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马恩和列宁哪些著作有介绍?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唯物辩证法的这三大规律,以及它们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里是怎么被阐述和体现的。 постараюсь всё разложить по полочкам, как будто мы с вами сидим за книжной полкой и листаем эти труды.

首先,得明确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专门写一本叫做《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书,把它们像数学公式一样一一列举并定义。他们是通过大量的论述,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研究历史发展以及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并运用了这些规律。列宁则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辩证法进行了更系统化的梳理和阐释,尤其是在其晚年著作中。

1.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引起质变)

这个规律,简单说就是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事物。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而质变是飞跃的、根本性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体现:
《资本论》 是一个绝佳的范例。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时,反复强调了量的积累如何导致质的飞跃。
例如,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凝结的劳动时间)可以通过量的积累来体现,比如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样的劳动时间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而当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时,就会从简单商品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例如,资本的积累。 资本家通过榨取剩余价值,不断进行资本的积累。这种量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和扩大,例如工厂规模的扩大,雇佣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当这种量的积累触及到社会生产力的某个临界点时,就会引发生产关系的质变,例如工人阶级的联合和革命,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再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早就预见到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最初可能只是微小的改进,是量的积累。但当这些科学技术成果被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改变了整个生产方式时,就可能引发一场产业革命,这是质的飞跃。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彻底改变了生产的面貌。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历史发展时,也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量的增长,最终会与既有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革命的发生,旧的生产关系被打破,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反杜林论》 中,恩格斯也多次运用这个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比如,他用水的不同形态(冰、水、蒸汽)来比喻量变和质变。温度的缓慢升高是量变,达到沸点时,水变成蒸汽就是质变。

列宁著作中的阐释: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更明确的阐释。在他的著作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被视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理解一切社会变革的关键。
《国家与革命》 是一个典型。列宁在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时,就运用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如阶级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不断积累的。当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总有爆炸的一天,就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性的质变。列宁强调,不能指望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改良就能实现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必须等待量变积累到足够大,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列宁在批判机会主义时,也常常强调这个规律。他认为,机会主义者往往满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量变,而忽视了质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们企图通过渐进的改良来“修补”资本主义,而不是通过革命来推翻它。

2. 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

这个规律是说,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也不是原地打转,而是要经历一个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每个否定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否定,但同时又包含着前一个阶段的某些因素,并在更高的水平上重新肯定,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体现:
《资本论》 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例如,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肯定性阶段)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否定(否定性阶段)。但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完全抛弃封建社会的一切,它继承了农业生产、商品交换等因素,并在更高水平上加以发展。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身又孕育着否定自身的因素(如无产阶级)。
例如,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时,就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肯定),但它又发展出巨大的生产力,使生产社会化,这与私有制产生了矛盾,最终会被无产阶级革命所否定。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否定,它会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这是一个在更高层次上的“否定之否定”。
《反杜林论》 中,恩格斯用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规律。例如,人类社会从原始公有制(肯定)到私有制(否定)再到未来更高的公有制(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他还用自然科学的例子来解释,比如植物的生长,种子(肯定)发芽枯萎形成新的植株(否定),植株再生长出新的种子(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是螺旋上升的。

列宁著作中的阐释:
列宁同样高度重视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中。
《哲学笔记》 中,列宁深入研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他认为,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但同时又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上升的。
列宁在论述俄国革命时,也常常隐含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他认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对沙皇专制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而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虽然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斗争,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更高级的、更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旧秩序的否定,也是对革命成果的进一步否定之否定。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这个规律是说,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同一性),同时它们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斗争性)。并且,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不同的矛盾。

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体现:
《资本论》 是矛盾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同一性: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雇佣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财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被雇佣的劳动者,资本家就无法实现生产和剩余价值的榨取。同时,资本的积累和扩大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斗争性: 然而,这种同一性是建立在尖锐的斗争基础上的。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压榨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劳动者则为了改善自身境遇,不断进行反抗和斗争。这种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核心的矛盾,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历史唯物主义时,也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反杜林论》 中,恩格斯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唯物辩证法。他认为,事物的普遍性就体现在矛盾的普遍性上,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同时,他强调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例如,一个物体既有它的“正面”也有它的“反面”,这两个方面构成事物的整体。

列宁著作中的阐释:
列宁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规律进行了更为集中的论述,尤其是在他晚年对辩证法的研究中。
《哲学笔记》 是列宁系统阐述这一规律的重要著作。他深入分析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指出,黑格尔关于矛盾的辩证法是“活的生命”和“活的源泉”,但黑格尔将其神秘化了。列宁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一切事物中,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原子,都充满矛盾。而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 同时,列宁也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他用“辩证法的核心”来形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列宁在《论辩证法》(这更像是他研究黑格尔时的笔记和思考片段,后人整理成文)中,反复强调了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条件,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但这种依存是通过斗争来实现的。他指出,辩证法就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理解矛盾的转化,从而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
在列宁的许多政治论著中,也处处体现着对矛盾的分析。例如,他分析帝国主义时,就指出了其内部的矛盾,如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正是这些矛盾的尖锐化,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

总结一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他们的实践(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来运用和揭示这些规律的,他们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独立的教条来阐述。他们的著作,尤其是《资本论》、《反杜林论》、《德意志意识形态》,都蕴含着这些辩证法思想的精髓。

