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年4月9日美联储采取新举措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4月9日美联储那次震撼市场的大动作——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这可不是小数目,而是要把整个美国经济都兜住的架势。

背景铺垫: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首先,得知道当时美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迅速蔓延到美国。为了遏制病毒传播,各地纷纷采取封锁措施,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整个美国经济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肩负着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复苏的重任。如果放任不管,一旦金融系统出现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美联储出手:2.3万亿美元的“救命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在2020年4月9日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其核心就是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这笔钱可不是简单地印钞票,而是通过多种渠道,以一种“精准滴灌”的方式注入到经济体中。

具体是哪些“新举措”?

这次的2.3万亿美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扩大企业信贷支持计划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ies):
主街贷款计划 (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这个计划是重中之重,旨在帮助那些虽然财务状况良好但短期内遭遇现金流困难的中小企业。为什么叫“主街”?因为它们是构成美国经济“主街”——也就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这个计划允许银行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新的贷款,以及扩大现有贷款的额度,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保留员工。
二级市场公司债购买计划 (Second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美联储通过这个计划直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公司发行的债券,尤其是那些评级较低(但仍属于投资级)的债券。这相当于给企业的发债“托底”,让它们更容易在市场上融资,也阻止了债券价格的非理性下跌,稳定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定期街公司债流动性便利 (Term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这个计划则支持企业发行新的债务,为那些有能力但暂时无法获得融资的企业提供支持。

2. 市政流动性便利 (Municipal Liquidity Facility):
疫情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了严重冲击,它们的税收和费用收入大幅下降,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支出却不能停。市政流动性便利允许美联储购买由州和地方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它们提供急需的流动性,保障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这对于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3. 薪资保护计划 (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流动性便利 (PPP Liquidity Facility):
美国政府推出了薪资保护计划,旨在帮助小企业支付员工工资,从而减少失业。但小企业在申请和获得贷款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美联储通过PPP流动性便利,为那些向小企业发放PPP贷款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确保这些贷款能够顺利到位,让小企业能够继续支付工资,维系就业。

为什么说这次举措如此重要?

这次美联储的大动作,其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2.3万亿美元的规模,充分展现了美联储稳定经济的决心。这不仅仅是数字游戏,而是要把整个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
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之前美联储的许多工具主要针对金融机构,但这次,特别是主街贷款计划,明确将支持对象延伸到了中小企业,这是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呵护。中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生存直接关系到就业和整体经济活力。
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当经济陷入危机时,恐慌情绪会迅速蔓延,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联储的大规模注资和明确的政策信号,能够有效安抚市场情绪,防止恐慌性抛售,为市场注入信心。
防止系统性风险: 疫情带来的冲击是系统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崩溃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联储通过多方位的支持,试图切断潜在的风险传导链条,避免金融危机演变成更深层次的经济衰退。
为财政政策提供支撑: 虽然财政部也在推出各种刺激措施,但它们需要银行体系的有效运作来传递。美联储的流动性支持,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执行财政政策,将援助资金输送到企业和个人手中。

各方反应和潜在影响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干预并非没有争议或潜在影响。

市场反应: 当时,市场对美联储的举措普遍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是“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股市也随之企稳回升。
通胀担忧: 如此巨量的货币注入,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对未来通胀的担忧。虽然当时经济处于通缩边缘,但长期来看,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仍然可能推高物价。
道德风险: 一些批评者认为,大规模救助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让企业和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政府支持,而不去主动进行必要的改革和风险管理。
政策效率: 如此庞大的计划如何有效执行,如何确保资金真正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结

总而言之,2020年4月9日美联储的2.3万亿美元贷款举措,是应对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下,一项极其重要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行动。它不仅仅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更是一种对美国经济核心——企业和就业——的直接支持,意在稳住经济基本盘,防止系统性崩溃。这次行动也标志着美联储在危机应对中,其职能边界和工具箱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后来的经济复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留下了关于货币政策长期影响的讨论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直看我文章的人,应该都很清楚我的一个观念。

那就是不能去孤立的看待问题,除了要全方位看待问题,并且很多事情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最近围绕着石油价格,各国精彩纷呈的是博弈,其实还跟美联储最近做的一件事情有关。

那就是在前天,美联储宣布将扩大债券购买计划,垃圾债也将纳入购买范围内。

这件事情,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为了给页岩油产业续命。

本文会就此做一个详细分析。

之前文章也跟大家介绍过,美国当前的垃圾债市场,有很大一部分是页岩油企业发行的。

这个规模有多大呢?

