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年中国人每日平均休闲时间是 2.82 小时,比 2020 年增加 24 分钟?

回答
2021年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达到2.82小时,比前一年增加了24分钟。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24分钟的增长,是好是坏?我们应该如何解读?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24分钟的增长并非凭空而来,它与202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

疫情的常态化与“宅经济”的延续: 2021年,虽然疫情的爆发强度有所减弱,但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国内也时有局部聚集性疫情发生。这使得一部分人养成的居家办公、学习的习惯得以延续。线下娱乐、社交活动的限制,自然将更多的时间释放出来,转投到了线上娱乐、家庭内部活动等方面。对于那些生活在疫情相对稳定地区的人们来说,生活节奏可能有所放缓,也为休闲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

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线上服务越来越便捷和多元。从在线观看视频、听音乐,到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再到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和知识付费内容,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着人们的休闲选择,也降低了获取休闲资源的门槛。过去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路途上或排队等候的事情,现在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轻松实现,这无疑是挤出休闲时间的重要因素。

社会对“休闲”概念的重新审视: 在经历了2020年的特殊时期后,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和生活的平衡。对健康和身心状态的关注度提升,也促使人们更加主动地为自己安排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与其说是“被动增加”了休闲时间,不如说是人们更加“主动地去争取”了这些时间,以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那么,这24分钟的增长,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对个人身心健康是积极信号: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过度劳累和压力是普遍现象。如果这24分钟的增长意味着人们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阅读、陪伴家人、培养兴趣爱好,那么这对提高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无疑是有益的。它可能意味着一些人开始意识到“慢下来”的重要性,为自我充电,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也可能掩盖了结构性差异: 需要警惕的是,这个“平均数”可能掩盖了不同人群之间巨大的休闲时间差异。例如,那些仍然承受着“996”工作模式,或者从事低收入、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他们的休闲时间是否也相应增加了?如果增加的休闲时间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群体,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平均值的增长视为全民福祉的提升。

休闲方式的转变值得关注: 这24分钟的休闲时间具体是如何被利用的?是更多地沉浸在虚拟世界,还是更多地回归真实生活中的体验?如果休闲时间主要被碎片化的信息流(如短视频)占据,而忽视了深度阅读、高质量社交或实际的户外活动,那么这种增长的价值也需要打个问号。它可能是一种消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和充电。

对社会经济层面的影响: 休闲时间的增加,理论上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休闲时间的增长是否伴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这些新增的休闲时间是否能转化为更有效的社会经济活动。

总而言之,2021年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增加24分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它反映了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调整、数字经济的渗透,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我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种增长,因为它可能意味着更多人开始重视生活平衡和身心健康。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审慎的视角,深入分析这种增长背后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和休闲方式的潜在问题,并思考如何引导和利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休闲时间,使其真正转化为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动力。 这24分钟,既是一个量化的变化,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质化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大家都成为了时间管理大师吗?不是的。

是大家都更加注重休闲娱乐了吗?不是的。

我的几个猜测,毕竟不知道数据怎么来(因为也没人问我,怎么就莫名其妙算进去了)

所以是猜的啦

1、因为疫情相关的就业影响

其实大家应该会记得,2020年初的集体呆在家抗疫,是有大量人口呆在家里不断休闲的。

那怎么2021年反倒比2020年的平均休闲时间更多了呢?

我猜,和失业率有关系。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1—6月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63.5%,新增就业目标完成情况良好。1—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的措施,有力地稳定了市场预期,保障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不过另一组数据可能让青年人会有所担忧。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带动青年人失业率上升。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5.4%,比5月份上升1.6个百分点。

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5.4%,比5月份上升1.6个百分点。

精力最旺盛的青年,失业率为15.4%,精力无处发泄,那就休闲吧。

2、中流砥柱的中年人,基本很难有休闲时间。

对于不同职业的人群,大调查发现,选择没有休闲时间比例最高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全职妈妈(爸爸)。
从不同年龄看,36-45岁的中年人最辛苦,上有老下有小、事业正处上升期,经常忙到没有时间享受生活。

想想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休闲?

