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劉淵如果統一天下且不改國號及宗廟祭祀,那麼祘不祘再造漢朝(後唐同問)?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关系到“正统”与“再造”的复杂概念。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刘渊和后唐李存勖的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能算得上“再造汉朝”。

首先,我们要明确“再造汉朝”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恢复一个政权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文化的认同,以及政治合法性的传承。简单的说,再造汉朝,就像是在汉朝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一次成功的“续命”,让它以新的生命力重新站起来,并被后世广泛认可。

刘渊与汉朝:一个复杂的继承者

刘渊,这位匈奴贵族,建立的汉赵政权,其名字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汉朝印记。他在位期间,确实对汉朝的制度、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和模仿。他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要继承汉朝的衣钵,甚至是“恢复”汉朝。

国号的象征意义: 刘渊选择“汉”作为国号,绝非偶然。这是一种极具政治智慧的策略。在那个分裂动荡的时代,汉朝是许多人心目中稳定、强大、统一的象征。使用“汉”这个国号,能够极大地争取人心,尤其是那些汉族士人,让他们觉得这个政权并非是蛮族入侵,而是汉朝的某种延续。这就像是给自己的政权披上了一层合法性的“合法外衣”。
宗庙祭祀的维系: 如果刘渊真的能够统一天下,并且不改国号、不废弃汉朝的宗庙祭祀,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其“再造汉朝”的论据。这意味着他对汉朝的政治体制、祭祀礼仪等核心要素都予以保留和尊重。这是一种对前朝的“文化对接”和“政治继承”,而非彻底的颠覆。
“再造”的挑战: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刘渊称为“再造汉朝”。原因在于,他毕竟是一位异族(匈奴)的领袖,他的统治基础和最初的崛起源于对汉朝统治的挑战和反抗。他的统治,在很多汉族士族看来,可能是一种“借汉自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汉朝复兴”。
历史的惯性与认知: 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即使刘渊的政权在形式上模仿汉朝,但由于其民族属性和建立过程,后世往往会将其归类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而非与西汉、东汉并列的“汉朝”延续。历史的记忆和认知,有时候比政治上的继承更为强大。

李存勖与后唐:一个短暂的“复唐”之梦

再来看看后唐李存勖。这位沙陀族将领,在消灭了后梁之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称“唐”。

继承李唐的合法性: 李存勖选择“唐”作为国号,并非是“再造汉朝”,而是“复兴李唐”。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是一个辉煌的朝代,尤其是在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李存勖作为李克用的儿子,他的建立唐朝,是在继承其父“拥唐自重”的战略基础上,试图恢复唐朝的荣耀,或者至少是将自己的政权置于唐朝合法性的框架之下。
“再造汉朝”的论点不成立: 由于李存勖的政权是建立在“唐”的框架下,而不是“汉”的框架下,所以他并不属于“再造汉朝”的范畴。他所做的,是继承一个更近的、同样具有辉煌历史的朝代——唐朝。
“后唐”的地位: “后唐”的出现,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体现。它虽然继承了“唐”的名称,但其统治基础、民族构成以及历史的影响力,都与初唐、盛唐有着显著的差异。

总结:

如果刘渊能够统一天下,并且不改国号、不废弃汉朝的宗庙祭祀,那么他确实在形式上展现了对汉朝的极高尊重和继承,并且在政治合法性上,可以为自己争取到相当一部分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再造”,或者说是“披着汉朝外衣的全新政权”。

然而,要完全称之为“再造汉朝”,则需要更深入的考量。这涉及到:

1. 民族认同: 他的统治者是匈奴贵族,这与汉朝的民族属性存在根本差异。
2. 历史评价: 后世史家如何看待他的政权,以及他的政权在历史长河中是否被视为汉朝的直接延续。
3. 文化融合的程度: 仅仅模仿制度和祭祀,是否足够构成“再造”。

从历史的客观角度来看,刘渊的汉赵政权,更像是一个在乱世中,利用汉朝强大的政治和文化符号,来构建自身合法性、争取人心的一个强大政权。如果他能统一天下,并维持这些形式,那么他的“汉”政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民族界限,并在表面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汉朝延续”。但他是否真正“再造”了汉朝,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再造”和“汉朝”这个概念。

