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度忍让,不和印度一般见识是因为印度牛吗?不是,是因为中国对印度有几百亿的顺差,能在印度赚不少钱,尤其是今年经济不好的前提下,为了赚钱,只要印度不过分,我国实际不吃亏,面上印度爱吹就吹去。
印度即不让中国在印度赚钱,又在印度洋妨碍中国赚钱,还在边境挑事,还那么不经打,是不是真的觉得中国不敢打你啊?
几个军区想赚军功提干升官的心都急不可耐了,不是中国产业资本为了赚钱拉着,早打起来了。
中国产业资本前面劝架,你印度后面拆中国产业资本的台,是不是亟不可待的想和解放军友好交流了。
印度继续加速不要停~
我一直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出海策略是有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太低,只考虑市场因素,把重心放在了价值最高的市场(美国)和人口最多的市场(印度),结果是冒然把大量资本投入到国家力量投射范围之外,背上了巨大的政治风险而不自知。我原先一直以为这个风险会最先在美国兑现,没想到印度先出事了。
政治敏感性低在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中是普遍现象,大家在去政治化的环境长大,对政治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基本心态是我不去搞政治,政治也不要来搞我。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年轻人组成的互联网公司政治敏感性低也不足为奇了。
带着这种天真的心态出国必然会遇到大问题,真的以为生意就只是生意,只要大家能一起赚钱就天下大同了。
早点被现实打脸是好事,尤其是印度这种执行力差一巴掌打不疼的。早点吸取教训,按照国家影响力布局,第一重视东亚市场,第二中东非洲拉美东南欧,第三西欧。
至于美国和印度市场,要小心谨慎,要懂政治,自己不懂也没关系,雇懂的人来干就行了,多雇几个江南大儒,江南大儒有一个好,拿钱就办事,必会卖力斡旋。
印度是一个民族主义很强的国家。在这方面我还挺尊敬印度人的。
其民族主义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海外的印度人往往比华人更有自信,工作中表现得更aggressive(这个词不知道怎么翻译)。我认识的印度人其撩妹水平远超东亚人。
印度修建高铁,选择从日本技术引进而绝非依赖中国,经济方面的原因大家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在民族性上,印度人视中国为头号对手。有骨气的就不会向对手屈服。
外网上最常见的评论就是印度牛逼,虽然看上去很傻,但是这恰恰包含了普通印度人对他们自己国家的自豪与热爱。
我们嘲笑他们喝恒河水,十亿牲口;他们也同样嘲笑我们ez girl,崇洋媚外。
儒家文化圈的人,所具备的骨气是在战争时期可以同仇敌忾,鱼死网破。从抗日战争的中国到抗法战争的越南,再到硫磺岛的日军;但是一旦到了和平时期,这种骨气就容易被迅速消磨,从日本的慰安所到越南的美军基地,再到中国的洋大人。就连央视禁播NBA遭到了许多网友的反对。
我现在最怕的就是中国为了拿回印度市场而服软。我希望中国学习韩国三星:对自己不喜欢的国家(中国)拒绝道歉,即便失去了中国市场,依然骄傲地作为龙头把电子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中国人的思维想不通的是,意大利的奢侈品为什么要辱华呢?难道他们不怕失去中国市场吗?但是意大利奢侈品的思维是“我宁可失去中国市场(还不一定)也要坚决辱华,因为辱华比较爽”。
古有虎门销烟
今有印度门销软件。
建议把杨永信派去印度,治疗印度使用tiktok的网瘾印度人,用了tiktok就给他电击,电到他再也不敢用为止。
我乎竟然没有名单里?
难道我乎“打印”不够厉害?
到了印度人干这件事的时候了。
这些APP已经证明了市场能力,所以印度只需要通过行政干涉,将这些应用的流量强行截断,本土直接抄一遍就好。
于软件开发技术能力上,印度的水平一直就比中国强,所以抄一份也是很容易事,
至于抨击印度政体,或是幻想印度没有了这些App就活不下去的说法,没什么意义。
即使是印度自己搞不定这些APP,那么按照全球七十多亿人,印度有十几亿人,直接将全世界中近七分之一的用户与中国断开,然后用这十几亿的市场去亲近欧美,反正钱给谁赚都是赚,也是不错的买卖。
国内媒体太多刻意贬低性宣传印度,却忽视了印度有多少精英在硅谷混得风生水起,无论是否愿意承认,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搞社交方面,印度都比中国要强。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一个历史上一直是被殖民的国家存在的天然优势,就是可以顺理成章的接受自己是一个弱主权国家,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总之,封禁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但是为什么会这个时候发生?
