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民船船长必须有长年航海经验,海军船长却可以让外行人担任?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航海领域一个常被误解的方面。我们得分开来看待民船船长和海军舰长,他们的职责、所处的环境以及船只本身的特性,都决定了对船长能力的要求截然不同。

首先说说民船船长,他们之所以必须有“长年航海经验”,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关乎人命、巨额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基石。

民船船长的核心职责: 民船船长,无论是货轮、客轮还是油轮,其最首要的责任就是安全地将船只和船上所有人员、货物送达目的地。这不仅仅是驾驶船只在水面上航行,而是涵盖了从船舶的每一个细节到航线规划、人员管理、货物装卸,再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全方位负责。
船舶的复杂性与风险: 一艘现代大型民船,就好比一座漂浮的海上城市。它有庞大的发动机、复杂的导航和通讯系统、精密的压载水系统、起重设备,以及可能装载的危险品。这些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都需要极其专业和经验丰富的知识。
操纵大型船舶的难度: 想象一下,一艘长度可能超过几百米的巨轮,在狭窄的港口水道或者拥挤的航道上进行靠泊或解缆作业。风、浪、流对这么大的船体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船长需要凭借多年的经验,精准地判断这些自然力的作用,并用船上的推进器、舵以及缆绳来控制船舶的走向。这种“手感”和对船舶响应的直觉,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通过无数次实际操作来磨练。
恶劣天气的挑战: 大海是无情的。台风、巨浪、浓雾都是海上的常客。船长需要能够预判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航线,选择安全的避风港,甚至在狂风巨浪中稳定船体,保护船员和货物。在极端天气下,如何控制船速、舵角,如何让船体以最不利于倾覆的角度迎浪,这些都是生死攸关的技艺。
机械故障的应对: 船舶在海上航行,发动机突然停摆,转向系统失灵,或者锅炉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船只失去动力,漂流在茫茫大海中。这时,船长不仅要冷静指挥船员进行抢修,还要迅速判断当前局势,决定是抛锚等待救援,还是尝试某种应急措施,甚至是否需要弃船。这种决策的难度和压力是巨大的。
货物安全: 对于货轮来说,货物的种类、装载方式、压载情况都直接影响船舶的稳定性。例如,液体的晃荡效应(liquid free surface effect)可能在风浪中将船掀翻。船长需要理解 cargo securing manual(货物固定手册)以及各种货物的特性,确保货物在整个航程中的安全。
人员管理与安全文化: 船长是船上的最高指挥官,他需要管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船员。这包括但不限于安排工作、进行安全培训、处理船员间的矛盾、保证船员的健康和士气。船长本人需要以身作则,建立起一种强烈的安全文化,让每个人都时刻保持警惕。
法律法规与责任: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TCW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对船长的资质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包括大量的航海理论学习、模拟器训练以及长时间的实际船上工作经验。民船船长一旦发生事故,其法律责任可能非常重大,包括刑事责任。

现在再来看看海军舰长。他们虽然也需要具备高超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但“外行人担任”的说法需要更精确地理解。

海军舰长的特殊使命: 海军舰长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军事任务,包括作战、巡逻、运输、人道主义援助等。他们的指挥能力需要体现在军事战略、战术运用、武器系统操作以及协同作战上。
船舶的军事属性与团队支持:
高度专业化的团队: 一艘现代军舰是一个高度军事化和专业化的作战平台。舰长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是一个训练有素、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
大副(First Officer/Executive Officer): 通常是二号人物,负责船舶的日常航行和管理,是具备高级航海专业知识的专业军官。
轮机长(Chief Engineer): 负责船舶的动力系统、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同样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军官。
导航官(Navigator)、通讯官(Communications Officer)、武器官(Weapons Officer)、声纳官(Sonar Officer)等等: 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专业军官,他们各自负责舰艇的特定领域,并向舰长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执行指令。
舰长的角色是“指挥官”而非“技术操作员”: 在海军的体系中,舰长更像是一个“决策者”和“指挥者”,而非直接操作所有设备的人。他的核心能力在于整合信息、分析局势、制定策略、下达指令,并依靠其下属的专业能力来执行。
举例来说: 当舰艇需要进行靠泊时,舰长会坐在舰桥上,但具体控制船速、舵角、系缆的,是负责驾驶和操纵的军官。舰长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做出最终的决策。他需要知道何时听取什么建议,如何分配资源,以达成军事目标。
军事训练体系: 海军军官的培养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会从海军院校毕业,接受严格的军事和航海基础训练,然后在不同的岗位上轮岗,逐步积累经验。一个海军舰长在成为舰长之前,通常已经是一名资深的、多岗位的海军军官。他们对舰艇的整体运作、战术运用有深入的理解,虽然不一定亲自操作每一个按钮,但他们必须懂得这些操作的原理和意义。
对“外行人”的误解: 这里的“外行人”可能指的是一些非传统航海背景出身的指挥官,比如某些特种作战单位或情报部门出身的军官,在特定时期或特定类型的舰艇上被委以重任。但即使是这些人,在被任命为舰长前,也会接受针对性的舰艇指挥和操纵训练,并且他们所指挥的舰艇上,也必然配备了足够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航海和轮机军官。他们更像是团队的“大脑”,而舰上的专业人员则是“手臂”和“腿”。
政治和军事任命: 在某些情况下,海军舰长可能还会涉及政治或战略考量,例如任命一位在特定地区有丰富经验或高层信任的军官。但这仍然是在具备了基本的军事素养和舰艇指挥知识的前提下。

