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心不在老公和婆家只在孩子和娘家的媳妇该不该要?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微妙且重要的一面,关于“身心不在老公和婆家,只在孩子和娘家”的媳妇,该不该要,这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的。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身心不在老公和婆家”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原生家庭的影响(娘家):
情感纽带的根深蒂固: 许多女性从小在娘家长大,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建立的情感连接非常深厚。这种亲情是她生命中最早、最稳定的依靠,即使结婚生子,这份情感联结也依然强大,甚至可能成为她情感寄托的重要来源。
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一些情况下,娘家是她认为最能理解她、支持她,并且让她感到完全放松和安全的地方。婆家可能因为文化差异、相处模式不同,让她感到有隔阂或不适应。
过去的经历: 如果娘家给予了她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或者在某些方面,娘家是她“避风港”,那么她自然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娘家。反之,如果娘家曾经给予她支持,而婆家(或婚姻关系本身)让她失望或受伤,她也会更倾向于回到娘家寻求慰藉。

婚姻关系中的问题(与老公和婆家):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如果夫妻之间沟通不畅,丈夫无法理解妻子的感受和需求,或者婆媳关系紧张,经常发生矛盾,妻子自然会感到心累,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这些让她不适的环境中。
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婚姻不仅仅是搭伙过日子,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陪伴和认可。如果妻子在婚姻中感受不到被爱、被尊重,或者她的情感需求被长期忽视,她很自然地会将情感寄托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孩子和娘家。
婆家关系中的不适应: 有些媳妇可能因为成长环境、价值观、生活习惯等与婆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难以融入。长期处于这种格格不入的状态,会让她们选择“自我保护”,将心力收回。
丈夫在婚姻中的角色: 丈夫是连接妻子与婆家的重要桥梁。如果丈夫在婆媳关系中扮演“和事佬”或者“偏袒一方”的角色,都会影响妻子对婆家的情感投入。如果丈夫自己也很少主动关心和支持妻子,那么妻子将重心放在孩子和娘家也是一种自然反应。

对孩子的投入:
母性的本能: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夫妻共同的结晶。母爱的伟大让女性愿意倾注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情感在孩子身上,希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
在孩子身上找到价值和意义: 对于一些在婚姻中感到不被重视的女性,孩子可能会成为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她们通过照顾和教育孩子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那么,这种“身心不在老公和婆家,只在孩子和娘家”的媳妇,该不该要呢?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答案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对婚姻的期望是什么。

从男方(老公)的角度来看:

是否能接受?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一个男人期望的是一个愿意全心投入经营小家庭、愿意与婆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妻子,那么这样的媳妇可能不符合他的期望。他需要评估自己能否接受妻子的这种状态,并从中找到相处之道。
问题根源是什么? 男方需要反思,妻子的“不在”是否与他在婚姻中的某些不足有关。是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理解?是他没有有效地平衡家庭关系?还是他在处理婆媳矛盾时做得不够好?如果问题出在男方,那么他需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妻子。
对婚姻的影响: 这样的婚姻关系,如果缺乏夫妻双方的共同投入和经营,很容易变得松散和缺乏活力。男方是否愿意在这种模式下继续婚姻?他是否会感到孤独,或者觉得婚姻不完整?

从媳妇的角度来看:

她的需求被满足了吗? 如果她将重心放在孩子和娘家,是因为在婚姻中她感到被爱、被支持,那么她可能认为自己的需求在其他地方得到了满足。
她的选择是否健康? 长期将情感寄托放在娘家或仅仅是孩子身上,而忽略与丈夫和婆家的连接,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在未来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例如,当孩子长大独立后,如果她依然没有建立起与丈夫和婆家的良好关系,可能会面临孤独和情感上的困境。
她是否愿意改变? 如果她自己也意识到这种状态可能对婚姻不利,并愿意做出一些努力去改善,那么一切都有可能。

从家庭整体的角度来看:

家庭的稳定性: 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核心,即使孩子在,也难以称之为真正和谐的家庭。如果妻子缺乏对丈夫和婆家的情感连接,那么这个家庭的根基是不稳固的。
对孩子的成长: 虽然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但一个“缺席”的父亲(如果妻子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与丈夫的互动,导致丈夫也“缺席”了家庭的核心)或者一个情感上不平衡的母亲(情绪全部寄托在娘家,可能对家庭整体的爱和关注不够),都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孩子需要看到父母之间良好的互动,也需要感受到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温暖。
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婚姻可能会走向破裂。即便是为了孩子,维持一个貌合神离的婚姻对孩子的长期福祉也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回答“该不该要”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这样的婚姻模式能否继续”以及“能否找到平衡点”。

深入探讨几种可能的情况和建议:

1. 只是一个过渡期: 有些媳妇在婚姻初期,或者在孩子年幼需要母亲全心投入的阶段,将重心放在孩子和娘家是正常的。如果这是暂时的,并且她也愿意在未来慢慢调整,那么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关键在于沟通和共同努力,看是否能平稳过渡。

2. 原生家庭的“羁绊”过深: 如果媳妇过度依赖娘家,凡事都以娘家为先,甚至将娘家的问题带入到小家庭中,并且不愿意做出改变,那么这对于婆家和老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媳妇反思自己是否能真正独立,并承担起经营小家庭的责任。

3. 婚姻本身出了严重问题: 如果妻子将重心放在孩子和娘家,是因为她在婚姻中长期遭受不公、冷漠或忽视,那么这更像是她在用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来应对糟糕的婚姻。 在这种情况下,重点不在于“要不要”这个媳妇,而在于如何解决婚姻中的根本问题。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放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4. 缺乏与婆家的主动连接: 有些媳妇可能不是“排斥”婆家,而是不太擅长或不知道如何与婆家建立更深的连接。她们更习惯于与自己的家人相处。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来改善,比如多制造和婆家家人相处的机会,或者丈夫多在中间沟通和协调。

最终的结论并非非黑即白。

“该不该要”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在问:“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健康的相处模式,让小家庭的核心凝聚力得以维持,并且每个人都能在关系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爱?”

如果男方能够接受妻子的这种状态,并且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和满足感,或者他本身就不太在意与婆家的深度互动,那么这样的婚姻模式也可能存在。 但这需要双方都有清晰的认知和成熟的心态。
但如果男方期待的是一个完整的、共同经营的小家庭,并且这种状态让男方感到痛苦和不被重视,那么就需要审视这段婚姻的未来了。

最重要的不是媳妇该不该“要”,而是她是否愿意和她的伴侣一起,去经营、去调整、去为这个小家庭共同努力。如果她不愿意,或者她的伴侣无法接受,那么这段关系或许真的会走向终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个宝藏题主啊,快来围观!


娘家两个长辈来帮忙,弄了一身脏,没在你家吃饭(很可能怕累到你家一老一瘸),一点感谢都没有,反而觉得是耻辱。



另外,咱们先看看谁先把媳妇当外人的。


一开始,老家的房给了兄弟。媳妇和丈夫在县城安家,也就是说结婚时婆婆给了兄弟家房子,没给媳妇这边经济支持。

婆家对媳妇的付出是带了一个孩子,捆绑了婆媳矛盾(丈夫一直在外,其实婆婆是来顶替丈夫的,结果还只管一个)。同时丈夫每月给婆家一千块钱。

而娘家带了另一个,还管媳妇吃住。您觉得这么对比下,媳妇应该觉得谁是外人?

您兄弟活着的时候,媳妇跟着娘家吃住,公公婆婆装死。兄弟一死,想着还有PlanB呢,“得靠媳妇”,怎么不靠儿子呢?

好的时候没沾你家什么光,现在直接让人伺候养老了,脸呢?

生她养她的是她爹妈,给她带孩子,管吃管住的也是她爸妈,轮得到人家伺候你爸妈吗?



关于小舅子。

我是讲道理的人,小舅子确实不对。借的那五万没还,题主可以追债。不过题主花在自己家的钱有多少呢?总不能给婆家花钱天经地义,给娘家花钱就严厉谴责吧?

看小舅子部分时还发现了另一个好玩的细节:


小舅子让妻子和男同学聊天,题主不满的话完全有理由要求妻子中断谈话啊。

可题主做了啥?“对妻子和小舅子的气全显在了脸上”。

合着您是演技派啊?不好意思我看的时候一直脑补了下图哈哈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