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有一个 App 创意,如何将其实现?

回答
太棒了!拥有一个 App 创意是实现数字产品的第一步,也是最令人兴奋的一步。将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实际运行的 App 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分解这个过程,从想法到最终的 App 上线。

第一阶段:想法完善与市场调研

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你需要将你的 App 创意打磨得更加清晰、可行。

1. 定义你的 App 核心价值(The Core Value Proposition):
解决什么问题? 你的 App 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是娱乐、效率、社交、学习、还是解决某个痛点?
为谁解决? 你的目标用户是谁?年龄、性别、职业、兴趣、地理位置等画像越清晰越好。
与众不同之处(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 为什么用户要选择你的 App,而不是其他现有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另一个 App、网站还是其他方式)?你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 竞品分析(Competitor Analysis):
寻找同类 App: 在应用商店(App Store, Google Play)搜索与你的 App 功能相似的关键词,找出你的潜在竞争对手。
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功能: 他们提供哪些功能?哪些功能做得好?哪些是他们缺失的?
用户体验(UX): 他们的界面是否直观易用?操作流程是否顺畅?
用户评价: 阅读用户的评论,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会是宝贵的反馈。
商业模式: 他们是免费增值(Freemium)、订阅制、广告驱动还是付费下载?
市场营销: 他们是如何推广自己的 App 的?
找到你的差异化优势: 基于竞品分析,找到你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或者提供独特的价值。

3. 用户故事与功能列表(User Stories & Feature List):
用户故事: 用“作为 [用户角色],我希望 [执行某个操作],以便 [获得某个好处]”的格式来描述用户与你的 App 交互的场景。例如:“作为一名学生,我希望能够创建自定义的复习卡片,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核心功能列表: 基于用户故事,列出你的 App 必须具备的核心功能(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不要一开始就贪多求全。
未来功能列表: 记录下你希望未来添加的功能,可以用于后续迭代。

4. 技术可行性评估(Technical Feasibility Assessment):
技术栈选择: 你的 App 需要在哪个平台运行?iOS、Android 还是跨平台?这会影响你需要学习的技术和开发工具。
复杂性评估: 你的 App 功能有多复杂?是否需要后端服务器、数据库、第三方 API 集成(如地图、支付、社交登录)?这会影响开发时间和成本。
资源评估: 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资金和技术能力来实现这些功能?

第二阶段:设计与原型制作

清晰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是 App 成功的关键。

1. 用户流程图(User Flow Diagram):
绘制用户从打开 App 到完成某个核心任务的路径。这有助于理解用户如何在你的 App 中导航。可以使用工具如 Miro, Figma, Lucidchart 等。

2. 线框图(Wireframing):
这是 App 界面的骨架,只关注布局和信息结构,不涉及颜色、字体或具体样式。它展示了每个屏幕上会包含哪些元素(按钮、文本框、图片等)以及它们的位置。
工具: Balsamiq, Sketch, Figma, Adobe XD, Axure RP。

3. 用户界面(UI)设计:
在线框图的基础上,添加视觉元素,如配色方案、字体、图标、按钮样式等。目标是创建美观、专业且符合品牌形象的界面。
品牌一致性: 确保 App 的设计语言与你的品牌标识一致。
可用性原则: 遵循设计原则,如信息层级清晰、操作直观、反馈及时等。

4. 原型制作(Prototyping):
将 UI 设计转化为可交互的原型。用户可以点击按钮、滑动屏幕,体验 App 的基本操作流程。
作用: 在开发前测试用户体验,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并向团队或潜在投资者展示你的想法。
工具: Figma, Adobe XD, InVision, ProtoPie。

第三阶段:开发

这是将设计变为现实的阶段。你可以选择自己开发、聘请开发团队或使用无代码/低代码平台。

选择一:自己开发(如果你有技术背景)