至于后唐李存勖,他更倾向于“复兴李唐”,而非“再造汉朝”。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历史继承。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历史合法性、民族认同以及政治策略的复杂议题。刘渊的行动,无疑极具历史意义,他让我们看到了在分裂的时代,一个政权如何巧妙地运用前朝的遗产,来构建自身的合法性,并试图影响历史的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逐退群星与残月 知友珠玉在前,对于后唐政权的法统塑造和时人的正统认可观念已经讲述的非常完备了。

我这里仅从墓志资料这种更为私人的角度来看时人对于后唐政权统治法理认可的多元性。

五代时人包括北宋初年的史官和群臣对于后唐政权统治法理的看待,主流上还是倾向于认为后唐和唐朝政治法统一体,将后唐灭梁这一重大事件看作是“唐朝”或者说“唐室”,乃至于“唐运”、“唐祚”的中兴,并不认为后唐政权是另起炉灶的鼎革。(注意,我说的是主流看法,并不是指唯一看法)

比如五代时人的看法

及庄宗之灭梁也,四方诸侯以为唐室复兴,奉琛为庆者相继。——《五代史补》

宋初群臣和史官的看法,后唐政权是正统的唐室,攻灭“伪梁”是中兴唐朝的正当行为。

顷以唐末丧乱,朱梁篡弑,庄宗早编属籍,亲雪国仇,中兴唐祚,重新土运。以梁室比羿、(寒)浞、王莽,不为正统。——《宋史》

毫无疑问,后唐政权以“中兴唐室”作为统治的法统,其塑造法统的手法是完全对标刘秀中兴汉室。

比如说从李存勖的年号同光,其不难推究出“功同光武”寓意。

再比如说后唐政府追封其沙坨先祖为皇帝,就是比同东汉的做法,别立庙于本贯帝乡。

有司奏:郊祀前二日,迎祔高祖、太宗、懿祖、献祖、太祖神主于太庙。议者以中兴唐祚,不宜以追封之祖杂有国之君以为昭穆,自懿祖已下,宜别立庙于代州,如后汉南阳故事可也。——《旧五代史卷31.庄宗本纪五》

张居翰墓志中更是明确提到,蕃汉诸将劝进李存勖登基,理由完全是对标刘秀的。

蕃汉人请曰:若不正名,恐失人望,昔汉光武将平赤眉铜马,四七之将,坚劝进之诚,遂从高邑之事。故事明白,可遵旧典。——《唐故内枢密使推诚保运致理功臣骠骑大将军守右骁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清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张公(居翰)墓志铭并序》

当然了这些都是官方层面的法统塑造行为。

那么时人对这种政治法统是否认可呢?

应该说有相当多的人是认可的,并且从墓志这种较为私人而非官方的文字资料来看,认可度可以说相当的高。

癸未岁正月,庄宗入邺都,将从人望,乃以是年四月建大号,复皇祚……中兴初闰四月收郓州……——《唐故丰财赡国功臣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守卫尉卿充租庸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会稽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孔谦夫人刘氏夫人王氏合袝玄堂铭并序》(孔谦是老熟人了,魏州孔目吏出身的财政官员)

于是蕃汉总管诸将,劝进于魏都,遂登皇极,中兴唐祚,改号同光。——《唐故内枢密使推诚保运致理功臣骠骑大将军守右骁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清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张公(居翰)墓志铭并序》(张居翰曾任幽州刘仁恭的监军,昭义李嗣昭的监军,后为郭崇韬援引入朝同任枢密使)

冬十月,唐庄宗收复梁园,中兴唐祚。属当郊祀,无失职司。——《晋故竭诚匡定保乂功臣特进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长沙郡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太傅罗公墓志铭并序》(罗周敬是罗绍威的幼子,还是朱梁驸马2333)

庄宗帝以君心勇锐,以君心忠贞,特任亲臣,委权禁旅,补奉圣指挥使……共讨梁妖,同兴唐祚。——《大唐故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前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广平郡宋公(廷浩)墓志并序》(宋廷浩本人是李存勖的女婿,其子宋偓是刘知远的女婿,宋渥本人又是赵匡胤的岳丈,宋氏一门和符氏一门都是五代宋初的显贵)

