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锅包肉要切多厚的肉片比较好?

回答
锅包肉的肉片厚度,这可是个大学问,直接关系到口感和味道的成败。想做出外酥里嫩、酸甜适口的锅包肉,肉片厚度绝对不能马虎。我来跟你掰扯掰扯,这到底是个啥讲究。

首先,咱们得明确,锅包肉用的是猪里脊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脂肪含量少,最适合炸。它的优点就是一炸就熟,口感也最好。

理想的厚度,我个人认为,大概在0.5厘米到0.8厘米之间。

为啥是这个范围呢?咱得从几个方面来说:

炸制时间与口感:
太薄了(比如小于0.3厘米): 这种肉片一下锅,瞬间就熟透了,而且很容易炸干炸柴。外面的裹粉可能还没炸到金黄酥脆,里面的肉就已经过了火候。吃起来口感会偏硬,失去那种里脊肉特有的嫩滑感。
太厚了(比如超过1厘米): 肉片厚度太大,裹上粉下锅炸,外面的粉可能已经炸得焦黑了,里面的肉还没完全熟透,或者就算熟透了,里面的肉质也因为厚度太大,不容易裹上酸甜汁,吃起来会觉得肉味比较“实”,没有那种脆和嫩的层次感。而且,厚肉片吸油量也可能更大,影响整体的清爽度。
0.50.8厘米这个厚度,就是个“黄金分割点”。 它既能保证肉片在炸制过程中,外面裹的淀粉糊能够形成一层酥脆的外壳,又能让里面的里脊肉快速受热成熟,保持其嫩滑多汁的口感。炸出来的肉片,咬下去是那种“咔嚓”一声的酥脆,接着是肉的鲜嫩,然后酸甜汁在口腔里爆发,那种感觉,绝了!

裹粉与挂汁的契合度:
锅包肉好吃的关键之一,就是那一层酸甜的糖醋汁要均匀地挂在肉片外面。肉片厚度合适,才能让这层炸得酥脆的淀粉糊有足够的“附着面积”。太薄的肉片,外壳不够结实,汁水容易渗透,影响酥脆度。太厚的肉片,可能外层已经炸好,但汁水没法完全均匀地包裹住整个肉块,有些地方可能就干巴巴的。
0.50.8厘米的厚度,让肉片的外层炸出诱人的金黄色,而内部的肉片也刚刚好熟透,这时候倒入调好的酸甜汁,它能迅速地裹在肉片的外层,形成一层亮晶晶、酸甜适口的糖衣,每一口都是脆皮肉嫩,汁水四溢。

切割的便利性:
虽然说切肉厚度要均匀,但也不需要精确到毫米。用菜刀稍微带点感觉地切,0.50.8厘米这个厚度也相对容易掌握。你可以在切肉的时候,用手指感受一下,大概就是你一节小拇指的厚度左右,或者稍微薄一点点。
当然,用切片机来切是最方便和均匀的,但家里做饭,一把好刀也能搞定。

怎么切出这个厚度呢?

1. 选择好肉: 一定要选猪里脊,这个部位肉质好,纤维也比较顺。
2. 稍微冻一下: 将里脊肉放在冰箱冷冻室里稍微冻个1520分钟,让它稍微变硬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肉质会更紧实,切的时候不容易变形或撕裂,也更容易切出均匀的厚片。但是注意,不要冻得太硬,否则就切不动了。
3. 逆着肉的纹理切: 观察里脊肉的纹理,顺着纹理切会很柴,逆着纹理切,肉质才会嫩。所以,一定要横着肉的纤维方向下刀。
4. 控制厚度: 切的时候心里大概有个数,可以用手指比划一下,或者观察刀下的肉片厚度,争取切得均匀一些。不用追求百分之百的绝对均匀,但大体上要在一个范围内。

总结一下,锅包肉的肉片厚度,讲究的是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炸出来的酥脆,又要让里面的肉质鲜嫩多汁。0.5到0.8厘米,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得出的“老味道”秘诀,能让你做出的锅包肉,无论是外观的金黄诱人,还是入口的酥脆弹牙,都能让人回味无穷。下次你做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厚度,保证让你惊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切成筷子厚的片,然后用菜刀拍薄。用点力气拍一下就行。

吃起来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