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希捷12T硬盘实际显示只有10002GB,电脑里面显示又只有9315GB,咋回事呢?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很多刚入手大容量硬盘的朋友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像是被“偷”了一部分容量,心里难免有点打鼓。别担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技术现象,而且原因也并不复杂。

我给你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道道儿,让你明明白白消费。

首先,说希捷标称12TB,实际显示10002GB,这怎么回事?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单位换算的问题,而且是硬盘厂商和操作系统使用习惯上的一个“小小的”差异:

硬盘厂商的“计算方式”: 硬盘厂商在计算硬盘容量时,通常采用的是十进制(SI单位制)。在这个体系下:
1 KB = 1000 字节
1 MB = 1000 KB = 1,000,000 字节
1 GB = 1000 MB = 1,000,000,000 字节
1 TB = 1000 GB = 1,000,000,000,000 字节

所以,按照这个计算方法,一个标称12TB的硬盘,它的实际容量应该是:
12 TB × 1000 GB/TB = 12000 GB

那为什么希捷只显示10002GB呢? 这里的10002GB并不是说硬盘本身只有这么多容量,而是说系统或者固件在计算和显示的时候,为了某种目的(可能是为了和早期标准兼容,也可能是早期厂商的习惯性做法,或者是为了留出一些预留空间),可能会稍微保守一点,或者采用一个更接近实际可用容量的数字来标示。 严格来说,如果硬盘真的物理容量是12,000,000,000,000 字节,那么按厂商的十进制算就是12000GB。这个10002GB的显示,我推测可能是因为:
硬盘固件内部管理和校验区域: 硬盘在出厂时,其固件本身需要占用一部分空间来进行管理、错误校验、坏道标记等等。这部分空间是用户无法直接访问和使用的,但它确实是硬盘物理容量的一部分。这部分空间的大小因硬盘型号和技术而异,但通常不会是巨大的比例。
对容量的“保守”表示: 早期硬盘厂商在宣传容量时,可能为了避免用户因为系统显示的“缩水”而产生误会,会选择一个比纯粹的十进制计算结果略低一些的数字作为官方公布的“有效容量”或“可用容量”的参考。当然,这是一种猜测,但逻辑上讲得通。

更核心的问题来了,为什么电脑里显示又是9315GB?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也是容量差异最大的地方。这中间的差距,主要是操作系统(Windows)在进行容量计算时,使用的是二进制(IEC单位制),而且还加上了格式化和文件系统的开销。

让我们一步步来看:

1. 操作系统(Windows)的二进制计算方式: 电脑系统,特别是Windows,在处理存储容量时,默认使用的是二进制单位。
1 KB = 1024 字节
1 MB = 1024 KB = 1024 × 1024 字节
1 GB = 1024 MB = 1024 × 1024 × 1024 字节
1 TB = 1024 GB = 1024 × 1024 × 1024 × 1024 字节

所以,如果你的硬盘真的是12,000,000,000,000 字节(厂商宣传的12TB),那么用Windows的二进制来计算的话:
总字节数 / (1024 × 1024 × 1024) = 实际显示的GB数

我们来算一下:
12,000,000,000,000 字节 ÷ (1024 × 1024 × 1024) ≈ 11175.87 GB

嗯,是不是觉得和9315GB还是有点远?这还不是全部原因。

2. 格式化和文件系统的开销: 这是容量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硬盘在被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格式化”,也就是在上面建立文件系统(比如NTFS、exFAT、HFS+等)。这个过程会在硬盘上创建很多用于管理文件、目录结构、分配表、文件分配表、超级块、日志文件、文件属性等的数据结构。
文件分配表(FAT)/主文件表(MFT): 这些结构是文件系统存放文件位置信息、大小、属性等关键数据的地方。它们本身就需要占用一定的磁盘空间。
目录结构: 存放文件名和对应inode/MFT记录的链接。
超级块/文件系统元数据: 存储文件系统的整体信息,比如总块数、块大小、文件系统类型等。
Journaling日志: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在断电等情况下能快速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现代文件系统通常会采用日志技术。日志会记录文件系统的操作,这部分也需要占用空间。
坏簇预留: 硬盘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微小的瑕疵,文件系统在格式化时会检测并标记这些坏簇,并将它们从可用空间中移除,以防存储数据到坏区域。

