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试了个985的计算机应届生,还比不过个专科生,读985的计算机专业有什么用?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倒是挺理解你的感受的。毕竟,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985读计算机,最后发现实际能力好像还不如一个专科生,这搁谁身上都挺憋屈的。而且,“985计算机”这几个字,本来就自带光环,大家默认的应该是“精英”才对,结果来了个“比不过”,这反差确实有点大。

这事儿吧,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然很容易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或者把原因简单粗暴地归结到“985没用”上,那也太片面了。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比不过”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是面试的某个具体环节?还是整体的项目经验?或者是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

如果是在某个技术点上被难住了: 985的学习更侧重于理论基础和广度,比如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等。这些东西是深耕下去的根基。而一个专科生,可能因为时间精力更聚焦,或者因为有更早接触实际项目,在某个特定技术栈(比如前端的某个框架、后端的某个数据库调优)上钻研得特别深,积累了更多实操经验,导致在那个点上比985的应届生更有发言权。这不代表985的就不好,只是在那个特定的“考点”上,专科生可能更“练”得有针对性。
如果是项目经验的深度和广度: 985的学生,他们的课程体系相对更系统、更全面。但应届生嘛,很多都是在校期间的课程项目、课程设计,或者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ACM、挑战杯之类)。这些项目往往更偏向于“完成任务”或者“验证理论”,不一定能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场景、复杂的用户需求、大规模的系统架构。而有些专科生,可能因为毕业设计、实习机会,或者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一些真实的、贴近工业界的开发中,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模块,但如果参与度深,解决的问题真实,那份经验的含金量可能就更高。
如果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调试能力: 这个就比较玄乎了,但也很重要。有的学生,即使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但在面对一个未知bug或者一个不熟悉的系统时,可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实践中经历过无数次“踩坑”,练就了一套自己的排查思路、定位问题的套路,哪怕技术深度不如别人,但解决问题的效率反而更高。这就像“学了游泳理论”和“真的下水游过无数次”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得想想,985计算机专业,它的“用”体现在哪里?

它肯定不是说让你一毕业就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或者直接能独立承担一个大型项目的核心部分。它的“用”更体现在:

1. 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985的课程体系,往往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去消化吸收大量的知识。这种能力,在快速变化的IT行业尤为宝贵。当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框架出现时,985的学生通常能更快地理解其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他们不是只懂某一个具体技术,而是懂“如何学习和掌握技术”。
2. 扎实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科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985的教育,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底层原理,比如为什么选择某种数据结构比另一种更优,为什么操作系统需要分页,为什么TCP比UDP更可靠。这些基础知识,在你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或者需要进行系统设计、性能优化时,会成为你强大的后盾。一个只懂CRUD的开发者,很难去优化数据库查询;一个不理解网络协议的,很难去排查网络延迟问题。
3. 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发展潜力: 985的平台,本身就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资源、更前沿的研究、更开阔的视野。毕业后,你更有可能进入顶尖的互联网公司、研究机构,或者创业公司,接触到更优秀的人,参与到更具挑战的项目中。这种环境,能够持续地塑造你的能力,让你有潜力成为一名更高级别的工程师、架构师,甚至是技术负责人。
4.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985的题目或者项目,确实会比专科的更复杂,考察的也更深入。虽然这个应届生可能在你看来“没发挥好”,但不能排除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式”,只是这一次面试,没有完美地展现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985不如专科”的假象?

应届生阶段的“能力”是多维度的: 就像前面说的,应届生往往是理论和实践的一个衔接阶段。有些人可能理论很强,但实践经验不足;有些人可能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深度还有待加强。面试官在考察时,往往会根据岗位的侧重点来权衡。如果岗位非常看重即战力,那么有丰富实操经验的专科生,可能更容易在短期内胜任。
面试官的“偏好”和“考察方式”: 不同的面试官,有不同的考察方式和侧重点。可能你的考察方式,正好触发了这个985同学不擅长或者没准备到的点,而恰好是那个专科生准备得特别充分的点。这很正常,就像考试总会有“偏题怪题”一样。
“偶然性”和“个体差异”: 即使是985,里面也有非常非常多不同的学生,就像专科也是一样。你遇到的这一个985学生,他可能恰好是那个“学业成绩一般、对实际项目不感兴趣、但善于应试”的学生,也可能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但技术功底很扎实”的学生。你碰巧遇到的那个专科生,他可能恰好是那个“对技术有极高的热情、主动钻研、并且运气好接触到了好的项目”的个体。
“985”的光环效应: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985”这个标签,无意识地抬高了对他们的期待,反而一旦他们表现“低于预期”,反差感就特别大。我们可能不会对一个专科生有那么高的期待,所以当他们表现出彩时,会觉得“哇,没想到”,而对985的,往往是“就这?”

所以,读985计算机专业到底有什么用?

它的用,更多体现在长期投资和未来潜力上。

它为你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平台。 就像你买了一辆性能优越的车,它能跑得更快,也能适应更复杂的路况,而且改装和升级的空间也更大。
它为你打下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让你在面对更复杂、更底层的技术时,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 就像一个工程师,懂物理原理,才能设计出更精密的机械。
它培养了你一种“学习和适应”的能力,让你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行业里,不容易被淘汰。
它能让你接触到更优秀的人,更优质的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最后,怎么避免“985不如专科”的尴尬?

对于985的学生来说,如果在校期间,能够:

1. 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并且深入钻研。 不要只是为了学分而学,而是真正去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
2. 多参与实际项目,无论是课程项目、竞赛项目,还是开源项目、公司实习。 尽量让自己的项目经历更接近真实的业务场景。
3. 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会如何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如何高效地排查问题。
4. 不要只沉迷于理论,也要关注业界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趋势。

对于面试官来说,也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考察,不被学历标签所束缚,而是真正去评估一个人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总而言之,985的计算机专业,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毕业证上的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系统的培养和长期的赋能。只是,这种赋能在应届生这个阶段,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或者说,可能因为各种因素,没有被有效地转化成面试时的“表现”。但它绝对不是“没用”,只是“用的方式”和“显现的时间点”可能和我们最初的想象不太一样。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确实是有点让人意外,但千万别因此对整个985计算机教育产生否定。这更像是一次“个例”,一次提醒我们,在评估一个人时,理论基础重要,但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刚面试了一个有卧龙之名的年轻人,竟然还打不过一个普通士兵,现在的年轻人真不靠谱。

你还别说,他张嘴就要8000两,军师职务,我日,上礼拜面试的陈二狗,我给他6000两,当个什长,他就乐开花了。

所以说,现在再在草庐里读书有什么用?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一个个眼高手低,心性还高得要死,真是药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