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这首,被王国维评为: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着。
《贺新郎·茂嘉家十二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
辛弃疾喜欢用典,而这首离别词用典奇多。
整首词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幅动画闪回,代入感极强。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词首以声音先入,这也是影视剧开头常用的表现手法。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镜头从绿树转向远方,在群山中游荡,此时春天已去,芳菲凋谢。
(声音和画面都已经有了)
算未抵、人间离别。
话锋一转,仿佛能听见有人叹息,此情此景,怕是也比不过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昭君坐在马上,抱着琵琶,随着和亲队伍,离开了汉朝的边塞。
正值黄昏时刻,身后的城市里渐渐亮起了一盏盏灯火,而前方是无尽的黑夜。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陈阿娇被汉武帝废掉了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
临行前,命人在皇宫门口停下辇车,最后回望一眼曾住十余年的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庄姜是齐国的公主,嫁给了卫国国君,却备受冷落。
她常常在深宫高墙内目送双燕东归,她的心也随之回到了齐国。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李陵曾带领五千步兵深入大漠,遭遇匈奴主力八万,辗转千里身经百战直到箭尽粮绝,不得已投降。
后来,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李陵陪其度过了塞外的艰难岁月。
多年以后,汉匈和好,苏武得以归国,李陵携其手送到河梁,最后一句话是“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人间从不缺少离别,但李陵和苏武,一个是奸臣,一个是忠臣,一个委身于匈奴,一个始终心向于大汉。
这一次离别,就是永别,从此山高水远,万里之遥,再回头时,故人永不相见。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燕太子丹和宾客为荆轲送别,易水潇潇,西风凛冽。
满座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宛若白雪,原来这不是送别,是送丧。
正壮士、悲歌未彻。
高渐离击筑,壮士慷慨悲歌,声音在空中飘荡还不曾断绝。
荆轲已经登车离去,终是没有回头再看一眼。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画面又转换回到了绿树啼鸟。
传说望帝被奸臣所害,化为一种鸟,名唤杜鹃,夜夜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斯人已去,我独自站在阁楼上,今夜的月色甚好,又有谁同我,共醉明月?
全词结束。
后话:好像我特别喜欢离别的诗词,现代交通发达,网络便利,天南海北的距离仿佛都不再遥远,但对古人来说,无论从空间、时间来讲,都让人扼腕长叹。
在外漂泊十数年,也经历了不少离别,无论是亲人,朋友,同学,都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
想做的事尽早做,想说的话尽早说,不要空留遗憾。
祝安好。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稼轩不发牢骚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人啊,要随遇而安,别那么纠结。
“杀贼!杀贼!”
以及辛弃疾的政论:
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虏并有之,欲不亡何待?”
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
凡今日之弊,在乎言和者欲终世而讳兵,论战者欲明白而亟斗。终世而讳兵,非真能讳也,其实则内自销铄,猝有祸变而不能应;明日而亟斗,非真能斗也,其实则恫疑虚喝,反顾其后而不敢进。此和战之所以均无功而俱有败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