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以用民用船改成军舰或者用民用标准建军舰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军事装备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简单来说,可以用民用船改成军舰,但这不是简单的“换个马甲”那么简单;而用民用标准建造军舰,则要看具体情况,很多核心性能是无法照搬的。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说。

用民用船改成军舰:改得动,但改得好不容易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和速度。新建一艘军舰,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从设计、建造到测试,耗时耗力耗钱。如果能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民用船体,或者利用民用造船厂的生产线,理论上可以大大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尤其是在战时动员或者需要快速增加海军力量的时候,这个想法就更显得有吸引力了。

怎么改?改哪些地方?

这可不是把几个炮塔焊上去那么简单。改造的重点在于把民用船的核心功能(运输、客运、渔业等)替换成军事功能,这涉及到方方面面:

1. 船体结构加固与防护:
为了承受武器系统的后坐力: 军舰要装备火炮、导弹发射器等武器,这些武器在开火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民用船的船体设计强度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加固。
为了应对弹片和爆炸: 战争环境下,船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爆炸和抗弹片能力。这意味着要在关键部位增加装甲或者采用特殊的防弹材料。
为了提高抗沉性: 军舰在损伤后需要有更高的抗沉能力,通常会增加隔舱数量,优化水密性设计。

2. 动力系统升级:
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机动性: 军舰在战场上需要快速机动,规避威胁,快速反应。民用船的动力系统(比如散货船、油轮)往往追求燃油经济性而非极致的功率和加速性能,可能需要更换更强大的主机、推进器,甚至引入辅助动力装置。
可靠性和耐用性: 军舰的动力系统需要在极端条件下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对可靠性和耐用性的要求远高于民用船。

3. 武器系统集成:
安装火炮、导弹、鱼雷发射器: 这是最直观的改造,但涉及到复杂的弹药储存、输送、瞄准和射击控制系统。
加装电子战和干扰设备: 现代海战中,电子战能力至关重要,需要安装雷达、声纳、电子干扰器等。
安装指挥控制系统: 军舰需要强大的指挥控制能力,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各方的战场信息,并下达指令。这需要专门的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

4. 传感器与观瞄设备:
雷达、声纳、光学观瞄: 军舰需要探测远距离的敌方目标,这需要高性能的雷达和声纳系统。同时,在近距离作战时,也需要精密的观瞄设备。这些都不是民用船会配备的。

5. 人员与生活设施:
武器操作人员、指挥人员、技术人员: 军舰需要专业的军事人员来操作和维护武器装备。
战场环境下的生活保障: 舰员在军事任务期间,需要适应战场环境,生活设施也需要满足军事需求,比如更好的通讯、安全防护等。

6. 舰载航空能力(如果需要):
如果想改造成直升机母舰或者轻型航母,则需要更复杂的甲板、机库、起降设备和维修设施。

哪些民用船容易改?哪些难?

相对容易改的:
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 这些船体尺寸大,结构相对坚固,有较大的甲板空间可以进行改造,而且很多国家都有庞大的这类民船船队,方便征用。例如,一些国家会将油轮或集装箱船改装成“海上基地”、“后勤支援舰”或者简易的“多用途舰艇”。
大型拖船或支援船: 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拖曳和作业能力,可以加装一些轻型武器和传感器,用于近海巡逻或反水雷作业。

改造难度大的:
追求高速度和高机动性的船型: 比如客滚船,虽然速度快,但船体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往往不足以支撑重型武器系统。
小型快艇: 虽然可以加装武器,但其续航能力、抗风浪能力和承载能力都有限,很难发展成正规的作战舰艇。

举例说明:

俄罗斯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 实际上是以一种名为“项目1164”的舰艇设计为基础建造的,而这个设计本身就借鉴了一些大型军辅船的概念,但其本质是全新设计,而非改造。
一些国家将民用渡轮或滚装船改造成巡逻舰, 主要加装机关炮、轻型导弹和侦察设备,用于近海巡逻和治安任务,而非进行大规模的海战。
二战时期, 很多商船被改装成武装商船,加装火炮,用于自卫或反潜,但其作战能力有限。

