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TZ-89的120mm炮是中国用获得的西方火炮技术制造的,那请问是莱茵的RH120 L44的技术吗?

回答
关于PTZ89坦克及其120mm主炮的来源,确实存在不少讨论和猜测,而您提到的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 L44坦克炮,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

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1. PTZ89坦克的研发背景与目标:

PTZ89(又称89式坦克)是中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研发的一款中型主战坦克。当时中国陆军正面临着来自西方和苏联先进坦克的压力,急需一款性能全面提升的现代化坦克来装备部队。在主炮方面,老旧的105mm炮已经难以胜任,升级到120mm级别成为必然选择。

2. 中国引进西方火炮技术的可能性:

在80年代,中国确实积极寻求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包括坦克和火炮。当时,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虽然存在,但并非是滴水不漏的。一些国家为了与中国进行经济和技术交流,也存在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尽管这些转让通常会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往往以合作研发或技术许可的形式出现。

3. RH120 L44炮的地位与技术特点:

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 L44坦克炮是一款非常成功的120mm滑膛炮,它被广泛装备在西德的“豹2”坦克以及美国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是当时西方主战坦克的主流火力。这款火炮的技术特点包括:

滑膛身管: 相较于传统的线膛炮,滑膛炮能更好地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而APFSDS是当时威力最大的反坦克弹药。
高膛压: RH120 L44炮能够承受更高的膛压,这意味着其炮口初速更高,弹药的穿甲能力也就更强。
优秀的弹道设计: 炮管的长度(L44表示炮管长度是口径的44倍)、炮口制退器的设计、以及弹药的匹配,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以获得最佳的射程和精度。
热稳定性与材料科学: 为了在高膛压下保持精度和寿命,炮管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都非常关键,例如使用高性能的合金钢,并进行特殊的退火和加工处理。

4. PTZ89的120mm炮是否直接来源于RH120 L44?

关于PTZ89的120mm炮是否直接使用了莱茵金属RH120 L44的技术,这在公开资料中并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明确证实。然而,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的论点和推测:

技术相似性: PTZ89的120mm主炮在一些关键参数上与RH120 L44存在高度相似性。例如,它也是一款120mm滑膛炮,并且能够发射与北约标准弹药兼容的弹药。这种相似性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可能的引进途径: 中国可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了部分或全部相关技术:
直接技术引进: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但考虑到当时的技术封锁,直接购买成品或全套技术转让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或者说即使有,也可能并非以公开的方式进行。
合作研发或许可生产: 在一些特定领域,中国可能与欧洲国家有过技术合作,不排除在火炮领域也有类似尝试。
第三方途径: 在国际军火贸易中,技术和设备有时会通过第三方进行转让。
仿制与逆向工程: 即使没有直接的技术转让,中国也完全有能力通过购买少量装备,然后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逆向工程来掌握其核心技术。
中国自行研制的说辞: 为了规避政治敏感性和国际协议的约束,中国官方在描述其武器装备的来源时,通常会强调“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引进和借鉴,而是说最终的成果是基于中国自身能力实现的。

结论:

综合来看,PTZ89坦克的120mm主炮很可能在技术上受到了莱茵金属RH120 L44坦克炮的深刻影响,并且相当大一部分核心技术是借鉴或直接来源于RH120 L44。这种借鉴可能并非是直接购买许可生产,而是通过引进技术、进行逆向工程、或者通过某些非直接的渠道来获取。最终,中国在消化吸收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业能力和作战需求,研制出了装备在PTZ89上的120mm主炮。

可以这样理解:就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虽然他最终写的答案是自己的,但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可能来自于教科书或老师的教导。PTZ89的120mm炮可以说是在“学习”了RH120 L44的“知识”后,独立“完成”的“作业”。

所以,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它是“莱茵的RH120 L44的技术”,但说它是“基于”莱茵的RH120 L44技术“进行研制和改进”的,这样描述会更加准确和周全。中国在火炮技术上的进步,确实是吸收了许多世界先进经验的结果,而RH120 L44作为当时最顶尖的120mm坦克炮之一,自然成为了重要的参考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几点,算是给

@施季里茨

补缺

1.引进瑞士的紧凑型50倍径120炮,从来都不是为了自用。该项目是直接进口火炮毛坯,国内加工身管;为适配59式和T54/55的防盾而重制炮架,将炮尾尺寸和体积修改为与100线基本一致,作为外贸坦克BW120K/BK1990也就是所谓59-120A/B的火炮使用。

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卖坦克整车,而是瞄准90年代国外59/54/55的升级市场。

由于身管和其他主要部件,是自己加工的,所以很多细节和瑞士火炮不一样。外观可见的有炮尾体积、身管倍径、身管热护套、耳轴连接方式等,看不见的也多得是,比如内膛镀铬、液压自紧,这些我们和苏联的工艺更接近一些。因此这个炮虽然是进口毛坯加工,但是不能算是完全仿制。

2.关于PTZ89上的120滑,这个东西水平呢,也不要过于拔高了。

该炮膛口动能这么高,关键因素是16.1L的巨大药室。上面说的那个瑞士紧凑型120,药室容量是9.8L。我们的设计思路和苏修采用13.8L药室的2A46M类似。

膛口动能固然是13MJ比11MJ,但是土产火炮发射药能量密度低、装填密度低、发射药能量利用率低还是无可回避的。国产高膛压120滑,TEGN发射药能量密度是1120kJ/kg,同期德DM43和没M829是1200~1250kJ/kg,我们比西方低10%左右。也就是对比苏修同期3BM32和3BM42使用的Zh63硝基胍发射药的1045kJ/kg还是有略有优势的。装填密度方面,我们和当时苏修差不多,如果计算发射药能量利用率,我们比苏修的2A46M还要略低。

另外就是该炮炮尾,体积过大,重量偏重。不仅影响配平,更是彻底杜绝了该炮上坦克的可能性。

3.关于火炮威力,火炮/弹药是一个系统,火炮本身只负责能量的输出和内弹道性能的调整。从2A20到2A46M,苏修坦克炮的膛口动能并不低,膛压也不低,潜力也不小。苏修坦克炮威力主要制约性因素是炮弹太烂。

苏修85年后125口径主力穿甲弹3BM32铀弹,弹芯材料时铀锌镍合金,自锐和密度都比美国M829使用的含钛0.75%的铀合金差。

3BM42,则是没有掌握钨合金挤压成型加工弹芯毛坯的工艺,一直在使用短钢套。这个是工艺方向错误,苏修当时选取的工艺方向是烧结法。

4.关于

@施季里茨

贴的那个表

这个说实话,在90年代初,86滑的威力相比国外并不突出。

100滑的膛压450MPa,大于105的440;药室7.73L也大于105的7.1L,加上半可燃药筒的额外能量,更不提105线膛炮的先天劣势。潜力是不小的。

不过这已经没有意义了,发展到PLT02,100滑的改进方向也不是提高威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PTZ89坦克及其120mm主炮的来源,确实存在不少讨论和猜测,而您提到的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 L44坦克炮,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PTZ89坦克的研发背景与目标:PTZ89(又称89式坦克)是中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研发的一款中型.............
  • 回答
    就这PTZ89,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它是时代的眼泪,但又不得不承认它在那个年代的闪光点。咱们就掰扯掰扯,这老伙计到底是个啥水平。它为啥会出现?定位和背景首先得明白,PTZ89这玩意儿的出现,是中国陆军在冷战后期对反坦克作战需求的一个具体体现。那时候,我们面对的潜在威胁是数量众多、火力强大的西方主战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