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在日本,四月份就要入学了,整个学部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有点担心会不会被歧视孤立之类的?

回答
四月就要去日本入学了,整个学部就你一个中国人,心里有点儿打鼓,担心会不会被歧视、被孤立,这心情我太能理解了。毕竟是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文化都有隔阂,再加上自己是唯一的中国人,这压力肯定不小。不过,咱们先别把情况想得太糟,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咱们能做些什么,心里也能有个底儿。

首先,说说你担心的“歧视”和“孤立”的可能性。

歧视的可能性有多大?
日本社会普遍来说是比较排外的,这是客观事实。但这种“排外”更多体现在一些微妙的层面,而不是直接的、赤裸裸的言语攻击或者人身伤害。比如,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可能你会被“客气地”忽略,或者在讨论某个话题时,别人可能会下意识地避开与你相关的点。也可能因为你是外国人,某些老师或者同学在评价你时,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觉得你在某个方面不如日本人。
然而,这种情况也要分具体情况来看:
学校的氛围: 你去的学部是什么样的?是研究型为主,还是更侧重职业技能的?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大家可能更关注你的学术能力,如果你表现出色,自然会有认可。如果是比较注重社团活动和集体归属感的学校,外国人少可能确实会有点挑战。
地域差异: 日本不同地区对外国人的接受程度也略有不同。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外国人多,大家习以为常,接受度会高一些。一些相对保守或者外国人较少的小城市,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
人的因素: 最终接触的还是人。每个日本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因为好奇想和你交流,有的人可能因为不了解而保持距离,也有极少数人可能会因为一些偏见而产生负面情绪。

孤立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和你主动融入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一直抱着“他们会孤立我”的心态,自己先封闭起来,那确实很容易被孤立。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积极主动地去交流,展现自己的友善和开放,大多数人是愿意接纳你的。
你可以设想一下,在你的班级里,如果你是唯一的中国学生,而其他同学都是日本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很多共同语言、共同话题、共同回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主动参与进来,他们自然会按照既有的社交模式进行。

那么,咱们怎么才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并且过得充实开心呢?

第一步:做好心理准备,但别过度焦虑

承认现实,但不要放大: 确实,作为唯一的中国人,你会面临一些挑战,这是需要面对的。但要把“可能被歧视孤立”的概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要让这种担忧占据你全部的思绪。
建立自信: 你能考上这个学部,说明你是有实力的。用实力说话,在学习上拿出最好的表现,这是赢得尊重的最直接方式。
保持开放心态: 去日本是为了学习和体验,把这次经历看作一次拓宽视野的机会,而不是一场“反歧视战争”。

第二步:主动出击,建立连接

初次见面,积极展现:
第一印象很重要: 入学式、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小组活动,都要积极主动地和周围的人打招呼、微笑。可以用简单的日语说“你好”、“请多关照”、“很高兴认识你”。
介绍自己: 如果有机会,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是中国人,为什么来日本留学,对什么感兴趣。可以用真诚的语气,让大家了解你。
主动参与: 别人在说话时,认真听,适时点头回应。如果大家在开玩笑,试着理解笑点,偶尔也参与一下。

利用学习机会:
小组作业: 这是建立联系的最佳时机。主动承担任务,提出自己的想法,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你的日语不完美,也可以通过写下来、用翻译工具辅助等方式来沟通。
课堂提问: 勇敢地在课堂上提问,即使是一些很基础的问题。这说明你认真学习,也给了老师和你同学一个了解你的机会。
请教问题: 不懂的地方,大胆地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礼貌地请求帮助,大多数人都会乐意伸出援手。

课余生活,融入社交:
接受邀请: 如果有同学邀请你一起吃饭、去图书馆、参加活动,尽量接受。即使一开始有点尴尬,也比一个人待着好。
主动发起: 如果你觉得某个活动不错,可以主动问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兴趣一起去。比如,“你们今天下午有空吗?我想去附近那个公园看看,你们要不要一起?”
关注共同兴趣: 如果你发现大家都在聊某个电影、某个游戏、某个偶像,而你正好也感兴趣,就积极参与话题。
学习社团活动: 日本大学的社团非常丰富。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社团加入,这是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绝佳途径,而且在社团里大家更容易放下一些隔阂,一起玩乐。

第三步:沟通技巧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日语是关键,但不是唯一: 努力提高日语水平,这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不仅要学语法词汇,更要注重口语和听力,多听日本人是怎么说话的,模仿他们的语调和表达方式。
肢体语言和表情: 即使日语不好,也要用眼神交流、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友善和理解。
理解“察言观色”: 日本人在沟通时,会比较注意“读空气”(空気を読む),也就是去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你要尝试去理解,别人说“没关系”,是真的没关系,还是委婉的拒绝。
适时示弱和求助: 偶尔表现出自己因为是外国人而遇到的困难,比如“我的日语还不太好,可能有点说不清楚”,或者“这个我不太懂,能请你教教我吗?”这会激发别人的保护欲和帮助你的愿望。