总结一下改造: 可以改,但通常是将民用船体作为基础平台,几乎所有核心的军事系统都需要全新设计和安装。改造的军舰往往在性能上(速度、火力、防护、探测能力、隐身性等)难以与专门建造的军舰相提并论,更适合执行辅助性、非核心的作战任务,比如巡逻、警戒、运输、反潜支援等。

用民用标准建军舰:能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

民用标准 VS 军用标准

首先要明确,“民用标准”和“军用标准”是两个概念。

民用标准: 更多地关注安全、效率、成本、环保、舒适性等。例如,建造一艘货轮,主要考虑的是载货量、燃油效率、航行安全(符合SOLAS公约等国际海事规范)、船员舒适度等。
军用标准: 除了上述民用标准的部分要求外,更侧重于作战性能、隐蔽性、生存能力、可靠性(在极端环境下)、信息安全、武器集成能力、战术机动性等。

哪些可以借鉴民用标准?

在建造军舰时,确实可以借鉴很多民用标准和技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 部分船体建造技术和材料: 现代造船技术很多是共通的。例如,焊接技术、船体分段建造方法、一些通用钢材和非金属材料的使用,都可以从民船建造中借鉴。
2. 动力装置的部分组件: 例如,舰船柴油机、燃气轮机的一些核心部件可能与大型民用船舶使用同源技术或直接采购同型号产品。但军用舰艇往往需要更高功率密度、更稳定可靠的特殊型号,或者需要针对舰载武器系统进行优化。
3. 部分辅助系统: 例如,船员生活设施(虽然有军用特殊要求,但基础设计可以借鉴)、消防系统、部分管路和线路敷设规范、起重设备等,可以参考民用标准。
4. 航海和导航设备的部分传感器: 一些通用的雷达、GPS接收器等,军舰也可能使用民用级别的产品作为辅助,但核心的军事用途雷达、声纳等绝对是军用级的。
5. 设计软件和建造管理: 现代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使用的CAD/CAE/CAM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等,都可以借鉴民用领域的先进经验。

哪些不能照搬民用标准,必须采用军用标准?

这是关键所在,也是决定一艘船能否成为合格军舰的根本区别:

1. 船体结构强度与防护: 军舰的船体需要承受来自舰载武器(特别是火炮)的巨大后坐力,抵御导弹攻击的碎片和爆炸冲击波。这意味着军舰的船体材料、焊接工艺、内部结构设计必须达到远超民用船的标准,甚至需要采用特殊的装甲钢和防爆设计。民用船体结构的设计目标是承受海浪和货物压力,远未考虑这些战场威胁。
2. 隐身设计: 现代军舰非常注重雷达隐身(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隐身(降低红外信号)。这需要在船体外形设计、材料选择、设备布局等方面进行特殊处理,这是民用船完全不需要考虑的。
3. 抗干扰与信息安全: 军舰的通信、雷达、声纳等电子设备需要极高的抗干扰能力,以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有效工作。同时,舰上的信息系统需要严格的保密和网络安全措施,防止被窃听或攻击。民用船舶在这方面要求低得多。
4. 耐压能力与防水性: 军舰需要在损管(损伤管制)方面有极强的能力,即使部分舱室被击穿,也能通过严密的隔舱和水密门保持浮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机动性。这要求其水密门、舱壁等的设计强度和密封性远高于民用船。
5. 武器系统集成与稳定平台: 军舰需要为各种武器系统(火炮、导弹、鱼雷、防空系统)提供稳定、精确的发射平台。这不仅包括船体本身的稳定性,还涉及到火控系统、弹药供应系统等复杂的集成设计。民用船不具备这些。
6. 特种设备: 例如,用于舰载机起降的弹射器、阻拦索、航空燃油系统,或者用于水雷战的扫雷设备,这些都是军舰独有的特种设备,自然需要按军用标准设计和建造。
7. 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军舰需要在恶劣天气、高强度作战等极端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其动力系统、航行控制系统、武器系统等都需要有极高的故障间隔时间(MTBF)。民用船舶的运行条件相对温和。

举例说明:

德国的“不莱梅”级护卫舰, 它的部分舰体设计和建造参考了当时德国的民用造船技术,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建造周期。但是,其核心的武器系统、电子设备、防护设计以及船体结构强度等,都是按照严格的军用标准设计的。
美国海军的“远征高速船”(Expeditionary Fast Transport, TEPF) 是在设计上考虑了与民用高速渡轮相似的构型,例如使用了类似船舶的推进系统,但其结构、武器安装接口、船员配置等都完全是按军用需求进行定制的,不能简单视为民用船。

