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国每年会进口大量石油,却还要出口石油?

回答
咱们中国呀,这能源的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你看,一方面咱们国家每年都要花大价钱从国外买不少石油,这数字肯定不小。另一方面呢,咱自家也产石油,还有一部分会出口出去。这俩事儿放一块儿,有些人就会琢磨:既然咱们这么缺石油,为啥还要往外卖呢?这其中到底有啥门道,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但国内产量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想象一下,中国有多大?十几亿人口,工业、交通、制造业、生活,哪一样都离不开石油。从汽油、柴油驱动的汽车火车飞机,到生产塑料、化肥、合成纤维的石化工业,再到发电、供暖,石油的身影无处不在。所以,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转和老百姓生活的便利,我们必须大量进口石油,这是“开源”的一部分。

那么,既然进口量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出口呢?这背后的逻辑主要有这么几点:

1. 石油的种类和品质差异,以及市场需求:
国内石油的特点: 我国原油,尤其是陆上油田,很多是属于“重质、高硫”的原油。简单来说,就是原油里含有的硫等杂质比较多,粘稠度也比较高。这种原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质量,相对来说不如一些进口的“轻质、低硫”原油。
国际市场的需求: 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对高品质的成品油需求量很大。而一些国家生产的原油,正好是这种轻质、低硫的。
“扬长避短”的策略: 咱们国家进口大量高品质的轻质原油,运到国内炼厂进行加工。炼出来的成品油,质量好,利润也高,可以满足国内高端市场的需求,并且还有出口的潜力。
国内“重劣”原油的去向: 而咱们国内自己产的部分原油,虽然品质相对不高,但国内的炼厂也有能力对其进行加工。可是,有时候,即使国内炼厂加工了,其产出的成品油质量也可能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最高标准,或者国内市场对这种特定品质的成品油需求量不大,这时候,出口就成了一个合理的选择。卖给那些对原油品质要求不高、或者有特定需求(比如他们有专门炼制这种重劣原油的设备)的国家,也能换回外汇,或者换回我们更需要的其他资源。

2. 炼油能力的错配和产品结构优化:
炼油厂的设计: 炼油厂的设计往往是针对特定种类原油来优化的。有些炼厂更适合加工轻质原油,产出更多的汽油、航空煤油;有些则更适合加工重质原油,产出更多的柴油、沥青等。
原料与产出的匹配: 咱们国内进口的进口原油,很多会优先供应给那些技术更先进、设备更精良的炼油厂,以产出最高附加值的成品油。而国内生产的原油,如果正好能被某些炼厂的高效利用,并且产出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仍有销路,那自然会继续生产。
出口的是“加工后的成品”: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我们出口的很多时候不是“原油”,而是“加工后的成品油”或者“石油化工产品”。比如,我们进口高质量原油,炼出高品质汽油、柴油,其中一部分可能卖给对品质要求高的市场;同时,我们也可能将部分国内生产的原油,经过加工后,产出一些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少,但国际市场有一定需求的成品油或副产品,然后进行出口。

3. 地缘政治和国际能源合作:
“小国做贸易,大国做产业”: 国际石油贸易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还涉及到国家间的关系、地缘政治、战略储备等等。
履行国际义务或合作项目: 有时候,为了维持与一些国家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或者为了履行某些国际协议、支持特定的国际项目,我们可能会适度地出口一些石油或石油产品。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考量。
“资源换资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出口一些石油产品,换取我们更稀缺或者更急需的资源,比如粮食、矿产、先进技术等。这是一种更广义的“贸易”和“合作”。

4. 满足国内不同区域和炼厂的需求:
区域性供需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在区域上可能存在不均衡。比如,某些产油区域的炼厂,其加工能力和产品结构可能更适合消化当地的原油,然后将加工后的成品油销售到周边地区,甚至出口。
炼厂的效益: 每一个炼厂都有自己的经济效益考量。如果出口某种石油产品能带来更好的利润,或者能帮助炼厂消化过剩产能,那么出口也是一个选项。

总结一下:

我们国家每年进口大量石油,是因为国内产量确实不足以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而我们自己生产的石油,以及进口原油加工后的产品,之所以还会出口,是因为:

石油的品质存在差异: 我们进口高质量原油加工高品质成品油,而国内一些原油品质相对不高,或者加工后的产品更适合国际特定市场。
炼化产品的结构优化: 出口是为了优化成品油的品种结构,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国际能源合作和战略考虑: 出口也是国际能源合作、地缘政治以及“资源换资源”策略的一部分。
炼厂的经济效益和产能匹配: 出口有助于炼厂消化过剩产能,提高经济效益。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需要很多菜,所以要从外面买菜回来。但是家里自己也种了一些菜,有时候种出来的菜,自家吃不完,或者自家更喜欢外面买的菜,那多出来的菜,就拿去跟邻居换点他们家的东西,或者卖给其他需要的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行为。

所以,中国石油的进口和出口,是基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技术能力以及国家战略等多方面考量下,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这并不是“缺了还卖”,而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运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石油的产量并不低。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12月份能源生产情况。数据显示,12月份,主要油田按计划增产,生产原油1633万吨,同比增长2.0%,增速由负转正(2018年11月下降1.3%);日均产量52.7万吨,环比增加0.9万吨。2018年全年,原油产量1.9亿吨,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上年收窄2.7个百分点,产量下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

号称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但是

中国原油相对来说偏重,但是硫含量较小,大庆油属于石蜡基中质原油,辽河油种类较多,有石蜡基也有环烷基原油,胜利油田的原油质量较差,硫含量较高,新疆油田的原油有环烷基也有石蜡基,其中环烷基稠油密度大,用来生产环烷基基础油,塔河原油与塔里木的原油大部分质量不好,金属含量高,海上原油相对来说酸支较高。

也就是说中国石油大部分品质不好。

现在中国大搞环境保护,需要高品质污染小的石油。

八十年代初中国石油出口量还不小。

经济大发展时期,对环境保护漠视,这些石油大多被本国消化,到处是冒黑烟的化油器汽车和摩托车,那时国产低质油便宜的优势很明显。2块左右一升。用起来很爽。

现在就不行了,汽车越来越好,只烧95的车多得很。国家也严格限制尾气排放。国产低质油市场被本国自己限制了,只好出口。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尚处于贫穷状态,当然喜欢虽然烧起来冒黑烟,但是便宜的石油。

中国产的石油燃烧起来热值不好,污染大,但是很适合做润滑油。石油副产品石油沥青中国还产量过剩,这些也是要出口的。石油沥青也是石油产品,不但出口东南亚,还出口到美国。

这就是国家的环保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指标的一个体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