1. 选择开发平台和语言:
原生开发 (Native Development):
iOS: Swift (推荐), ObjectiveC。使用 Xcode 作为开发工具。
Android: Kotlin (推荐), Java。使用 Android Studio 作为开发工具。
优点: 性能最佳,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特性,用户体验最好。
缺点: 需要为每个平台单独开发,成本和时间可能翻倍。
跨平台开发 (CrossPlatform Development):
React Native: 使用 JavaScript/TypeScript。Facebook 开发,非常流行。
Flutter: 使用 Dart。Google 开发,UI 表现力强,性能接近原生。
Xamarin: 使用 C。Microsoft 开发。
优点: 只需一套代码库即可运行在 iOS 和 Android 上,开发效率高,成本较低。
缺点: 在某些复杂场景下可能存在性能瓶颈或无法完全调用原生特性。

2. 前端开发 (Frontend Development):
根据你的 UI 设计,使用选定的开发语言和框架编写用户界面和交互逻辑。

3. 后端开发 (Backend Development) 如果需要:
服务器: 存储数据、处理业务逻辑、提供 API 接口给前端调用。
数据库: 存储用户信息、App 数据等(如 PostgreSQL, MySQL, MongoDB)。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前端和后端通信的桥梁。
技术栈示例: Node.js (Express), Python (Django, Flask), Ruby (Rails), Java (Spring), Go。
云服务: AWS,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Microsoft Azure, Firebase (提供托管、数据库、认证等服务,适合快速启动)。

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根据 App 的需求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和关系。

5. API 集成(如果需要):
集成第三方服务(如支付接口、地图服务、社交登录等)。

6. 版本控制 (Version Control):
使用 Git (配合 GitHub, GitLab, Bitbucket) 来管理你的代码,方便协作和追踪修改。

选择二:聘请开发团队或自由开发者

如果你没有技术背景,这是更现实的选择。

1. 明确你的需求: 准备好详细的竞品分析、用户故事、功能列表、设计稿(如果已有)和原型。越清晰越好,可以节省沟通成本。
2. 寻找开发资源:
App 开发公司/外包公司: 适合预算充足、需要专业项目管理和完整流程的项目。
自由开发者/团队: 可以在 Upwork, Fiverr, Toptal 等平台寻找,可能更灵活,但需要自己更多地进行项目管理和质量把控。
3. 评估和选择:
查看他们的作品集和客户评价。
沟通他们的开发流程、技术栈和过往经验。
索要详细的报价方案(包括开发周期、成本明细)。
进行小规模的试用或合作(如果可能),评估沟通效率和技术能力。
4. 签订合同: 明确项目范围、交付物、里程碑、付款方式、知识产权等。

选择三:使用无代码/低代码平台

对于功能相对简单、不需要高度定制化的 App,可以考虑使用这些平台。

平台示例: Glide, Appy Pie, Adalo, Bubble, OutSystems。
优点: 开发速度快,成本低,对技术要求不高。
缺点: 功能受限,定制化程度不高,扩展性可能较弱,长期维护成本可能增加。

第四阶段:测试与质量保证 (QA)

在发布之前,充分的测试至关重要。

1. 单元测试 (Unit Testing): 测试 App 的最小可测试单元(如函数、方法)。
2. 集成测试 (Integration Testing): 测试不同模块协同工作的情况。
3. UI 测试 (UI Testing): 自动化测试用户界面的交互和视觉效果。
4. 用户验收测试 (User Acceptance Testing UAT):
邀请目标用户试用你的 App,收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
可以是小范围的邀请制测试(Alpha 测试),然后扩大到 Beta 测试。
5. 性能测试 (Performance Testing): 测试 App 的速度、响应能力、资源消耗(内存、电量)。
6. 兼容性测试 (Compatibility Testing): 在不同设备、不同操作系统版本、不同屏幕尺寸上测试 App。
7. 安全性测试 (Security Testing): 确保用户数据安全,防范潜在的安全漏洞。
8. Bug 修复: 根据测试反馈,修复发现的 Bug。