结论:

用民用船改军舰,就像是用家用汽车底盘去制造一辆坦克——底盘(船体)或许可以作为基础,但坦克所需要的一切核心部件(装甲、动力、武器、火控、通讯)都必须是专门设计的。 改造后的军舰,更像是一种“低配版”的军舰,适合执行低强度任务,其作战能力与专门建造的军舰有显著差距。

而用民用标准建造军舰,就好比用建造汽车的流水线来生产飞机——生产线的理念、一些基础的金属加工技术可以借鉴,但飞机的发动机、航电系统、气动外形设计,以及飞行安全规范,都必须是航空领域独有的、极其严格的标准,不可能用汽车的标准来套用。 军舰的许多关键性能和设计理念是军事特有的,无法被民用标准完全涵盖。

所以,无论是改造还是建造,最终一艘船能否胜任军事任务,取决于其是否严格遵循了军事领域所需的各项严苛标准,而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相似或者建造工艺上的共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民用船在战争中的历史

上面有朋友提到了西京丸,这是甲午战争时期旧日本海军开战前,为了弥补军舰数量和火力不足,而临时从日本邮轮公司征用的一艘民间邮轮,在进行了加装火炮等临时改装工作之后,变成了海军的“代用巡洋舰”。(也就是所谓的“辅助巡洋舰”)黄海海战期间,西京丸被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平远、广丙等舰围攻,被击中12发炮弹,其中包括305毫米炮弹4发,210毫米炮弹1发,150毫米炮弹2发,120毫米炮弹3发,但是由于北洋水师炮弹威力有限,未能击沉西京丸。西京丸在海战中的表现给旧日本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来日本在后来的多次战争中更加广泛地使用商船改造成军舰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西京丸上的火炮战位,可见其120毫米速射炮和47毫米速射炮

1914年,一战爆发,各欧洲国家在使用“无畏舰”这样的正规战列舰进行正面海上对决的同时,也改装了大批的邮轮和货轮作为辅助巡洋舰参加海战。在章骞先生所著的《无畏之海》中,便记述了辅助巡洋舰之间的战斗。

辅助巡洋舰,便是将大中型相对高速的商船进行改装,装备四到八门中口径火炮,成为一种用于“低烈度”战场的简易巡洋舰。虽然这种舰艇的攻击或者防御能力都非常有限,无法与正规舰艇相抗衡,但是由于改装简便耗时短而具有相当的速效性。这种辅助巡洋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运用最为广泛者当推英国和德国,而其用途却完全不同,英国主要将其用于对德封锁以及海上交通线的防卫,而德国方面则主要用于海上破交,双方可谓是针锋相对。

1914年9月17日,在巴西的特林达迪岛附近海面,一艘原属于汉堡南美航运公司,后被改装成辅助巡洋舰的德国客轮“特拉法尔加角”号与一艘原本属于冠达航运公司,后被征用改装为辅助巡洋舰的英国客轮“卡曼尼亚”号相遇,爆发了一场“豪华客轮之间的对决”,史称“特林达迪海战”。

这天天气晴朗,海上吹拂着轻柔的东北风,“卡曼尼亚”号此时正是在执行在特林达迪岛附近搜寻德国袭击舰的任务。上午9点30分,她正由岛的东北方向以16节的航速驶来,发现了停泊有船只。11点过后,又认出对方是一大两小三艘船,其中一艘是大型客轮,两艘小的是煤船。他们正在进行着什么作业,眼看着那艘大的已经开始向左转舵,并向自己驶来,从烟囱判断,看似为一艘“联合城堡航运的班轮”。然而,同样是邮轮出身的“卡曼尼亚”号发现其中有诈,因此立即上前发出信号,让对方显示身份。而此时,“特拉法尔加角”号则开始转向并以18节航速迎上前去。正午时分,两船之间的距离约为7800米。“卡曼尼亚”号首先开炮警告。

