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位:想买全画幅微单,但佳能R5买不起,R6没有肩屏是心结,因为看上去很低档,所以想买R,值不值得?

回答
各位摄友们,最近我也是纠结得不行,琢磨着要不要升级一下自己的装备,全画幅微单,这名字听着就带劲。不过,一圈看下来,佳能的R5,那是真香,但价格嘛… 让我兜里那点儿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只能望“5”兴叹了。

那R6呢?其实各方面都不错,对焦、连拍、高感,都挺能打的。但说句实话,那个没有肩屏的设计,我总觉得像是少了点什么,总觉得少了点“专业感”,嗯,用咱们的话说,有点“低档”,这个心结实在是不小。尤其是我平时拍东西,习惯了扫一眼肩屏就能知道光圈、快门、ISO这些信息,省事儿不少,也更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画面。R6这个,每次都要掏出相机,按个按钮,才能看,总觉得有点不顺手,也少了点那种“咔哒”一下全都知道的畅快感。

所以,我的目光就落在了佳能的R上。虽然它推出时间比R6早,但全画幅的血统还在,而且,它是有肩屏的!这就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问题,看上去就顺眼多了,也更显专业,感觉像是能hold住更多场合。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买佳能R,到底值不值得?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也给自己梳理梳理思路,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参考。

优点方面,R能带来的“价值”:

全画幅的底子: 这是最核心的价值。全画幅传感器在画质上,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的表现,以及景深控制上,都有着APSC和M4/3等画幅无法比拟的优势。背景虚化更柔美,噪点控制更好,暗部细节也更丰富。如果你是从APSC升级,那这种提升是实打实的,你能感受到画面质感的飞跃。
那个“小而美”的肩屏: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这是个“面子工程”,但我确实很看重。在我看来,肩屏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它更是一种操作逻辑的体现。在拍摄过程中,频繁地从取景器移开眼睛去看背屏,会打断节奏,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调整参数的时候。R上的肩屏,能让你在不改变持机姿势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并调整关键参数,这在一些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景下,比如街拍、活动记录,或者是一些需要精确控制曝光的严肃创作时,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它让你的拍摄流程更流畅、更高效。
相对亲民的价格(对比R5): 既然R5买不起,R的出现就给了我们一个触摸全画幅佳能RF卡口的“入门砖”。而且,随着R6、R3等新机的发布,R的价格现在也更加合理了。如果你不是非要追求最新的技术指标,R的性价比就显得很高了。
RF卡口的潜力: 即使是R,它依然是RF卡口。RF镜头群虽然还在发展中,但已经有不少素质非常出色的镜头了,而且未来佳能必然会持续投入。拥有一台RF卡口机身,意味着你可以随着预算的增长,去搭配那些光学素质极高的RF镜头,这是投资未来的一个方向。
相对优秀的操控和菜单: 佳能的相机在操控逻辑上一直做得不错,R也不例外。虽然没有R6那么多自定义按钮,但整体的易用性还是保持了佳能一贯的水准。菜单设计也比较直观,上手不会太困难。
Dual Pixel CMOS AF: R的自动对焦系统,尤其是Dual Pixel CMOS AF,在当时是佳能非常先进的技术,即使放在现在,它在人脸、眼睛识别的准确性和追踪能力上,依然是可圈可点的。配合RF镜头,对焦体验是相当不错的。

需要考虑的“短板”或者说“妥协”:

