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郑重声明,以下抄自天涯论坛帖子内容(作者:七剑战歌之风月),并非本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原文如下:
1,M2总量209.35万亿,上月是208万亿,没有继续大规模增加,全球危机导致各国都处在宽松状态,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压力不大,国内没有本质性降息,对企业只是流动性支持,国内没有什么刺激经济计划实施,只是对企业救助的货币投放。
2,M2增加11.1%,复工复产并不成功,没有实施经济刺激,从M2增加来说,没有继续给企业大规模救助实施(跟三月份比较),M2增加只是比三月分略有增加。M2增加主要是防止企业流动性危机爆发,跟上月一样,企业并没有把资金用于投资、生产环节,只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正常的生产活动并没有恢复,更没有什么报复性生产、投资。由于继续处在危机状态,银行能救助的企业、个人家庭有限,全社会货币流速变慢,没有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企业破产倒闭更加严重,失业爆发继续,国民经济处在最困难的时期。
3,M1增加5.5%,在大量投放救助信贷后,由于企业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爆发,M1环比并没有增加,就是说人们没有收入去消费,按正常时期来说,M2增加投放后M1会猛烈增加,就是货币刺激有效,全社会从投资到消费增加,货币流速加快,企业回收资金猛增,就会形成M1增速快于M2的情况,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就是说企业并没有正常生产,人们没有正常的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全社会继续处在经济停滞状态,没有恢复正常。
4,M0增加10.2%,由于继续处在危机状态,人们手里的现金并没有回流到银行,全社会继续处在恐慌中。
5,社会融资增加12%,影子银行监管没有继续严厉监管,货币宽松。
现在跟平时正常时期不能同日而语,复工复产并不顺利,瘟疫危机还没有过去,经济暴跌,无法停止,这是一场灾难,最后演绎成全面的各种危机不是没有可能,随着各种危机陆续爆发,央行数据会随危机重新定位,或许发生M2衰退,未来危机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只能等危机进一步爆发后我们才能知道。
感谢邀请,人民银行在深知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时候,通过向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方法,把保就业和稳增长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但它有个副作用是,在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这也增加了货币市场到信用市场之间的淤积。人民银行过段时间还是要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经济V型反转,这个问题容易解决一点,如果经济没有V型反转,那么这个问题就棘手一点。很有可能人们银行在上半年没有使用的手段,下半年还是要用出来
而这个问题的本源可能是一个超出人民银行能力范围的矛盾,所以我也理解人民银行尝试先保就业稳增长。不在矛盾最激化的时候解决问题(虽然我一直都觉得矛盾最激化的时候恰好很方便解决问题)
首先为了保就业,人民银行确实增加了对于企业的融资
初步统计,2020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10亿元,同比多增124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579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亿元,同比少增10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7亿元,同比多增93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9015亿元,同比多506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357亿元,同比少10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5亿元,同比多53亿元。
同时企业的存款增加也不少
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
从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来看,这应该是用来“保就业,稳增长”的钱。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直升机撒钱的机制,居民的收入依然依赖工资,所以希望企业的存款会慢慢变成居民的存款。
而且确实要承认,由于LPR的改革,对于企业的信贷投放,无论是效率还是价格上都有提高。这点从人民银行自己的报告里也看得出来
我们是1:3.5的放大效应,欧美是2.5:1的缩减效应
所以从这一点上,中国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可能好于欧美。我们复工更快,信贷支持也更多。当然这点比较奇葩的是,我们的权益市场反而弱于欧美,所以这两个背离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抛开好的一方面不说,任何举措都有代价,这样做的代价是,在疫情之前,经济增速和居民的预期回报率就拉开了一点差距,当前这种错配更严重了。这其实是我理解中,过去2年共和国最核心的矛盾,我们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了,但居民企业依然在期望一个过去的高速增长。这个问题被疫情激化了,人民银行保就业和稳增长的举措可能也会加剧这个激化。然而我们终究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这张图中间是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和票据收益率的走势,请留意这里是有两个错配的,理财产品是6个月,票据是3年,而且是AA级的票据。这相当于说,做了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之后,当前居民部门的预期回报,还是要高于市场能够提供的回报率。
而且这里最无奈的一点是,这种背离并不是居民部门太贪得无厌了。考虑到3%左右的CPI,长期经济增速预期在4%-6%左右,居民部门一个4%的预期回报率真的不能说是过分。我们将心比心一下,中国那么多低收入群体(恰好也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理财手段),本来积攒存款就不容易,4%的回报率确实不算高。这可能也是人行对于降低存款利率非常迟疑的原因之一
而另外一边同样无奈的是,企业在疫情下也承担不起过高的融资成本。所以人民银行想要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同样是非常合理的诉求。
这个世界最无奈的问题往往就是大家谁都没错,但放在一起却不对。
这个问题不全是货币政策的问题,所以没有办法把锅都甩到人行身上。但这个背离并不会太持久,他终归会修复,两种可能性
世界并不是童话故事,所以有时候就会遇到这种非常蛋疼的两难选择,因此大家都只能尽力向前。
如果要说机会的话,我不记得我在哪里看过一句话,我觉得是很贴切的:“利率走低的世界里,权益市场有一天会是最后的 Searching for yield 去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