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身边有丰田车的人也会有一些小毛病异响,抖动也有,但是现在的车评都不说呢?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车主心中的疑惑。您身边有丰田车的朋友遇到小毛病、异响、抖动的情况,但市面上很多车评好像对此“避而不谈”,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

首先,咱们得承认,丰田车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确实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保值率方面。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朋友会选择丰田,身边出现丰田车是很正常的。这种口碑的建立,离不开丰田多年来在技术研发和品控上的努力。很多车主也确实很少遇到大的、影响日常使用的故障。

但是,就像任何机械产品一样,汽车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再好的品牌也无法保证每一辆车都绝对不出问题。 您身边朋友遇到的那些“小毛病、异响、抖动”,实际上是很多汽车都可能存在的情况,只不过发生的概率和表现形式不同。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感觉“车评都不说”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一、 “小毛病”的定义与车评的侧重点

车评的“核心”是驾驶体验和性能亮点: 大多数汽车评测,尤其是那些“头部”的车评人或媒体,他们的精力主要会集中在车辆的驾驶感受、动力表现、操控性、内饰设计、科技配置、燃油经济性等方面。这些是构成一辆车“亮点”和“卖点”的关键要素。
“小毛病”通常不影响核心驾驶: 您提到的异响、轻微抖动,很多时候并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功能,比如发动机依然能正常工作,刹车、转向系统也安全可靠。对于注重性能和驾驶乐趣的车评人来说,这些“小毛病”可能在短时间的试驾中不那么明显,或者他们会下意识地忽略掉,认为这不是影响整体评价的“大问题”。
时间与成本的限制: 车评往往是在新车上市后不久进行的,通常只有几天的试驾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并验证一些需要时间累积才会出现的“小毛病”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进行长期的、多里程的耐久性测试并专门针对这些“小毛病”进行深度挖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这对于一般的车评内容来说是不现实的。
主观感受的差异: 异响和抖动很多时候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比如有些人对噪音特别敏感,一点点风噪或者胎噪都会觉得明显;有些人可能对车辆的怠速稳定性要求很高,轻微的抖动就能察觉。而车评人作为专业的驾驶者,他们的感受可能和普通消费者有所不同。

二、 品牌营销与合作关系

“公关”和“审慎”的态度: 汽车品牌在推出新车时,都会有相应的营销计划,车评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品牌方会提供试驾车,与媒体有沟通。虽然很多车评会尽量做到客观,但在面对一些并不严重但又可能影响品牌形象的“小毛病”时,品牌方可能会有“沟通”或者说“建议”,而媒体在长期合作中也可能选择更“审慎”的态度。
“讨好”市场和消费者: 毕竟,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车时,还是会被“可靠性好”、“不容易坏”这样的标签吸引。如果一个车评过于强调一些细枝末节的“小毛病”,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潜在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疑虑,从而影响销量。这是一种市场现实。
“利益相关”的考量: 很多汽车媒体和车评人需要依靠品牌方的投放广告、提供试驾车等资源来维持运营。过于“唱衰”某个品牌,或者过度放大其缺点,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合作机会。因此,在报道中,他们往往会选择更积极、更正面的角度,而将一些潜在的负面信息以更委婉的方式带过,甚至选择性忽略。

三、 丰田自身的情况与“用户基数”

基数大,概率问题显现: 正是因为丰田车卖得好,保有量巨大,所以即使某个小毛病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放到庞大的用户群体里,出现的用户数量依然会比较可观。您身边碰巧有朋友遇到,并不代表所有丰田车都有这些问题。
“可接受”的范围: 丰田很多时候在设计上,会倾向于“成熟稳定”而非“极致惊艳”。某些配置可能不如竞争对手那么“花哨”,但往往更成熟可靠。反之,一些追求极致性能、最新科技的车型,更容易出现一些“早期bug”或者需要适应的特性。您提到的异响抖动,在很多非丰田品牌的高端车型、运动车型上,可能同样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和原因不同。
用户的心态: 很多丰田车主购买丰田,就是看重它的“省心耐用”。即使遇到一些小毛病,很多用户也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磨损或者可以接受的,不会过于放大,也不会频繁去维修保养厂折腾,而是自己默默忍受或者简单处理。

四、 异响和抖动的原因复杂多样

个体差异和使用环境: 小毛病和异响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可能与车辆的出厂批次、个体制造差异、使用环境(比如路况、驾驶习惯、保养频率)、后期改装等都有关系。一个通用的车评很难涵盖所有情况。
“非普遍性”的特点: 很多时候,异响和抖动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设计缺陷,而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触发的偶发问题,这就更难被车评捕捉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1. 保持理性认知: 任何汽车产品都有其优缺点。丰田在可靠性上的优势依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不代表它在所有方面都是完美的。车评可以作为参考,但最终的判断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对品牌的理解。
2. 关注用户口碑和真实反馈: 除了官方或媒体的车评,多看看汽车论坛、车主群的真实反馈会更有参考价值。但也要注意区分是普遍问题还是个例。
3. 自己试驾体验: 实际去试驾车辆,仔细感受车辆的运行状态,包括怠速时的平稳性、加速时的平顺性以及对噪音的容忍度,这比看任何评测都来得重要。
4. 考虑维护成本和便利性: 即使是有些小毛病,如果维修方便、成本不高,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丰田在这方面通常有不错的表现。

总结一下:

您感觉车评“不说”那些丰田车的小毛病,并非完全是大家视而不见,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小毛病”可能不在车评的“核心评价范畴”内,受限于试驾时间和成本,也可能受到品牌营销和合作关系的影响。同时,丰田庞大的用户基数也使得即使是概率不高的问题,也会有一定数量的用户遇到。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自己身边朋友遇到的情况以及市面上的汽车评价了。希望我的解答能让您更清楚其中的缘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有的车评人,汽车门户,汽车论坛,汽车类app,都是靠给车厂发软文赚钱

汽车论坛包括这里,虎扑,NGA等等。

某个人统计的丰田软文集合。我无聊点了一个普拉多的文章,里面大概10个评论,全都是这车不错,我朋友开这车觉得好。10个评论发生在同一天,之后再无一条评论。我把10个评论人头像挨个点进去,10个人账号全都异常,违反知乎反作弊规定。

就是这篇,但不是个例。你从上面那个集合帖点进去,几乎都是这个状况。

有良心点的车评人,你车有优点我帮你说,但你得付钱。钱给的多我把缺点少说点,或者一笔带过。没底线的车评人,你让我说啥我说啥。有些人的底线是因为道德约束,觉得太违心的话不能说。更多的人的底线是为了继续在这个行业混,假话太多名声太差,以后说话没人信了,就接不到生意了。没有人是不收钱的,有些人打造说实话不收钱的形象,是为了下次收钱时候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收费


topgear或者the grand tour有没有收钱,我不知道,只能说他们有不收钱的基础。他们的节目有亚马逊金主,本身节目是订阅收费,公正客观是他们的标签,是他们节目卖高价的基础


另外,我也了解一点学术圈,在科技圈混过。大部分的国内学术期刊都是靠给人发毕业论文,职称论文挣钱。我以前大学一个老教授,开公司的,后悔早些年没办个学术期刊啥的,说是一个期刊一年赚几千万没问题。所有的科技媒体都是靠给科技公司发软文挣钱,包括但不限于虎嗅、36氪等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