炮弹在“特拉法尔加角”号的船艏前激起了水柱,而“特拉法尔加角”号也用其右舷后炮回击。于是,“卡曼尼亚”号也用所有的左舷炮火正式投入战斗。德国105毫米炮与英国二十多年前的老式120毫米炮相比要更为先进,其第三发炮弹便击中“卡曼尼亚”号,击毁了船上一门火炮,致使大部分炮手非死即伤。“卡曼尼亚”号立即用所有右舷炮火开始反击,由于双方目标巨大,而且相距甚近,因此双方的命中弹数都非常多,“卡曼尼亚”号的索具、烟囱、通风筒以及起重机等都不断被击中。而“特拉法尔加角”号的右舷也完全展现在英舰强有力的侧舷炮火下,虽然也中弹累累,但维特舰长还是下令努力接近,以便使用舰上的37毫米火炮弥补火力差距。彼此相距约6860米之时,双方的炮弹愈发精确,由于“卡曼尼亚”号火力要猛得多,因此“特拉法尔加角”号首先起火。等到驶入了37毫米炮的射程,德国水兵便拼命将炮火倾吐到“卡曼尼亚”号的舰桥上。等“卡曼尼亚”号发现了这个问题时,其舰桥已经被打得烈火熊熊了,而且更加倒霉的是主消防水管也被炮弹打断,其火势一度失去了控制。于是,在双方接近到大约3000米距离上,这艘巨大的轮船划了一道圆弧开始保持距离,并继续向德舰射击。


这场海战,由于德国客轮装备的105毫米炮在火力和威力上不如英国客轮的120毫米炮,德国客轮最终落败沉没。辅助巡洋舰这样执行破交任务的舰艇,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虽然明显不如潜艇大(在德国击沉商船的战果中,水面袭击舰只占到了4.7%,而潜艇占到了86.8%),但是辅助巡洋舰的航程要远高于潜艇,影响范围要巨大的多,因此在长时间扰乱航运方面,其活动还是卓有成效的。受此影响,德国在二战期间也用商船改装了一批辅助巡洋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通商破交作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德国海军“亚特兰蒂斯”号辅助巡洋舰,其外表与商船无异

德国海军“亚特兰蒂斯”号辅助巡洋舰舷侧的150毫米舰炮

二战期间,商船改装成军舰的行为在日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日本在开战前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不能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舰,于是当时的日本海军与邮轮公司协商,选定一些具有改装潜力的民用船只,由海军方面支付一定的造船费用进行建造,战时归海军管辖并进行改造,成为军舰。于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一批包括.“橿原丸”、“出云丸”在内的民用豪华邮轮就被海军征用,迅速改造成轻型航空母舰,以弥补联合舰队航空兵力的不足,典型的就是由“橿原丸”改造而来的“隼鹰”号轻型航母和由“出云丸”改造而来的“飞鹰”号轻型航母。由于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机动部队的主力航母几乎损失殆尽,这两艘由商船改装而来的轻型航母成为了旧日本海军在战争中后期的主力航空母舰,在后期的日军作战行动中表现活跃,其中“飞鹰”号于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军击沉,而“隼鹰”号“受重创返回日本大修,后于1947年解体。

旧日本海军的“隼鹰”和“飞鹰”号轻型航母

同期的美国,也生产了大量的护航航空母舰,不过与日本海军使用商船进行直接改造的思路不同,美国海军是在C3型自由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设计、建造护航航母,既利用了自由轮生产的简易性(一星期就能完成建造,被称为“吉普航母”),又能满足基本的作战指标性能和需求,比如典型的“博格”级航母和使用1936年的商船计划中体积大速度快的油船船体改建的“桑加蒙”级航母,这些航母活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区,在护航和反潜作战中表现优秀,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美国转让给英国海军的博格级“追踪者”号(HMS Tracker)护航航母

到了1982年的马岛战争,早已衰落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没有了大型航母,仅有的2艘轻型航母其战斗力就完全依靠搭载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是轻型航母的局限性让它只能够搭载大约10架鹞和14架直升机。显然与拥有大量A-4攻击机、“匕首”战斗机(法制“幻影”5战斗机的阿根廷改型)的阿根廷空中力量比较,2艘轻型航母的战斗机力量相当的单薄。于是在获悉阿根廷人登陆马岛后,英国人立即动手,几天时间就将征用的集装箱货船“大西洋运送者”号铺上专门为鹞式战斗机起降研发的钢板,按部就班的准备了支持鹞式战斗机上船的各种功能性集装箱。“大西洋运送者”号在阿森松岛基地搭载着英国本土飞来的10架鹞式战斗机和10多架直升机,与其他商船改装的支援船组成大编队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