到了2019年底,美国的企业债券已经达到了9.6万亿美元的规模。

其中各个评级的构成如下:

这里面债券的评级里,A级债券,属于风险系数比较好的投资级债券。

而B级债券里,以BBB级债券为分水岭,BBB级债券已经属于高收益债券,但还没有被评定为垃圾债。

但BBB级债券跟垃圾债只有一步之遥,被定义为“一旦经济衰退,有可能债务违约”。

而在BBB级债券以下的BB级和B级债券,乃至C级债券,都属于垃圾债范畴。

垃圾债简单说就是有债务违约风险的债券,因为存在较大风险,所以这类垃圾债给出的利息收益都会比较高,这样才有可能人去买。

目前美国债券市场里,有41%的债券是BBB级债券。

而所有垃圾债加起来差不多是28%的规模。

按照美国截止去年底的9.6万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债券计算,垃圾债总规模差不多是2.68万亿。

而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发行的债券总规模差不多是9300亿美元。

即使按照整个债券市场规模计算,美国页岩油企业发行的债券,也差不多占据了1/10。

是美国企业债券市场发行的主要构成。

这个规模是很庞大的,这也跟页岩油企业过去几年来的融资模式和开采模式有关。

跟传统石油企业不同,页岩油企业的开采,需要大量资金支出。



我们从上图统计的33家页岩油企业的过去这8年的现金流水平情况可以看到。

页岩油企业的日常经营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这跟页岩油开采技术本身有关。

页岩油开采技术,虽然革命性的把很多以前被视为不可开采的石油资源,变成了大量可开采石油。

但问题是,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

即使按照目前最新的统计,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普遍在43美元~48美元之间。

而相比之下,沙特的开采成本不管怎么计算,通常都被视为10美元以下。

所以,沙特的石油公司,开采石油并不需要耗费太多成本,是真正意义上的现金奶牛。

然而页岩油企业则反过来,页岩油企业的开采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而且页岩油技术还需要耗费大量研发资金,来寻找降本方法。

这使得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基本都成为了资金黑洞。

那么页岩油企业为了维持住这庞大的资金支出,就需要大量融资。

在2016年以前,页岩油企业还能通过股权融资。

然而在2015年沙特发动的石油价格战,导致一大批美国页岩油企业倒闭。

从而使得资本市场认清了美国页岩油企业无法产生大量现金流的危险性。

所以从2016年开始,美国页岩油企业的股权融资水平就出现急剧下降。

在美股上市的页岩油企业,动辄就是几倍PE,不足1PB的估值比比皆是。

所以,从2017年开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基本都只能靠债务融资来维持自身生命。



从下图可以看到,在2017年开始,美国页岩油企业超过90%的融资方式都是依靠发行债券来进行。

而从2016年开始,美国页岩油企业发行的大量债券,将从2020年开始,连着几年集中到期。



其中2020年~2022年,是连着3个的偿债高峰。

2020年是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第一个偿债高峰。

并且从上图可以看到,在2020年美国页岩油企业到期的债务里,利息费用占据超过40%的比例。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页岩油企业过去几年,为了融资,给出的利息究竟有多高。

由于在2016年之后,美国资本市场已经看穿这些页岩油企业的巨大风险,所以都不大愿意给他们融资。

这使得页岩油企业为了融到资,不得不发行利息极高的债券。

页岩油企业通常就是发行高息债券,以美好的石油前景来许诺,从而维持住自己的日常开采生产经营。

然而这一切美好前景,都在这场石油价格战中,被统统搅碎。

由于疫情造成的石油需求骤减20%,再加上3月9日开始沙特和俄罗斯之间默契配合的石油价格战,导致国际石油价格暴跌,WTI美油甚至一度跌破20美元,截止上周五也还在23美元的低位徘徊。

