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只是为了不痛苦
因为死亡是痛苦的,所以要尽量避免死亡,不觉得死亡痛苦的可能已经死了。
因为饥饿是痛苦的,所以要吃东西
因为寒冷是痛苦的,所以要取暖
因为炎热是痛苦的,所以要有空调风扇
因为走路是痛苦的,所以要开车骑车
因为寂寞是痛苦的,所以要交朋友
因为解决以上痛苦需要钱,所以要工作赚钱
因为学习是痛苦的,所以不要读书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赚不到钱是痛苦的,所以还是要努力读书
因为被有权势的人支配是痛苦的,所以要往上爬
无论你多么有钱有地位,都会有新花样的痛苦等着你
人活着只是为了不痛苦,不太痛苦的人生已经是幸福的了
小时候不太理解出家人,过着念经拜佛布衣素食的无聊日子,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出家
现在明白了,可能出家了就不太痛苦了
这么解释吧… 玩一个RPG,主角会不知道人生应该干嘛么?当然是清楚得很,各种主线支线任务都在地图上标着呢。在马路上走着还能触发事件剧情。
然而NPC呢,就都是事先定好的行为路线,什么时候要出现在哪里干啥,等等。
你很迷茫不知道干这些和其他人一样的事是为了什么,是因为这些事确实没有什么意义,你就是陪练的NPC呀哇哈哈哈哈~
不然呢?
到处游玩、尝遍美食、穿遍华服、不停恋爱、享受快乐?
没有读书,你能获取知识?你能靠知识改变命运?
没有上班,家里没矿的你,如何赚钱谋生?
没有房贷,你一次能全额付款买房?
没有结婚生娃,你如何与你心爱的人有婚姻的法律保护?如何养儿防老?
关于人生的问题,我发现竟然回答了不少,且高赞最多,好在每次都有些新的想法,不至于雷同。
人生的一大困惑来源于我们常常将目的变成了手段。
譬如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人活着的意义就在活着本身,人之所以要活着,就是因为我们想要活着。
活着,不是为了其他目的,不需要其他意义。
活着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人生的意义的最主要的所在。
人生当然可以有其他目的和意义,但是它们都只是活着这件事情本身的衍生产品或副产品。
按理,不应该让其他的目的和意义,凌驾于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本身。
或者说,如果要给“活着”赋予其他意义和目的,那么这个赋予本身也是一种为了更好地“活着”的手段。
而不是反过来,让“活着”成为某种其他目的的手段或载体。
这个逻辑推演,就会自然导出我的另外三个高赞答案的结论。
活着的最好状态,就是快乐,这个快乐是广义的,即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包括宁静、安心、温暖、快乐……
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信念、理念或理想,乃至生活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活着本身,为了高质量的活着,或快乐地活着。
这个快乐地活着,也不要狭隘定义为感官享乐,恰恰相反,真正的快乐是身心俱佳的,需要精神层面的提升的。
譬如我放弃口舌之爽,来确保健康所带来的快乐,放弃名利纠葛来保持内心的宁静的快乐,等等。
甚至包括为了一种精神上的高潮,而选择自我牺牲,选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同样也是为了快乐的活着。
对 ,其实对于死亡的态度本身就是活着的一部分。
因为你只有活着的时候才会在乎和思考自己的死亡的方式。等你真死了,死亡其实是等于无的。
所以面对死亡,恰恰是活着的一部分,甚至是活着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了,我要先忙其他事。回头再来补充。
大家有兴趣不妨看点哲学书,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来更新了
我的快乐人生哲学,很容易被人误会成享乐主义。所以这里着重澄清一下。
我的理论中,快乐是一个广义概念上的,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即假设把人类的情绪体验分成二元对立的两块,那就是快乐(积极情绪)、痛苦(消极情绪)。