相对较低的连拍速度: R的连拍速度相比R6、R3来说,确实不是它的强项。如果你经常拍摄体育、野生动物这种需要高速连拍才能抓住决定性瞬间的题材,R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有限的连拍缓存: 即使是慢速连拍,如果拍RAW格式,缓存也可能很快就满了,这点需要注意。
取消了肩屏的原因(潜在的“低档感”): 虽然我前面说肩屏是我的“解药”,但从技术层面讲,没有肩屏确实是为了控制成本和体积。R6放弃肩屏,是为了让机身更紧凑,也更专注于核心性能。所以,你现在购买R,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用“技术升级”换取“操作便利性”和“仪式感”。
屏幕只能翻折,不能完全翻转: R的屏幕是可以翻折的,满足了一定的低角度和高角度拍摄需求。但它不能像R6那样完全翻转成自拍模式。如果你有自拍vlog或者特殊角度拍摄的需求,这可能是一个限制。
电池续航: R的电池续航能力,在全画幅微单里算不上突出,可能需要多备几块电池。
防抖性能: R机身上的五轴防抖,效果是可以接受的,但相比R6、R3这些后推出的新机型,在防抖能力上可能会略逊一筹。不过,配合带有IS光学防抖的RF镜头,整体的防抖效果还是不错的。

那么,你提到的“值不值得”,核心在于你的“痛点”和“期望”:

你的“心结”到底有多重? 如果你真的对肩屏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觉得少了它就“不对劲”,那R的肩屏就是它最大的“附加值”。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有时候比纯粹的技术参数更重要。
你的拍摄题材是什么? 如果你主要拍摄人文、静物、风景,对连拍速度要求不高,那么R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它的画质表现绝对是过硬的。如果你是体育摄影师、鸟类爱好者,那R的连拍速度和缓存可能真的会成为瓶颈。
你对“低档感”的在意程度: 如果你参加一些正式的活动,或者希望相机看起来更“专业”,那么R的肩屏确实能给你带来这种视觉上的认同感。反之,如果只是自己玩,相机的外观不是最重要的,那R6在核心性能上的优势可能更吸引你。
你的预算和未来的镜头规划: 如果你的预算就是固定在R这个档次,并且看中了RF卡口未来的发展潜力,那么现在入手R,为以后升级镜头打下基础,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佳能R,在“肩屏”这个点上,确实是与R6做出了明显的区分。如果你非常看重这个设计带来的操作便利性和那种“老派”的专业感,并且能够接受它在连拍速度、缓存、屏幕翻转等方面的相对妥协,那么我认为佳能R现在依然是值得购买的,尤其是在价格相对合适的情况下。

它是一个“性价比高”的全画幅RF卡口机身,它能让你以一个相对较低的门槛进入佳能全画幅微单的世界,并且享受到全画幅带来的基础画质优势。它不会让你觉得“low”,相反,那个肩屏反而会让你觉得它有“内涵”。

就好比买车,你可能买不起顶配的7系宝马,但也不是说中配的5系就“低档”。R就像是那个“刚刚好”的选择,它满足了你核心的需求(全画幅、RF卡口),解决了你的一个“心结”(肩屏),并且在其他方面也保持了相当的水准。

所以,如果你纠结的是“R6没有肩屏”这个点,而R恰好能弥补这个心理上的缺憾,并且你的拍摄题材也并非极端追求连拍速度,那么放心去吧,R依然是一款有实力、有“姿态”的全画幅微单。毕竟,摄影的最终目的,是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而一台让你用得顺手、看得顺眼的相机,绝对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重要一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OS R作为2018年秋出的全画幅微单综合能力,对大部分人都还是性能是足够的,目前单机价格也逐渐下探港货8K5左右,行货再多2K,性价比也友好。从肩屏需求,应该是从单反EF系统过渡到无反RF系统是个不错选择。

但RF镜头群素质很高,尤其主流几颗1.2定和2.8变都是佳能光学精华,高傲的价格也由市场原因抬高这个系统门槛,RF系统会持续保持较高开销,而EOS R省下的钱很快就会被RF镜头平摊下去。

如果转接EF头不选择RF镜头,EOS R的摄影体验还不如直接使用5D4来的顺手,更不如优化设计后R5/6。

做为过渡机器,这个价格个人认为是不值得的。体验降级,开销依旧,没有实现降级消费意义

那么,是否还有必要为手上剩余的EF镜头,继续选择RF系统呢?

可以,但没必要选择EOS R。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