第五阶段:发布与上线

将你的 App 提交到应用商店。

1. 准备应用商店资料:
App 名称: 易记、与功能相关、尽量包含关键词。
图标: 精美、有辨识度。
截图和预览视频: 展示 App 的核心功能和用户界面。
描述: 清晰、吸引人地介绍你的 App 的功能和价值。包含关键词以提高搜索可见性。
关键词 (Keywords): 用于应用商店搜索优化 (ASO)。
隐私政策链接。
2. 创建开发者账号:
Apple App Store: 需要支付年费的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账号。
Google Play Store: 需要一次性支付的 Google Play Console 账号。
3. 提交审核: 按照应用商店的指南提交你的 App 包。审核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一周不等,也可能被拒绝(需要根据反馈修改后重新提交)。
4. 发布: 审核通过后,即可选择手动或自动发布。

第六阶段:推广与维护

上线只是开始,持续的推广和维护才能让你的 App 走向成功。

1. 应用商店优化 (ASO App Store Optimization):
持续优化你的 App 名称、关键词、描述、截图等,提高在应用商店中的搜索排名和转化率。
2. 市场营销与推广:
社交媒体推广: 在相关社交平台发布内容,与用户互动。
内容营销: 撰写博客、发布教程,介绍你的 App。
意见领袖营销 (Influencer Marketing): 与行业内的意见领袖合作。
付费广告: Google Ads, Facebook Ads, Apple Search Ads。
公关活动: 联系科技媒体,争取报道。
3. 用户反馈收集与迭代:
关注应用商店的评论、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讨论、客服渠道反馈。
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现有功能、修复 Bug、开发新功能。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
4. 数据分析:
使用分析工具(如 Google Analytics for Firebase, Mixpanel)追踪用户行为、活跃度、留存率等关键指标。
根据数据调整你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5. 更新与维护:
定期发布新版本,修复 Bug,增加新功能,保持 App 的活力。
确保你的 App 与最新的操作系统版本兼容。

关键建议:

从 MVP 开始: 不要试图一开始就实现所有功能。先构建一个只包含核心功能、能解决用户核心问题的 MVP 版本,然后根据用户反馈逐步迭代。
注重用户体验: 一个好用的、令人愉悦的 App 比功能堆砌更重要。
坚持与耐心: 开发一个成功的 App 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极大的毅力。
学习与适应: 技术和市场都在不断变化,保持学习心态,随时准备调整你的策略。
寻找支持: 加入开发者社区、参加行业活动,与其他开发者交流学习。

这是一个非常详细的路线图,希望能帮助你清晰地理解实现一个 App 所需经历的各个环节。祝你的 App 创意成功! 如果你在某个特定环节有疑问,可以随时提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个异曲同工的图吧,出处见水印

user avatar

答应你们的优化版本1.0来了 (╭ ̄3 ̄)╭请戳下面:

我有一个 App 创意丨如何将其实现? - FenzoTech - 知乎专栏

————————————————我是分界线—————————————————————

诶 这题正好可以拿上一个回答填进来 重新整理优化一下........

来一套简单但稍显专业的 app制作流程,工作内容相关:

首先,你有了一个“改变世界”的创意想法,只差一个app就可以实现你的创业大计!

第一步:需求梳理、分析

此处就先不讨论用户需求分析了,假设用户需求分析已经彻底搞定 , 根据提炼的真实用户需求来确定产品需求。将 kehu baba 丢过来的word、ppt、jpg等等东西翻译成我能理清的语言,最简单的就是产出一张产品功能脑图或者一份功能列表。

第二步:产品原型图绘制

初步产品功能需求清楚了,产品经理持续跟进,反复沟通 定下产品原型图

我们出一般是全局流的图,程序员哥哥们比较喜欢(白眼)


同时看项目需求,会搭配一套产品业务流程的泳道图


常规的是用axure出一份带简单交互的原型:



或者简单点,用墨刀做一份带交互的原型:


第三步:UI设计

UI设计,包含风格稿和内页设计。

风格稿会根据提供的目标用户类型、客户倾向、LOGO等信息,以及确定做风格稿的2-3个页面的原型图,来进行风格稿设计。

待风格稿确认后进行内页设计,包括设计效果、页面元素、弹出页面等等



所有页面设计完后会统一发给客户再做沟通,然后统一修改优化。

设计完成后并不是设计师的工作结束了,之后还有一段周期的切图、标注工作 。



第四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接需求

项目经理对接上这些需求,第一个工作是细化需求,将这样翻译成技术能更好理解地语言,搭配着原型图或设计稿来召开技术会议,统一讲解新项目的需求。

第五步:技术方案 & 架构设计

技术负责人在清楚了解整个项目的需求之后会开始构思整个项目的技术方案,根据产品需求,提供易扩展、可持续迭代的技术框架方案。


第六步:项目排期 & 任务分解

同时,项目经理在和研发团队沟通确认后对项目进行分解以及排期,以此来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第七步:产品研发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各端技术按照排期规划开始编码,期间各种对接、调试以及撕逼。我不是程序猿,这块就不多写了,贴几张他们技术wiki的截图吧


第八步:交付测试阶段

测试工程师基本全程跟进,从最早期对接完详细产品需求之后就开始编写测试用例

然后配合项目各个里程碑节点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将问题按优先级划分统一反馈

最后。。。。。上线相关流程、事宜。。。。。

——————————————

先粗略地填上这些内容 稍后更新细化^_^

——————————————

既然有大大问了,我就乖乖答了。

本人目前是一家设计工作室的合伙人,具体情况之前也有答过 :

你是怎么找到创业的方向的? - 鸡飞的回答

额,至于技术相关的东西 来自我的“爸爸” :

北京风泽科技有限公司

——————————————

居然破千赞了!!!ok 下周出一篇详细一点的文章!!!

user avatar

自打我创业这半年,见过至少十个号称万事俱备只差技术的团队,也有不下二十个人加好友问我们公司做不做 APP 外包,更有上百个人跟我说过他们改变世界的牛逼点子了(大都还是遮遮掩掩唯恐别人散布出去)。

后来,他们还是在做他们原来的工作,心怀改变世界未果的怨念,而且始终认为现在他的梦想之路上只缺一个程序员。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那 10000 步里剩下的 9999 步怎么走。

————————————————————————————

看到有评论说我是在发泄而已,想想也是。我是觉得即使我认真解答,问出这种问题的同学不太像能做好的,说了还白费口舌。

但为了伸张不抖机灵、不开玩笑的正义,为了感谢知乎这几年免费提供给我的海量信息,我还是认真写一篇答案。就算没人看也值啦。卧槽感觉自己真是正能量。

关于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拥有的这个东西可能叫做 APP 点子、创意、概念、想法、方案等等,你要的结果是把它做成用户可用的产品。这么说很粗糙,我把这整个步骤描述为:

有简单的点子/想法 -> 需求分析 -> 有产品形态/模式/功能 -> 生成具体实现方案 -> 组建团队或公司/制定计划 -> 开发产品/前期准备 -> 发布产品/日常运维

这是我所理解的常规方案,不排除很多情况下会有不同。比如这个产品简单到只有一个功能,只需要工程师参与,根本不需要设计什么界面,也不需要日常的运维,发布一次就一劳永逸,那能省去大多数的步骤。

APP 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从简单到复杂,我用三个例子来描述这个过程。

1. 老崔的口哨应用

老崔是我一同学,年纪轻轻就当了公务员(啧啧),最累的几年熬过去,现在清闲的时间多了,跟身边的科长局长一样,年纪轻轻就开始喜欢养狗遛鸟(啧啧)。前几天他突然找我,说想做一个 APP ,让我参谋参谋。

他的想法是这样的。现在身边有很多年纪不小的同事,平时小便有时候比较头疼,得吹几次口哨才能出水。他们有的家里小孩小便也需要边哄边口哨。所以他想做个很简单的 APP,就是能放口哨声音的,可能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多放几个不同的声音。

我说这个听起来有意思,但是咱们先分析分析需求哈。这个口哨声肯定是有用的,但反过来说,他们为什么不把口哨声音存手机里,需要的时候播放,偏偏得下个 APP 呢?

