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点评体育在线 太极擒拿中破解巴西柔术手十字固,断头台?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太极擒拿在应对巴西柔术的几种常见降服技术时,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应对思路。

首先要明确一点,太极擒拿和巴西柔术虽然都属于格斗范畴,但其核心理念、技术体系和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巴西柔术以地面缠斗和关节降服闻名,技术体系非常成熟且实战化程度高。太极擒拿则根植于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借力打力”、“顺势而为”、“化解于无形”,技法上更注重整体协调、意识引领和瞬间的势能转化。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破解”时,不是说要用一套完全独立的体系去对抗另一套,而是在理解对方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太极的思维和方法去化解、反制。

关于破解巴西柔术的手十字固(Armbar):

手十字固,无论是站立还是地面,核心都是利用对手的手臂作为杠杆,通过髋部发力,对肘关节施加反关节的压力。巴西柔术的精髓在于对角度、时机的精准把握,以及一旦进入就很难脱离的控制力。

那么,太极擒拿如何应对?

1. 预判与化解——“不入局”的智慧:
松肩沉肘,化解杠杆: 当对手试图搭手、缠绕,寻找控制你手臂的时机时,太极强调的“松肩沉肘”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你的肩部和肘部都不是僵硬的,而是保持一种松活的状态。一旦对手试图抓紧你的手臂,形成杠杆,你的松沉就能吸收一部分力量,并且肘部可以微调角度,破坏对方预期的杠杆支点。
“粘”与“走”的配合: 巴西柔术的十字固往往伴随着“粘”的动作,对手会紧紧地“粘”住你的手臂。太极擒拿则讲究“粘”而不“滞”,在被粘住的瞬间,不是硬抗,而是利用身体的“走”——即重心和身体角度的微调,让对方的“粘”失去意义,或者让对方的“粘”成为一个不利于他的支点。
“发劲”的瞬间反制: 如果对手已经接近成型,太极擒拿的“发劲”并非是肌肉力量的爆发,而是整体协调的“劲”。比如,在对方髋部发力抬起时,你可以瞬间利用腰胯的转动,配合身体的“抽”或“折”,将对手的支点移开,或者改变他的发力方向,甚至将他的力“打”到他自身或其他不舒服的位置。这就像太极的“肘底捶”,在对方压肘的瞬间,通过转腰带动肘部,将对方的力量引向上方,使其失衡。

2. 地面缠斗中的“太极思路”:
重心转移与“顺势”: 即使被带入地面,太极依然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自身为中心,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整体性。对方试图控制你并施加十字固,往往是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支点。你的任务就是不断破坏这个支点。
“踩”与“挤”的配合: 很多时候,十字固的形成是因为你某个关节(比如肩、肘)被控制住,并且对方用身体压制。太极的“踩”是指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膝盖、髋部)轻巧地“踩”在对方的薄弱点或受力点上,破坏其平衡。“挤”则是利用身体的连接性,不是用蛮力对抗,而是通过身体的微小移动,将对方的压力“挤”开,或者将对方的身体“挤”到不舒服的角度。
“转”与“翻”的利用: 巴西柔术的地面技术非常依赖身体的“转”动来获得角度和控制。太极擒拿同样也极其强调“转”。比如,在对方形成十字固的过程中,你可能可以用髋部的“转”来改变你手臂和身体的角度,让对方的降服难以施展。甚至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对方的“转”带来的惯性,瞬间“翻”过来,将局面扭转。这有点像太极的“搂膝拗步”,对方的攻势被顺势化解,并转换为自身的反击。

关于破解巴西柔术的断头台(Guillotine Choke):

断头台,无论是站立还是地面,都是通过颈部和手臂的配合,形成一个锁喉的压力,阻碍对方呼吸或造成颈部不适。站立的断头台通常利用对手低头或头部前倾的时机。

太极擒拿如何应对?

