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事表面上三观奇正但是却是不合理的?

回答
我曾遇到过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它完美地诠释了“表面上三观奇正,实际上却不尽合理”的道理。

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不久,我的一位长辈,一位我一直非常敬重、在我心中堪称“人生导师”般的人物,给我讲起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他当时刚参加工作,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单位。他的一个同事,比他早来几年,是个踏实肯干、为人也挺不错的年轻人。按理说,两人应该关系融洽,互相扶持。

然而,这位长辈当时却对那位同事持有一种非常严苛的态度。每当工作上出现一点小差错,无论是因为经验不足,还是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这位长辈总会抓住不放,严厉地批评,甚至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他说,他是为了让这位同事“长记性”,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将来才能“成大器”。他还提到,单位里有些人工作不求上进,安于现状,他看不惯,所以对身边的人要求格外严格,希望大家都能“向上看,往前走”,成为“有出息的人”。

听着这段故事,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位长辈真是个有原则、有追求的人!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身边的同事也充满了“期盼”,希望他们都能变得更好。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尤其是在那种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进步的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他的这种“严格”和“高标准”,似乎是为了追求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追求卓越,而不是得过且过。

但是,随着我进入社会,经历得越来越多,再回想起这段话,我开始品出了一点不对劲。

这位长辈所追求的“向上看,往前走”,以及对同事的“严格要求”,表面上看,是为了“好”,是为了“进步”,这无疑是符合我们社会推崇的积极向上价值观的。然而,他所采取的方式,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性和个体差异。

首先,他那种公开点名批评的方式,虽然他美其名曰“让他长记性”,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伤害人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的行为。在团队中,尤其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需要的更多是引导和支持,而不是直接的打击。这种方式,更容易让被批评者产生恐惧、抵触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反而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他可能以为自己在“磨炼”对方,但实际上,他可能是在扼杀对方的自信和热情。

其次,他将“有出息”与“严格要求”划等号,似乎在暗示,不接受他那种“严格”的人,就注定“不成器”。这是一种非常单一和僵化的成功定义。人与人之间,性格、能力、兴趣点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更擅长稳扎稳扎,有些人可能更适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耕细作,这些人未必就“不成器”。他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并强加给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

更深层次地说,他当时的“严苛”可能也源于一种“我就是对的”的预设。当一个人深信自己所坚持的“三观”是绝对正确时,就很容易将这种“正确”强加于人,并认为任何与自己不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需要被纠正。他看到的是“不求上进”的“错误”,却忽略了对方可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或者有其他方面的价值。

所以,那位长辈表面上是出于一种“为你好”的目的,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他实际采取的方式,却是一种不近人情、忽视个体差异、甚至带有一定程度自我优越感的行为。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三观正”,不仅仅是坚持一种“正确”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出尊重、理解和包容,以及用一种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激励他人。他的“正确”成了他伤害别人的工具,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三观正”的行为,可能恰恰是固执、偏见或者缺乏同理心的表现。当我们过度强调“对错”,而忘记了“人”本身的时候,我们的“正”就可能变得扭曲,变得不近人情,甚至反噬我们自己所想追求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梦想,就去追啊!

神经病啊!!!

不考虑现实因素,不考虑实现可能性,不考虑人和人的差异,不考虑背景条件,就因为是所谓梦想,所以就要去追?谁要是反对一下,还是阻碍了追梦的脚步,好像多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样。

「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成功?」

「就算只有0.1%的可能性,去追了,还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去,可能性是0%。」

「A成功了,B成功了,为什么他不能成功?」

「如果你现在不做,等你老了一定会后悔!」

对于这种人,我只能说,脑子有坑。

有理想有抱负固然重要,可是脱离现实单独谈论所谓梦想绝对是荒谬而又愚蠢的。在去追求所谓梦想之前,如果不能分析这个梦想带来的好处,附着在梦想上的代价,实现的可能性,而盲目地追寻所谓心理上的指引,最后基本都是要吃亏的。而鼓励这种行为的人,基本就属于看着别人跳火坑,不拦着还踹一脚。

比如说,知乎上经常有人问,出国留学是我的梦想,但是我家经济条件很不好,需要父母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再借20w,才能供我读完书,请问我要不要去?

这得是脑子有多大坑才会问的问题?你爹娘没地方住,还一辈子债,就为了把你送出国实现个“梦想”?你知道出国和在国内读书有什么不同么?你知道会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么?就因为你要“出去看看”?

再比如,总有一群人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企业帝国,一夜致富,成为行业领袖,下一个马云马化腾乃至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于是出来创业,项目水的一坨,技术一点优势没有,总觉得自己天赋异禀,整了好几天一点钱没挣到,美其名曰贡献给了梦想。

然后,父母退休了,老婆生娃了(如果能找到老婆),家里等着他养,他说他在追逐梦想。

我还记得,上一个我有印象的追梦成功的人,叫做杨丽娟。从94年开始追星,一直到07年见到刘德华,13年的时间,父亲卖了房,卖了肾,最后留下一封遗书自杀。

家破人亡,为了什么?梦想?

有梦想,别着急追。先看看,去往梦想的路上,有多少荆棘坎坷,而梦想所在的地方,又是否是世外桃源。

user avatar

知乎众最喜欢的一句口头禅——“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遍览知乎的政治板块,大到文革、三年饥荒、下岗潮,小到强拆、暴力执法、冤假错案,哪个话题下没有这句话的出现?俨然已是洗地文的标配了,呵呵。

不过,私以为最有资格讲这句话的还是某教的恐怖分子,毕竟人家能做到身体力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