是有的!!!如果你在凌晨1点打开游戏客户端,你就知道了。

刚奶完娃的、刚加完班的、刚照顾好父母的中年人们,

都会熬夜1小时,让自己有个放松的时间。

3、太闲了是没有幸福感的。

整体趋势上看,并不是休闲时间越长,人们的幸福感就越强。休闲时间1-3小时的人群,幸福感是最高的。

事实上,都挺幸福的....不是么。

最后,

幸福的人生大抵是这样的:

身体健康,工作稳定,父母健在,知己两三,有点闲钱,有点时间,有点爱好,盗不走的爱人。

好工作大抵如此: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达到2.82小时,比前一年增加了24分钟。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24分钟的增长,是好是坏?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24分钟的增长并非凭空而来,它与202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 疫情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这场盛会不仅仅是对于过往一年互联网公益成果的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度思考。它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数字时代为公益事业带来的无限可能,以及如何籍此触及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人成为公益的参与者、贡献者。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数字浪潮中的公益新篇章首先,我.............
  • 回答
    2021年1月21日,日本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达到4873人,这一数字确实超过了当时中国官方公布的新冠死亡总人数。看待这个数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数字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进入2021年初,日本的疫情形势,尤其是死亡人数,出现了明.............
  • 回答
    中国日语高考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21年达到约20万人的规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中国社会、教育以及国际交流格局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 经济全球化与就业市场的需求驱动:1. 日本经济的韧性与合作机会: 尽管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
  • 回答
    对这个问题进行解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宏观的国际关系、微观的个体认知,以及信息传播的演变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解读角度和相关论述:一、 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变化:这是影响两国国民好感度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因素。 2010年左右的背景: 全球化深入与经济合作: 2008年金融危.............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 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确实令人瞩目,vivo 凭借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举夺魁,OPPO紧随其后位居第二,而苹果则占据了第三的位置。这个排名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剖析。vivo 的崛起:稳扎稳打,用户心智的成功收割vivo 能在2021年登上榜首,我认为是其多年来持续.............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年8月中国货物出口19028亿元,同比增长15.7%:拨开疫情迷雾,看中国外贸韧性与挑战2021年8月,中国货物出口额达到19028亿元,同比增长15.7%。这一数字在持续扰动全球经济的疫情阴影下显得尤为亮眼,仿佛一缕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传递出中国外贸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然而,表面的光鲜之下,.............
  • 回答
    关于杨振宁先生2021年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无疑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感动中国”这个奖项的意义。它并非一个纯粹的科学奖项,而是更侧重于人物的精神感召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尤其是在道德、品格、精神风貌等方面能够引起大众共鸣。这.............
  • 回答
    realme 提前完成 2021 年中国市场 1000 万手机销量目标,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消息。要知道,中国手机市场竞争可谓是白热化,各大品牌你争我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交出超预期的成绩单,realme 的确有两把刷子。我的看法是,realme 能提前达成这一目标,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
  • 回答
    2021年7月,荣耀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飙升至14.6%,强势挺进前三甲,这无疑是中国手机市场格局变化中的一个重磅事件。从当年年初独立以来,荣耀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脱胎换骨”到“王者归来”:荣耀独立后的快速崛起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荣耀在20.............
  • 回答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全球第一,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也反映了中国电影产业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强劲的复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看待这个成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成绩的意义和解读: 中国电影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在全球疫情持续、国际电影市场普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
  • 回答
    关于福布斯2021年统计中国亿万富豪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背后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一些社会经济趋势。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其创新能.............
  • 回答
    关于2021年9月12日中国五艘军舰出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的传闻,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各种解读。要来聊聊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消息的来源。如果这是一个“网传”的消息,那么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我们去核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层出不穷,我.............
  • 回答
    法国在2021年3月3日批准了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的播放执照申请,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件。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不仅仅是两国之间媒体交流的一项具体操作,更折射出更深层的地缘政治、信息传播以及媒体监管等方面的考量。首先,从法国的角度来看,批准CGTN的播放执照,可以从几个层.............
  • 回答
    2021 Q4 苹果首次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深层原因剖析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公司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越华为,以微弱优势登顶,结束了长达六年的“小米/华为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多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在中国市场策略的调整、华为的战略转型以.............
  • 回答
    行吧,说到这个蒸汽平台在中国要推出试玩,还得从2021年1月16、17号那两天说起,也就是完美世界嘉年华。这事儿,怎么说呢,挺复杂的,就像你走进一个装修了好久的房子,终于要开门迎客了,心里头既有期待,也有那么点儿不确定。首先,这肯定是个大动作。你想啊,蒸汽平台(Steam)在全球的游戏圈子里是什么地.............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