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剪辑,加上紧张刺激的音乐,看得我热血沸腾!
首先,从医疗和卫生系统角度来说,院外猝死救治是最考验医生业务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心理素质、责任心的!两位医生的表现完美无瑕,天津西站的生命保障到位,AED及时应用,体现了我国基础建设中对猝死者的考虑,体现了公共系统对人的关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拯救了一个24岁的小伙子。小伙子才24岁!一个家庭的希望,他是不幸的,又是极其幸运的!
其次,在新冠疫情之下,勇于做嘴对嘴人工呼吸,是超脱了一般的医德范畴,只有真正舍身忘死的医生,才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抢救者之一的女医生,是我大学同学,我们医院血液科的医生。那句“总不能不管吧!”让我一眼认出来是她!我们一起踏进北大校园、一起出国、一起回国,而这句话,让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有理想、有担当、有热情、肯牺牲、专业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金子般的心灵。事后她一直很低调,我是等到这条视频在朋友圈刷爆才知道这件事的。
-------破3万赞------六更-------
谢谢大家~破万太快没啥可更的…没想到我玩知乎以来最大的流量来源于我闺蜜…之前一直卖海龟医生的人设都红不了…然而她不想红…
回复最多的是,对医生的感谢,对医生的崇拜,对同行的敬佩。
其次是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疑虑,希望能弄清楚被救者的核酸情况。感谢大家对马医生的关心,她现在已经隔离了14天,没有任何症状,大家不用担心。
最后其实是马医生的心愿,从医学角度很想知道病人最后诊断,想知道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已经委托记者去西站打听,未果(并不想直接联系病人,已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马医生婉拒了宣传、采访和报奖、以及某些网红餐厅的霸王餐邀约。她的事迹已经被北大人民医院(我院)、北大医学部(我院上级单位)、北京大学(我院的最高管理单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知乎热度已经上到第7名,微博热搜第4名。马医生原话是:不想红,不想摆拍,只想做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说,全网都是女医生的报道,男医生呢?男医生是真正的扫地僧,目前许多媒体及社会机构也在找他,如果男医生您看到了,请私信我。
向高以翔先生表示哀悼,希望我们国家的AED越来越普及。
很多人都说,北京大学是为国外培养人才的跳板,但是马大夫的事迹可以告诉大家,在现在的中国,依然有像马医生这样医德医技俱佳的海归医生守护着大家的健康。
很高兴看到评论里的正能量,我们想要的社会,是大家互相敬佩、互相体谅、互相支持的社会,医患关系不一定会因此而变好,但希望大家看到如此舍身忘死的医务人员,能给予白衣天使一份信任。
五四青年节,马医生在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的活动上发言,她已经成为了学校的骄傲,学校的符号~
————————————再更————————————
马大夫是在太太太优秀了~
今年北大医学部毕业典礼,作为演讲嘉宾出席,讲述抗疫故事。
与我偶像乔杰院士同台。
想起了录取通知书上那句话:
今天你为北大而骄傲,明天北大为你而自豪。
天时地利人和,抢救的医生专业,AED及时。
对事件做个基本的复盘。强调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希望大家再遇到类似事情时候,人人都可以伸出援手。
在户外场所如果遇到视频中 青壮年突发意识丧失,不自主摔倒在地。
要首先确保周围环境安全,要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进行抢救。
从视频中可以明确的看出,两位医生很专业。
并不是直接开始胸外按压,而是经过了基本的判断,是否有意识,是否有自主呼吸。
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一个人晕倒原因很多,并不是每一个都需要心肺复苏!!
比如
长时间未进食引起的低血糖昏迷,昏迷者仍然会有自主呼吸;
长时间久坐、久蹲后站起,会出现短暂的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倒,晕倒之后随着头脚位置处于同一度水平线头部的供血会恢复,接下来也会缓慢苏醒。
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是有创的,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等,所以一定不要盲目的进行胸外按压。
对于非医学专业来说,看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鼻翼是否有煽动,这个过程可以持续5秒。并不推荐观察外周血管搏动(把脉),因为外行测不准原理(循环未完全中断外周搏动减弱)。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再强调训练其检查脉搏,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
对于徒手心肺复苏来说胸外按压(compression, C)和人工呼吸(breathing, B)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但ABC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A,开放气道(airway, A),可能很多外行不太了解。人晕倒后气道不能完全打开,抢救人员可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
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这张图是我最为动容的一张。
事实上在非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指南中,取消了人工呼吸这一项,我们更愿意的是保护你自己。
而这项指南出来的时候,还没有新冠肺炎流行,能在这种情况下取下口罩为患者做人工呼吸,需要付出极大的牺牲。
而从视频上看,她一秒钟都没有犹豫
为什么这次抢救能够引起这么大反响,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天津西站配备了除颤仪!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开始使用!!
碰巧这个病人也是室颤!
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
对于室颤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CPR及除颤,存活率是最高的。
后面三张图放一起,是因为完成了开放气道(airway, A),胸外按压(compression, C)、人工呼吸(breathing, B)以及电除颤,急救人员到场后,现场急救就可以停止了。后面的事情就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去年我在这样一个题目中说到:千万不要凉了一个人的热血,他们的存在,让我也明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并不是挂了我的号才是我的病人,如果可以,我愿意出手挽救陌生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