我过去的文章跟大家说过很多次,只要WTI美油维持在40美元以下的低位,基本上当前所有美国页岩油企业,都会出现巨额亏损。

本身这些页岩油企业,长期以来都是负的现金流,还背上了巨额债务。

一旦石油价格暴跌,收入骤降,不但别说现金流转正,还会因为巨额亏损,面临破产的风险。

也就是说,一旦当前WTI美油价格维持在40美元以下,美国页岩油企业,都不用等到债务到期的时候才出现债务违约。

而是有可能提前破产。

这实际上已经有了先兆。

在4月1日,就有今年首家申请破产的页岩油企业。





破产的这家惠廷石油名声很大。

惠廷石油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见证者和领军企业之一。

在2014年,惠廷石油以60亿美元收购了竞争对手科迪亚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成为了巴肯、三叉页岩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商。

直到目前,惠廷石油公司依然是北达科他州第二大的石油生产商。

所以连这样的美国页岩油巨头都申请破产,其他中小规模的页岩油企业日子有多难过,大家可想而知。

而这绝不是孤立,早在3月中旬,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由于其背负的90亿美元的负债以及油价暴跌的重重压力,已经开始与债务重组顾问接洽。

能源研究公司Pickering Energy Partners LP预测,未来两年时间,多达40%的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有可能会陷入破产困境。

这就是当前在低油价时代里,美国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困境。

虽然在2020年美国页岩油企业到期债务总规模也才448亿美元。

但当前美国页岩油企业面临的债务危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债务违约危机。

而是因为巨额亏损导致的破产风险,所带来的的债务危机。

说白了,是美国页岩油企业整个9300亿美元债券有可能因为大规模破产而爆发的危机。

因为一旦企业破产,其所发行的债券就会一文不值。

刚申请破产的惠廷石油就是一个例子。

惠廷石油的股价,从2019年最高的30美元,跌到现在只剩下0.25美元。



这不仅仅只是股价暴跌。

数据显示,从二月中旬至今,惠廷石油到期债务的价值已经暴跌了90%以上,1美元债务的价值现在仅为6美分。

这是因为正常只要企业不破产,还具备偿债能力,那么不管中间债券价格如何暴跌,投资者只要能拿到期,就能从公司拿回本金和利息。

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个过程中企业申请破产了,那么持有这家企业债券的投资者,很可能就血本无归,别说拿到利息,连本金都可能打水漂。

这使得一旦企业出现破产风险,那么持有债券的投资者,会疯狂抛售手里的债券,从而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甚至暴跌90%以上。

换句话说,当前石油战的持续进行,长期低迷的油价,使得9300亿美元的美国页岩油企业债务,有可能出现崩盘的危机。

这首先会导致两个问题。

1、会极大冲击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要知道2008年引发次贷危机的也只是6000亿美元的规模,更别说如果930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出现崩盘,会直接榨干美国当前脆弱的金融流动性。

因为现代金融体系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一旦出现这样规模的信用风险,所造成的的连锁反应,会经过美国极其丰富的金融衍生工具,层层放大风险。

2、会导致美国大量投资机构血本无归,从而引发风险连锁反应。

投资美国页岩油产业的,有很多都是一些大型投资机构。

一旦这9300亿美元的页岩油债券崩盘,损失最大的自然是购买这些债券的投资者。

而这些投资者正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主体,一旦他们出现超大规模的损失,必然只能在其他地方去拆东墙补西墙,这会进一步加剧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此前美国的垃圾债市场已经“休克”,自3月4日以来,美国企业就没有再发行垃圾级债券,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长的停滞期。

这里顺便日常鞭挞之前让人啼笑皆非的股债切换理论。

发明这套理论的人,声称沙特发动的石油价格战,帮助美国进行股债切换,从股市暴跌中出逃的资金,会流入干涸的债券市场,完成所谓“史诗级金融大挪移”,解除美国金融困境。

所以按照这位大V的说法,不管是美股的暴跌,还是石油价格战,都变成对美国天大的有利。

这种说法完全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连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都分不清楚,但因为提出这个理论的是某个有百万粉丝的大V,所以这个本来不值得一提的理论,流传甚广。

其实要不是整天经常有人拿这个错漏百出的理论来询问我,我也懒得去反驳这种事情。

但实际上,美联储在过去一个月,疯狂印钞,来解决流动性危机,不单单只是美股的流动性,还包括美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事实上,沙特和俄罗斯默契发动的石油价格战,正是导致当前美国垃圾债市场陷入干涸的真正元凶。

