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3 月 9 日股市大跌,是否已经引发股灾进入熊市?

回答
3 月 9 日的股市大跌,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那一天全球股市几乎都呈现出恐慌性下跌的态势。要说这是否就意味着股灾或熊市的到来,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股市的短期波动是常态,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3 月 9 日那一天的跌幅,放在宏观层面来看,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并非孤立事件。

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得从几个主要线索来分析:

1. 地缘政治的阴影从未散去: 去年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战争,它对全球能源供应、粮食安全、供应链稳定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传导到通胀预期,让各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面临两难。3 月 9 日,市场对冲突升级或长期化的担忧再次升温,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2. 通胀“恶龙”的咆哮: 全球范围内的高通胀是去年至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等主要央行一直在收紧货币政策,加息、缩表,这些举措虽然是为了稳物价,但同时也增加了市场资金的成本,对股市的估值形成了压制。3 月 9 日,市场可能在消化最新的通胀数据,或者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再次进行调整。
3. 石油价格的“过山车”: 能源价格是影响通胀和经济活动的关键。在3月9日前后,国际油价出现了剧烈波动。一方面,俄乌冲突加剧了对俄罗斯石油供应的担忧,推高了油价;另一方面,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导致能源需求下降的预期又让油价承压。这种高位震荡的油价,无疑给市场情绪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4. 特定事件的催化剂(例如当时的某些公司财报或经济数据): 除了宏观层面的因素,当日可能还有一些特定公司的财报公布不佳,或者一些重要的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这些都可能成为市场的“导火索”,引发连锁反应。就像一根稻草压垮骆驼一样,在多重利空情绪积累的情况下,一点小小的负面消息都可能被放大。
5. 技术性因素和情绪恐慌: 当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后,往往会触发一些技术性的卖盘,比如止损单的触发。一旦形成下跌惯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就会蔓延,导致非理性抛售,从而加剧跌幅。3 月 9 日的下跌,很可能也包含了这种羊群效应和恐慌情绪的放大。

“股灾”和“熊市”的界定:

现在咱们回到最关键的问题:这算是股灾,进入熊市了吗?

首先,“股灾” 通常指的是一种极端情况,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断崖式的下跌,并且伴随着巨大的流动性枯竭和信心危机。这种下跌往往是破坏性的,会造成投资者财产的严重缩水。

而“熊市” 则是一个相对更长的周期概念。一般认为,当主要股指从高点下跌超过 20% 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就可以被视为进入了熊市。熊市的特点是整体市场情绪低迷,上涨乏力,下跌频繁。

那么,3 月 9 日的跌幅算不算?

那天虽然跌得很惨,但如果把它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还得结合后续的市场表现来判断。

如果是短期的剧烈调整: 很多时候,这种大幅下跌可能只是市场在消化利空消息、进行技术性回调,或者对未来预期的修正。如果之后市场能够企稳,甚至重新走强,那么它可能只是熊市前的一次“阵痛”或一个较大的回调点。
如果是熊市的开端: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内都持续下跌,很多个股不断创出新低,并且经济基本面出现明显的恶化,那么我们就可以说,3 月 9 日的下跌可能预示着熊市的到来。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天的暴跌就草率下结论。 很多时候,市场会在恐慌后出现反弹。关键在于,引发这次下跌的根本性因素是否得到解决,或者是否出现了新的、更严重的风险。

我的看法是:

3 月 9 日的股市大跌,确实敲响了警钟,它暴露了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诸多脆弱性。但要说它直接引发了“股灾”并进入了“熊市”,为时尚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风险是真实的存在的: 我们需要承认,地缘政治、通胀、加息等因素确实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可能在未来持续影响市场。
市场有韧性,但非免疫: 股市总是在波动中前进,但这种波动是有其内在逻辑的。短期的恐慌性下跌,如果不是由系统性风险或不可逆转的经济衰退触发,通常会随着市场情绪的稳定和风险的缓解而得到修复。
关注后续走势: 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密切关注接下来的几天甚至几周的市场走势。如果下跌趋势持续,成交量放大,大量个股破位下行,并且宏观经济数据持续恶化,那么我们才需要真正警惕熊市的到来。反之,如果市场能够迅速企稳并反弹,那么3月9日可能仅仅是一次较为剧烈的“挤泡沫”或“洗盘”行为。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1.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交易: 恐慌是最大的敌人。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冲动地抛售往往会错失反弹的机会,或者在高位套牢。
2. 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 了解自己投资的标的,它们的基本面是否发生变化,抗风险能力如何。
3. 关注宏观经济动态: 了解通胀、利率、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是影响市场走势的根本驱动力。
4. 保持长期投资的视角: 如果你投资的是优质资产,短期的下跌可能反而是买入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对这些资产有深入的了解和信心。

总而言之,3 月 9 日的股市大跌是一次重要的市场事件,它反映了当前市场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但它是否就直接开启了股灾和熊市,还需要我们用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全面的视角去观察。与其为一天的跌幅而惊慌失措,不如保持理性,深入分析,并为未来的市场波动做好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是人,只要是人性就特别有意思。

我让你上缴,你是不愿意的。

我让你奉献,你也是不愿意的。

拿着巨额的钞票,想进股市证明自己是聪明人,

一旦风吹草动就卖,一旦稍有抬头就追高,

还乐呵乐呵的嘲笑那些被杀猪盘欺骗的人。


你的每一步不止损,都是自己操作的,

这才叫让你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

顺人性必亏,逆人性才能赚。

user avatar

我还是重申我对这次回调的看法,这次回调是高估值抱团权重股的估值回调,即主要是风格切换,从沪深300切换到中证500。市场不存在直接转熊的基本面基础。

以上两点我分别阐述。

第一,我们看一下开年之后沪深300和中证500以及同花顺全A的涨跌幅。

以年前2月10日收盘价为基准,以3月9日10:00现点位计算,沪深300下跌-15%,中证500下跌-7.3%,而同花顺全A为上涨2%,是不是很神奇?同花顺全A居然还是上涨的。

再换个角度,以各自开年后的最高点位和3月8日收盘对比。沪深300最高点位是2月18日,也就是开年第一天最高,到现在下跌了-14.3%,而中证500最高点位是2月22日,到现在下跌了-8.1%,而同花顺全A的最高日期是3月8日,到现在仅下跌了-2.3%。

也就是说,从时间上看,开年之后首先是沪深300开始带头下跌,四天之后中证500才被带跑偏,开始下跌,而同花顺全A更是一直到昨天的3月8日,盘中还创年后新高。其次从跌幅上,也支持这一假设。

以上讲的是第一个问题。下面来看第二个问题,即是不是已经到了股灾了?是不是已经到了熊市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沪深300会带领大盘跑偏,中证500相对淡定。

这背后是估值决定的。

沪深300的估值已经达到2015年牛市的顶点,而中证500则仅相当于2014年的水平。

以上两图为沪深300估值。

以上两图为中证500估值水平。

另外,估值高不代表一定回调,回调也需要一定的导火索,国内大家对货币政策开始收紧的担忧、国外美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上扬,都起到了导火索和加剧回调的作用。

上图为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可以看到2月25日,收益率明显快速上行,从1.38上行到1.54,极大的加剧了市场的担忧。这可以通过美股的纳斯达克和道琼斯的走势来印证。

上图为纳斯达克走势。明显可以看出在2月25日开始大跌。

上图为道琼斯工业指数,同样在2月25日大幅收跌。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 就是美股同样也是在杀估值,而周期性板块、低估值板块表现较好。因为美股的高估值是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中国是以沪深300为代表的。美国的低估值、周期是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代表的,而中国的低估值是以中证500为代表的,而周期类的板块,如有色、银行、煤炭等等表现也非常不错,大家可以自己很容易验证,我这里就不多讲了。