全球评级机构穆迪将印度主权评级下调至最低投资级别
为什么下调,因为印度近年财政出了问题,未来印度的经济都不容乐观,所以急需各方面引入资金,所以接着就是顺理成章向美国求助。
美国因为疫情原因,中美关系风云变幻,很多用于在中国投资的资金,为降低风险,纷纷进行了撤回。
但是撤回的钱总是要投资用的,印度政府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其实,这些都是套路。
但是印度会不会成功呢,这个也可以推断,印度能少量吸引到一部分资金,但是远远不如印度所预期的。
然后,印度还是会眼睁睁看到美国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中国。
原因很简单,印度政府缺钱,各种手段一起上,然后之间产生了一堆漏洞,结果出了问题,之后出现类似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然后谁投谁亏。
中国会进一步开放投资,红利直接摆在这里,能尝到甜头的投资,紧接着会大幅度涌入了。
然后莫迪下台,换个政府,又觉得从中国薅羊毛较容易……
后面自己编
这集我看过。当年天朝关了几个社交软件,网络内外一片嘲讽,中英文段子层出不穷。几年后回头看,本土互联网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纷纷表示:兔子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盛世如您所愿。
当初兔子摸着鹰酱过河,现在轮到印度摸着兔子过河了。
但有趣的是,如今立场反转一下,年轻兔子们却毫无警觉之心,反而如同欧美人民一样狂妄自大,连应激反应都如出一辙。
你是否知道,印度2019年GDP跃居世界第五,超过英国,法国。那么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在很多国人眼里,他们仍旧是那个用不起厕所的国度?这与台湾人觉得大陆吃不起茶叶蛋,又有多少区别?
当年我国GDP跃居世界第五、然后世界第二的时候,你知道西方国家是怎么评价的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去看看我们怎么评价印度的就行了:“数据造假”、“腐败横行”、“底层民不聊生”……一样的,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不是很可笑吗?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古人诚不欺我也。
补充:
很多人没有搞清楚,并不是只有实力等同的才叫做威胁。印度固然不会成为第二个中国,正如中国还没有成为第二个美国,但已经被视为眼中钉。也不是只有军事力量叫做威胁,经济、外交同样需要警惕。一个领土接壤的10+亿人口大国,单纯失去这个市场,就已是难以估量的损失。你看看字节跳动、小米现在急不急。附一张小米的官推:
诚然,中国能做到的,不代表印度能做到。但有一个东西叫做后发优势,因为抄作业总是比自己解要容易得多,至少要快得多。以印度的体量,哪怕只抄到5-6成,那就已经不容小觑。后发优势咱们自己已经享受过了,你不能觉得只有中国高速发展,别人都发展不了,这就有点那个啥。你大可以列出看衰印度的N条理由,然而印度GDP已经世界第5了,这不叫发展什么叫发展?东边日韩早已是美帝鹰犬,西边印度再呈合围之势,这不叫威胁什么叫威胁?
总有人问为什么欧美始终对咱们有偏见,其实咱们自己对印度的偏见也好不到哪儿去,完全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再退一步说,印度有那么多问题,都已经爬到第5了,万一解决了问题呢?