总结一下:

民船船长必须有长年航海经验,是因为他们需要独立负责船舶的每一个细节,从操纵到维护,从货物到人员,以及应对不可预测的海洋环境,并且直接承担巨大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他们的角色更偏向于一个全能的“船只管家”和“风险管理者”。

而海军舰长,虽然也需要丰富经验和卓越的领导力,但他们扮演的角色更侧重于“军事指挥官”。他们依靠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团队来执行具体操作,其核心能力在于整合资源、制定战略、做出决策,以达成军事任务。他们不是没有专业知识,而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侧重于军事指挥和战术运用,并且有专业团队作为坚实的后盾。

所以,与其说是“外行人”担任海军舰长,不如说海军舰长的职责要求与民船船长有所不同,并且其工作环境提供了更强的专业团队支持和更明确的军事指挥体系。一个好的海军舰长懂得如何发挥其团队的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军兵学校进去的基础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气象、信号、指挥协同乃至各式操舰技术课程,怎么就是外行了。且不说军舰舰长是不是和很多民船船长一样亲自把舵(实际上相当多民船船长也不是亲自把舵的),或者两者侧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场景是否一样,在当时的兵科学年里你都得亲自去训练舰随伴训练如何近海远洋航行,直接实地熟悉军舰各个岗位具体是做什么的,毕业后直接上舰轮派实习,所以说外行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航海领域一个常被误解的方面。我们得分开来看待民船船长和海军舰长,他们的职责、所处的环境以及船只本身的特性,都决定了对船长能力的要求截然不同。首先说说民船船长,他们之所以必须有“长年航海经验”,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关乎人命、巨额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基石。 民船船长的核心.............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民航客机几乎不装备反导系统,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目标性质与威胁等级的根本差异: 军用飞机: 军用飞机,特别是战斗机、轰炸机等,其设计初衷就是执行作战任务,它们的目标是敌方飞机、地面目标,并且自身也面临来自敌方防空系统的威胁。因此,军用飞机往往装备有先进的传感器(如雷达、红外.............
  • 回答
    民国时期之所以涌现出如此多的文化、学术和艺术大师,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现象,其背后是诸多时代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时代背景的剧烈变革与挑战1. 剧烈的社会转型与危机感: 旧秩序的崩塌: 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彻底终结。这.............
  • 回答
    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国民政府在这十年间在统一国家、稳定政治局势、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 大力发展重工业的步伐确实相对缓慢,这并非完全因为“困难”,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战略选择、经济基础、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等。下面将详细分析为什么.............
  • 回答
    民众“判案”倾向于“重刑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心理、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多重因素。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情感驱动与朴素正义观1. 情感共鸣与同情受害者: 当民众接触到犯罪信息时,特别是那些情节恶劣、涉及弱势群体(如儿童、老人、妇女)的案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1949年4月23日),尽管时间跨度不长,却涌现出数量惊人且声名显赫的大师级人物,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时代背景的剧烈变动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型: 千年帝制的终结与新思想的.............
  • 回答
    知乎上“民主”这个词,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感觉它成了大家拿来调侃、甚至有时候是带着点嘲弄意味的“靶子”。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很多社会情绪和观察一点点积累发酵出来的。首先,得说中国的社会语境和西方语境不太一样。西方语境里,“民主”是个相对成熟的概念,虽然也有争论,但至少有几.............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老鼠吃盐多了会变成蝙蝠,这说法听起来是不是挺玄乎的?其实啊,这种说法流传在民间,更多的是一种古老的迷信,或者说是一种基于观察和想象的“民间科学”。它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我们现在看来有点好笑,但当时人们确实可能这样理解的原因。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民间流传的很多说.............