老崔说你这就不懂了。那些老头老太太哪懂得什么播放器啊,点来点去就迷糊了。但是整一个 APP 就放桌面上,打开就是明晃晃的大红按钮,按了就响,这多方便。

我说有道理。那这么来说,产品功能也就明确了:点击按钮播放预设口哨音;提供多个口哨音。

具体的界面老崔很快就画好了。大概长这样:


其中红色按钮点一下,就播放一次预设的口哨音。下面是预设好的八种不同口哨音,选中的和未选中的用颜色区分。

看过之后,我提了两个建议:1. 再加一个自定义口哨音的功能 ; 2. 不要点击一下红色按钮就只响一次,最好做成开关,按下开始再按下就停,因为如果一下尿不出来还得一直点,多费劲。

后来方案就大致改成这样:



我又找一些 UI 设计和视觉设计的朋友美化了一下,补全了所有界面,就算有了具体方案了,这步我就不编了。

因为这个 APP 简单到连我都能搞定,所以我就干脆自己上手了,只开发 iOS 版本,用的是我在的公司的企业开发者账号,虽然开发是比专职的 APP 工程师慢了些,但这样省钱省精力。毕竟欠了老崔之前几顿饭,这算补偿了。

最后 APP 开发差不多了,让老崔测试了几天,他表示非常满意。修正了一些零碎的 BUG 之后,APP 也就上线了。当然目前只有老崔和他的几个同事在用,说实话,这个 APP 我俩都没想过推广给别人,所以就当是老崔和他的朋友们的定制 APP 吧。

你看,这个 APP 是工具类的,离线就能用,功能简单,开发快,而且发布之后可能永远不会再更新了。如果功能稍微复杂一些,可能需要更多工程师和设计师,不过也不用运营。

比如下面的 APP 就是这种:

Smartisan Clock (好看好用的时钟)

词Ci (辅助填词利器。开发者只有一个人,还是位美女)

Photo Blur (制作模糊壁纸的神器)

做这类 APP ,如果够强大,一个人是可以全包的。

2. 老王的电视同步评论应用

老王是我另一个同学,上辈子应该是个哑巴,所以这辈子成了话唠,嘴碎不积德。平时最喜欢吐槽,从校内网时代就是喷神,一直到现在微博微信,粉丝都不少了。之前他有感于大家一同看春晚时都爱在微博微信上吐槽,感觉就是个在手机上的同步弹幕,突发奇想,跟我讨论一个点子,就是做同步评论电视节目的应用。

估计你也想到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聊天 APP ,可以选聊天室,每个聊天室都代表一个电视频道。比如很多人都在看中央六的电影,有槽无处吐,但这时候肯定还有成千上万也在看这频道的,跟他们聊岂不是特别合适?

功能也并不复杂,聊天功能是基础(包含账号系统),再就是同步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实际只是同步节目名字)。初始版本可以只有这两个。后续当然可以再添加诸如“给评论点赞”、“回复或者@ 某人”、“热门评论”等功能。

很快草稿也画好了:

这个应用就稍微复杂一些,比起老崔的吹口哨 APP,这里面增加了几项内容:

  • 账号系统,包括注册、登录、密码找回等功能
  • 实时通讯,保障实时上传和下载信息的能力
  • 同步节目资料,可能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通过最新的数据库更新一次

