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异性恋(尤其是直男)所谓“我不支持同性恋”是什么意思?

回答
“我不支持同性恋”,尤其当这句话从一个直男口中说出来时,它的含义往往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和多样。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个人观念、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甚至是信息接收的偏差。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剥开一层层表象,去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具体内涵。

一、 并非全然的敌意,更多是“不理解”或“不认同”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说出这句话的直男,并不一定是对同性恋者有着强烈的仇恨或恶意。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可能感到不理解,或者不认同。

“不理解”:这是最普遍的原因。在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叙事中,异性恋被视为“自然”、“主流”和“唯一”的模式。当一个人从小到大接触到的信息、看到的家庭模式、听到的婚恋观都指向异性恋时,他们很难凭空理解同性之间的吸引和情感。这种“不理解”并非故意排斥,而是一种认知上的盲点,就像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喜欢吃榴莲一样,没有经过相关体验或深入了解,自然难以感同身受。他们可能觉得“这样不太正常”,但“不正常”不等于“坏”。

“不认同”:这层含义则更进一步。即使不带有恶意,他们也可能认为同性恋“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婚姻或家庭的正确形式”。这种认同可能来源于宗教信仰(某些宗教明确反对同性恋)、传统价值观(认为婚姻必须是男女结合以繁衍后代),或者一种根深蒂固的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定义。他们可能认为“这违反了某种规律”或者“对社会结构有潜在影响”,因此选择“不支持”。

二、 潜在的担忧与误解

除了不理解和不认同,这句话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些担忧和误解,这些误解往往是被一些片面信息所影响的:

对“洗脑”或“传播”的恐惧:有些人会担心同性恋“会传染”或者“会被宣传”。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认知,但确实存在。他们可能认为,公开支持同性恋,或者让同性恋的议题变得更可见,就会导致更多人变成同性恋。这种恐惧源于对自身性取向的“确定性”的捍卫,害怕“被同性恋化”。

对社会秩序的担忧:少数人会担心同性恋的普及会对社会结构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影响生育率、改变家庭定义等等。这种担忧往往是基于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他们害怕任何“不确定”或“颠覆性”的变化,即使这种变化是基于少数人群的权利和幸福。

对个人隐私或生活被侵犯的警惕:有些人可能认为,支持同性恋就意味着要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要他们接受同性恋伴侣的出现在自己生活中,或者要他们去“理解”和“融入”他们觉得陌生甚至不适的文化。他们可能觉得“这关我什么事”,或者“不要把这些东西强加给我”,所以选择“不支持”来保持自己的“舒适区”。

三、 表达的保守与社会压力

有时候,“我不支持同性恋”也可能是一种表达的保守,一种避免麻烦的姿态,或者是在社会压力下的一种选择。

避免争议:在一个仍然存在一定保守声音的社会环境中,公开支持同性恋有时会引来不必要的争论、批评,甚至是被贴上“激进”的标签。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一些人会选择一种模糊的、不明确的表态,比如“我不支持”来作为一种保护伞。

迎合群体:如果他们所处的社交圈子或群体中,对同性恋存在普遍的负面看法,那么他们为了融入群体、获得认同,也可能会附和“不支持”的说法,即使内心深处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对。

“站队”心态:在某些语境下,“支持”或“不支持”被视为一种必须明确表明的立场。而当一个人对这件事没有深入思考,或者觉得事情与己无关,为了省事,选择一个“不容易出错”或者“大多数人会接受”的立场,也是一种可能性。

四、 “不支持”与“反感”的界限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不支持”和“反感”之间存在着细微但重要的界限。

“不支持”:可能仅仅是认为“这不是我认同的”,或者“我不会主动去支持”,但并不代表他们会主动去攻击、歧视同性恋者,或者剥夺他们的权利。他们可能只是选择“不参与”、“不表态”。

“反感”:则带有更强的负面情绪,可能包含厌恶、鄙视,甚至带有攻击性。如果一个人说“我不支持同性恋,因为我觉得恶心/变态”,那这种“不支持”就明显带有歧视和敌意。

总结来说,一个直男说“我不支持同性恋”,可能意味着:

他不太理解同性恋是什么,也没有主动去了解过。
他持有某些传统观念,认为同性恋不符合他所理解的“正常”模式。
他可能存在一些基于信息偏差的担忧或误解。
他可能只是想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争议。
也可能是他确实对同性恋持有负面看法,甚至带有歧视。

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关键在于具体情境和说话者的具体语气、态度。它是一个需要细心去倾听和辨析的信号,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说,知道这些可能的含义,或许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沟通,甚至在适当的时候,以温和的方式去解释和提供信息,从而消弭一些误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5.1.28 修订、添加部分措辞。