复遇唐祚中兴,庄宗皇帝入洛,显承宣命,职处旧司——《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右内率府率同正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郭府君(彦琼)墓志铭并序》

自庄宗克振宗祧,重光帝室,保釐洛汭,垂四十年,追复本朝,继三百祀——《大晋故陇西夫人李氏墓志铭》(张全义之孙张季宣的夫人)

庄宗统临,录其旧功……殄平大敌,宗社中兴。——《晋故左威卫上将军赠太子太师安定郡梁公(汉颙)墓志铭并序》

庄皇再造(唐室),已振威名——《晋故陇西李公(俊)墓志铭并序》(李俊是洋王李从璋之子,墓志言洋王乃明宗李嗣源之子,新旧史记载为明宗犹子,或许明宗曾养以为己子。)

至庄宗中兴本朝,因割事于天平帅陇西中令总戎(应该是指李嗣源,时李嗣源为郓帅)——《后汉故青州刺史弘农杨公(敬千)及墓志铭并序》

当然了,除了一些主流看法,还有的是认为李存勖是开国之君,并非继唐中兴。

庄宗开拓国祚,平持伪梁。——《王廷胤墓志》(王廷胤是李存勖表兄,是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之孙,王邺之子)

更有甚者,认为李存勖在形式上已经不仅是中兴唐朝,更是统一了天下。

庄宗自奄有□□,混一车书。——《大蜀故匡国奉圣叶力忠臣北路行营都招讨安抚使兴元武定管界沿边诸寨屯驻都指挥使左匡圣马步都指挥使山南节度兴凤翔等州管内观风营田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兴元尹清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三百户赠太子太师赐谥温穆清河郡张公(虔钊)墓志铭并序》

庄宗洗兵海岳,誓众并汾,神剑一麾,晋郑之三军殒首;白旄戴秉,商纣之前徒倒戈。奄有中夏,大齐四海。——《故凤翔行军司马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马公墓志铭并序》

综上内容,其实我们很容易看出来,无论是后唐官方的政治宣传还是私人墓志的撰述,均将后唐王朝视为李唐王朝的延续,将李存勖视为可以比肩刘秀中兴唐室的不二英主。如果后唐政权能够较长时间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夭亡,可以预想其政治法统接受面大概率会更加广大。

另加一个小彩蛋,其实在契丹方面,私下里也有墓志将后唐视为“皇唐”,这也未尝不是对后唐政权政治法统的一种私人认可。

洎齐王(赵德钧)附翼皇唐,策勋清庙。——《辽故卢龙军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北平王赠齐王天水郡赵公夫人故魏国太夫人赠秦国夫人种氏合袝墓志铭并序》(赵德钧父子可谓五代著名老汉奸了)

至于说我们如何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唐室中兴政治内涵,题主可以参考小可曾经写过的一个回答。



谈点题外话,我个人认为李存勖的失败是十分可惜的,毫不客气的说,他的个人功业和政治权威在五代君主中是独一无二的,连同为五代君主的郭威都是李存勖的迷弟,郭威认为“近古人主神武英豪无如庄宗”(语出册府元龟),李存勖是最有可能逐步理顺五代政治乱象的一位君主,可惜这位早年得志的戎马英雄在位尊九五以后,迅速蜕变成了一个魔怔壬(大兴土木修洛阳宫殿、强征女眷入宫乃至于直接掠夺河朔士兵们的妻女、莫名其妙拆了自己的祭天台、派人去祭拜朱温、同光三四年河朔水灾救灾不利、薄待乃至苛待跟随自己百战余生的代北功臣宿将、猜疑之下大肆妄杀株连),同光中各种令人眼光缭乱迷惑行径将他的功业和社稷一同埋葬在了兴教门的熊熊大火之中。这种自爆行为,无疑让人十分无奈,也十分惋惜。如果李存勖的“中兴”真的成功延续了下去,那么册府元龟中兴部里不会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刘秀。


