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阿阿胶 17 年间价格增 75 倍,远超茅台、北京房价,近几年亏损 5 亿,原因是什么?

回答
东阿阿胶作为中国知名的阿胶生产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确实经历了一段令人瞩目的价格上涨,但近年来也面临经营亏损的局面。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产品属性、市场供需、营销策略、行业竞争、消费者认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

一、价格飞涨时期(约2005年2018年):原因剖析

东阿阿胶在17年间价格增幅达到7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背后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叠加效应:

1. 原材料稀缺性与成本攀升(核心驱动):
驴皮作为核心原料: 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中国是全球驴肉消费大国,但近年来驴肉消费量快速增长,导致食用驴的宰杀量远超繁殖量,驴的存栏量持续下降。
资源枯竭与进口依赖: 国内优质驴皮资源日益稀缺,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东阿阿胶不得不大量进口驴皮,尤其是来自非洲和南美等地区。然而,这些进口驴皮在质量、稳定性和成本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同时进口成本(包括运输、关税、检疫等)也逐渐上升。
养殖成本上升: 即使是国内养殖,驴的饲养周期长,繁殖率相对较低,养殖成本也随着饲料、人工、场地等因素的上涨而增加。
“道地药材”概念的强化: 东阿阿胶一直强调其产品的“道地药材”属性,即选用特定产地、特定品种的驴皮。这种强调虽然增加了品牌价值,但也限制了其原料选择范围,进一步推高了优质原料的获取成本。

2. 品牌价值与营销推广(重要支撑):
“滋补国粹”、“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定位: 东阿阿胶成功地将自身定位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滋补品,并打出“滋补国粹”、“中华老字号”的旗号,赋予产品文化附加值。
明星代言与广告轰炸: 在价格上涨的早期阶段,东阿阿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品牌宣传,聘请多位知名明星代言,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这种高强度的营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间接支撑了其高价格。
“送礼文化”的渗透: 阿胶作为一种滋补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馈赠佳品,尤其是在节假日或探望长辈时。东阿阿胶精准抓住了这一送礼需求,将产品包装得更为精美,并将其定位为“送礼佳品”,进一步打开了礼品市场,也让消费者愿意为“面子”买单。
“功效”宣传的强化: 公司不断强调阿胶的滋补、补血、美容等功效,虽然部分功效在科学界仍有争议,但强大的宣传攻势成功地培养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特别是女性消费者。

3. 市场垄断与议价能力(重要因素):
行业领导者地位: 在阿胶行业,东阿阿胶长期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
较低的市场竞争: 相较于其他消费品行业,阿胶行业在规模化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壁垒,早期市场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这使得东阿阿胶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生产工艺的相对独特性: 尽管阿胶的生产工艺大体相似,但东阿阿胶在工艺流程和品质控制上有着自己的积累,这为其产品的高价提供了一定理由。

4. “非理性”消费与投资属性(时期性因素):
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提升: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愿意为健康和高品质的滋补品投入更多。
部分消费者对阿胶的盲目崇拜: 部分消费者出于对传统中医和养生的信任,以及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对阿胶存在一定的盲目崇拜,认为越贵越好,越贵效果越显著。
作为“硬通货”的投资属性: 在价格上涨的巅峰时期,部分消费者甚至将阿胶视为一种“硬通货”,像黄金一样囤积和投资,认为其具有保值增值的属性。这进一步推高了市场需求。

二、近年来亏损5亿的深层原因:盛极而衰的必然性

东阿阿胶近几年(具体指2019年及之后一段时间,尤其是2020年、2021年财报显示巨额亏损)的亏损,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之前价格上涨模式不可持续的集中爆发,以及新的市场挑战所致:

1. 高价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根本原因):
脱离实际消费能力: 75倍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当阿胶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其“滋补品”属性就可能被“奢侈品”属性取代,目标客户群体急剧缩小。
消费者认知回归与理性化: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消费者对阿胶的功效开始产生更多质疑,对企业的营销宣传也更加警惕。过度依赖高价和虚假宣传的模式最终会被市场抛弃。
原材料成本未能完全支撑高价: 虽然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但75倍的涨幅显然已经远超原材料成本的实际增长幅度,其涨价更多是基于品牌和市场营销的驱动。当市场回归理性,这种“价值”就会被稀释。