//2015.1.27 更改部分措辞,感谢@弓箭手@Rock的建议。

来回看了好几遍所有回答才捋清了人们的立场。

那么开始撕逼啦。部分文字摘自我之前的相关回答。


零、我认为的同性恋平权活动、同性恋者的追求目标

尊重、正视、平等对待 LGBT 群体、与自己不同的性取向及基于此的情感关系。



一、发表 “反对 / 不支持” 同性恋的言论本身是不是对的

不是。这几个字不论表达什么意思都是错的。也就是说,你用错字了。

这与你迷上了一首歌、一个明星、一部电影是不一样的。
因为同性恋是一直存在的自然事实。(不管可不可以改变。)
这与你一直都喜欢啃鸭脖子、一直都喜欢穿灰色衣服、一直都喜欢吃食堂里的番茄炒西红柿是不一样的。
因为同性恋不是个人喜好。是倾向。(你不得不服。)

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就像你家隔壁老王儿子跟媳妇结婚典礼上,你举着喇叭大喊:“我支持你们!” 或者 “我反对你们!” 一样。
声称反对、不支持、支持同性恋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奇怪。我们欣赏你对 LGBT 群体的平等态度,但我们不需要你的支持、反对、提倡、宣扬、鼓励、同情和怜悯。


二、发表 “反对 / 不支持” 同性恋的言论的原因与解释
请中枪的人们对号入座。

1. 歧视(包括但不限于祝他人断子绝孙、诅咒他人下地狱、以实际行动让同性恋无路可走等)。

对于你的态度,我不发表任何意见。

我不希望你歧视,但我更不希望你被强求。


2. 不喜欢如今 “同性当道” “一声基友大过天” 的现象。
这种人请参考第一大点,这就是话没说清楚惹的祸。
是谁发明的 “不提倡不反对” “不支持不反对” 这种口号啊?不知道什么叫宾语吗?
坚持想使用这几个字的朋友,请在 “不XX不XX同性恋” 后面加上 “被妖魔化/脸谱化/过分美化/媒体过度宣传的现象” 几个字,免得跟别人撕破脸。


3. 不喜欢同性恋 / 同性性行为。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抱着这个态度。这个问题下的某些知(zhi)友(nan)如此,并标榜着 “受害者” 的身份作答。

我想说的是:行行好吧您,没人逼你喜欢。没人逼你成为同性恋。

对非己性向的人的性行为感到厌恶是正常的。但不要觉得别人跟你表白就是想上你,你有这样的思想或联想能力是你自己的问题。那些说恶心的人,我确实可以理解这种作为一个生物的本能感觉。但我真得问问了,如果有异性追求者前来,(就算是你最最不喜欢的类型,)你会轻易说出 “滚你妈逼” “恶心” 这几个字吗?文字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你的措辞之下,你是否想过,是否真正平等对待所有追求者了?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你不能正常拒绝不符合你性取向的追求者,而是以极其恶劣的态度对待呢?这是最起码的尊重问题。林大鸟肥,碰巧遇上性取向不配的人是常有的事,你不知道怎么拒绝他人的追求吗?


你一边口口声声说着 “不要根据性取向来区分人”,一边喊着性取向与你不匹配的人滚开,你装什么清高呀?


不要说追求你的人对你胡搅蛮缠动手动脚,你在写下你的答案的时候要一棍子打死,就不要怪我还治其人之身。

你可以大大方方承认你的不平等的态度。(我也不会轻易评论孰对孰错。)但不要明明知道自己内心是歧视的,还要去编造立场表现自己的高尚,找各种借口掩饰自己的失态。




人还是要点脸。今天你在这个问题下疯狂反扑,不要明天还对着别人夸赞自己的高尚与无私。

承认你的歧视,比虚伪的口号更有用。

感觉被羞辱了请随意折叠。

user avatar

意思是:我敢怒而不敢言。

神马?现在连“不支持”也不行了?