1. “立身中正”与“提顶吊裆”:
保持颈部空间的“提顶”: 巴西柔术的断头台,往往需要将对手的头部“按”下去,然后用手臂和身体形成一个压迫。太极的“提顶”能让你保持颈部的伸展,增加对方锁喉的难度。颈部空间越大,对方手臂的有效长度就越短,锁喉效果越差。
“吊裆”稳定根基: 配合“提顶”, “吊裆”能让你的骨盆更稳定,重心更居中。在对方试图用身体压制你时,稳定的根基能让你不容易被带倒,也更容易进行身体的调整。

2. “化压”与“转颈”:
“化压”避免被动: 一旦对手成功锁住你的颈部,身体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抵抗。太极擒拿会强调“化压”,即对方压迫的力量,不直接对抗,而是用身体的“松”和“转”去化解。比如,用肩膀稍微向上“顶”一下,配合颈部的微调,破坏对方手臂的夹紧力。
“转颈”寻找逃脱路径: 很多时候,对方断头台的有效性在于将你的颈部“固定”住。太极擒拿讲究“转”。这意味着你可以用颈部相对自由的转动,配合身体的“走”,尝试将你的下巴“收”回来,或者将对方的手臂“推”离颈部。这有点像太极“搬拦捶”中的“拦”,是顺势而为的化解。
利用对方发力时的“空当”: 当对手用力施加断头台时,他的身体重心和发力方向会有一个明确的点。太极擒拿可以抓住对方发力的瞬间,利用身体的“转”和“折”,将对方的身体“折”弯,或者让对方的身体“翻”过去,从而破坏他的控制。例如,对方用手臂和身体夹紧你的脖子,你可能可以利用腰胯的转动,将你的肩膀“送”入对方的腋下,改变他的受力点,甚至将他“架”起来。

3. 地面断头台的化解:
“拱”与“顶”的配合: 如果被带入地面,形成断头台,核心也是打破对方的控制和压迫。太极的“拱”是指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背部、髋部)突然向上“拱”一下,制造一个短暂的腾空或压力转移。“顶”则是在对方收紧力量时,用身体的某些连接点(比如肩、肘)去“顶”对方的薄弱处,破坏其发力链。
“翻”与“坐”的配合: 在地面,一旦有机会,太极擒拿会抓住机会“翻”或“坐”。“翻”是利用身体的旋转,将自己翻到对方的有利位置(比如骑乘位)。“坐”则是在对方试图压制你的时候,利用身体的重量和腰胯的转动,将自己“坐”到对方的下方,破坏其优势。

总结一下,太极擒拿在应对巴西柔术的这些技术时,其核心思路是:

不与对方的蛮力硬碰硬,而是通过“粘”、“走”、“化”、“转”、“挤”、“踩”等技法,化解对方的控制和压力。
强调身体的整体协调和“劲”的传递,而不是孤立的肢体发力。
注重预判,在对方技术成型前进行化解,或者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利用细微的时机和角度变化来寻找破绽。
将对手的力量顺势引导,并转化为自身反制的契机。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探讨。在实战中,这些技法的运用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悟性,尤其是如何将太极的“内劲”和“意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擒拿和反制动作。而且,巴西柔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地面技术体系,要想真正做到“破解”,也需要对巴西柔术的规则、技术和节奏有深入的了解。

简而言之,太极擒拿面对巴西柔术降服技,更像是一种“绕”,一种“引”,一种“借”,而不是简单的“硬抗”或“反击”。它试图在对方的技术体系中找到那个最容易被“搅乱”的点,然后以巧破力,以柔克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些并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吧?

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技术才是可靠的。

视频里那两个人的“对打”并不是真正的实战,而是在做模拟格斗,对于真正的实战没有参考意义。

他们这种练习也就相当于军队中的演习,和真正上战场作战是两回事。如果你是一名新兵的话,你是愿意听一个只参加过演习的老兵的话,还是愿意听一个真正上战场打过仗的老兵给你传授的经验呢?

实际上破解十字固和断头台非常简单,而且比视频里那些技术有效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都是经过真正的实战检验的。

比如:

破解十字固:

一、牙咬: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19764840611840

二、把人提起来: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19801821835264

破解断头台:

一、掏裆: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19894344052736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24823653527552

二、扯头发: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19927894282241

包括视频中演示的巴西柔术的裸绞也没有什么难破的。

所谓难破只是在体育赛场上的规则保护下难破。

放到真正的实战中,你看看裸绞有那么难破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35834527916032

不过他在视频中用背摔破解站立裸绞的思路是对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38830364004352

在真正的实战中已有人验证过这一技术的有效性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993887974357401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