当然,严格来讲,积极情绪也可能带着痛感的,譬如崇高的体验,但是我认为不管这个情绪体验过程中有没有痛苦感受,最终一定是快感的。
就像一个人跑步,跑的过程中其实是有痛苦的,但是整体上,尤其是最后一定是得到了快乐的体验的补偿。
自我牺牲也是。当我们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死亡,将为国捐躯的时候,是会有恐惧和痛苦的体验的,但是当勇气陡然升起,当大我战胜了小我,当理性或意志战胜了感性,巨大的快感就会汹涌而来。
所以我个人认为,当黄继光忍着疼痛扑向机关枪的时候,他内心被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鼓舞着,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痛感瞬间似乎没那么难忍了,而多巴胺大量分泌,在那瞬间是快乐的。
所以我的快乐人生哲学,从来不排斥伟大和崇高,因为伟大和崇高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是最巨大的。
否则你很难理解谭嗣同秋瑾董存瑞邱少云文天祥他们的选择和行为。
我小爷爷参加过朝鲜战争,最后也负了伤。他跟我讲,最害怕的时候是奔赴前线并听到前方传来枪炮声的时候,但是一旦进入接敌状态,立马热血上头,忘记了恐惧和害怕,奋勇向前,悍不畏死。
人类的基因里,并不只有自私,也有利他的传承,也有为了集体为了下一代而牺牲自我的密码。
只是平时我们没有被激发出来,真正到了关键时刻,总有一部分人会被激发出大我的基因,而这些人往往就是烈士、壮士,民族的脊梁。
所以快乐未必就是因为来自于感官上的享受,最顶级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崇高。
而康德对崇高的定义,就是理性战胜了感性。
说浅白一点,就是勇气战胜怯弱,无私战胜了自私,大我战胜了小我,而实现了人格升华、精神升华。
那一刻他的灵魂是光洁的,耀眼的,能照亮历史的天空的,也能驱散人性中的黑暗和卑怯的。
当事人也会被这种精神自我感动,而产生巨大勇气和快感,继而慷慨赴死,终不顾也!
没有生理基础和精神支撑,一个人是很难在面对困难和死亡时,保持淡定和勇敢的。
排除掉临死前那一刻,其实崇高的理想和精神激励下的个体,在面对人生的不幸时,会爆发更大的勇气,更加坚韧的意志,从而更容易渡过难关,并取得成功。何况,一旦一个人具备了伟大的精神,视死如归,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绝望、悲观、害怕?
那样的人生,还不够光彩夺目吗?
在绝境中,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因为那些懦弱的人永远会生活在胆战心惊的状态中,会生活在阴暗里,卑微得像个爬虫,还谈什么快乐?
人生是无意义的,也许种群角度会有一些意义,比如物种延续,对于个人本身来说,其实并没有意义。
很多时候,是需求在推动你在说事情,并不是意义。
就比如你提到的读书,上班,缴纳房贷,结婚生娃。
如果不结婚生娃,那么你的需求会降很多,不用考虑婚后生活,抚养小孩。
如果不买房,你就无需房贷了,天桥下,烂尾楼都是地方。
如果不需要特别多的钱,不上班,乞讨也不错。
至于读书,更是如此,不见得读书多了就必然好。
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需求,而非意义,你之所以这么干,是并不是因为某种意义,而是他们带来的价值。
甚至,你完全可以不去活,这也是对人生意义最大的考量,那就是,那些让你舍不得马上去死的东西,可能就是你的需求,也可以等价成你的意义。
比如,你想吃好点;你想住的好点,最近天冷了,桥洞也不好睡了。你还想找个固定伴侣,不至于床上两个枕头,一个是你的,另一个也是你的,还想享受天伦之乐。
而这些,就是需要你读书、工作、还房贷、结婚生子。
人,偶尔深思一下是好事,可以让自己不至于迷失,也可以能够更加心平气和的看世界,毕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反正都要走到最终那一步,所以,一切事情都可以视为过眼云烟,无需过度执着。
但是,这种思考,只能极少时候进行,大部分时候,你不要浮在空中,而是要脚踏实地。
比如,今天,你搬砖了吗?
三个目的。存在。让自己快乐。做精彩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