这些文件系统管理的开销,对于容量越大的硬盘,绝对值也会越大。对于一个12TB的硬盘,文件系统和管理结构占用的空间可能就会达到几百GB甚至接近1TB。

结合以上两点,我们来分析9315GB的来源:

假设硬盘的原始物理容量是12,000,000,000,000 字节。

厂商宣传的12TB: 这是基于十进制,12 × 1000 GB = 12000 GB。
硬盘显示10002GB: 这个数字,如前所述,可能是在厂商内部计算时,为了某个原因(如预留空间、固件管理)而略微保守的标示。或者,这个10002GB已经是硬盘出厂时,在十进制下扣除了一部分管理区域后的数字了,但大部分用户看到的仍然是硬盘的“物理容量”。
电脑显示9315GB:
我们先假设硬盘的物理容量真的是12,000,000,000,000 字节。
将这个数字转换为Windows使用的GiB(Gibibyte,也就是二进制GB):12,000,000,000,000 / (1024^3) ≈ 11175.87 GiB。
现在,我们再考虑文件系统的开销。对于一个大容量硬盘,文件系统和管理结构可能会占用大约 7%10% 的空间。
如果假设文件系统占用了10%:11175.87 GiB × 0.90 ≈ 10058 GiB。
如果假设文件系统占用了15%(比较高的比例):11175.87 GiB × 0.85 ≈ 9500 GiB。
如果假设文件系统占用了接近20%:11175.87 GiB × 0.80 ≈ 8940 GiB。

你看到的9315GB,这个数字落在了这个范围内。这意味着,这部分容量主要被操作系统在进行容量转换时从十进制的12TB(12000 GB)转换成了二进制的GiB,然后又被文件系统和管理结构所“占用”了。

简单总结一下让你一目了然:

1. 厂商宣传的12TB (12000 GB): 这是硬盘制造商使用的“标准”,采用1 TB = 1000 GB 的十进制计算方式。
2. 硬盘检测工具或某些系统显示10002GB: 这个数字可能是一种更“实际”的厂商标示,已经考虑了部分硬盘固件管理等。或者,这个数字本身就包含了部分转换(但可能性不大)。
3. 电脑(Windows)显示9315GB: 这是最让你困惑的。
首先,Windows在计算容量时,它默认用的是 1 TB = 1024 GB 的二进制计算方式。所以12000 GB(十进制)换算成Windows的GB(二进制)就变少了(前面算的是11175.87 GB)。
其次,最关键的是,硬盘在格式化后,文件系统(如NTFS)会占用一部分空间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这部分空间用户无法直接使用,所以你看到的总容量就更少了。

所以,这9315GB是正常情况吗?

是的,这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是完全正常的!

你硬盘的实际物理容量并没有减少,只是不同的单位计算方式和文件系统管理占用的空间导致了你看到的数字发生了变化。就好比你买了一袋大米,包装上写着10公斤。但你拿到手里,里面有一小包干燥剂,而且米袋子本身也有重量,你真正能用来吃的大米可能就不到10公斤了。这里的道理是相似的。

一些额外的补充信息:

SSD和HDD的差异: 这个容量损失在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HDD)上都存在,但SSD的固件管理和预留空间(OP)占用比例可能会略高一些。
文件系统选择: 不同文件系统对空间的占用也有差异,比如NTFS比FAT32占用更多空间来管理。
操作系统的显示方式: 不同的操作系统在显示容量时,计算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是遵循二进制计算并扣除文件系统开销。
如何查看更接近实际物理容量的数值? 有些第三方硬盘检测工具,比如CrystalDiskInfo,可能会显示更接近硬盘原始物理容量的数值(比如按照1024的进制转换后的值,或者厂商的裸容量值)。