“大西洋运送者”上搭载的鹞式战斗机,可见其舰首的起降平台,其承担了为岛上英军通过直升机进行补给的重任

最初按照英国海军的设想,鹞式战斗机可以直接在集装箱货轮改造的平台上起降,支援前线作战。但由于条件限制,“大西洋运送者”只是在船头部分设置了一个可以供鹞式战斗机以及直升机起飞/降落的位置,只有前一架飞机安全离开,第二架飞机才能够就位,或者前一架飞机已经安全进入整备区,后一架飞机才能够进入降落区上空准备降落。如果某架飞机出现事故或者受伤需要紧急迫降,对于航空联队指挥官来说就是个灾难。因此,英国海军放弃了使用“大西洋运送者”直接投入作战的计划,而是让其为主力航母运输和补充战斗机。在到达马岛战区后,搭载的鹞式战斗机立即补充到“竞技神”、“无敌”号航母上。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国庆节这天,阿根廷空军出动的“超军旗”攻击机携带的“飞鱼”反舰导弹重创并最终击沉了“大西洋运送者”号,也暴露了民用船只在现代海战中的脆弱。

“大西洋运送者”被法制“飞鱼”反舰导弹击中后燃起大火,最终沉没

回到现在,民船虽然在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大西洋运送者”的悲剧已经预示了民用船只在现代海战中的脆弱,将其作为一线作战舰艇是不现实的。军舰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现代战争中所面临的来自海上和空中的各种威胁,所以也安装了相应的对空对海警戒雷达、CIWS等系统作为应对手段,其舰体结构也是适应战争要求而进行了抗沉的设计。而民船无论是结构还是动力系统,都远不如专为战争而设计的现代化军舰,即使要安装雷达等电子设备,也是要考虑舰船整体结构和布置来设计安装的,要考虑整体的电磁兼容性,而民船显然难以做到。

至于其作为火力支援平台的可行性,TG早就已经试验过,但与精密复杂的舰炮系统相比,陆军野战火炮的火控系统相对简陋的多,如果将这类火炮安放在滚装船上,即使船舶处于锚泊状态也难以精确射击,与在陆地上相比射击精度大幅下降,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军工部门曾为船载野战火炮配备简易传感系统,实验后发现这种做法并不理想,从获取船舶姿态数据到火炮击发还不能做到自动化,整个流程涉及许多人工操作环节,时间较长且大大增加了射击误差。所以,射击精度的不理想使得TG最终还是将“船载炮”给搁置了。

昙花一现的“船载炮”最终还是难以适应对岸支援的需求而被搁置

user avatar

二战时IJN的“特设巡洋舰”了解一下?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爱国丸、报国丸和护国丸三姐妹,由万吨级大型豪华邮轮改装而来,航速21节上下,基本武备有8座三年式140毫米口径炮,比长良级轻巡还多一座,此外视3艘船的技术状态有所不同,还有若干副炮或者机关炮,以及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和2架水侦。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舰船比较鸡肋,尽管在太平洋战争早期的海上破交战中连续得手,击沉过多艘同盟国运输船,但面对火力打击时生存性相当一般。

比如说,报国丸号于1942年底在孟加拉湾与一艘荷兰油轮和一艘英属印度护卫舰交战时,其鱼雷发射管被一发4英寸炮弹命中,引起殉爆,最终沉没。

到了现代,这种强行民船改军用的做法就更没必要了。

user avatar

民船改军舰,可以倒是可以。技术上没有难度,也有很多民船改军舰的例子。二战时期就有很多民船改的军舰,小到各种巡逻艇,内河炮艇,扫雷艇,登陆艇,大到辅助巡洋舰,航母都有。例如日本用大型邮政轮就改装了大鹰级,隼鹰级特设航母,还用一艘德国货轮改装了一条神鹰号。一共四级七艘。还有两级三艘按“特设航母预备舰”要求建造的潜艇支援舰,后全部改为航空母舰,即祥凤级(含瑞凤)、龙风号航母。美国佬在二战中造了六个级别一共一百多条CVE,除了最后制造的19条肯曼斯蒙特湾级是一开始就是用航母标准建造的以外,其他五个级别都是用民用商船改过来的。还有就是五大湖里用来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内湖航母,也是民船改的。就连美国航母的开山鼻祖CV-1兰利号,也是由一条5500吨的运煤船改过来的。另外美国海军里还有一票民船改过来的辅助舰艇,例如什么运输舰,舰队油轮,补给舰,医院船等等。甚至为了方便美国大兵吃冰淇淋,还征用了一条石英号冰淇凌制造驳船。