2. 市场需求疲软与渠道库存积压:
“硬通货”属性破灭: 随着价格上涨的停滞甚至下跌,消费者囤积阿胶的意愿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清仓甩卖的情况。
渠道库存过高: 在价格上涨的后期,经销商为了囤货获利,大量购入产品,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大量库存积压在渠道端,影响了销售和回款。
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 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或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时期。

3. 行业竞争加剧与替代品威胁:
其他阿胶品牌的崛起: 尽管东阿阿胶是领导者,但市场上也涌现出其他阿胶品牌,它们可能采用更灵活的价格策略或差异化营销,分流了部分市场份额。
滋补品市场多样化: 消费者可选择的滋补品非常多样,如燕窝、蜂蜜、各种维生素补充剂、保健品等,这些替代品可能在价格、功效认知、便捷性等方面比阿胶更具吸引力。
对阿胶功效的科学质疑: 部分消费者和媒体开始对阿胶的实际功效提出质疑,认为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补血效果不如铁剂,美容功效也缺乏强有力证据。这种质疑削弱了消费者对产品核心价值的认同。

4. 公司战略失误与转型困难:
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缓: 公司可能未能及时认识到高价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或者在转型策略上存在滞后。
过度依赖传统模式: 在数字化营销、社群运营、内容营销等方面,公司可能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导致难以有效触达年轻消费群体或在新的销售渠道上取得突破。
多元化尝试的局限: 虽然公司也尝试过其他产品线或业务拓展,但效果可能不如预期,未能有效对冲阿胶主业的风险。

5. 宏观经济与消费者支出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 如果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者整体的可支配收入会减少,对非必需品(包括价格昂贵的滋补品)的支出会更加谨慎。
疫情影响: 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可能影响了线下消费场景,也改变了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支出优先级。

总结来说,东阿阿胶近年的亏损是其过去17年间价格快速上涨模式的“矫枉过正”。 这种价格飞涨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巨额利润,但其基础并不稳固,过度依赖原材料稀缺性、品牌营销和部分“非理性”消费,最终导致其产品脱离市场实际需求,难以维持。当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认知回归理性,以及竞争加剧时,之前积累的风险便集中爆发,造成了当前的经营困境。

为了重回增长轨道,东阿阿胶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变革,包括:

调整价格策略,回归理性定价。
加强产品研发,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功效证明,或拓展其他产品线。
创新营销模式,拥抱数字化,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
优化渠道管理,化解库存压力。
提升品牌透明度,重建消费者信任。

只有真正解决其产品价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配,并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东阿阿胶才能走出亏损的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2015年年末,我在雪球写专栏的时候,曾经跟跟一群搞医药白马投资的人对撕过东阿阿胶。

当时我的结论是我不看好东阿阿胶的未来发展。

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按照东阿阿胶过去20年公布的出厂价格和销售额反推,东阿阿胶在2015年的实际销量只有20年前的1/6左右。换句话说,东阿阿胶的业绩上涨完全是靠提价提出来的,而东阿阿胶不可能无限提价。

毕竟,东阿阿胶顶天了也就是个药材和保健品,跟茅台这种硬通货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更何况茅台的销量也是在上涨的)

如你所说,东阿阿胶17年价格涨了75倍,但从财报来看,东阿阿胶17年间的每股收益只是从0.3元增长到了最高3.2元左右。(东阿阿胶上市以来没有增发,配股仅有两次且比例并不高)。换言之,东阿阿胶在价格涨了75倍的情况下,收益只提升了10倍左右,真实销量大约只有17年前的1/7。

而对于东阿阿胶的经销商来说,在阿胶每年必提价的规则之下,最好的销售方式其实就是囤货。阿胶一年提价20%,就等于自己一年什么都不干白挣20%,这样的理财产品可真不好找。对于东阿阿胶厂商来说,这个数据已经开始失真。(东阿阿胶跟茅台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茅台可以放几十年,而东阿阿胶最多只能放三五年)