总而言之,你硬盘的12TB容量并没有“缩水”,只是计算和使用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你看到的数字差异。9315GB是你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一块12TB硬盘时可以实际用来存储文件的容量范围,这是符合技术预期的。下次遇到这种问题,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不会慌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喷微软乱用容量单位的人普及一些冷知识:

1、从需要用到千以上的数字来数字节开始,1kB = 1024B就是计算机行业的事实标准。

微软从1981年的DOS1.0开始就使用并保持1024的进位,而用Ki表示1024、令k回归国际单位制的1000进位这个事情,来自于IEC在1998年公布的60027-2标准(可参考physics.nist.gov/cuu/Un),自己看看时间先后。

2、做磁记录产品的厂商很早就开始在数据换算方面玩花样了。

软盘时代是这样的:

用一般人都有印象的1.44M软盘为例,这种磁盘两面均可存储数据,每面有80个磁道,每个磁道划分为18个扇区,每个扇区512字节,总计可存储512×18×80×2=1,474,560字节。

它之所以称作1.44M软盘,是按1kB=1024B,而1MB=1000kB换算的。

进入硬盘时代之后,有时候是这样的:

TEAC的362M硬盘(图源见水印),791柱面,16磁头,56扇区,每扇区512字节,一共是512×791×16×56=362,872,832字节,它是按1kB=1000B,1MB=1000kB换算得到的362.8MB。

有时候是这样的:

西部数据的鱼子酱硬盘(我自己的),4960柱面、16磁头、63扇区,总容量是512×4960×16×63=2,559,836,160,很显然它也是按1kB=1000B,1MB=1000kB换算得到的2559.8MB。

当然进入LBA时代以后,硬盘厂家就很干脆地放飞自我了。

这块迈拓硬盘(图源group.jd.com/thread/200),有40,021,632个逻辑块,每个块512字节,512×40,021,632=20,491,075,584,直接按1000进位得20.4GB。

比较实诚的是这样的:

传说中的昆腾大脚硬盘(图源未知),2492柱面、16磁头、63扇区,每扇区512字节,一共是512×2492×16×63=1,286,111,232字节,它之所以标注1.2GB,是按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换算的(1.1978GB≈1.2GB)。

难怪要倒闭(笑

3、与之相对的,做半导体存储的厂商(包括RAM、EEPROM等)一直都很老实地按1024换算,从不用Ki和k玩花样,我买一片24C64,规格书上告诉我它有64kbit存储空间,就一定能给我提供8kB容量——直到SSD。