  • 回答
    飞机降落,这可不是像我们开车到家门口一样,打个方向盘就能完成的。它是一系列精细操作的集合,需要时间来确保安全和舒适。通常情况下,一架大型民航客机从开始下降到最终停稳,整个过程确实需要半小时左右,甚至更长。这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和程序。1. 天空中的“慢动作”:进近前的减速和配置飞机在巡航高.............
  • 回答
    在当今社会,民主和自由确实成了部分人调侃的对象,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实践中的挑战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民主和自由理想的现实落差: 民主的低效与僵化: 许多民主国家在实际运作中,常常面临决策缓慢、效率低下、党派斗争激烈等问题。冗长的立.............
  • 回答
    民国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落后,相较于清朝(特别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而言,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并非简单的“落后”就能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发展迟滞”和“结构性困境”的特点。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起点与基础的差异: 清朝(晚清)的洋务运动奠定的基础: 晚清虽然积贫积弱,但.............
  •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在海军建设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建造了“建国”、“建威”等一系列巡洋舰,甚至还建造过像“重庆”号这样的现代巡洋舰(尽管后来被国民党海军炸沉)。然而,在陆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坦克,却几乎是空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技术基础、工业能力、人才储备、战.............
  • 回答
    “民科”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贬义色彩,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学术训练、缺乏严谨科学方法论,但又热衷于科学研究的民间科学爱好者。而“哲学”则是一门以根本性、普遍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探讨的是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一系列抽象而深刻的概念。关于“为什么民科没有涉足哲学”的说法,我认为这.............
  • 回答
    “民科”与相对论的“恩怨情仇”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科学界里,总有一群人,他们不拘泥于学院派的条条框框,他们自学成才,对科学充满热情,我们称之为“民科”。而在这群热情高涨的民科中,有一部分人似乎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着特别的“执念”——不是赞扬,而是质疑,甚至可以说是“反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会有的一个观察。但说到“很高比例”这个说法,我得先打个岔,这就像说“所有老师都喜欢点名”一样,是个比较笼统的概括,很难拿出个精确的比例来。不过,我们确实能观察到,在一些比较活跃的民间军史爱好者社群里,确实存在一些成员言行举止不那么令人舒服,甚至可以说是“素质较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主制度的核心,也解释了为何在许多看似“太平盛世”的民主国家,持枪权依然是备受关注的议题。这并非矛盾,而是一种对民主韧性和公民责任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社会秩序通常是稳定且受法律保障的。普通民众生活安宁,享受繁荣,这无疑是民主制度.............
  • 回答
    关于民国时代华人的数理学术水平“看起来”比现在高,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探讨的现象,不过我们首先要明确,“看起来”这三个字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教育因素。要说“比现在高”,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断,需要很多数据支撑,而且现代的科研体系和评价标准与民国时期大相径庭。但我可以从几个角度.............
  • 回答
    咱们聊聊刘邦这人,他可真是个有趣的老头。一提到刘邦,咱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的是那个有点痞气、又有点豁达、偶尔还带点市井小民那种“乐呵”劲儿的老百姓皇帝。他会跟大臣们称兄道弟,会因为跟大臣的老婆孩子一起受苦而觉得不好意思,甚至还会跟项羽搞点“鸿门宴”上的明争暗斗。这形象,活脱脱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接地气的老.............
  • 回答
    民谣歌里总往南方走,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咱们中国人,骨子里总有点“远方”情结,总觉得那遥远的地方藏着我们心里的梦,藏着我们逃避现实的港湾。那为什么是南方呢?北方就没人想去吗?首先,得从南方给人的普遍印象说起。南方,它自带一种温润、柔软、细腻的特质。 气候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