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2020年4月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回答
2020年4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值得仔细解读的经济指标。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

M2增长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20年4月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的一年,中国虽然在年初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但到4月,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经济活动正在有序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措施,其中货币政策的宽松是重要一环。

应对疫情冲击的货币政策: 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刺激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市场流动性,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包括多次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以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等。这些举措的直接结果就是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更加充裕,从而推高了M2的增长。
财政政策的配合: 除了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发力。例如,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等,这些资金的运用最终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广义货币。

M2余额增长11.1%意味着什么?

11.1%的同比增速,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它反映了以下几个层面的信息:

1. 货币供应的充裕: 这是最直接的解读。充足的货币供应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 经济复苏的信号: 货币供应的增加,加上实体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共同构成了经济复苏的图景。银行贷款的增加,企业投资和消费的活跃,都会体现在M2的增长上。
3. 通胀压力的潜在考量: M2的快速增长,理论上存在引发通胀的可能。然而,在2020年4月,中国的通胀压力整体是可控的。一方面,疫情导致部分商品需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不过,M2的高增长率依然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指标,因为它为未来的通胀播下了潜在的种子。
4. 资产价格的影响: 充裕的流动性也可能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影响资产价格,比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尽管实体经济复苏是主旋律,但过剩的流动性寻找出路,也可能催生资产泡沫的风险。

M2构成及其细节的分析:

理解M2的组成部分(M0、M1、M2)的变动,能帮助我们更细致地把握经济动态。

M0:流通中现金。 M0的增速相对平稳,体现了人们日常的现金持有量。
M1:流通中现金 + 单位活期存款。 M1的增速往往更能反映企业的活跃程度和投资意愿。如果M1增速快于M2,可能表明企业盈利状况好转,更倾向于持有活期资金以备投资或使用。
M2:M1 + 居民储蓄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证券客户保证金 + 外币存款。 M2包含了更广泛的货币形式,包括了居民的储蓄和企业的定期存款。2020年4月,M2增速高于M1增速,说明居民储蓄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增长可能更为显著。这可能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出于预防性储蓄)以及企业对投资仍持谨慎态度有关,也有可能是企业将短期资金转化为定期存款以获取利息。

需要注意的几个角度:

1. 结构性问题: 仅仅看M2的增速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资金的投向。这笔钱是否有效地流入了实体经济,支持了生产和投资,还是更多地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或者流入了房地产等非生产性领域?
2. “剪刀差”: M2和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M2增速远高于M1增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它可能表明经济活力不足,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意愿不强,资金只是趴在账户上,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3. 国际比较: 将中国的M2增速与同期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中国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4. 未来的影响: M2作为一种滞后指标,其当前的高增长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以及信贷环境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 2020年4月中国M2余额同比增长11.1%,是当时政府为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的直接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经济复苏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作用。然而,这一数据也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潜在的通胀风险以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从来都不是简单地看一个数据,而是要将其置于复杂的经济运行体系中,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郑重声明,以下抄自天涯论坛帖子内容(作者:七剑战歌之风月),并非本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原文如下:

1,M2总量209.35万亿,上月是208万亿,没有继续大规模增加,全球危机导致各国都处在宽松状态,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压力不大,国内没有本质性降息,对企业只是流动性支持,国内没有什么刺激经济计划实施,只是对企业救助的货币投放。

2,M2增加11.1%,复工复产并不成功,没有实施经济刺激,从M2增加来说,没有继续给企业大规模救助实施(跟三月份比较),M2增加只是比三月分略有增加。M2增加主要是防止企业流动性危机爆发,跟上月一样,企业并没有把资金用于投资、生产环节,只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正常的生产活动并没有恢复,更没有什么报复性生产、投资。由于继续处在危机状态,银行能救助的企业、个人家庭有限,全社会货币流速变慢,没有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企业破产倒闭更加严重,失业爆发继续,国民经济处在最困难的时期。

3,M1增加5.5%,在大量投放救助信贷后,由于企业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爆发,M1环比并没有增加,就是说人们没有收入去消费,按正常时期来说,M2增加投放后M1会猛烈增加,就是货币刺激有效,全社会从投资到消费增加,货币流速加快,企业回收资金猛增,就会形成M1增速快于M2的情况,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就是说企业并没有正常生产,人们没有正常的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全社会继续处在经济停滞状态,没有恢复正常。