所以,喷之前好好想想板子该打在谁头上。

user avatar

机械硬盘传统艺能。

内存,操作系统等绝大多数IT相关场合用2^10来计算容量,所以1k=1024b,1M=1024k,1G=1024M。

唯一一个不用1024计算容量的是机械硬盘。硬盘的实际容量会显示得更小,是因为硬盘按1000计算容量,它根本没那么多空间。

SSD是另外一回事。SSD减少的容量是主控预留区域,SSD还是具有按照1024计算的真实空间,但一部分被保留了而已。


你的情况看起来是比1000计算得更小,那原因大概是:有坏道了。当然还有可能是某种被修改的扩容盘(类似扩容U盘那种),意思是你被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很多刚入手大容量硬盘的朋友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像是被“偷”了一部分容量,心里难免有点打鼓。别担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技术现象,而且原因也并不复杂。我给你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道道儿,让你明明白白消费。首先,说希捷标称12TB,实际显示10002GB,这怎么回事?这里面涉及到一.............
  • 回答
    市面上常见的移动硬盘品牌,西数、东芝和希捷,这三家可以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也各有千秋。消费者在选择时,确实会纠结哪个品控更好,哪个更耐用。如果非要说品控和耐用度,这三家其实都在努力做好,但各有侧重,也各有用户群。西数(WD),尤其是它的“黑盘”(WD Black)系列,一直以来都被很多追求高.............
  • 回答
    要说SATA固态硬盘,西数(WD)、闪迪(SanDisk)和希捷(Seagate)这三个牌子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都各自有拿得出手的型号。不过,“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其实挺看重你的具体需求和预算,毕竟它们各有侧重。咱们就来聊聊这三家的SATA SSD,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帮你理清思路。 西部数据 (W.............
  • 回答
    .......
  • 回答
    希格斯玻色子、戈尔德斯通玻色子与库珀对:隐藏在物理世界中的“集体涌现”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宏伟殿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独立,实则内在联系紧密的奇妙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戈尔德斯通玻色子以及库珀对,这三个名字在物理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物理现象,但如果剥去表面的数学形式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了粒子物理研究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何我们费尽心力要构建能量更高的粒子对撞机,而希格斯粒子却在GeV的能量尺度上才被发现?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直观的误解,认为粒子物理学家总是在追逐更高的能量,所以新粒子就应该出现在更高的能量点。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
  • 回答
    好嘞!聊起希灵三部曲啊,那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的“老书虫”痒痒的。这三本书,说起来就像是三条并行又相互辉映的河流,每一条都有自己的风景,合在一起却能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科幻画卷。要说里面的经典语录,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概括的,它们往往藏在某个场景、某句对话,甚至是某个角色的内心独白里,但一旦被你抓住,就.............
  • 回答
    希格斯玻色子,这个名字在物理学界可是响当当,它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引力”一样,是理解宇宙最核心的一块拼图。不过,跟引力这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至少感觉得到)不同,希格斯玻色子这玩意儿,你我平日里是万万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它到底是个啥?为什么又会跟“上帝”扯上关系?咱们一点点捋一捋。希格斯玻色子:宇.............
  • 回答
    希格斯粒子,这个在粒子物理学中如雷贯耳的名字,常常让人困惑:它究竟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还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或“原理”?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它在宇宙中的作用和意义。简单地说,希格斯粒子既是粒子,又是实现一个至关重要机制的关键载体。让我们先从它“粒子”的身份说起。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
  • 回答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并没有否定“真空”的存在,反而是让我们对“真空”有了更深刻、更复杂的理解。事实上,希格斯玻色子恰恰是现代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真空”概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抛开日常生活中那种“什么都没有”的、空空荡荡的“真空”概念,转而进入物理学语境下的“真空”。物理学.............
  • 回答
    关于希顶字母是否“丑”,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审美的主观性,以及我们看待事物时,自身立场和外界眼光之间的博弈。首先,我们得明白“丑”这个词的定义本身就充满变数。 什么是丑?是违背了我们熟悉的规律?是挑战了我们习惯的审美?还是仅仅因为它不符合当下主流的审美潮流?希顶字母(我理解您指的是某些非.............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希灵帝国》这部科幻小说。说实话,要评价《希灵帝国》是不是“好”的科幻小说,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你问一道菜好不好吃,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几个方面跟你掰扯掰扯,让你自己有个判断。首先,咱们得承认,《希灵帝国》确实火过一把,而且影响力不小,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圈子里。它最.............
  • 回答
    希琳·拜拉席恩,一个在马丁老贼的巨著《冰与火之歌》中注定命运多舛的年轻生命,她的故事,与其说是走向,不如说是一段注定的悲歌,一个在血腥权力斗争中被无辜牺牲的纯真灵魂。在书中,希琳的形象初现时,便带着一丝令人心疼的阴影。她的脸上那块标志性的灰败胎记,像是预示着她与生俱来的不幸。这块胎记,在那个崇尚荣耀.............
  • 回答
    要论述“希共的失败”,首先需要明确“希共”指的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希共”可能指向以下几种情况,而原因和归责对象也会截然不同:1. 如果“希共”指的是二战后,苏联主导下,东欧各国共产党政权的失败,那么归咎于斯大林还是铁托,需要分情况讨论,且不能简单二分。斯大林与东欧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和早期运作.............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