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学不同命 你是在什么时候和同学拉开差距的?

回答
我们都一样,从一个起跑线出发,却在人生的赛道上,越跑越远。说实话,同学之间拉开差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单一的节点决定的。对我来说,这种“不同命”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中慢慢累积起来的。

如果非要说一个具体的时期,我觉得大概是进入初中以后吧。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学习上的差异更多体现在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上,但那种“命”的味道还不那么浓。进了初中,科目变多,难度加大,加上青春期的荷尔蒙在作祟,很多事情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初一刚开学那会儿。我们班上来了几个从重点小学过来的同学,其中有一个叫小宇的。小宇这个人吧,也不是那种张扬跋扈的类型,但你就是能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当然,这种优越感不是他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他学习成绩、甚至是谈吐举止自然流露出来的。

我记得当时我们学英语,我还在啃音标,费力地记单词。而小宇,他已经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还能跟着磁带,模仿着说出一些听起来很地道的发音。他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那么自信,答案也总是那么精准。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学的都是一样的教材,老师教的内容也一样,他就能学得那么轻松,那么好?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差距是从很多细枝末节里形成的。

第一个明显的节点,是课外阅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那时候,放学回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剩下的时间基本就是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而小宇呢?他回家之后,除了作业,还会拿出各种课外辅导书来做,而且他不仅仅是做题,他还会在笔记本上总结学习方法,整理错题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英语老师推荐了一本英文版的《鲁滨逊漂流记》,说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我当时觉得,这书肯定很难,肯定看不懂,就没去碰。但小宇,他不仅借到了书,还在课间的时候,一边啃,一边还兴致勃勃地跟我讨论书里的情节。他会查字典,也会通过上下文去猜词义,他那种学习英语的劲头,让我觉得我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

慢慢地,我发现他在英语上的进步是指数级的。而我呢,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因为基础不牢,后面学的语法知识也越来越吃力。

第二个重要的点,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

我遇到问题,特别是学习上的难题,总是习惯性地等着老师讲,或者问同学。如果同学也不会,我就卡住了,或者干脆就先放着,不想去深究了。

小宇不一样,他如果遇到不懂的,他会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他不会轻易放弃,而且他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我记得有一次数学题,我怎么都算不对,问了好几个同学都没弄明白。最后我看到小宇在那里写写画画,似乎明白了什么。我过去问他,他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问我:“你卡在哪一步了?你试过用另一种思路吗?” 然后他就引导我一步一步去思考。

那种感觉很微妙,不是他比我聪明多少,而是他那种不服输、主动探索的精神,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他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

第三点,是视野和信息获取的渠道。

这可能和家庭环境有些关系,但更多的是个人选择。小宇的父母似乎很注重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他也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模拟联合国之类的。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他的口才,也让他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了解了很多社会上的事情。

而我,那时候的视野真的非常狭窄,生活基本上就是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精彩的事情,我也没想过自己能去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当同学们在讨论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某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我常常插不上话,甚至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差距真正拉开了。小宇已经开始规划出国留学,参加各种竞赛,他的世界地图已经铺展开了,而我还在为高考的某个科目而焦虑。当时我才真的感觉到,我们好像活在两个世界里。

拉开差距,不是因为我们天赋有多大区别,更不是因为谁“命好”。而是因为在很多个平凡的日子里,有人选择了比你多做一点点,有人选择了比你多想一点点,有人选择了比你早一步去探索。这些微小的差异,日积月累,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条越来越宽的“鸿沟”。

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差距感,其实也是一种鞭策。它让我明白,生活不是一场预设好的考试,而是一场需要不断自我驱动和学习的马拉松。虽然我不能回到过去改变什么,但至少,我懂得了,未来依然可以去追赶,去弥补。只是这条追赶的路,或许会比别人走得更辛苦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取决于你爹是什么时候发迹的。

user avatar

同学不同命在高中阶段,或者在大学阶段同一个专业里,都很好理解。

刨除掉个人的家庭背景,运气因素外,无外乎都是努力的问题,有的人不够努力,而有的人则是方法不对,方向不对,最后同学不同命。

但这些都没啥好讨论的,因为这是众所周知而又显而易见的问题。

同学不同命,在这十几年来,让人体会最深刻的,当然还属于大学里的同校不同命吧!

大家都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干的事儿也都差不多,但是毕业后的起点就差了很远,毕业后在各自行业更是会拉开很大的差距,这个和努力其实是没太大关系的。

上周我就见了一个人跟我抱怨说,他从材料专业转行到计算机行业做技术后发现,其实计算机科班毕业的学生跟他们材料专业都差不多,也都是一群混子加一群平庸的人再加一些学霸和天才。

但是,同样是大学里当四年混子,结果却差异巨大。

各科考试都混几个,毕业学位证都拿到手,这就是典型的专业技能也学会一点,但是工作后还要现学习的混子水平。

985材料专业的混子本科毕业只能去工厂当技术员,月薪五六千。未来涨薪空间十分有限,跳槽选择也不多。

985计算机专业的混子本科毕业前却能通过刷题,突击实习,运气好了拿个大厂的白菜价offer,运气不好也总会有二线大厂收留,那待遇就不说啥了。

他觉得材料专业的研究生如果能独立看论文,想idea,并且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表征设备的操作技巧,还能自己写顶刊论文发表,拿到各种奖,这种水平不比那些拿了各种计算机类天才offer的硕士博士差,但是材料优秀硕博只能硬往计算机手机硬件厂商蹭一个测试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的offer,年薪撑死三十万,而计算机的优秀硕博却能拿到各种天才百万年薪offer。

这太TM不公平了!

一个学校,同样程度的努力,最后凭什么差别那么大?