所以这个肯定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老王跟我讨论后,我们决定组建这么一支队伍:老王负责统筹和视觉设计(他有这方面功底);我负责产品设计;找了两个兼职的 APP 开发工程师和一个兼职的后台工程师,每天可以各有 3 个小时来做这个,薪酬是一次性结好,按照市场价格;等快开发完时,再招一个市场人员。

老王决定自己花钱雇人,因为这个 APP 如果积累了一定用户,还是有一点商业价值的,到时候贴个广告什么的,应该会小赚一笔。

我们的计划是,两个月后上线 iOS 的版本,主要推广方式是熟人圈子和社交平台(比如让市场人员弄一些关于我们 APP 的段子,付费给红人转发),等一个月看效果,要是用户反馈良好,我们会增加新功能、招全职员工做内容运营和市场推广,同时继续找工程师开发安卓版本。

这样的 APP 比老崔的会复杂一些,要做得够好肯定需要团队协作,并且要有运营人员参与。不过大部分这样的 APP,作为小团队也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其中很多核心竞争力在内容运营上。

比如下面的 APP 就是这种:

布卡漫画(最棒的漫画 APP)

食色(吃货社交 APP)

图解电影 (幻灯片方式看电影)

3. 老周的家教平台

老周是我中学老师,退休之后经常做家教赚点零花钱。有一次吃饭跟我抱怨,说现在找家教的和家教老师信息不对称太严重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我说不是有赶集网啥都有吗,老周说赶集网上信息太杂,太多不靠谱的,很多都是家教公司和辅导学校的广告,我这种个人家教别人都找不到。

聊着聊着,他问我现在 O2O 这么火,要不要考虑做个找家教的 APP 试试。我说行是行,但有两个问题:钱的问题,团队的问题。这个活儿可不是小打小闹了,得考虑清楚。

老周拍胸脯说:我认识一个投资人,这事儿其实我跟他聊过,他有兴趣。钱的事情不用担心。团队的话,咱俩分工,我线下,你线上。我负责招家教老师入驻咱们平台、管控他们的教学质量,你呢,就负责开发 APP 和线上营销。我这边退休的同事多,第一批家教老师很好搞。像财务啊 HR 啊这些行政人员,也是我来,没问题。

我一时冲动,就决定辞职跟他一起干了。

开始先做一个基本的需求分析,我们做的是家教这一垂直领域的信息平台,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

  • 快速找到需要的老师
  • 价格标准化规范化
  • 希望老师教学品质有保障
  • 希望老师足够安全

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做到的功能或者说服务是:

  • 更快速便捷的家教老师筛选、搜索功能
  • 制定统一的定价标准并在平台上执行
  • 对老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对教学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 对老师进行身份认证和背景调查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推送给用户距离较近的家教老师,减少上门的交通距离,从而提高整个平台家教老师的工作效率。

在这里,我们暂且把线下的事情都委托老周做(即使是线下的工作,大致的规划和规则都应该由所有人一起参与制定,为了省事儿,就让老周辛苦下吧),我们只关注线上。

好了,线上看起来很简单,不就是展示一下所有的家教老师,然后给个选择功能吗?但细化之后,可能至少有这些:

  • 账号系统
  • 家教老师的列表界面(根据什么排序?分几种筛选方式?如何搜索?)
  • 家教老师的个人页面(要展示哪些个人信息?能不能看到历史评价?)
  • 交易系统(是全额付款还是定金+尾金还是只有定金的形式?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都可以吗?)
  • 预约系统(是线下电话沟通时间,还是可以在线直接选择时间?)
  • 聊天系统(是不是要给用户可以实时跟家教老师聊天的功能?)
  • ...

