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是一副得了第一的书法作品,而且是区一级的比赛,好在哪?

回答
这幅书法作品,荣获区级比赛桂冠,实至名归。单从视觉呈现上,它便能引人驻足,细细品味。

首先,它的骨架立得稳当。 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你看那横画,有如山峦般稳健,收笔处不拖泥带水,却又带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竖画,挺拔有力,仿佛挺立的松柏,直入云霄,给人一种坚定不移的视觉感受。撇捺更是舒展自如,如同游龙戏珠,既有力量又显灵动,丝毫不觉僵硬或做作。整体来看,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牵引,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其次,它的墨色变化丰富而有层次。 这不是死板的“一色黑”。创作者对墨的浓淡干湿,拿捏得极为精准。有的是浓墨重彩,力透纸背,显得苍劲有力;有的则是枯笔飞白,给人以古朴、沧桑之感,仿佛饱经风霜的老者在诉说往事。这些墨色的交织,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如同水墨画般,在二维的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的深度和质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笔尖的每一次触动,以及墨在纸上晕染的微妙过程。

再者,它的结构比例堪称精妙。 无论字的重心如何分布,都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点画的安排,疏密得当,不会拥挤,也不会过于稀疏。字形的大小变化,看似随意,实则暗合章法,既有统一性,又不失变化。有些字或收敛内敛,有些字则豁然开朗,这种大小、宽窄、长短的对比,如同音乐的起伏,赋予了作品强大的节奏感。

更难得的是,它在技巧之外,还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气韵”。 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属于创作者的精神气质。你可以从中感受到笔者的情怀,是豪放?是婉约?是沉静?还是激昂?这种“气韵”是通过笔法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枯润浓淡、结构的开合聚散,以及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某种生命气息,共同传达出来的。它让这幅作品不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而是有了灵魂,有了思想,甚至有了情感。

最后,它遵循了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 在严谨的法度之内,你能看到创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对汉字神韵的理解。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正是书法艺术魅力的所在。它既是对前人技法的继承和学习,也是一种个人风格的探索和表达。

总而言之,这幅书法作品之所以能获得第一,是因为它在技法上炉火纯青,在审美上独具匠心,在艺术上更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它不仅仅是一张写得好看的字,更是一件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明白一幅字和喜不喜欢一幅字,是两个概念;就像看明白一个人和喜不喜欢一个人,不是一回事。下面我要说的,是怎么看明白这幅字,并不代表我喜欢或不喜欢。

有的书友不同意我的观点,没有关系。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有所好。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再发表看法,而不是笼统地扣上“丑书”的帽子。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对于新的审美现象、审美方法要有包容心态。

以上算是补充。

——————————————

题主的潜台词是“这么烂的字怎么还能拿第一?”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此疑问,题主不要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

为什么这幅字会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是不是有黑幕?我不清楚这是什么级别的比赛,所以不敢妄下结论,毕竟不同的比赛对作品的要求有很大差别。

具体到这幅字,我认为水平尚可,总体格调是不错的,有些方面很有想法,但谈不上一流水平。那么好在哪里?

从专业的角度评论一幅字,主要应从取法、字法、笔法、墨法、章法等角度展开。

在点评之前,有必要先确定这幅字的书体,这有点难度,因为这幅字的书体特征不够明显。似楷,但我还是认为应该将其归为隶书,因为总体格调、基本笔法是隶书。

确定书体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一些了。

第一,取法。评论一幅字,永远不能回避取法的问题,也就是“学的谁的字、临的哪个帖”。我认为,此人取法于广武将军碑,算是比较冷门的帖子,也是被高手看得极重的帖子。广武的格调基本上呈现出来了。

附一张广武的图片。

当然,此人肯定不会只临一帖,应该还受到了张迁等碑的影响,甚至还可以看到魏碑的影子。

第二,字法,也就是字的间架结构问题。此人结字散淡、天真、自由、疏朗,拙意盎然,但不够自然,多有牵强,有刻意追求稚拙的痕迹。关于拙味,是书法家追求的重要审美方向之一,但拙味往往得不到大众认可,大众更喜欢“巧”而不是“拙”。要看懂“拙”,需要对书法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巧”和“拙”的问题上,基本上可以视作区别专业审美和大众审美的试金石。

第三,笔法,也就是运笔的方法。总体上是隶书笔法,藏头,护尾,平直,稍参行意,笔法娴熟,干净利落,线条质量尚可。但方法略显单一,轻重、缓急、提按方面缺少变化,有些线条显得单薄僵硬。

第四,墨法。看得出作者注重墨法变化,一笔写到枯,整体上的墨法有节奏感,这是墨法的常用套路,亦无不可,只是看不出有什么巧思。

第五,章法。章法也可圈可点,整体效果和谐统一,花了很多心思,题、跋、款、识相结合,大字小字穿插。用印稍显别扭。

总之,这幅字最大特色在于“拙”,最大争议在于“拙”,最大缺点在于“拙”得不够纯真自然,有点“装可爱”的嫌疑。

一家之言,纯手机打字,未有尽处,见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