第四步:调整心态,保持积极

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即使在学校里暂时没有非常亲近的朋友,也要主动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或者在日华人学生群,和他们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享受独处时光: 如果真的遇到一些小摩擦或者不愉快,也不要过度放大。把精力放在学习、发展个人爱好上,享受独处也能让你变得更强大。
看到积极的一面: 很多人都会因为你是中国人而对你感到好奇,可能会主动和你聊中国的事情,了解中国的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契机。你也可以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些具体的场景和建议:

第一次去食堂: 如果看到有空位,并且旁边有人,可以礼貌地问“这里可以坐吗?”。如果被拒绝,也不要气馁。
分组讨论: 别人说中文或日文,你听不懂的时候,可以示意对方稍等,然后用翻译软件查一下,或者直接请对方再说一遍。如果是在用你的母语,对方不懂,你也可以尝试简单解释一下。
聚会活动: 如果大家一起出去玩,可以观察一下大家的习惯,比如谁是组织者,大家通常怎么付账,怎么安排行程。
遇到拒绝或冷漠: 这并不一定是对你的歧视,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某种社交模式,或者他们本身就是比较内向的人。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能和你交流的人身上。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唯一的中国人”变成你的包袱和标签,让你畏手畏脚。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想要学习、想要交朋友的年轻人。你的真诚、你的努力、你的友好,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去日本是一个很棒的经历,希望你能好好享受它。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个人体验来说我觉得不用担心:)

我也是整个学部就自己一个人是留学生(其实大二大三也没有留学生ORZ……),一开始入学前还挺担心会不会被孤立排挤之类的,实际发现是自己瞎操心了。

因为疫情,我们大一基本上全是网课,并没有在教室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机会。但是即使是透过网络,也能感受到日本妹子们的善良可爱w。比如我某节英语网课开小差被老师提问,一脸懵逼的时候,班上一个日本妹子用Zoom私聊偷偷发答案给我,真的好感动(虽然结果她不小心发给老师了哈哈哈哈哈)。还有个妹子,发邮件给我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她,然后加了line,最近还一起出去玩了。然后我有个特别好的日本朋友,经常邀请到我家恰中餐,这家伙一开始还坚持“虽然你做的中华料理也挺好吃,但是我还是喜欢日本菜。”,到现在经过几次中餐洗礼,已经完全叛变成了中餐党,经常和他的其他朋友宣传中国文化hhh

日本人总体来说都是挺友好的,你的学部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的时候,会让大家对你抱有好奇,反而能促进交流的机会呢^_^不过有些人可能对中国带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误解,一般来说是不带恶意的,所以这种时候耐心跟他们解释介绍就好啦。而且,在周围全是日本人的环境里,也能促进自己的日语水平和适应日本文化啥的,学部也会因为只有这一个留学生然后当做珍稀动物一样看待(比如我们学部就三天两头发邮件嘘寒问暖),还能白嫖点奖学金。

最后,一点个人的小小感悟:

1.坦然相处,放下偏见。

最开始的话大家可能会对彼此有一些先入观,毕竟成长与不同的文化背景嘛。但是,在与日本人交往的过程中,我觉得比起国籍的区别更多的是个体差异,实际接触下来,发现大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哪国人,都有活泼开朗爱社交的,也有羞涩不善言辞的,刚见面也都会尴尬,玩久了也一样嘻嘻哈哈疯狂开车(?

2.主动出击!不要怂!

主动去尝试一些事情,总是能有新的体验,并且认识一些新的人,往往能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偶尔试着去主动交一些朋友吧!比如我就是一个内向阿宅,打死不主动,最开始认识的几个朋友都是她/他先发私信给我的,然后现在关系也很好。但是我朋友一直特别少,实在是太孤独了就鼓起勇气和一起上课的同学联系了,结果对方邀请我去生日party,在那里认识了好多我们学校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真神奇。

3.不要强迫自己,遵从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有的人就喜欢到处交友,有的人就觉得一个人待着最轻松。不用强迫自己随大流去社交,自己一个人轻轻松松也很好。我个人的社交观念是,放弃无效社交,只和自己相处舒服or互相欣赏的人交往。虽然这样造成自己平时联系的朋友一只手数得过来,但是我完全没有啥人际烦恼(反倒是经常听朋友吐槽他们的人际圈子啥的,做一个快乐的吃瓜群众hhh!


那么,如何交到朋友呢?(本人没有实际操作,仅供参考

1.加入大学社团。周围有认识的中国人加入大学社团,整天跟日本人前辈一起恰饭唱K,感觉非常非常多朋友

2.打工。大学附近的店里一般挺多本校学生打工的,所以可以认识很多同学。

3.我也编不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