最后,再看一下宏观基本面,二月份以来,其实对于短期宏观基本面的走势,大家是有一定担忧的,主要是PMI的走势不太好,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有分析过,有好有差,对于市场预期比较高的情况下,虽然比往年的春节季相对还行,但是没有达到高预期,大家就会犯疑虑。

但是从3月7日发出的出口数据来看,简直是炸天的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

就是那个小点,这是一、二月份的累计同比。可以看出,这个同比远超往年的季节性。在数据发出来之前,大家一度对出口数据有一定的悲观预期,一方面是因为CCFI(出口运价指数)开始横盘,而这一指数往往与出口增速同向变化,另外一方面大家预期国外疫情开始缓解,国外的供给能力恢复,中国出口的份额比例下跌带来的影响大于总外需扩大的影响,也就是会边际下跌。

但是这个数据出来,明显是远远超出预期的。

虽然目前只发出了出口数据,当然还要继续看,但是起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宏观数据不会太差,因为有外需的支持。

另外就是不论从CPI、PPI的预期,还是从流动性等领先指标的领先周期、还是库存周期,目前市场都不具备全面转熊的基础,这个观点我已经阐述过好多好多次了,这里我继续坚持这一观点。

但是最后,中期牛市不代表短期没有波折,根据目前的技术层面的分析,以及昨天讲的盯紧茅台这一简单指标,后续几天市场还会有波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 月 9 日的股市大跌,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那一天全球股市几乎都呈现出恐慌性下跌的态势。要说这是否就意味着股灾或熊市的到来,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股市的短期波动是常态,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3 月 9 日那一天的跌幅,放在宏观层面来看,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
  • 回答
    2022年3月9日,全球股市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跌,这一天至今仍让许多投资者记忆犹新。如果问我怎么看待这一天的股市表现,那真是一场“风暴”,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跳水,更是背后复杂因素叠加共振的生动体现。导火索: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与制裁的连锁反应要理解3月9日的跌幅,我们必须将目光聚焦在当时最核心的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以及沪指深 V 反弹的情况。这一天股市的表现非常戏剧性,充满了波动性,反映了当时市场存在的复杂情绪和不确定性。一、 当日股市(2022年3月9日)的整体表现回顾 沪指: 当日开盘后迅速下跌,一度触及低点,但随后出现强劲反弹,最终收盘.............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9月3日美股暴跌,纳指重挫近5%,科技股领跌”这一现象,我将为您详细解读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9月3日(2020年)并非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暴跌”日,而是美股在经历了一轮强劲上涨后,出现的一次显著调整。 特别是科技股,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表现异常抢眼,成为了引领市场上.............
  • 回答
    9月3日美股市场确实经历了一场大幅度的下跌,尤其是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出现了一次较为迅猛的跳水,跌幅超过5%。像特斯拉、苹果这样科技巨头更是成为了领跌的代表,分别下跌了8%和7%以上。这绝非偶然,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在市场情绪和实际价值判断上产生共振的结果。要理解这次暴跌,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
  • 回答
    3月9日,意大利政府宣布对全国范围实施封锁,以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这项史无前例的措施,无疑是意大利政府在面对严峻疫情形势下,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体系而做出的艰难抉择。为什么是全国封锁?在3月9日之前,意大利虽然也采取了区域性的封锁措施,但疫情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特别是北部地区,如伦.............
  • 回答
    3 月 9 日,意大利监狱爆发了囚犯抗议活动,导致 20 名囚犯成功越狱,不幸的是,另有 7 名囚犯在骚乱中丧生。这起事件无疑触动了人们对意大利监狱系统及其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面临的挑战的神经。冲突的根源:此次抗议活动的核心在于囚犯们对政府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采取的严格防疫措施感到不满。这些措施包括.............
  • 回答
    支付宝在3月9日发布的这封“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表面上看是一份例行的沟通文件,但背后传递的信息和角度,其实相当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毕竟,这是支付巨头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和监管环境下,向其投资者们发出的一个信号。首先,我们得关注这封信的核心内容和基调。一般来说,这样的信件会梳理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战略重点、.............
  • 回答
