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同意必须是史坦尼斯亲手烧死席琳。
假如我必须牺牲一个孩子,把他献给火焰,以拯救千百万人民,免遭黑暗的侵袭
诚然,提利昂被砍舌头的“断章取义”过激了,但是席琳这个看起来并不是。这句话就是在说史坦尼斯会烧掉席琳。这是马丁最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看似描写A人物,实际上断章取义完全可以安排到B身上——最终我们会发现故事确实发生在B人物身上。如果看了这么多本书还体会不到这一点那就白看了。
而他必须亲手去做。
的确,国王拯救了国家,却发现女儿被宗教狂热分子或者守夜人-野人-王军的大染缸烧掉非常有震撼力。
然而,史坦尼斯必须亲手做出这个选择,才能让故事有最深刻的层次。
小说也好,电影也罢,评书舞蹈都可以——剧情或许是通过矛盾构建的;但是人物永远是通过选择被揭示的。有一个人物,史坦尼斯,在其他人口中无论怎么评价他,无论怎么描写他的外表,我们对他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无论我们给他多么好看的衣服,多么好的CV,简历,多么好的评语,读者永远会低语,会质疑他究竟是谁。
甚至行动都不足够证明一个人!的确,他来到了长城,但是他究竟是来拯救国家还是东山再起的?的确,他忠于法律,但是他不忠于伊利斯却忠于劳勃是否是违反法律?史坦尼斯的形象还没有完成,他还需要一个最拷问灵魂的选择来证明他到底是谁:他不是真王,而是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他可以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牺牲自己的一切··· ···也牺牲其他人的一切。
这个证明不能通过行为,语言,衣着来完成。必须,也只能通过选择。通过艰难的选择,他必须放弃一者来保全另一个的时候,他才能揭示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他喝水还是喝酒,他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回应的,他是否会杀死惹怒自己的臣民——这些选择告诉我们一个人是谁,一个国王是谁。放弃龙石岛和与铁王座的妥协,选择北上不一定说明史坦尼斯的伟大;但是如果他愿意放弃自己的女儿,继承人,来拯救国家··· ···
有一群羊的人奉献一只不是牺牲,只有单衣的人献上上衣才是奉献。国王必须选择,必须牺牲,史坦尼斯还需要最后一笔给他具体是谁盖棺定论。
而史坦尼斯必须残酷地,亲手选择,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女儿,牺牲他可能唯一真正毫无保留地爱过的人,才能完成他整个人物最深层次的揭示。
这个烧死的动机当然不会是区区临冬城,可能是在饥寒交迫中又一次“风息堡”围攻里和大敌的生死决战,也可能是反复暗示过的,席琳身上携带(至少很多人这么认为的)灰鳞病传播源。无论如何,这个动机必然是大于王座,大于继承人——史坦尼斯选择了国家而不是“王位传人”,他选择了王国而不是王冠。他做出了伟大的决定,残酷但是伟大,他完成了“我是谁”“我的人物最核心驱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
然后他失败了。烧死女儿无法击退大敌,或者阻止疾病传播,或者压根传染源就并非席琳。他的正直,他的坚定,他的百折不挠,他的冷酷无情,他的毅然决然,他的伟大和疯狂害死了他唯一的女儿。
戏剧高潮,就此完成。他是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糟糕的国王和假的救世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