因为石油价格的暴跌,让投资者对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前景极其担忧,从而大量抛售手里的债券,而由于信心缺乏,这些抛售的大量债券,才出现无人接盘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过去一个月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和垃圾债,收益率飙涨,价格暴跌。

美联储在过去一个月的疯狂印钞,其实更多就是为了解决因为股市暴跌+油价暴跌,所引发的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危机。

换句话说,其实那位大V完全说反了,美股之前的暴跌+油价暴跌,别说股债切换,反而是引发美国金融体系过去一个月流动性危机的真正根源。

也因为如此,美联储才需要在过去一个月里,疯狂印钞超过6万亿美元,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解决流动性危机。

不过一直到3月底,美联储宣布扩表4万亿+2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个差不多合计6万亿的印钞规模了。

下图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这是美联储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印钞过程。



美联储在3月底虽然把扩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只覆盖到AA级债券,对于BBB级乃至BB级垃圾债,是不涉及的。

这毫无疑问,并不能解决风险最大的垃圾债市场。

但问题,当前美国没有投资者,愿意去碰垃圾债市场。

而被垃圾债深套的各路大机构和大资金,就不得不跟美联储求援。





最终美联储在4月9日,宣布将扩表范围再一次扩大,会开始购买一些“堕落天使债”,也就是垃圾债。

这是美联储历史上,第一次去购买垃圾债。

这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

我之前在3月26日的这篇文章里,曾经跟大家介绍过。



债务危机,并不能因为印钞而消失,只会发生转移。

想解决债务危机,只能依靠企业恢复正常盈利能力,获得偿债能力。

但很明显,只要WTI美油价格长期低于40美元,发行了9300亿美元债务的美国页岩油企业,绝对没有偿债能力。

换句话说,只要油价持续低迷,围绕在美国石油企业上的债务危机就不会消失,只会发生转移。

一旦美联储扩表,通过印钞的方式去购买垃圾债,这实际上只是把美国当前的债务风险,从那些机构投资者的身上,转移到了美联储身上。

只要石油价格继续低迷,这些页岩油企业并不会因为美联储买垃圾债的行为,而就不会破产。

且一旦这些页岩油企业因为低迷的油价持续大额亏损,会出现债务滚雪球式增加的可能。

这使得,即使美联储主动帮助页岩油企业发债,来给页岩油企业续命。

也只会让风险积累得更大。

也就是说,美联储亲自下场购买垃圾债,实际上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真正的“本”,还在国际油价的博弈上。

你比如说,要是国际油价现在飙升回60美元,甚至80美元,那么美国页岩油企业什么危机都不会有,马上成为了香饽饽。

而如果油价还继续维持在40美元以下,那么这时候给美国页岩油企业续命,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油价持续低迷,今年夏天美国页岩油企业一样还是会出现大规模破产。

到时候这些企业破产,那么其所发行的债券就会变成巨大的坏账。

而跑去购买这些垃圾债的美联储,就会承担着巨大的坏账所带来的信用风险。

美联储以往的资产负债表里,是极少出现坏账的。

因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主要购买对象是国债。

国债正常是不可能出现坏账的。

然而在3月底美联储开始购买AA级企业债券,到现在连BB级垃圾债都开始购买。

这类垃圾债的违约风险很大,这使得美联储不得不承担这些垃圾债变成坏账的风险。

一旦出现坏账,美联储就不得不再通过印钞来填补上这些窟窿,这毫无疑问会进一步稀释美国的国家信用。

而这一切,我估计就是俄罗斯,或者说我们所想看到的局面。

美联储其实也很清楚,但他为什么还要亲自下场去买垃圾债,甘愿当“堕落天使”呢。

原因是美联储别无选择。

美联储实际上是美国的大资本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代表的是大资本利益集团。

而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因为债务危机出现流动性危机,损失最大的就是这些大资本利益集团。

所以,美联储亲自下场买垃圾债,救页岩油企业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救那些被垃圾债深套的大资金。

所以,美联储甘愿当堕落天使,实际上是在透支美国的国家信用,来给这些大资金解套,当接盘侠。

这一点,我们从美国的垃圾债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下图就是美国的垃圾债今年走势。