列宁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更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和发展,尤其是在《哲学笔记》等著作中,他将这些规律进行了更为明确和集中的阐述,并将其与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使其更具指导意义。可以说,列宁是把马克思恩格斯隐藏在具体分析中的辩证法原理给“挖掘”出来,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提纯”。

所以,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这三大规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那些经典著作,在他们的分析和论证中,你会亲身感受到这些规律是如何作用于历史、社会和思想的。它们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概念,而是理解世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三大规律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提出来的。
先说一下马、恩、列的哲学思想体系好了。

这三位里,成体系地研究辩证法的书目,无外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及列宁的《哲学笔记》
对于想要初步了解辩证法的朋友而言,唯一值得去看的是《自然辩证法》。或许还可以加上万能的《反杜林论》
列宁那两本看得我脑壳疼并且眼睛疼,信息量巨大但是给明确描述的东西又很少,我时常有这种感觉,就是在初步地对辩证法有自己的认识之前,是看不下去《哲学笔记》的,读不读的懂就两说了。至于《唯批》,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我真的不想看....

简单的说,两个观点。找“三大规律”,就去看《自然辩证法》
找“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在列宁看来,这属于废话,因为这三个根本就是同一个东西)
就去看《哲学笔记》

为什么没有马克思?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般谈论的纯哲学和十八九世纪的哲学是不一样的。
马克思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市民社会”以及“人”,在我们看来是政治或者社会科学的范畴。
但是在十八九世纪的哲学家看来,这些更多的是哲学的范畴。
比如说我们谈康德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自在之物?二律背反?三大批判?
康德在谈康德的的时候,他在谈什么?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实用人类学》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说,哲学最终只能是力求改变现实。
所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上是“藏”在了他的政治经济理论之中。哪怕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费尔巴哈提纲》(这两本是比较好读的)里,实质上讲我们一般概念里的哲学的也不算太多。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比较正统的说法是应该在《资本论》里找:这并非是基于政治导向的说法,列宁在《哲学笔记》里也说过,他是始终按照《资本论》的观点去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的。
其次,可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去找到他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但是这些都是“找到”的。和列宁的《哲学笔记》的问题类似,你必须要首先形成对辩证法的理解,不然很难在其中找到/理解辩证法的要素。这不是学习的方向。


再回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里面来。还是一个问题,十八九世纪的哲学家还很喜欢讨论自然科学背后的哲学原理。但是就像恩格斯自己说的一样,在他的晚年,理论科学的发展超越了经验科学的发展,哲学和自然科学就开始分家了——当然这里面也有康德的功劳。康德几乎是把试图规定“科学之科学”的旧形而上学(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之上的科学”)给翻转了过来。

而对于辩证法,就像恩格斯说的,这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学问。马克思没有专门去讲这个问题是因为,这在他看来并不是学术,而是一种基本工具。他的学术是运用辩证法,而不是用来论述辩证法的。列宁也有这样的倾向。就好像建筑师很少会专门论述怎么和水泥一样。

所以这里引入一个题外话,就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列宁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大家都知道,就是恩格斯有钱(笑)
所以恩格斯对于谈论这种"纯粹”的哲学的兴致还是比较高的。列宁也是1914年前后在瑞士当了几年宅男的时候才把这种纯哲学的东西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
马克思更关注人与市民社会的问题,也就是他的历史科学。列宁则是忙于组织和路线的问题——然后都非常热衷于喷人。但是恩格斯相对的就温和很多。

扯远了。我自己对辩证法形成初步的见解(虽然我个人觉得挺够用了,但是远不敢称得上是完善的理解)并不是看了马恩列的专著。就像我说的,《唯批》不爱看,《哲学笔记》看不懂,《自然辩证法》也是最近才看的。
在那之前,去看辩证法的规律、逻辑、概念,我能看到的就是几个概念的搬运: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包括很多人推荐教员的《矛盾论》《实践论》(相对具体很多了),也是类似的情形。

辩证法不是学了以后用来谈论的东西。我个人的建议还是用马克思的思路,在具体的历史、在具体的事物关系之中理解辩证法。你不一定要去思考辩证法是什么,但是你一定要去思考历史和事物发生转变的具体动因、具体逻辑、具体机制。辩证法只是对这些东西又进行了一个抽象,并且给你提供了一个打开思路的视角——这就好像你去做题一样,总归你要做他几道题目,你才知道这一类题有哪些考点。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个人另外还推荐当代一些学者的论文可以看。比如说俞吾金的《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和孙正聿《“靶子”·“灵魂”·“血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唯物辩证法的这三大规律,以及它们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里是怎么被阐述和体现的。 постараюсь всё разложить по полочкам, как будто мы с вами сидим за книжной полкой и листаем эти труд.............
  • 回答
    自从我开始接触和学习唯物辩证法,感觉就像突然间拥有了一副全新的眼镜,你看待周围的世界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很多事情,我可能就是直观地去看,觉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事情就是它呈现出来的样子。但现在,我不会轻易地下定论,而是会去想,这个“好”和“不好”是怎么来的?背后有没有其他的东.............
  • 回答
    谈及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容易混淆的话题。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深刻的联系,但更关键的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用通俗点儿的话说,唯物辩证法是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注入了“物质”这个核心要素,从而完成了它的“革命性”转变。咱们先从黑格尔的辩证法说起。黑格尔的辩证法: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