最后补充一句,鸿茅药酒必须被惩戒。

user avatar

刘渊的问题先暂时抛到一边,就先说后唐吧,“后唐”的称谓是从后晋开始的,就是为了对标刘秀的后汉,对比朱梁在当时称作“梁朝”,甚至是更难听的“伪梁”。

“应自梁朝、后唐以来,前后奉使及北京沿边管界掳掠往向北人口,宜令官给钱物”——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
(李)严曰:“子言契丹之强盛,孰若伪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因为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以军功“预郑王属籍”、“籍系郑王房”

赐姓李氏。名国昌。籍系郑王房——唐会要

法理上李国昌一系子孙已经是唐朝郑王的后人,因此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在当时人眼中就是唐王朝的一次中兴,可以看看后周建立后,经历了五代前半段的郭威是怎么说的,

“周太祖尝谓侍臣曰:朕五六岁时每闻庄宗破夹寨,与梁太祖争天下,自是十五年,终灭梁朝,中兴唐室。夹河战阵,朕预其间,若神武英豪近古无此人主。”——册府元龟,帝王部,奇表

而取代后唐的后晋当局也是将后唐和唐朝看作同一王朝

“乙亥,诏立唐高祖、太宗及庄宗、明宗、闵帝五庙于洛阳。”——【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
天福六年二月的修书敕: “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纪传未分,书志咸阕”——【五代会要】

而到了后周,除了郭威和群臣的那次谈及少时自己追随李存勖经历夹河苦战的对话提到了“中兴唐室”,广顺元年的一道敕书再一次对后唐的建立是对唐朝一次“中兴”的定论进行了文字确认

广顺元年十一月丁亥,(郭威)诏:“唐朝五庙(高祖、太宗、庄宗、明宗、闵帝),旧在至德宫安置,应属徽陵庄田园舍,宜令新除右监门将军李重玉为主。其缘陵缘庙法物,除合留外,所有金银器物,充迁葬故淑妃王氏及许王从益外,其馀并给与重玉及尼惠英、惠灯、惠能、惠严等。令重玉以时祀陵庙,务在丰洁。”重玉,故皇城使李从璨之子,明宗之孙,惠英等亦明宗亲属也,故帝授重玉官秩,令主先祀,恤王者之后也。

可见整个五代中后期,李存勖、李嗣源不仅在正式敕书里被算进李唐诸帝范畴,连宗庙都是和李渊、李世民并列、放在一起祭祀的而郭威安排主持李唐宗庙诸帝祭祀的正是李嗣源的孙子李重玉,可见后唐亡国后,即使是没能混一天下,当时的五代诸帝从石敬瑭到郭威父子对后唐和李唐的同一性都是毫无异议,统一天下且国祚绵长更不待言,恐怕历史上将会有“西唐”、“东唐”的称呼了。像欧阳修、司马光之类秉承上意,只怕得绞尽脑汁把颜鲁公的【大唐中兴颂】原标题拿过来、内容再重新构思一篇(狗头)

而刘渊的汉赵政权,对比后唐,有一点是最为不足的——缺乏东汉甚至蜀汉当局的官方背书(姓刘和联姻都是自称的,而且刘渊连是不是南匈奴单于的后人,现在的学术界都不乏争论之声),合法性相比后唐还是要打不少折扣的,当然如果刘渊父子能混一天下,话语权在手,一番粉墨装扮,自然会有士大夫为其“中兴汉室”作舆论宣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关系到“正统”与“再造”的复杂概念。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刘渊和后唐李存勖的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能算得上“再造汉朝”。首先,我们要明确“再造汉朝”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恢复一个政权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文化的认同,以及政治合.............
  • 回答
    張飛的妻子,也就是夏侯淵的侄女,在與劉備見面時,她的稱呼和態度,其實是頗有講究的。畢竟,這場見面背後牽涉到太多的歷史背景和個人情感。首先,我們要知道她的身份。她原本是夏侯氏,也就是夏侯淵的親人。後來被張飛所擄,並成為了張飛的妻子。這層身份的轉變,對於她後來的言行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她見到劉備時,首先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