4,M0增加10.2%,由于继续处在危机状态,人们手里的现金并没有回流到银行,全社会继续处在恐慌中。

5,社会融资增加12%,影子银行监管没有继续严厉监管,货币宽松。

现在跟平时正常时期不能同日而语,复工复产并不顺利,瘟疫危机还没有过去,经济暴跌,无法停止,这是一场灾难,最后演绎成全面的各种危机不是没有可能,随着各种危机陆续爆发,央行数据会随危机重新定位,或许发生M2衰退,未来危机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只能等危机进一步爆发后我们才能知道。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人民银行在深知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时候,通过向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方法,把保就业和稳增长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但它有个副作用是,在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这也增加了货币市场到信用市场之间的淤积。人民银行过段时间还是要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经济V型反转,这个问题容易解决一点,如果经济没有V型反转,那么这个问题就棘手一点。很有可能人们银行在上半年没有使用的手段,下半年还是要用出来

而这个问题的本源可能是一个超出人民银行能力范围的矛盾,所以我也理解人民银行尝试先保就业稳增长。不在矛盾最激化的时候解决问题(虽然我一直都觉得矛盾最激化的时候恰好很方便解决问题)


首先为了保就业,人民银行确实增加了对于企业的融资

初步统计,2020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10亿元,同比多增124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579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亿元,同比少增10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7亿元,同比多增93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9015亿元,同比多506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357亿元,同比少10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5亿元,同比多53亿元。

同时企业的存款增加也不少

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

从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来看,这应该是用来“保就业,稳增长”的钱。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直升机撒钱的机制,居民的收入依然依赖工资,所以希望企业的存款会慢慢变成居民的存款。

而且确实要承认,由于LPR的改革,对于企业的信贷投放,无论是效率还是价格上都有提高。这点从人民银行自己的报告里也看得出来

我们是1:3.5的放大效应,欧美是2.5:1的缩减效应

所以从这一点上,中国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可能好于欧美。我们复工更快,信贷支持也更多。当然这点比较奇葩的是,我们的权益市场反而弱于欧美,所以这两个背离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抛开好的一方面不说,任何举措都有代价,这样做的代价是,在疫情之前,经济增速和居民的预期回报率就拉开了一点差距,当前这种错配更严重了。这其实是我理解中,过去2年共和国最核心的矛盾,我们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了,但居民企业依然在期望一个过去的高速增长。这个问题被疫情激化了,人民银行保就业和稳增长的举措可能也会加剧这个激化。然而我们终究需要面对这个问题。

这张图中间是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和票据收益率的走势,请留意这里是有两个错配的,理财产品是6个月,票据是3年,而且是AA级的票据。这相当于说,做了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之后,当前居民部门的预期回报,还是要高于市场能够提供的回报率。

而且这里最无奈的一点是,这种背离并不是居民部门太贪得无厌了。考虑到3%左右的CPI,长期经济增速预期在4%-6%左右,居民部门一个4%的预期回报率真的不能说是过分。我们将心比心一下,中国那么多低收入群体(恰好也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理财手段),本来积攒存款就不容易,4%的回报率确实不算高。这可能也是人行对于降低存款利率非常迟疑的原因之一

而另外一边同样无奈的是,企业在疫情下也承担不起过高的融资成本。所以人民银行想要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同样是非常合理的诉求。

这个世界最无奈的问题往往就是大家谁都没错,但放在一起却不对。

这个问题不全是货币政策的问题,所以没有办法把锅都甩到人行身上。但这个背离并不会太持久,他终归会修复,两种可能性

  • 类似2016年10月,在通胀预期恢复之后,票据收益率开始走高,贷款利率走高经济复苏,但这个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需要海内外各方的支持
  • 类似2017年10月,放弃经济增速目标之后,居民部门预期的回报率继续降低,这需要凝聚社会共识,而且可能需要时间

