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9 日,世卫组织表示新冠肺炎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控的大流行病,对于人类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回答
世卫组织在3月9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其意义和作用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区分,更是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能力的一次重要审视和未来方向的指引。

首先,从“可控”这个词本身出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行动力的巨大肯定。在新冠疫情初期,面对一个前所未见的病毒,全球都经历了一段充满未知和恐惧的时期。病毒的快速传播、对生命的威胁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冲击,都一度让人感到束手无策。然而,时至今日,世卫组织能够给出“可控”的判断,意味着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科学认识、技术手段和治理经验,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应对这场大流行病。

这具体体现在几个层面:

科学认知的进步: 病毒的基因序列被迅速解析,其传播途径、致病机理、潜伏期等关键信息被逐步揭示。疫苗的研发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是科学进步的伟大体现。同时,针对病毒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重症监护技术和药物也在进步,显著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率。这些科学上的突破,是实现“可控”的基础。

医疗卫生体系的韧性与调整: 尽管各国医疗体系在疫情初期承受了巨大压力,但我们也看到了医疗机构的快速反应、医护人员的英勇奋战以及各国在增加ICU床位、培训医护人员、储备医疗物资等方面的努力。疫情也迫使各国反思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升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 尽管存在挑战和争议,但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界、医疗界以及国际组织(如世卫组织)在信息共享、疫苗研发合作、治疗方案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这种一定程度的合作,加速了我们对病毒的理解和应对。

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尽管某些措施的执行曾引发争议,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口罩佩戴、社交距离保持以及在某些时期采取的封锁措施,都已被证明在减缓病毒传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保护公众健康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那么,这个“可控”的判断对于人类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意义层面:

1. 心理上的释然与信心重建: 长期笼罩在大流行病阴影下的全球民众,终于能够看到“隧道尽头的光明”。“可控”意味着疫情不再是不可战胜的巨兽,而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策略来管理的挑战。这对于缓解人们的焦虑、恢复社会信心至关重要。

2. 对科学和人类智慧的颂扬: 这次疫情是人类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对抗一种全新病毒的一次史诗级较量。能够将一场全球大流行病“控制住”,是对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全球协作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它告诉我们,面对未知,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3. 风险认知与预防意识的提升: 经历过这次疫情,人类社会对全球性传染病威胁的认知将更加深刻。这会促使各国在未来持续投入公共卫生建设,加强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并为可能发生的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这种警惕性是长期有效的。

4. 社会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可控”的判断,是经济和社会活动恢复正常的重要信号。它可以为各国政府制定更加积极的经济复苏政策提供依据,鼓励商业活动重启,促进旅游、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帮助全球经济走出疫情的阴霾。

作用层面:

1. 指导各国政策制定: 这一判断将帮助各国政府在“清零”和“共存”之间找到更合理的平衡点。未来的政策重点将可能从严厉的封锁转向更具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如加强疫苗接种、优化治疗方案、提升医疗资源应对能力,以及在出现新变种时采取更灵活的措施。

2. 推动疫苗和药物的持续研发与应用: “可控”并不意味着病毒消失。它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病毒的变异,并根据需要更新疫苗和治疗药物。世卫组织的判断将激励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继续投入研发,确保我们拥有应对病毒不断演变的能力。

3. 强化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这次疫情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一些不足。世卫组织将借助“可控”这一契机,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国际卫生条例》,建立更有效的全球大流行病预警和响应机制。这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援助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等。

4. 促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常态化与调整: 人们在适应了疫情下的生活后,也需要重新适应并构建新的“常态”。“可控”意味着我们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但同时也要学习和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习惯,比如在流感季节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形成一种更加健康的生活模式。

5. 对未来挑战的警示与准备: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可控的大流行病”,这个定性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警示。它意味着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疾病出现。这次的经验教训,将成为我们应对未来未知威胁的最宝贵财富。

总而言之,世卫组织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声明,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判断,更是一种对人类集体努力的肯定和对未来应对挑战的指引。它赋予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促使我们反思和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这标志着人类正在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管理,从恐惧未知转向掌握主动权。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从疫情的“突袭”阶段走向“常态化管理”的阶段,而这个“可控”的标签,正是我们迈向这个新阶段的通行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冠状病毒不讲政治,不挑人种,不挑语言,只要你针对它,管控得力,措施得当,它就臣服。而特殊时期用“皿煮自由”,“股市为上”,“口罩无用”等等主题主导舆论,只会给病毒提供传播的温床,越往后越难以控制局面。