从图中看到的那个巨大的下跌,就是3月份开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所带来的的。

代表的是美国的垃圾债出现巨大抛压,资金疯狂出逃的一幕。

而在4月9日美联储亲自下场购买垃圾债后,垃圾债价格出现暴涨,已经差不多快回到了3月份暴跌前的水平。

这实际上意味着,美联储的亲自下场,实际上是在帮助场内大资金解套。

这跟去年9月份开始美联储疯狂扩表,是给美股里的大资金创造出逃机会,是一个性质。

这都是美联储在借助“美国国家信用”,通过透支美国“国家信用”,来帮助大资本出逃。

而这最终损伤的是美国的国家信用。

必然会导致我今年1月份所说的“美元霸权必将落幕”。

因为美联储这样无休止的印钞,肯定是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从3月份要扩表4万亿+2万经济刺激计划。

再到前天又新推出了2.2万亿美元的贷款刺激计划。

这加起来差不多就是8.2万亿美元的印钞规模了。

而要知道,一直到今年初,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还只有4万亿美元。

换句话说,如果美联储的这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全部落到位,需要扩表8万亿美元。

那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很有可能从年初的4万亿美元,在年底暴增到12万亿美元。

这么恐怖的印钞规模,必然是会对美国的国家信用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联储这样疯狂印钞,实际上就是在把通胀压力转嫁给全世界。

所以世界各国如果不傻,就得好好考虑去美元化的问题。

而一旦各国开始集体去美元化,那么美元霸权不但会落幕,还会出现美元大量积压在美国国内,从而把美国过去几十年转嫁给世界的通胀压力,一次性全部还给美国。

到时候甚至可能出现美元不如纸的一幕。

当然,要从美元霸权落幕,到美元不如纸的一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演变过程。

但现阶段已经有了一些迹象。



俄罗斯是世界上当前去美元化做得最彻底的国家。

而白俄罗斯基本就是跟俄罗斯穿着同一条裤子,实际上俄罗斯当前也一直在推动国际社会来一起去美元化。

包括我们的顶层战略“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必须建立在去美元化的基础上。

只有美元霸权落幕,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看最近一个月的石油价格战,实际上可以看到,由石油价格战所引发的美国金融股市崩盘,再到美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危机,再到美联储亲自下场购买垃圾债。

这都是环环相扣的真正的大国博弈。

堪称真正史诗级的大国博弈,比小说电视剧还精彩的内容。

实际上,美联储前天晚上亲自下场购买垃圾债的时间点,也很微妙。

恰好就是欧佩克+召开减产会议的时间点。

而我们都知道,欧佩克+这场减产会议里,沙特突然跳出来背刺,直接亮了明牌,跟俄罗斯一起共同进退。

而俄罗斯也变相帮沙特多承担了50万桶的减产配额。

这才使得沙特能够在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00万桶减产目标,降低到250万桶的减产配额下,还实现了一份注过水的1000万桶减产配额。

但即使如此,在昨天,墨西哥还主动跳反出来,坚决反对要求墨西哥40万桶的减产目标。

墨西哥坚持只减产10万桶。

乃至昨天晚上的G20能源会议,发生了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是墨西哥一直坚持,不能减产23%,也就是欧佩克对其要求的40万桶减产要求。

墨西哥只愿意减产10万桶。

这种情况下,欧佩克已经明确表态,如果墨西哥不愿意减产40万桶,这份高达1000万桶的减产协议,就会因为这区区的30万桶而流产。

于是,对于维护油价最有需要的美国,自然就着急了。

这才出现很奇葩的一幕,那就是美国愿意主动帮墨西哥承担额外的25万桶的减产配额。

这个意思是,美国必须在满足各方对其要求的200万桶减产基础上,要再额外帮墨西哥承担25万桶的减产配额。

这个事情最后也被特朗普所承认。



然而,墨西哥的10万桶+美国的25万桶,距离欧佩克所要求的的40万桶,似乎还差5万桶。

而昨天晚上的G20能源会议,就为了这5万桶,而争论不休,从昨天晚上10点开会,一直开到今天凌晨5点多,还没开完,原计划应该是凌晨2点就要结束的。



最终在今天早上7点才总算开完了这个会,但最后出的联合公报,却没有提及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具体减产配额。