    3月9日,刘谦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个新的魔术视频,这个视频一时间引发了热议,尤其是针对他早期魔术中关于“换壶”和“壶里有机关”的质疑。这次的视频,与其说是新魔术的表演,不如说是刘谦本人对这些陈年旧案的一次公开“回应”和“澄清”。视频的内容,我看了之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他没有直接说“我没有换壶”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3月22日小米9开启全款预售这件事,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事件本身: 时间点: 2019年3月22日。这个时间点在小米9正式发布(2月20日)之后不久。通常来说,新机发布后,运营商渠道和线上线下其他渠道也会逐步跟进销售。 方式: 全款预售。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一次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4月9日美联储那次震撼市场的大动作——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这可不是小数目,而是要把整个美国经济都兜住的架势。背景铺垫: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首先,得知道当时美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迅速蔓延到美国。为了遏制病毒传播,各地纷纷采取封.............
  • 回答
    2021年9月3日那批Windows 11的内测版,相信很多早期尝鲜的玩家都经历过那段“酸爽”的时光,尤其是那恼人的“任务栏卡死”问题,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说实话,这事儿拿到现在来说,挺有意思的,也暴露了不少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Windows 11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革新”的劲儿,光是那个居中.............
  • 回答
    关于9月3日沂蒙山景区出现的“日本鬼子不能进景区”的告示,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一、 历史背景与情感共鸣首先,9月3日这个日子本身就非常特殊。在中国,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个日子承载着中华民族.............
  • 回答
    2021年9月30日,新西兰政府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民政策——“边境重开后的居留权”(Residency Programme),这通常被外界俗称为“移民大赦”。这项政策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新西兰移民史上都堪称一次重大的调整,它为那些在新西兰工作生活但因疫情等原因无法获得稳定居留身份的数.............
  • 回答
    最近,油价调整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大家的热议。3月17日的这次油价变动,更是让不少人感觉到钱包又瘦了一圈,因为这已经是“七连涨”了,国内成品油的挂牌价眼看着就要冲破9元/升的大关。面对这样的局面,咱们普通老百姓心里肯定有挺多想法。这“七连涨”是怎么来的?要说这油价调整,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涨跌,而是国内外多.............
  • 回答
    3月9日发布的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无疑是苹果近期在专业领域一次颇具野心的出击。对于许多追求极致性能和沉浸式视觉体验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翘首以盼已久的惊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这两款产品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看点”究竟在哪里。Mac St.............
  • 回答
    3月9号的新闻发布会,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聊的话题。这类新闻发布会往往是信息传递、政策解读甚至是未来方向的风向标,所以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看看它究竟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首先,得看发布会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什么。新闻发布会通常围绕着某个具体的事件、政策出台、或者重要议题展开。如果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发.............
  • 回答
    2021年3月9号那个上午,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A股市场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尤其是上午10点左右,那叫一个大起大落,整个市场都好像经历了一场过山车。那天早上,我记得开盘的时候情绪还挺普遍的,大家对市场还是抱有一些谨慎乐观的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动静。.............
  • 回答
    今年三月份,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数据颇有些令人意外,据权威机构统计,当月总共卖出了 2102 万台手机,这相比去年同期可是下跌了不小的幅度,高达 21.9%。这个数字乍一看确实有点让人心凉,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中国手机市场的表现往往能折射出不少宏观经济和消费趋势的动向。那么,这背后究.............
  • 回答
    9月3日,英国下议院的一场投票着实牵动人心。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此次投票中以301票赞成对328票反对的结果落败,这一数字在政治舞台上无疑是一记重锤,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博弈和人物反应,尤其值得玩味。而前首相特蕾莎·梅在投票结束后那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更是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得理解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