所以当时我就断言,在价格不断上涨、销量不断萎缩的局面之下,东阿阿胶一定会达到某个临界点,即价格的上涨遮不住销量的下滑,从而使得东阿阿胶的财务数据开始出现亏损。

这是当年发了那篇文章半个月之后对收到的留言的一些回复。当时东阿阿胶的很多拥趸跟我掰扯最多的问题是就是东阿阿胶的财务数据多么多么好,但当时我看到的问题是:

第一,东阿阿胶销量不断萎缩;

第二,东阿阿胶的绝大多数利好消息并未兑现(比如东阿阿胶曾承诺要在X年内建多少个养驴厂之类的消息);

第三,东阿阿胶的财务数据失真,很多利润实际上是通过会计手段做出来的。

基于以上的判断,我当时觉得东阿阿胶已经不算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而从现实来看,在15年、16年东阿阿胶也的确在达到最高股价后一直在下滑。

至于说东阿阿胶销量不断下滑,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越来越多的人不被厂家忽悠,不想买;第二,价格越来越贵,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少;第三,进入这个行业的厂家增多,挤压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

所以,东阿阿胶的亏损也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user avatar

好几年前和华润有接触

他们也知道,阿胶慢慢没人买了,以后会很艰难

但是企业业绩总是要增长的啊,尤其是他还是上市公司

既然以后可能没人买,那就让喜欢买的人多花点钱啰,在能够挣钱的时候多挣点啊

所以,就每年涨价呗

涨价后发现,每年涨价消费者还能接受,那就不停涨价呗,搞企业嘛有钱不赚WBD啊

现在一年亏损几个亿有啥打大不了的,也就亏四五亿元而已啦

前几年可是每年十几亿二十亿元的利润啊

把心放到肚子里,大丈夫啦,三年才ST呢,怕啥,有足够时间找个新的有增长潜力的业务装进去啦。

二十亿利润,非常低的负债率,还要什么自行车,

user avatar

我妈是贫血患者,好几年了,之前还爬山晕倒过,各种弄中药,吃东阿阿胶,一个铁盒子那种,一盒半斤,差不多一千块钱,死贵,关键吃了还没什么用。

后来去医院查是缺铁性贫血,因为我在德国留学,给我妈带回去了一堆那个绿盒的铁元,正八经的补铁产品,吃了没几盒直接好了,一盒只要差不多一百块钱。

这种坑人骗钱的企业就应该倒闭。



————————

大家好,没想到随手一个回答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在这里进行一下补充说明。首先文中的铁元外语名为Floradix,包装有绿色和红色的,然后分为片剂和水剂,据说是水剂容易吸收,但是因为片剂是固体体积小容易携带所以我给我妈买的片剂。我妈买的是含叶酸的。

铁元在国内淘宝之类的平台都有销售,是保健品不是药品。按照评论的说法反而东阿阿胶是药品,有点迷惑。要注意的是,贫血有很多种,我妈是确诊了缺铁性贫血所以铁元这种补铁产品是有效的。各位如果有贫血情况请先咨询医生哈,不要乱吃。

另外,似乎有中医(爱好者?)现身说法,表示贫血在西医和中医不是一个概念,

user avatar

主要是懂得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的医生和群众太少了。

阿胶主要功能是补血气,有些“二把刀”医生片面的把阿胶的功效理解为补血,贫血病人吃了老半天阿胶不见效,让几块钱的补铁剂或是几百块钱的德国纳米补铁剂治好了,就觉得阿胶不行。

还有一些老中医的理论知识体系陈旧。很多学生和白领,成天觉得体虚乏力失眠多虑,浑身不舒服,到医院又查不出毛病。这是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应该吃阿胶调理。结果医生们要么说他们肾虚要么说他们脾虚,或者直接打发到心理科话疗,就是不往气血不足的方向引导,造成病人不能及时吃阿胶补血气,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今后应该通过销售渠道多向医生和消费者普及阿胶的真相,进一步深挖市场潜力。