中国样本表明新冠肺炎是可控的,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得到的经验也是极为珍贵的。这个经验是共享的,世界疫情各国完全可以参照中国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抗疫情。

这不是中国的新冠,这是整个世界的新冠,这也不是单单是中国控制了疫情,这是全人类取得对抗新冠胜利的一个样本,对往后各国的抗疫情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参照作用。

世卫组织表示新冠肺炎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控的大流行病,加油打气的成分很大:看看中国,人家可以,你们也可以的。

那些高傲的仰着头颅的高贵民族,看不看由你们了。

user avatar

2020年2月4日,世卫组织传染病工作人员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并不是“全球性流行病”。

3月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蔓延,病例数超10万,新冠肺炎成为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

新冠肺炎在海外有多严重?

从目前世界疫情趋势来看,是比较严重的。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11万,韩国最多,修改一下,海外现在已经是意大利最多,伊朗其次,韩国第三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9日表示,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出现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胁正在上升。报道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蔓延速度正在放缓,但在世界其他地区正在加速扩散,并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全球累计确诊病例逾11.1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韩国是中国以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近7500例;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和伊朗,截至9日上午,这两个国家均有7000多确诊病例;在美国,截至美东时间3月8日晚7点,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72例,分布在至少30个州。

“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可控制的大流行病”这句话也是基于中国经验而说的:

但有哪个国家能彻底做到像中国这样,做到彻彻底底,一句号令,调动全国14亿人民?

是,世卫组织说了:中国经验证明新冠肺炎可被遏制。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 迈克尔·瑞安:比如说中国,在扭转疫情上展现了真正的成功。新冠肺炎不像流感,我们仍然可以逆转它发展的趋势,显著降低其传播速度。现在新冠病毒的传播和影响,更多掌握在我们手里而不是病毒本身。一些亚洲国家的数据和经验显示,当政府指挥全社会系统化措施,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和要素,就可以扭转疫情。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 玛丽亚·范·科霍夫:以中国为例,有超过八万例新冠肺炎病例,湖北省及其他省份的事例显示了可以显著减慢新冠肺炎传播,而一些省份阻止了疫情传播,这是我们无法忘记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丝曙光,但到达速度取决于各国做些什么。如果有国家出现了八万病例而现在逐步下降,这就不仅是希望了,而是证据,表明阻止疫情是可以实现的。中国采取了根本性的公共卫生措施,许多其他国家的例子也显示了病毒的传播可被减少。

