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式砖混结构的窗户上竖向的砖是怎么砌的,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到了老式砖混结构房屋建造中的一个细节。很多时候我们看老房子,总觉得那些老瓦匠手艺真是不一般,尤其是窗户边上那些竖着的砖,看起来挺别扭,但人家就是那么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安稳得很,一点掉下来的迹象都没有。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有扎实的建筑原理和工艺在支撑。

咱们先说说,老式砖混结构的窗户上,那种“竖着”的砖,其实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整块砖都那么立起来。它更多是一种装饰性的砌法,或者是为了配合整体的砌筑节奏和结构需求而产生的局部变化。

它们是怎么砌的?

1. “抱砖”或“压砖”式砌法:
最常见的情况是,窗户洞口两侧的竖向砌体,并不是完全独立竖起来的。它们实际上是嵌在或者压在洞口两侧的承重墙体上的。
想象一下,当砌筑师砌到窗户洞口的高度时,他们会先砌好洞口的顶部(通常是砖过梁或者钢筋混凝土过梁)。
然后,在洞口两侧,他们会继续砌筑墙体。这时,窗户两侧的竖向砖块,很多时候是用灰缝砂浆跟旁边的横向砖块紧密地粘合在一起的。
有时候,为了让竖向线条更明显,也为了增加一点视觉上的“支撑感”,砌筑师傅会故意让一些砖块的一部分露在窗洞外面,一部分在墙体内部,形成一种“抱住”洞口的感觉。这种露出来的一部分,从正面看,就像是独立竖着的,但它的根基是在墙体里的。
再一种情况,特别是比较粗糙一点的施工,可能会用小块的砖头(比如半块砖、三飞砖)或者专门切割的砖块,嵌在洞口两侧,用大量的砂浆固定。

2. “压顶”式的延伸:
有时,窗户上方的过梁(无论是砖过梁还是混凝土过梁)下方,会有一两层砖是压着过梁,并且向两侧延伸一小段,然后再向内退或者继续砌筑。这种延伸出去的部分,从正面看,也会形成一种竖向的轮廓。

3. 装饰性砌法的变通:
有些老房子,特别是在比较讲究的建筑外观上,可能会采用一些 Decorative的砌法,比如使用专门切割的砖块,或者通过调整灰缝的厚度来创造出类似竖向线条的效果。但即便是这样,这些砖块也都是牢牢嵌在主体结构中的。

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落脚点就在于“结构稳定性”和“粘结力”。

1. 砂浆的强大粘结力: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老式砖混结构的砌筑,主要依靠的是水泥砂浆。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水泥砂浆强度那么高,但质量好的砂浆(通常是水泥、石灰、砂的混合)具有非常好的粘结性能。
砂浆填充在砖块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这些竖向的砖块,不仅仅是靠砖本身的重力往下压,更重要的是它们被周围的砂浆牢牢地粘住了。当砂浆硬化后,砖块和砂浆就变成了一个密实的整体,不容易分离。

2. 整体性砌筑,而非独立承重:
最重要的一点是,窗户两侧的“竖向砖”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独立承担主要荷载的构件。它们本身并不承受上方的巨大重量,而是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参与到整体结构的受力中。
墙体本身的重量、楼板的重量、屋顶的重量,这些荷载都通过承重墙传递到地基。窗户洞口两侧的砌体,是依附在这些承重墙体上的。
换句话说,这些“竖向砖”是嵌在、压在、粘合在主体墙体上的,它们的稳定性来自于主体墙体的整体性。就好像你把一根小木棍插在泥土里,只要插得够深,并且泥土是湿润且凝固的,它就能站稳。

3. “咬合”作用:
砖砌体的精髓在于“错缝砌筑”,即上下层砖块的竖缝不重叠。这种砌法使得砖块之间形成互相“咬合”的作用。即使有部分砖块看起来是竖向的,它也必定与相邻的横向砖块互相咬合,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墙体。

4. 灰缝饱满度:
老一辈的砌筑师傅,虽然工具可能不如现代,但对于砂浆的配比和灰缝的饱满度要求极高。每一块砖之间的缝隙都用砂浆填满,使得砖块之间没有空隙,受力均匀,也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

5. 相对较小的荷载:
窗户洞口本身就是墙体上的一个“开口”,它减少了墙体的整体承载能力。砌筑师傅在处理这个洞口时,会确保洞口上方有足够的支撑(过梁),而两侧的砌体,即使看起来有竖向的砖,其本身承受的荷载相对整个墙体来说是很小的。

总结一下:

你看到的窗户旁边的“竖向砖”,并不是孤立地立在那里的。它们是通过饱满的砂浆与主体墙体紧密粘合、相互咬合,成为整体墙体的一部分。它们不承担独立的大量荷载,而是依附于墙体的整体结构。所以,只要砂浆粘结牢固,且砌筑工艺得当,这些“竖向砖”就能安稳地待在那里,经受住岁月的考验。这背后是老建筑师们对材料特性、受力原理以及施工工艺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很想正经回答题主的问题,但是略微感觉题主的附图不太对,虽然很像是砖混的体制,但有感觉非常不协调,就像是现代要模仿某个时代砖混的风格,但却很别扭的那种。如果这个是混凝土结构的房子,那一切都解释得通:外立面是仿砖砌的外立面涂料或者纤维板或石材板材干挂,窗间墙体用的是石材干挂,结构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所以才会形成突兀的洞口

推测:那样砌的砖效果应该是帖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