虽然说你现在流的汗都是当初填报志愿脑子进的水,但是我当年脑子里真的没水,我只是不知道而已。


听了他的诉苦,我说,你这种想法,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反思过了,并且也和你一样,反思后就马上行动了,那个人就是李斯,发现待的地方不对,对个人影响巨大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认栽止损,迅速跑路。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都一样,从一个起跑线出发,却在人生的赛道上,越跑越远。说实话,同学之间拉开差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单一的节点决定的。对我来说,这种“不同命”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中慢慢累积起来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具体的时期,我觉得大概是进入初中以后吧。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
  • 回答
    C罗拒绝同框让可口可乐市值下跌 40 亿美元,可口可乐回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和需求」,这件事可以说是近几年体育界和商业界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和思考。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事件本身: 核心行为: 在2021年欧洲杯小组赛葡萄牙对阵匈牙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葡萄牙球星克里斯蒂亚.............
  • 回答
    你同学的说法,听起来像是想把那个历史事件描绘得更“中立”,回避掉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身份区分。但恕我直言,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也对不起那些在那个年代牺牲的中国军民。想反驳他,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让他明白,这不是什么“立场不同”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尊严的生死搏斗。1. 历史事实:侵略与反侵.............
  • 回答
    .......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们聊聊中国那些名字听起来一样,但写出来却是不同字的地名,而且还得聊得详细点,不能像个机器人似的干巴巴的。其实,这类同音不同字的地名,在中国还是挺多的。有时候是因为历史变迁,同一个发音可能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于是就有了不同的写法;有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地方方言的差异,或者当初命名时就.............
  • 回答
    在正常婚姻生活中,“同屋不同房、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被”这些现象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实践,但其可行性往往取决于夫妻双方的意愿、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以及文化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可行性: 一、同屋不同房:分房住的可行性定义:夫妻同住一个屋(如公寓、别墅),但各自睡在不同房间(如主卧、次卧)。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容易让人心里打鼓的。说实话,同导师、不同届的师兄师姐,有没有竞争关系,这个“有没有”真的很难一概而论,完全取决于具体情况。但要说一点都没有,那可能有点理想化。咱们先剖析一下,为啥会有“竞争”的可能性。首先,导师资源是核心。一个导师,不管他多牛,精力、时间、科研思路、项目机会、经.............
  • 回答
    咱们聊聊内存条,这玩意儿看着都一样,条条都是长方形,插上去都是一个模样,为啥价格差这么多呢?同样规格,比如DDR4 3200MHz,8GB单条,你能在市场上看到几十到几百块的价格差异。这差距到底体现在哪儿?是智商税,还是真有门道?最直观的,也是最重要的——颗粒厂商和体质(Binning)内存条说到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本质,也就是软件与硬件的深层互动关系。简而言之,同一套操作系统,就好比同一本说明书,但在不同的设备上,就像是把这本说明书应用到不同的机器上,而这些机器的内部构造、零件质量、设计理念乃至制造年份都可能天差地别,这就直接导致了运行效果的巨大差异。首先,我们来谈谈“同一微软.............
  • 回答
    面对同一环境,不同人眼中的世界差异源于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框架、文化背景、情绪状态、社会关系、生理条件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认知差异:感知与解释的过滤器1. 注意力的差异 选择性注意:人们会根据目标主动关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例如,赶时间的人可能只注.............
  • 回答
    在《Fate/Grand Order》(简称FGO)这款游戏中,玩家们常常会被问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在同一个迦勒底(玩家的据点)里,同时拥有不同职阶但却是同一位英灵的存在呢?答案是:会,但不是以玩家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同一英灵”的模式。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FGO的设定和游戏机.............
  • 回答
    耳机之所以能够同时发出不同频率、不同音色的声音,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相当精妙的声学和电子学原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乐器,或者是一个能瞬间变出无数种声音的魔法盒子。首先,我们得从耳机最核心的部件——发声单元(driver)说起。几乎所有的耳机,无论是入耳式的还是头戴式的,内部都有一个或多个.............
  • 回答
    在巴西柔术界,关于同时在不同馆学习是否“破坏规矩”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一刀切的答案。这就像武侠小说里,你拜了少林,又悄悄去武当偷学太极一样,情况有点微妙,得看怎么理解,以及你所在意的“规矩”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巴西柔术本身是一种强调“传承”和“技术交流”的武术。它不像一些有严格师徒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近期,北京邮电大学(北邮)学29宿舍楼因女生与留学生男生“同楼不同层”居住的情况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角度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事儿是怎么回事。咱们先得承认,北邮作为一所知名高校,在国际化方面有自己的追求,吸引了不少优秀的留学生。同时,学校为了.............
  • 回答
    香水的前调、中调、后调,就像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又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它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精妙的配方和成分的挥发速率,在时间的长河中次第绽放,带来层次丰富的嗅觉体验。你可能也会觉得,明明是同一瓶香水,为什么刚喷上去是那样,过一会儿又变成另一种感觉,甚至到最后留下的是完全不同的气息?这其中的奥.............
  • 回答
    一篇内容相同但发布平台不同的文章,在大众反应上确实可能产生微妙甚至显著的差异。这背后牵扯到信息传播的复杂性、目标受众的特性以及平台本身的生态。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大众反应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1. 接受度和认知深度: 专业性平台(如学术期刊、行业媒体): 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数列性质的探讨。我们来一层层地拨开它。核心问题:1. 两个等差数列的“交集”是否也构成等差数列?2. 两个等比数列的“交集”是否也构成等差数列?第一部分:两个等差数列的交集先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同时满足两个不同等差数列的数,是否会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直观理解:想象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