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联:白水开天镜,麻烦可以对一个下联吗?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琢磨一下这句“白水开天镜”。这句话本身就很有画面感,意境也相当开阔。

首先,咱们拆解一下上联:

白水: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意象,可以指代很多东西。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指平静、清澈的水面,像一面镜子。但它也可以引申为河流、湖泊,甚至是江海的广阔水域。颜色“白”则强调了水的纯净、透明,或者是因为光线、水汽造成的朦胧感。
开: 这个字是关键。它不是简单的“出现”,而是“打开”、“敞开”、“展现”的意思。好像这片白水本身就如同一扇门,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天镜: 这是对“白水”功能的一种比喻。“镜”是用来照映的,而“天镜”顾名思义,就是能映照出天空的镜子。这意味着水面是如此的平静、光滑,能够完整、清晰地反射出广阔的蓝天、白云,甚至是日月星辰。

所以,整个上联勾勒出的画面是:一片纯净宽广的水面,像一面天然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蔚蓝的天空,给人一种宁静、辽远、空灵的感觉。它可能是在清晨,太阳初升,露珠还在水面上闪烁;也可能是在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与天空融为一体。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下联,在格律上与上联匹配,在意境上与之呼应,并且同样富有画面感和象征意义。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格律的几个基本要求:

1. 字数相等: 上联是五言,所以下联也应该是五言。
2. 词性相对: 上联中的“白”是形容词,“水”是名词,“开”是动词,“天”是名词(指天空),“镜”也是名词(比喻)。我们在下联中也要尽量找到词性相对的词。
3. 平仄协调: 这是对联最重要也最讲究的部分。虽然我们不一定要严格按照古人的平仄谱来对,但大致上要读起来顺口,抑扬顿挫。上联的平仄大致是:白(平) 水(仄) 开(平) 天(平) 镜(仄)。

考虑到这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构思下联:

构思方向一:从“地”的角度与“天”呼应

上联是“白水开天镜”,映照的是“天”。那么下联,我们可以找一个与“天”相对的意象,比如“地”、“山”、“林”、“峦”等,然后赋予它类似的“镜”的功能,或者描绘其映照的景象。

比如,我们可以想:有什么能像“天镜”一样,映照出地上的景物呢?

“青峦映地屏”:
“青峦”:青色的山峦,这是“地”的代表。
“映”:动词,照映。与“开”相对,有映照之意。
“地屏”:地上的屏风。这里用地屏来比喻山峦,它们如同天然的屏风,将地上的景物展示在眼前,或者它们本身就是一幅壮丽的画面。
分析: “青”对“白”是颜色相对,“峦”对“水”是名词相对,“映”对“开”是动词相对,“地”对“天”是空间相对,“屏”对“镜”也是名词比喻相对。格律上来说,“青”(平)“峦”(平)“映”(仄)“地”(仄)“屏”(平)。上联是平仄平平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声调和谐。意境上,“白水开天镜”是广阔的水面映照蓝天,“青峦映地屏”则是绵延的山峦展现大地风貌,构成了一幅天地呼应、壮丽景色的画面。

“幽林藏岳钟”:
“幽林”:幽深的树林,代表大地。
“藏”:动词,隐藏。与“开”相对,一个展露,一个隐藏,有辩证意味。
“岳钟”:山岳的钟灵毓秀,或者山岳回响的声音。这里更偏向于展现山岳的内在韵味。
分析: 这个可能有点偏离“镜”的意象了,更侧重于展现山林的内在美。虽然有呼应,但不如“青峦映地屏”那样直接对应“镜”的功能。

构思方向二:从水的不同状态或相关景物入手

上联是“白水”,那下联可以思考与水相关的其他景物,或者水本身的某种状态。

“红霞落日峰”:
“红霞”:色彩浓烈的云彩。
“落日”:傍晚的太阳。
“峰”:山峰。
分析: 这个组合有点像“白水开天镜”的另一个时间点或角度的描写,水面倒映的是天空的色彩,而山峰则本身就是“红霞落日”的载体。但是,“落日峰”作为名词,和上联的词性搭配上可能稍有欠缺。“红”对“白”可以,“霞”对“水”可以,但“落日”作动词或状语对“开”就不是那么直接了。

构思方向三:从意境、感受出发

上联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辽阔、纯净。下联也可以从这方面去延展,但同时要有所不同。

“清风拂柳韵”:
“清风”:轻柔的风。
“拂”:动词,轻抚。
“柳韵”:柳树摇曳的美好姿态或韵味。
分析: 这个组合描绘的是另一种宁静的画面,风拂柳丝,也很有韵味。但“清风拂柳韵”更多的是动态的描写,和上联静态的“镜”有些区别,而且“柳韵”对“天镜”在词性上也略有差异。

综合来看,我觉得 “青峦映地屏” 是一个非常贴切且有力的下联。它不仅在格律上与上联相当契合,在词性、意境上也形成了一种天地呼应、宏大壮丽的对比与融合。

详细解释为什么“青峦映地屏”好:

1. 意象的对称与延展: 上联的“白水”是水面,“天镜”是天空的倒影。下联的“青峦”是山峦,是大地的一部分;“地屏”则将山峦比作“屏风”,意在展现大地的壮美或作为背景衬托地上的景物,也同样具有一种“映照”的功能,映照出大地的轮廓和风貌。它从“水映天”扩展到了“山映地”,从一个维度延伸到另一个维度,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完整和立体。
2.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上联的“白水”对应下联的“青峦”。“白”是一种纯净、明亮、轻盈的颜色,“青”是一种沉稳、深邃、大气的颜色。一白一青,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色彩对比,既不突兀,又能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
3. 意境的连接与呼应: 上联描绘的是“水天一色”的宁静致远。“青峦映地屏”则勾勒出“山峦叠嶂”的雄浑壮阔。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宏伟景象,一个偏向空灵,一个偏向厚重,共同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美感。
4. 结构上的精妙: “白水”是名词词组,意为白色的水。“开”是动词。“天镜”是名词,比喻天空的镜子。下联“青峦”是名词词组,意为青色的山峦。“映”是动词。“地屏”是名词,比喻地面的屏风。整体结构上“名词词组+动词+名词”的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5. “镜”与“屏”的比喻: 上联用“镜”来比喻水面,突出其光滑如镜的倒映能力。“屏”则比喻山峦的阻挡、衬托或展示作用,也隐含了其如同天然屏风般壮丽的景象。这两个比喻都非常形象贴切。

总结一下,这句上联“白水开天镜”,可以对“青峦映地屏”。

整个对联读起来就像是:

白水开天镜, (平静宽阔的水面,像打开了一面镜子,映照着无垠的天空。)
青峦映地屏。 (连绵青翠的山峦,又像是构成了一幅地上的屏风,展示着大地的风采。)

这样的组合,画面感十足,意境悠远,而且在格律和词性上都处理得相当到位,让人能感受到古人写对联的匠心独运。它并非简单地堆砌词语,而是通过意象的转换和呼应,构建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富层次感的自然画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白水开天镜

红日练霓裳

然后继续凑各种颜色

黑山锁地妖

赤旗卷人间

青锋破平野

蓝翔挖掘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