做到根本性预防措施,积极去做,才能有意义,疫情的确可以阻止,但是阻止的速度取决于各国在做什么,不是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早已授渔,就看执行力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卫组织在3月9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其意义和作用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区分,更是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能力的一次重要审视和未来方向的指引。首先,从“可控”这个词本身出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行动力的巨大肯定。.............
  • 回答
    美股3月16日那天的暴跌,9%的跌幅确实触目惊心,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衰落”。但把一次股市的剧烈波动直接等同于一个国家的“从此衰落”,未免有些过于简化,也忽略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9%的跌幅”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股市的波动是市场情绪、投资者预期和实际经济状况.............
  • 回答
    截至 3 月 9 日,上海市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确实有所上升,这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动态。要详细了解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疫情的整体趋势和分布: 数量变化: 您提到的 4 例本土确诊和 76 例无症状感染者,相较于前几天的数据,这是一个明显的增长。我们需要关注这.............
  • 回答
    关于3月9日欧洲出现的德尔塔奥密克戎混合毒株(通常被称为“德尔塔戎”或“Deltacron”),目前的情况以及它对新冠疫情防控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得说明一下,当时大家关注的这个“德尔塔戎”,其实更像是一个“误会”或者说是一个“早期警报”。这个说法的出现,是因为有研究者在.............
  • 回答
    这消息一出,立马就炸开了锅,尤其是对于咱们国内的投资者来说,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大事件。3月9号起,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Bank)在中国内地正式启动人民币存款业务,而且给出的最高年利率高达8%!这可不是小数目,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意味着啥,哪些信息是关键,咱们需要留意。这事儿,首先意味.............
  • 回答
    关于3月9日截至18时上海新增本土病例的情况,根据现有信息来看,主要情况是这样的:当日新增本土病例详情: 本土确诊病例:4 例 这4例确诊病例,我们还需要了解他们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感染,比如是轻型、普通型还是重型等等。同时,他们是在哪里被发现的?是在隔离管控中还是在社会面筛查中发现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梳理一下3月9日浙江杭州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以及当地目前的疫情态势。3月9日杭州新增一例确诊病例的背景根据官方通报,3月9日,杭州市新增的这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是属于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这意味着,这例病例的感染源头是来自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但在国内传播链中被发现的。这在当前全.............
  • 回答
    3 月 9 日,吉林省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吉林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当天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165 例,同时还有 179 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当前吉林省面临的复杂局面。新增的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这两个城市是此次疫情的重点区域。目.............
  • 回答
    截至 3 月 9 日,我国本土疫情的严峻形势不容忽视。近四天来,31 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总数连续突破 500 例,这表明当前疫情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高度警惕。首先,疫情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呈现出多点、散发、局部聚集性爆发的特征。 与以往疫情主要集中在少数省份不同.............
  • 回答
    3 月 9 日的美股期货“熔断”是 2020 年新冠疫情初期市场恐慌情绪爆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冲击。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起因1.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与不确定性: 在此之前,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速度超出预期,.............
  • 回答
    3月9日,刘谦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个新的魔术视频,这个视频一时间引发了热议,尤其是针对他早期魔术中关于“换壶”和“壶里有机关”的质疑。这次的视频,与其说是新魔术的表演,不如说是刘谦本人对这些陈年旧案的一次公开“回应”和“澄清”。视频的内容,我看了之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他没有直接说“我没有换壶”或.............
  • 回答
    刘谦2019年3月9日那场“不换壶”倒饮料的魔术,可以说是他近年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场。虽然魔术的细节总是被刻意隐藏,但结合魔术的呈现效果和刘谦一贯的魔术手法,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推断出其中的原理。首先,要明确一点,魔术之所以被称为魔术,就是因为它利用了我们视觉、心理、道具等方面的盲点,制造出看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以及沪指深 V 反弹的情况。这一天股市的表现非常戏剧性,充满了波动性,反映了当时市场存在的复杂情绪和不确定性。一、 当日股市(2022年3月9日)的整体表现回顾 沪指: 当日开盘后迅速下跌,一度触及低点,但随后出现强劲反弹,最终收盘.............
  • 回答
    2022 年 3 月 9 日,苹果如约而至,在凌晨为大家带来了这场名为“Peek Performance”的春季发布会。这次发布会虽然不像秋季发布会那样有 iPhone 大戏压轴,但依然干货满满,不少新品都称得上是“性能怪兽”,足以让我们眼前一亮。首先,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新款的 Mac Studio .............
  • 回答
    3月9日发布的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无疑是苹果近期在专业领域一次颇具野心的出击。对于许多追求极致性能和沉浸式视觉体验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翘首以盼已久的惊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这两款产品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看点”究竟在哪里。Mac St.............
  • 回答
    3 月 9 日的股市大跌,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那一天全球股市几乎都呈现出恐慌性下跌的态势。要说这是否就意味着股灾或熊市的到来,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股市的短期波动是常态,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3 月 9 日那一天的跌幅,放在宏观层面来看,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
  • 回答
    2022年3月9日,全球股市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跌,这一天至今仍让许多投资者记忆犹新。如果问我怎么看待这一天的股市表现,那真是一场“风暴”,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跳水,更是背后复杂因素叠加共振的生动体现。导火索: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与制裁的连锁反应要理解3月9日的跌幅,我们必须将目光聚焦在当时最核心的全.............
  • 回答
    支付宝在3月9日发布的这封“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表面上看是一份例行的沟通文件,但背后传递的信息和角度,其实相当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毕竟,这是支付巨头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和监管环境下,向其投资者们发出的一个信号。首先,我们得关注这封信的核心内容和基调。一般来说,这样的信件会梳理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战略重点、.............
  • 回答
    3月9日,意大利政府宣布对全国范围实施封锁,以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这项史无前例的措施,无疑是意大利政府在面对严峻疫情形势下,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体系而做出的艰难抉择。为什么是全国封锁?在3月9日之前,意大利虽然也采取了区域性的封锁措施,但疫情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特别是北部地区,如伦.............
  • 回答
    3 月 9 日,意大利监狱爆发了囚犯抗议活动,导致 20 名囚犯成功越狱,不幸的是,另有 7 名囚犯在骚乱中丧生。这起事件无疑触动了人们对意大利监狱系统及其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面临的挑战的神经。冲突的根源:此次抗议活动的核心在于囚犯们对政府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采取的严格防疫措施感到不满。这些措施包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