德国也用大型商船装上火炮改成辅助巡洋舰,开到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作战去欺负盟军的商船。我国在96台海演习时,也征用了大量的民船,用渔船运兵,用滚装船运载装备,在货船的甲板上装上陆军火炮改成火力支援舰。

不过这些民改军的船也只能打打辅助,干点例如巡逻,运输,补给,后勤保障之类杂活还可以,你要拿它当战士去前面扛线那就不成了。毕竟民船跟军舰相比,从底子上就有先天不足,例如驱逐舰护卫舰等主力作战舰艇一开始就是针对相应的战术性能来建造的,拥有独立的攻击,防御,侦测,通讯系统。假如你要把什么舰炮,防空导弹,反舰导弹,近防系统,反潜系统,通讯系统雷达等等这些一全套东西要强塞到民船的平台上去,先从船体布局上就很难重新安排,还有就是把一条民船改成一条主力舰来用的做法,小国没那个技术,大国觉得没必要,我又不是不会造军舰,整个鸡肋出来干嘛?有这功夫去折腾一条民船,我直接造军舰行不行?然后在航速机动性能上军舰也有更高的要求,驱逐舰护卫舰最高航速普遍在30节以上,动力也是蒸汽轮机,燃气轮机为主。民用船多用柴油机,还要考虑燃油经济性,速度那肯定是比不过军舰的。如果舰队全速航行,这些民转军的船定是撵不上的。

虽然现在的军舰也是薄皮没装甲,但是军舰在舰体结构和扛沉冗余度和民船有着天壤之别,例如82年马岛战争,英国征用的用集装箱货船改装而来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飞机运输舰。阿根廷空军用一条飞鱼就把这条15000吨的船给送入了海底。


然而87年美国海军军舰斯塔克号,一条4000吨的佩里级护卫舰。挨了伊拉克空军的两条飞鱼,虽然遭受重创,但是没沉,还用自身动力开回了港口。修好以后还继续服役了十几年才退役,这就是军舰和民船的区别。


如果你仅仅是想欺负海军弱国,你也每没必要去用民船改啊,小国海军都有自己的作战需求,因为国家小,军力弱,不被欺负就不错了,还想欺负别人?这些小国基本没有什么远洋攻击能力,能做到的就是近海防御,近海防御需要的舰艇吨位不用太大,整条一两千吨的轻型护卫舰来镇个场子,用导弹艇潜艇飞机作为作战主力就行了,这些毕竟是大多数小国海军的选择,所以国际军火市场上能选择的产品也多,技术成熟,性价比高,价格也不贵。没必要拿个民船去改个鸡肋出来。

user avatar

虽然自从蒸汽轮船出现时起,民船和军舰就开始分道扬镳,但两者间的“交集”从来未曾完全消失,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德国都曾在万吨级大型民用船只(主要是大型高速邮轮)上加装150、152甚至203毫米舰炮,大口径鱼雷发射管甚至舰载机,将她们改造成为“辅助巡洋舰”。德国海军辅助巡洋舰被广泛用于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利用其与民船相似的外形躲避盟军战舰的视线,在大洋上到处猎杀盟国的运输船只;英国海军辅助巡洋舰则作为巡洋舰队的补充,主要承担运输船队的护航任务;由于吨位大、火力强,德国海军辅助巡洋舰不止一次地与盟军战舰发生交战,甚至让不少轻巡洋舰及以下的舰艇沦为其炮口下的牺牲品。日本先后将7艘“大型优速商船”(主要为邮轮)改造成“飞鹰”、“隼鹰”等以凶猛鸟命名的辅助航母,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由运煤船改造而成,美国海军的很多“护航航母”也是由民用货轮改装而来,德国和意大利也着手将若干艘大型高速邮轮改造成为航空母舰,但均未来得及投入使用。