这个简单理解就是,这一晚上的会,差不多都白开了。

一直到今天晚上,欧佩克+还没有解决墨西哥不愿意接受检查安排的问题。



这对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丢人之极。

因为美国昨晚实际上都原因主动帮墨西哥多额外承担25万桶的减产需要。

但还是不被欧佩克+所接受。

这里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其中一个原因是,按照美国当前法律体系,美国的石油公司都是私人企业,美国ZF是没有权利要求其减产。

但按照美国的说法,只要油价持续低迷,自由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导致企业减产。

美国自己估算,预计到今年底美国页岩油企业会被动减产200万桶。

但实际上,我昨天文章也分析过,从今年1月份之间,美国的石油钻井数量就降低了25%。

所以实际上,美国页岩油企业,实际减产规模肯定会远超这个数字。

因此,现在欧佩克+各方所要求的美国确立的减产承诺,实际上只是“没事找事”。

说不好听点,就是故意找茬。

所以,甚至连美国主动帮墨西哥减产,都要这样揪着不放。

大家也都知道,美国最后实际减产肯定会比200万桶更多。

但就是非要美国给一个减产承诺。

这实际上只是欧佩克+,或者说俄罗斯,在极限压迫美国,做出更多让步而已。

只要美国愿意做出更多让步,估计这份注过水的减产协议,马上就会生效。

但即使最后减产协议生效,WTI美油价格仍然很难涨回40美元。

我从中只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各方不停的在扇美国耳光。

美国说实话,作为世界第一大国,混到这种田地,也是够丢人的。

要搁十几年前,有人敢这样对美国,美国早就航母开过去,飞机导弹犁地了。

而实际上,也是在前天晚上沙特开始跳反亮牌后,美联储终于忍不住开始下场购买垃圾债,甘愿当“堕落天使”。

这实际上,应该也是美联储看到石油价格拯救无望,不得已只能亲自下场救火。

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沙特和俄罗斯的这场默契表演,通过石油价格战,最终逼迫了美联储亲自下场购买垃圾债。

而这个在我看来,应该是红方和俄罗斯的全球去美元计划中的重要一个环节。

美联储亲自下场购买垃圾债的行为,实际上是美元霸权落幕的重要关键环节。

只有美联储这样不断透支美国国家信用,那么后面全球发动的金融战里,红方和俄罗斯才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来彻底整垮美元霸权。

因此,实际上我们这样梳理下来,大家可以发现,这一切都是围绕着红蓝之争作为最核心的大国博弈。

这样的大国博弈,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里,绝对是史诗级博弈。

人类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一场超限战。

这是极其复杂的,以我的能力,也只能通过我的分析,帮助大家管中窥豹,来察觉一些端倪而已。

但即使只看到这样的冰山一角,也已经足够震撼人心,可以预见,今年还将发生许多大事,载入史册。

而我们都是这场史诗级博弈的历史见证者。

我也会通过我的文章,来持续帮助大家追踪记录这样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相大白。

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发表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user avatar