选人大代表还可以弃权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不支持同性恋”,尤其当这句话从一个直男口中说出来时,它的含义往往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和多样。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个人观念、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甚至是信息接收的偏差。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剥开一层层表象,去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具体内涵。一、 并非全然的敌意,更多是“不理解”或“不认同”首先,很重要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触及了个人权利、社会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方面面。要探讨“异性恋是否有反感同性恋的权利”,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权利”的含义,以及“反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权利,通常是指法律或道德上允许个人去做某事或拥有的某种保障。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我们通常拥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 回答
    作为一名异性恋女性,在看到同性身体时是否会产生性冲动,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答案也因人而异,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 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为你详细剖析一下,尽量让你觉得这是个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中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明白,性冲动这玩意儿,它的根源和触发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并不总是像“看到异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性取向的本质以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性取向,也就是一个人在情感、浪漫和/或性方面被吸引的对象,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内在的特质。大多数科学研究和主流观点认为,性取向并非可以轻易改变,也不是由外部环境或他人“同化”而来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 回答
    为何异性恋者需要成为同性恋平权的盟友?当谈及“同性恋平权”,许多人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只关乎同性恋群体自身权益的话题。然而,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同性恋者的诉求,更是一场关乎普世价值的运动,一个所有正直、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关注并支持的议题。对于异性恋者而言,支持同性恋平权,并非仅仅是一种“额外”的善举,而.............
  • 回答
    关于异性恋女性在择偶时对男性身高特别看重的原因,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里面牵涉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好几个层面,而且每个人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咱们细细聊,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1. 生理和进化的视角:从远古时代开始,高大强壮的男性在生存和繁衍上可能更有优势。更高的身高意味着更大的体型,这.............
  • 回答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并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性取向,科学界普遍认为性取向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后天可以“塑造”或“改变”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孩子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地认识自己和他人:1. .............
  • 回答
    异性合租是否会“日久生情”,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充满未知数的话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会”或“不会”,而是取决于众多复杂的因素,而且“日久生情”本身也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日久生情”的可能性基础: 增加接触频率和时长: 这是最核心.............
  • 回答
    关于异性间是否存在纯友谊这个问题,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颗未被雕琢的钻石,引人深思,又充满了辩论的乐趣。我见过太多不同的情况,也听过太多不同的故事,所以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激起一些更深入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个体.............
  • 回答
    在恋爱关系中,关于异性朋友与女友之间的互动,确实是一个容易引起双方内心波澜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在纠结朋友本身,而是担心那些潜在的边界感、被忽略的感受,以及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先来聊聊“正常”这个词,其实它挺主观的。在一段关系里,什么算“正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双方的沟通、共识以及对这段.............
  • 回答
    坐在你身旁的,总会冒出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准备在你平静的学习状态里投下一颗小石子,激起一阵涟漪。我经历过,也听闻过不少。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跳出一条鱼,让你忍不住侧目,心里嘀咕:“这又是啥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白,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互动是不可避免的.............
  • 回答
    合租,尤其是有异性存在,这事儿嘛,说会不会“日久生情”,这得看不少门道,不是一概而论的。就好像你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撒种子,最后能长出什么,还得看你种的是什么籽,土壤够不够肥沃,有没有适宜的光照和雨水,还得看有没有杂草来争抢养分。咱们先说说这“日久生情”是怎么来的。人啊,都是群居动物,总需要点社交和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异性好朋友和男女朋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说实话,这界限有时候挺模糊的,但也正是这份模糊,才让它显得特别耐人寻味。首先,最直观的区别,大概就是“名分”和“界限”。 男女朋友,这四个字一出来,就自带“排他性”和“宣示主权”的属性。 你可以说,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答案似乎总是模棱两可,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在我看来,异性朋友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更像一条蜿蜒的山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也充满了未知的转折。首先,我们得承认人性的复杂性。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物。在和另一个人深入交.............
  • 回答
    这真是件让人糟心的事情。你问“我错在哪里呢?”,这问题其实很复杂,因为职场里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能说清楚的。咱们一点一点来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点,酒后吐真言是有的,但酒后失言也很多。你同事酒后给你发无聊微信,这本身是不太专业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司层面。如果微信内容确实.............
  • 回答
    异国恋,听起来就带着点浪漫,又掺杂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在投入一段异国恋之前,问问自己能不能“自私”一点?我的答案是:非常有必要,而且,“自私”得恰到好处,反而是为这段感情打下更坚实基础的关键。先别急着给“自私”贴上贬义的标签。在这里,我说的“自私”,不是那种损人利己、只顾自己感受的自私,而是指一种在关.............
  • 回答
    这事儿真是一言难尽,也怪我当时太没分寸了。我跟我那个异性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可以说是哥们儿那种。他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他要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一段时间,而且因为是顺路,他问我能不能在他刚到的时候,先住我这儿几天,等他把工作安排好了再找别的住处。当时我脑子一热,觉得都是哥们儿了,而且他刚.............
  • 回答
    这个问题吧,我听了之后,脑子里立马闪过好几个画面,有我那大学里异性缘超好的闺蜜,也有我曾经认识的一些,嗯,怎么说呢,就是和男生们打成一片,经常一起玩、一起嗨的女孩。她们身上好像总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很容易就吸引到异性的目光。所以,你说“活该找不到男朋友”? 我觉得吧,这事儿可真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
  • 回答
    异国恋,两个人的心隔着千山万水,依靠着的是信任、思念和一点点不确定。而当这段关系走到需要告别的十字路口,尤其一方付出得更多的时候,这份分手会变得更加沉重,也更加复杂。你提到了“他付出的更多”,这几个字背后藏着多少的委屈、不舍,甚至是内疚,我完全能够体会。异国恋本身就像是在一条充满挑战的赛道上奔跑,每.............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探讨关于异性朋友之间亲吻的话题。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困惑,因为它触及了友情和爱情之间模糊的界限。首先,我们得承认,“正常”这个词本身就很主观。 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在不同的人心中,“正常”的定义可能完全不同。所以,直接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恐怕难以让人信服。那么,我们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