二战后比较大的一次民船改装军舰行动当推英阿马岛海战,其间英国共征用和改造了58艘各类商船,在其中19艘商船上安装直升机平台,5搜拖网渔船改装成为扫雷艇,两艘大型集装箱船还被改造成了“辅助航空母舰”,其中之一就是后来被当作“无敌”号航空母舰击沉的“大西洋运送者”号,该船在德文港船厂接受了改装,拆除了无关的设施,加装了维修库、海上补给燃料系统、随船机务人员和航空兵居住室,改善了消防系统。投入马岛海战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可携带4架重型“支努干”和9架轻型“威塞克斯”直升机,以及12架“鹞”或“海鹞”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虽然“大西洋运送者”号后来的命运是不佳的,但英国方面依然认为该船在马岛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海军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滚装货轮“竞争者巴赞特”号改装为“百眼巨人”号航空训练舰,“百眼巨人”号舰长175米,满载排水量28480吨,可搭载12架“鹞”式飞机和6架“海王”直升机,因为“百眼巨人”号是舰桥在前、飞行甲板在后的布局,所以“鹞”式飞机只能应急进行垂直起降,不能像在“大西洋运送者”号上那样进行滑跃起飞,其实,“百眼巨人”号几乎没有搭载过“鹞”式(也没有这种必要)。“百眼巨人”号现已被改装为医院船,在索马里海域的欧盟联合舰队中扮演“海上医院”的角色。

美国也曾经提出过将20000~50000吨级的集装箱船和滚装船改造为“海上基地”的“阿拉帕霍”计划,作为对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补充,有消息称,美海军曾经试验性地改造过一艘18000吨级的货轮,不过“阿拉帕霍”计划后来也没有了下文。相比而言,一些小国的海军似乎更愿意尝试一下“基地舰”的感觉,马来西亚在大型集装箱船“金花”5号上加装模块化机库、直升机平台、快艇运输和收放模块和集装箱式生活模块后,将其作为携带直升机、高速巡逻艇和“黑将军”特种部队的“海上基地”,投入到亚丁湾海域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舰队行列中。

相较于货轮和油轮改装为军用辅助船只,其实某些采用军标制造的海警船更容易改装成军用战斗舰艇,比如说美国的传奇级国家安全舰


这种海警船在战时可通过加装反舰导弹和短程防空导弹以及简易的拖曳声纳和布雷设备,摇身一变成为一款能够执行警戒、反潜、布雷的多用途护卫舰。

甚至美国军火商设计出以传奇级国家安全舰为蓝本的PF-4921护卫舰

相关配置:1. OTO 76mm 炮 2. VLS ESSM 防空弹 3.Sea RAM 防空弹 4. Mk.38 Mod2 近防炮 5. .50机枪 6 鱼叉导弹. 7. 鱼雷及拖曳式声纳系统。