它们具体如何实现跟整个平台的模式和策略有关,比如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就跟交易方式和预约方式有关,比如整个品牌形象会影响家教老师个人信息的展示。等等。

整个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呢?像家教这种客单价较高的服务,在交易中收取部分佣金是可以的。暂且就决定是这种方式,于是就要考虑:

  • 佣金是按家教全部费用的比例来收取,还是固定额度?
  • 最乐观和最悲观预估的订单量有多少?
  • 根据客单价、佣金方式、预估的订单量来计算大致的平台收入,最乐观的情况能否盈利?最悲观的情况能撑多久?
  • 未来平台拓展之后,这种盈利模式能否持续?能否有其他的附加盈利方式?
  • ...

除此之外,当然还要考虑营销、市场和运营的问题。这些事情也要想到:

  • 我们的品牌形象如何?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
  • 第一批用户如何找到?怎样更好地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 推广的合适渠道有哪些?是包装明星的家教老师,还是包装平台的高端服务?
  • 前期可能要有优惠,主推哪个类型的家教?小学、中学、大学还是职场?
  • 需不需要地面推广?要不要做电梯广告、地铁广告?
  • ...

反正就是一个不停发现问题、不停调研情况、不停分析细节、然后不停做出决定的过程。

对于 APP 的功能界面我就不画了,太费劲。O2O 平台现在太多了,大家可以随便下几个,研究研究他们的展示界面、账号系统、交易系统、评价系统、聊天系统,你会发现其中的差异还是挺有趣的。

这最后一类 APP 要做出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随着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团队需要不断扩张。一般平台级的 APP 都会是这样的。

比如这几个:

美团团购(推荐一本书《九败一胜》,描述了美团的成长史)


饿了么 (上交小伙们的励志故事)

多看阅读(不需要太多线下运营,但线上的编辑、纸书电子化、运营人员都很需要人)

————————————————————————————

好了,例子讲完了。

很多人总觉得找到程序猿..哦,是工程师,就可以了。可是你看,大部分 APP 研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测试、运营、推广等等都需要专人来做,这个专人如果你不能胜任或者精力不够,就必须雇人或者请人来做。雇人就需要钱,而钱就需要找投资人(当然,也可以自己投钱,你自己觉得自己靠谱的话)。找投资人又需要拿出一个靠谱的项目和团队来。这几块都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对于大部分只有点子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人都找不到、一分钱也拉不到的,忿忿不平也没用。

对于只有点子,不能胜任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运营任一职位的人,我的建议是:先细化方案。去找类似你点子的 APP,可以用搜狗的微信搜索,大部分 APP 都会通过微信推广,里面信息比较全。找到后把它吃透,每个功能每个页面都细细玩过,然后去想自己的 APP 实现方案是怎么样的。方案写仔细写认真,开始做团队的规划(多少人,分别做什么,全职还是兼职,多久等等),拿着这份方案去找人(包括员工和投资人),要表现出真诚和尊重,他们不是帮你实现改变世界梦想的,他们一般只是想把事情做成还有钱赚。如果没人觉得你的方案靠谱,不是说明世界不理解你,而是说明真的不靠谱。这时候就要去找上文例子中的“我”这种人帮忙。他可能是产品经理、工程师或者运营,他特别懂产品开发和运营的流程,让他来帮你做方案、招团队、拉投资。

如果根本连“我”都找不到,那就去互联网公司工作,去接触互联网行业的人,去走访互联网创业团队,诚恳地学习,储备自己的能力。只要怀着最大的兴趣和动力,你什么都能学会。

一句话的点子是不值钱的,不是在中国,在世界都是一样的。只有把这一句话变成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然后有靠谱的团队和足够的资金,以及最重要的判断能力和执行力,才能做成一款好的 APP 。

祝君成功吧。Carpe diem.

注:

1. 上文的例子全是瞎编的,包括例子中的“我”。

2. 我在豆瓣开了专栏,讲述我的创业故事,欢迎订阅:

最好的时代-Luffy-专栏

3月4日增注:

3. 创业是自己独立学习、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如果你不关心内容只因为是编的例子所以感觉没有说服力,那建议你去看成功学玩吧。

4. 例子里的点子都是我花了 2 分钟瞎想的,亦能证明点子不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