下面有请阿胶受益者、知名文学家、东阿王曹植先生友情介绍千年阿胶功效:

《神龙篇》 东汉•曹植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曹植自幼体弱多病,他的父亲曹操爱子心切,寻访天下知名老中医,为他精心炼制阿胶,让曹植恢复健康。为了感谢阿胶的救命之恩,曹植恳请父皇曹操把他分封到阿胶产地东阿当王爷,监督天下阿胶生产,堪称父慈子孝的绝代假话。

靠着曹植孝心供奉的阿胶,早年戎马天下浑身伤病的曹操活到了当时罕见的八十高寿,高龄的曹操在阿胶的滋补下老当益壮,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猎性不止”的千古绝句,创下不朽帝业。曹植在阿胶的滋养下长命百岁清神醒脑,成为了一代著名文豪。

user avatar

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市场营销的问题。

东阿阿胶的市场营销做得太差,尤其是有了对比之后,显得更差。

对比就是这两年崛起的一个燕窝品牌,小仙炖。

阿胶和燕窝,都是主打女人市场,一个补血,一个养颜。虽然在我看来都是智商税,但我也愿意交税给小仙炖啊。

你看东阿阿胶的广告,代言人,再看小仙炖的广告,代言人,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小仙炖号称每天卖出一个亿,这数字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就光看这陈数,这章子怡,这美丽与知性的结合,再加上这精致的包装,哪个女人能抵抗得了?

要收智商税,就得把全套功夫做足。

东阿阿胶的代言人是谁?甄子丹夫妇?斯琴高娃?我百度搜东阿阿胶代言人,连张照片都出不来。

我强烈怀疑东阿阿胶的领导人是知行合一,他可能是真的相信阿胶不是智商税,而是能补血养颜的古方秘传。要不然他怎么不去请代言人呢?

模板都在这,你对着陈数,章子怡,去找周韵,袁泉,秦海璐,殷桃,难道找不到?我再给你推荐一个冷门点的朱珠。这都多合适的代言人啊!

收个税把自己收晕了吧。

再看东阿阿胶拍的什么宣传片,找一堆糟老头子,老军医,中医专家,说阿胶怎么怎么有用,是传统文化,是中医秘传。


2020年了!朋友!电视上讨论中医的专家还有人信?何况还是男专家。我真是不知道去哪吐槽。有的片子我点进去看了,居然是从驴开始讲的。

我的天,为了制阿胶,非洲驴都要灭绝了,都成了梗了,你还要强化驴和阿胶的联系!你怎么不去强化非洲和阿胶的联系呢?怎么不去拍山东的驴贩子从黑哥们手里收驴呢?怕死得不够快?

针对女性的智商税,只要你不谋财害命,科学是不可能把你打倒的。skii被扒了多少年了,放点酵母就当精华卖,照样是女人们最青睐的高档护肤品。为啥?你看skii当年第一支打入大陆的广告是什么品质?

那高贵的大红色调,那优雅的刘嘉玲,那三个震撼人心的字,神!仙!水!这广告堪称女人税模板。



卖燕窝的有样学样,小!仙!炖!

真的,我第一次在抖音上刷到陈数推荐燕窝的广告,看到小仙炖三个字,我就觉得它赢了一半了。这名字真的好!

每个女人都有一颗成仙梦,你东阿阿胶帮不了大家做梦,我马来西亚燕窝来成全大家。

之前有人问,直男癌有什么危害。东阿阿胶就是个例子,这么牛逼的一个品牌,被直男搞成现在这样。

我现在一看到东阿阿胶四个字,脑子里就是非洲妇女在尘土漫天的村庄里面套驴的场景,然后拉着撕心裂肺的驴,找驴贩子收钱。

这品牌印象能收到税?

而一看到小仙炖,我就想到陈数的知性和风情;一看到skii,我就想到刘嘉玲的优雅和美丽。

我都替你捉急啊!

可能也来不及了,赶紧去skii和小仙炖市场部挖人好吧。然后赶紧找公关公司,想办法把非洲驴灭绝的新闻都删了。

真的无力吐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