呼吸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4月9日美联储那次震撼市场的大动作——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这可不是小数目,而是要把整个美国经济都兜住的架势。背景铺垫: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首先,得知道当时美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迅速蔓延到美国。为了遏制病毒传播,各地纷纷采取封.............
  • 回答
    关于“2020年4月9日辽宁舰航母穿越台海”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其意义和影响:首先,需要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在讨论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核实消息来源。对于军事行动的报道,官方的声明、有公信力的军事媒体的报道、以及可靠的军事分析人士的解读更为可信。如果消息来源不明或仅是猜测,那么讨论的意.............
  • 回答
    2020年6月9日,天极网组织了一场关于荣耀智慧屏X1和小米电视4系列的拆机直播,这无疑是当时家电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我对此的看法是,这次直播非常有意义,而且直播的呈现方式和内容都值得细细说道。直播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我们得明白,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视机这种产品,尤其是在选购阶段,内部的用料、做工.............
  • 回答
    2020 年 4 月 2 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股价经历了令人震惊的崩盘,盘前暴跌约 90%。这一事件是由于公司承认伪造了其部分财务数据,尤其是销售收入。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调查。以下是对瑞幸咖啡伪造收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
  • 回答
    2020年4月1日发生在天津西站的男子倒地猝死后被两位医生成功抢救生还的事件,是一起非常感人的公共事件。它不仅展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也引起了公众对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普及以及社会救援体系的广泛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事件的经过(根据公开报道还原): .............
  • 回答
    2020年4月4日这个日子,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对于那些热爱公共娱乐活动和网络文化的人们来说。那天,我们国家举行了全国性的哀悼活动,为了悼念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为了配合这场庄重的悼念,一系列与公共娱乐相关的活动被暂停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公共娱乐活动的全面禁止。这不仅.............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 回答
    看到这个数字,心里确实五味杂陈。36万的确诊病例,过万的死亡人数,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流逝,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生活被彻底打乱。在2020年4月6日那个节点,新冠疫情在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阶段。此前几个月,从最初的少数病例,到迅速蔓延,再到全国范围内的紧急状态和封.............
  • 回答
    2020年4月22日,中国海军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成功下水了中国海军的第二艘075型两栖攻击舰,这无疑是当年中国海军建设中的一个重磅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军事观察家们的高度关注。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它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和长远影响。技术性能的飞跃:075的“大块头”与“全能身手”首先.............
  • 回答
    2020年4月14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多只债券的兑付将出现延期。这一消息如同投向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立刻在金融市场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让海航集团的债务危机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当时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要理解海航这次的延期兑付,得先梳理一下当时海航集团所处的整体环境,以及为什么这件事会引发如此大.............
  • 回答
    2020年4月4日,那个特殊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超越了个体悲伤的肃穆。全国性哀悼活动,那响彻云霄的警报声,那在街头巷尾静默站立的人们,那一辆辆缓缓驶过的汽车熄灭的灯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集体的心声:纪念,缅怀,以及一种深刻的共情。那一天的哀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同步。它是一种社会情感的.............
  • 回答
    2020年4月4日,美国的确诊人数突破31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标志着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反映了病毒在美国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病毒能够感染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说明其在社会层面的渗.............
  • 回答
    自2020年4月10日起,花桥、宝华山、阜宁、黄口、阜南、夏邑县这六个车站的停运,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且对当地的交通、经济以及居民生活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停运的原因分析车站停运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
  • 回答
    截止到2020年4月28日,美国新冠病毒累计确诊病例突破百万大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心痛的数字。作为全球第一个突破百万确诊的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无数的生命被疫情吞噬,无数的家庭因此破碎,更是对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数字的背后,是生命的重量一百万,这个数字本身就显得冰冷而抽象。.............
  • 回答
    2020年4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值得仔细解读的经济指标。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M2增长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20年4月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的一年.............
  • 回答
    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解读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首先,这个6.0%的数字本身就说明,在2020年4月,我国城镇就业形势仍然比较紧张。要知道,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晴雨表,它直接.............
  • 回答
    2020 年 2 月 4 日,特斯拉(Tesla)市值正式冲破 1500 亿美元大关。这一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跳跃,更像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预示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加速到来,也让那个以“疯狂”和“颠覆”著称的男人,埃隆·马斯克,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数字背后,是怎样的能量在涌动?如果.............
  • 回答
    NVIDIA在2020年5月4日发布的 Ampere 架构 A100 GPU (代号 GA100) 毫无疑问是那个时期计算领域的一颗重磅炸弹,它不仅仅是性能的飞跃,更代表了 NVIDIA 在 AI 和高性能计算(HPC)领域野心的又一次具象化。要深入理解 A100 的意义,我们得把它放到当时的市场和.............
  • 回答
    2020年5月,中国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却出现了3.7%的下降。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是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解读的。这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挑战。CPI同比上涨2.4%:背后的“猪”和“非猪”首先,我们来看看CPI(居.............
  • 回答
    看待2020年8月的CPI同比上涨2.4%和PPI同比下降2%,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背后反映的经济状况和内在逻辑。这两组数据虽然是宏观经济的“冷暖晴雨表”,但它们各自的走向以及同时出现的背离,揭示了一个充满复杂性的经济图景,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全球正处于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之下。CPI同比上涨2.4%: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