世界并不是童话故事,所以有时候就会遇到这种非常蛋疼的两难选择,因此大家都只能尽力向前。


如果要说机会的话,我不记得我在哪里看过一句话,我觉得是很贴切的:“利率走低的世界里,权益市场有一天会是最后的 Searching for yield 去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4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值得仔细解读的经济指标。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M2增长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20年4月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的一年.............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 回答
    2020年9月15日“一箭九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商业遥感卫星.............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20年10月中国M2同比增长10.5%这事儿。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挺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M2是啥。M2,简单来说,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它包含了我们平时手上拿着的现金(M0),银行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相对较低的存款,比如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等。你可以.............
  • 回答
    2020年9月,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9%,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M2代表什么。M2不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它还包括了存款等更广泛的货币形式。简单来说,M2的增长速度反映了社会上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钱多不多。10..............
  • 回答
    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全面启用电子客票,这绝对是一件大事,而且是朝着更便利、更高效方向迈出的一大步。我一直觉得,咱们高铁能发展得这么快,技术和管理上的革新功不可没,电子客票的推广就是其中一个特别接地气的体现。首先,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方便!以前坐火车,特别是长途,得揣着一张纸质车票,生怕弄丢了。过安检、.............
  • 回答
    近期,一些外国媒体聚焦中国20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普遍指出该数字为2.3%,并将其描述为“40多年来的最低点”。要全面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数据本身的解读与背景首先,必须承认,2.3%的增长率确实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布的较低经济增长数字之一。但将此数据孤立地看待,而.............
  • 回答
    2020年,中国人口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双重下跌,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年份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以及年轻人婚育观念的巨大转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一、 结婚率下跌:晩婚晚育与“不婚”思潮的崛起首先来看结婚率的下跌。这背.............
  • 回答
    洞察就业新趋势:从“绿牌”与“红牌”专业看高考志愿填报《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发布的“绿牌”与“红牌”专业名单,无疑为正在为高考志愿填报而焦虑的学子们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过去几年就业市场趋势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人才需求的一种预警和引导。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
  • 回答
    人民网在2020年关于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报道,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预警。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维度的。要理解这一预警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口负增长”究竟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特定时.............
  • 回答
    2021年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达到2.82小时,比前一年增加了24分钟。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24分钟的增长,是好是坏?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24分钟的增长并非凭空而来,它与202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 疫情的.............
  • 回答
    爱德曼(Edelman)发布的信任度调查报告中,2020年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5%,这一数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爱德曼信任度调查的背景和方法论: 什么是爱德曼信任度调查? 爱德曼是一家全球顶级的公关公司,其每年发布的“爱德.............
  • 回答
    2020年那个关于“中国人最愿意为教育买单”的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神经。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得从几个维度去细品。首先,“愿意为教育买单”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研究价值,也很能反映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逻辑。 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
  • 回答
    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先抑后扬的V型反弹曲线,尤其是在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这个数据在当时全球普遍面临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把它置于当时那个极其特殊的全球和国内环境中来细细品味。一、疫情的“黑天鹅”与经济的“急刹车”2020年初.............
  • 回答
    2020年9月2日,印度政府宣布,基于“国家安全”和“印度主权”的考量,再次封杀了118款中国应用程序。这其中不乏一些在印度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应用,比如《绝地求生》(PUBG Mobile)、支付宝、百度、新浪新闻等,还有一些之前被封禁应用的变种或类似功能应用。这次封禁行动,对于中国科技公司和印度数字.............
  • 回答
    2020年6月29日晚,印度政府宣布封禁包括TikTok、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程序,这一消息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科技竞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都具有不小的意义。事件背景与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大背景。就在几个月前,也就是202.............
  • 回答
    调查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发布了约1.5万篇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道,相比前一年增长了57%。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背后反映的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数据本身揭示了什么?这个数据的飙升,直接说明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舆论场中的活跃度呈现爆炸式增长。57%的增幅不是小幅度的波动,而是一个显著的、.............
  • 回答
    中金公司下调2020年中国GDP增长预期至2.6%,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它反映了专业机构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理解中金公司及其报告的意义。中金公司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简称,是中国内地首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它以其深厚的行业研究能力、对.............
  • 回答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那可是每年都牵动着无数人心,尤其是在“三农”问题上,它几乎是风向标。这份文件里提到“到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目标,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对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强烈决心和战略考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目标。首先,这是对过去发展成就的肯定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类院校取消2020年艺术类部分专业校考,改为以高考文化成绩直接录取这一事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背景:2020年,在中国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许多高校,包括顶尖的艺术类院校,都对招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