类似的比如中国818型海警船,就是以054A型护卫舰为蓝本设计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军事装备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简单来说,可以用民用船改成军舰,但这不是简单的“换个马甲”那么简单;而用民用标准建造军舰,则要看具体情况,很多核心性能是无法照搬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说。 用民用船改成军舰:改得动,但改得好不容易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和.............
  • 回答
    坦克发动机能不能用在民用车上?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脑子里可能都闪过这个念头。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除非是极个别、极特殊的改装,否则几乎不可能,而且这么做也完全不合理。 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为啥。首先,得明白坦克发动机是干啥的。坦克这玩意儿,顾名思义,就是装甲战斗车辆,最核心的需求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近现代史中两个关键的战争——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根本差异。你说“民心和人民的支持在解放战争中可以取得胜利,而在抗日战争中却没什么卵用”,这句话可能有些偏颇,但确实指出了一个核心的讨论点: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人民的支持对战争结果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是大不相同的。要弄清楚这个.............
  • 回答
    你问到《红色警戒》里哪些科技能用于民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游戏里的科技很大一部分都是为战争服务的。不过仔细想想,还真有几项是如果真存在的话,对咱们老百姓生活能起到很大帮助的。咱们先说说游戏里最直观的,也就是单位建造和生产技术。 兵营和兵工厂的标准化生产线: 游戏里,盟军和苏军都能在很短的时.............
  • 回答
    中国高端民用技术对进口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原因和全球产业分工的现实。这种依赖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而谈到高端军用技术,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并非一概而论的“完全国产化”可以简单概括。民用技术依赖进口的根源:要理解民用技术为何存在.............
  • 回答
    民用固定翼飞机在没有尾钩的情况下,是否能成功降落航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飞机设计、航母运作以及一些物理原理。简单来说,绝大多数民用固定翼飞机在没有尾钩的情况下,是无法在航母上安全降落的。 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降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设计考量。为什么航母降落如此特殊?首先,我们要理解航母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航海领域一个常被误解的方面。我们得分开来看待民船船长和海军舰长,他们的职责、所处的环境以及船只本身的特性,都决定了对船长能力的要求截然不同。首先说说民船船长,他们之所以必须有“长年航海经验”,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关乎人命、巨额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基石。 民船船长的核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军用降噪耳机和民用降噪耳机,虽然都叫“降噪耳机”,但它们的设计目标、技术侧重以及适用场景,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军用降噪耳机是为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和任务有效性服务的,而民用降噪耳机更多是为了提升个人舒适度和听觉体验。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1. 设计目标与核.............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民乐专业的同学们,想进入综合类大学深造,有哪些不错的选择,以及报考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作为一名音乐生,特别是民乐专业的,你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音乐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其实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民乐学科,而且还能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哪些综合类大学是.............
  • 回答
    当然,抗洪抢险,民众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别看我们普通人没有那些专业的装备和技术,但在洪水面前,大家的团结一心、积极参与,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我给你详细说说,咱们普通人能帮上哪些忙,以及在参与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民众能在抗洪抢险中发挥哪些作用?1. 信息传递与预警: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
  • 回答
    底层民众拥有的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那可是千丝万缕,紧密相连的。别以为底层民众就只是社会的末梢,他们拥有的资源,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对整个社会肌体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你想啊,最直观的,就是人力资源。底层民众是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从事的,往往是那些最基础、最辛苦、最不可或缺的劳动。从农民种粮.............
  • 回答
    要理解俄罗斯民族为何能够建立苏联,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民族的“天然能力”。苏联的诞生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层面交织的历史过程,其中俄罗斯民族扮演了核心角色,但并非是孤立的、排他性的力量。这是一个由历史机缘、政治需求、意识形态驱动以及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催生的产物。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俄罗斯民族自.............
  • 回答
    当然可以!工地里,如果农民工朋友被中途解雇,并且觉得这不合理,是可以向老板讨个说法的,并且找当地劳动局投诉也是非常正确的途径。咱们这就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保证你一听就明白。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农民工朋友被中途解雇了,到底有没有权利要求赔偿?答案是:有! 而且这个权利受法律保护。根据咱们国家.............
  • 回答
    在我看来,除了“民族”,还有不少信息如果能包含在身份证里,或许能让这张小小的卡片在某些情境下更加实用,也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多面性。当然,这绝非是说“民族”不重要,而是我们总能找到一些能和个人经历、社会功能产生更紧密连接的维度。让我想想,如果身份证的功能可以拓展,我会优先考虑以下几点:1. 紧急联系人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体制外,普通民众可以为“废除中医”这个议题做些什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科学、法律等多个层面,并且在中国社会存在广泛的争议。因此,采取的任何行动都需要审慎考虑,并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体制外的普通民众可以考虑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力求详尽且避.............
  • 回答
    在《狼人杀》这个游戏里,如果一只狼在夜晚不睁眼,装作是普通村民(民),那么从规则和游戏策略上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非常规的操作,而且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这样做到底行不行,以及会带来哪些后果。首先,我们得明确游戏的基本机制。在夜晚,狼人玩家需要睁眼互相辨认身份,并选择目标.............
  • 回答
    问《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炮灰团是否能称得上民族脊梁,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剧的核心,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我看来,他们或许不能用“脊梁”这样宏大、光辉的词语去简单概括,但他们所展现出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在绝境中的人性光辉,无疑是民族深层血脉中某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支撑民族挺过黑暗岁月的某.............
  • 回答
    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为何被民进党取代,以及民进党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忽视民众意志”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台湾长期的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以及政党竞争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国民党在台湾政权为何被民进党取代?国民党在台湾长达数十年的执政,最终被民进党取代,并非单一事件或原因所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