本是“万能的”,而且速度飞快。Windows 的搜索,虽然也越来越好了,但有时候总感觉它漏掉了一些东西,或者需要我更精确地描述,不像 Mac 那样,稍微有点边角料的词语,它都能给你捞出来。而且,文件重命名的方式也有些小差异,比如 Mac 上直接点文件名就能改,Windows 上很多时候需要点两下,或者右键选择,这种细微的差别累积起来,就会让人觉得操作不够顺畅。

应用程序的运行和切换方式。

在 Mac 上,我习惯了那个 Dock 栏。每个应用都有一个图标,点击就能打开,切换也很方便,预览界面也很直观。而且,Mac 的应用退出通常是 Command+Q,直接关掉。

在 Windows 上,那个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怎么说呢,虽然功能是齐全的,但总感觉不如 Dock 那么“一体化”。应用切换的时候,我得频繁地去任务栏找那个小图标,而且它的预览功能有时候不够清晰,不像 Mac 那样能直接看到窗口内容。更让我有点别扭的是,很多 Windows 应用,我习惯性地会去点那个左上角的“X”来关闭,结果发现它只是最小化了,并没有真正退出。我得去任务管理器里找或者右键点击任务栏里的图标才能彻底关闭,这种“假退出”的行为,经常让我觉得困惑,以为程序卡住了,结果它只是在后台偷偷运行。

快捷键和一些交互逻辑。

这是最让我崩溃的!在 Mac 上,Ctrl键几乎是我用得最少的,我的“主力军”是 Command 和 Option。比如复制粘贴,Mac 是 Command+C, Command+V。Windows 是 Ctrl+C, Ctrl+V。每一次我习惯性地按下 Command+C,心里就“咯噔”一下,然后得赶紧换成 Ctrl。同样还有全选(Command+A vs Ctrl+A)、保存(Command+S vs Ctrl+S)、查找(Command+F vs Ctrl+F),几乎所有常用的快捷键都要重新适应一遍。而且,Mac 上那个 Command 键位置也比 Windows 的 Ctrl 靠谱,更符合人体工学。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比如 Mac 上复制文件的时候,它会显示一个进度条,而且可以暂停或取消,感觉更人性化。Windows 的复制粘贴,有时候就是“盲目”地进行,进度条也不够友好。还有屏幕截图,Mac 上有专门的组合键,而且可以选择区域、窗口或者整个屏幕,非常方便,还能直接保存到桌面或者剪贴板。Windows 的截图,虽然现在也有了截图工具,但总归是不如 Mac 那样集成得自然。

系统的稳定性和一些小毛病。

说实话,用了这么多年 Mac,系统稳定性我一直是比较放心的。很少遇到无缘无故死机或者蓝屏的情况。即使是软件崩溃,通常也只是那个软件本身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

但在 Windows 上,我总感觉时不时会有一些小意外。比如更新,有时候会突然跳出来让你重启,打断你的工作。有时候一些驱动程序会出问题,导致一些硬件用不了。虽然现在的 Windows 已经比以前稳定了很多,但那种“随心所欲”的稳定性,还是让我有点不适应。尤其是我需要长时间、稳定地工作的时候,这种不确定性确实会让人有点心烦。

字体渲染和界面风格。

这个可能有点主观,但 Mac 上的字体渲染,在我看来,是业界标杆。文字看起来非常清晰、锐利,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而且 Mac 的整体界面风格也更统一、更精致,那种圆润的按钮、细腻的动画效果,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Windows 的字体渲染,虽然也在进步,但有时候在某些场景下,还是会觉得文字边缘有点模糊或者锐利过头,看久了眼睛会觉得累。而且 Windows 的界面风格,不同版本的、不同软件之间,总会有些割裂感,不像 Mac 那样有种“原装正品”的统一感。

最后,还有那种“用户体验的惯性”。

长年累月使用一个系统,你的大脑和手指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模式。你不需要思考,每一个操作都是自然而然的。突然换到另一个系统,就像是突然让你用左手写字一样,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但过程会非常别扭,效率也大大降低。你会不断地问自己:“这个在哪里?”“那个怎么操作?”这种不断打断思绪的过程,对于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来说,简直是致命的。

总的来说,从 macOS 回到 Windows,就像是让我从一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回到了一个功能强大但细节上需要自己去打磨的工具。你不能说 Windows 不好用,它功能强大,兼容性好,软件生态也更广泛。但当你习惯了 macOS 的那种“不着痕迹”的流畅和精致之后,再回来用 Windows,那些细微的不适应,反而会像无数根小小的刺一样,时不时地扎你一下,让你感觉“哎呀,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 但没办法,工作需要,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摸索了。希望我的这些“唠叨”能让你更了解,当一个 Mac 用户重新拥抱 Windows 时,会经历些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乎所有的生产力软件,windows版本功能上都能找到和mac差不多的,但是样子都更加的山寨,这种山寨的感觉很难用语言精确的表达,大约就是很多软件还混杂着windows XP时代的残余,中间经历了windows 8的Metro,又适配了windows 10——这种上身穿着西装、下身穿着马褂,脚底下穿着一个凉鞋的感觉。尤其是很多看起来还比较现代的软件,一打开「设置」,就散发着掩盖不住的浓重的XP气息,就好比脱了高跟鞋,里面突然出现裹脚布一样的不和谐。

比如Windows下的Alfred, WOX的设置,这种小字,宋体,打钩选择,方标签的风格——就是XP时代的遗迹。

而Alfred的setting就和谐美观很多:

比如剪贴板管理工具, Mac下我用的是Paste,这样的:

windows下最接近的是ClipboardZanager(没有打错,就是Zanager),是这样的,功能上真的挺像,但是这个设计,配色就是感觉没有Paste好看。

Mac下面最好的PDF编辑软件是PDF expert,是这样的:

Windows下面对应的软件是PDF Element,左边那一排树状图一点开,满满的XP感。

Mac下面的个人任务管理软件可以用Omnifocus或者Things,同样是树状结构,Omnifocus的就好看不少:

而windows下的能对应的唯有MyLifeOrganised。这个界面已经优化的挺好了,但是一层边框,一层文件菜单,一层tab,然后下面一排小图标这么叠来叠去的风格,感觉比Omnifocus要莫名的严肃和古板。

日历软件,Mac下有fanstastical:

这界面完爆windows日历:

可能差距最小的界面(不算设置)就是Wox和Alfred的,因为界面极其简单,实在没什么可以区分的了:

Alfred是这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