你看,果然有人说:“印度的gdp也能信?”——对对,就是这个味儿,欧美也正是这样形容中国的。人类历史果然都是复读机。
印度这样一个大国,有中央政府和统一市场,据说软件业发达,结果被国际互联网巨头瓜分,实在是一种耻辱。
印度现在封中国APP,方向正确但还是太保守。应该借此机会把美国互联网巨头也隔离出去,为本土企业崛起创造环境。当然一下子完全断开可能有困难,但大方向应该是这样。这次借着反中的机会,至少可以狠狠打击一下美国巨头。
如何以反中为借口打击美国互联网巨头?简单,声称他们通共即可。眼下,美国的很多川普支持者和共和党强硬派本来就在说中国渗透美国以及美国互联网企业通共之事。印度政府可以与他们遥相呼应,各自为对方提供“通共证据”,这是双赢的事。
最重要的是动作一定要大。动作越大就越像是真的,此乃政治炒作之精要。
明年估计是拜登上台。这半年最好造成美国互联网巨头在印度重挫的既成事实,使得拜登上台后不得不吞下苦果。为何不得不吞?民主党建制派上台一定会试图统战各国联合反华。届时只要拜登政府对印度打击美国互联网巨头之事不放下,印度就拒绝与美国进行任何实质性交流协商甚至公开反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不由得美国不屈服。就算拜登政府就是不屈服,在全力反华的大局下也难以对印度有实质性伤害,印度可以借着美印关系紧张再打击美国互联网巨头一次。
更新:tiktok内容流封了,list里有些app也不能下载了,微信还能用。看来tiktok是重点目标。
原答案:
刚跟印度朋友确认了
目前印度用户没法从Googleplay下载tiktok了。但清单里其他58个还可以。已经下载过的还可以用。应该不是像中国一样从运营商下手。
至于影响,印度政府的选择会引导一部分印度用户的选择,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吧。
1.我13年开始做出海app,不管前几年还是现在,做全球类app,因为人口红利和本土app不给力,印度用户的份额绝对会排进top3。所以对这些app厂商最直观的损失就是损失用户量。
2.印度的arpu值超级低,跟欧美比差值几十倍以上,获客成本却没有低那么多,除了个别app,ROI是很难打正的。所以短期app厂商收益不会影响很大。
3.印度市场还是投资圈青睐的国家,很多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是抱着养孩子的心态,做长期投资。那这次打击只是一点小插曲而已,影响并不大。反而投资印度本土公司的还会受益。
4.印度本土的互联网公司肯定会受益,但他们是否准备好了吗?会像当年Google百度一样吗?之前印度的remove China app就来过一波,助长了一波情绪,像是为这次助推,但用户会长久吗?会反水吗?我觉得不一定。
5.相反我觉得Google和Facebook是最大的受益方。印度本地app替代性差点,但这两家产品覆盖面广,质量高,用户基数也有。
6.这次封禁list是59款产品,59款产品以外的类似产品会受益,目前看印度只通过限制印度用户下载Googleplay来封禁(还只封了tiktok),不限制使用,那推广apk还是可以的,对做特殊网络工具产品的厂商会受益,但这只限于高端用户。普通用户是懒得搞,搞不懂的。
7.目前来看,封禁手段不强硬,说不定只是一个谈判的手段而已,期待后续。
了解印度可以翻翻这几本书:
美国也有可能封禁了,见如下回答:
印度现在疫情还是上升。
和美国一样,印度政府也面临压力,需要转移。
边境冲突这个事情起因可能是下层军官暴走,但是发生了以后,莫迪政府一定会利用一下,用外部冲突转移内部矛盾。
接着这个事情,把中国互联网应用给禁了,是个挺狠的措施。
这类东西,用户换个APP注册的事情,可替代性很强,卡不了印度的脖子。
而印度人口多,用户人数多,这个市场又很大。
在印度搞国际化的互联网企业会吃点亏。相比之下,硬件企业还有回旋余地,小米,OPPO的销量会影响,但是不会禁止销售。
中国当年在互联网时代,用墙挡住一批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出来中国的互联网巨头。
印度只挡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挡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恐怕复制不了中国。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海外扩张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风险。
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自由国家的神话破产了。言论自由掉落到世界最底层。
印度所谓的国家安全就是个幌子,我倒是认为这是一个政府和印度互联企业的一次密谋。
按照正常的做法,印度政府应该通知各APP领导去印度签订《关于遵守印度法律及法规的同意书》各家企业公开表示依照印度法律规定运营网站,绝不做有损于印度国家利益和印度民间风俗的内容。拒绝签订同意书的,依法予以封杀。
正常情况下,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印度单方面不作任何解释调解工作,立即实施,这样做既有损于中国企业的利益,也有损于印度的形象和利益。
有损于中国企业的利益好理解,但是为什么有损于印度的利益呢?
首先,这样大面积无正当理由封杀,只能让外界得出外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风险巨大,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有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封杀。有人会问,这次只是针对中国企业,没有针对其他国家。但是,封杀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互联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APP网站的正常运行,APP网站被封杀,就和一家合法经营的企业被无理由查封禁止营业一样。如果某家APP确实存在违背印度法律的行为,那么印度政府就要拿出证据来,提交法院审理,依法进行判决。中国也禁止过一些美国的互联企业,但是前提是这些企业拒绝承诺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
印度这样大面积封杀,又没有提出一项具体的指控,只能说明印度政府不信守法律,不欢迎外国企业在印度开展业务。这样的投资环境,实际上有害于印度的发展。
这些APP里面有大量的视频内容,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印度人自己制作的。在视频网站制作视频节目,已经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一个创业项目,这当中的优秀主播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之路,他们在里面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大量精力,大量投入可谓倾其所有。印度政府一纸令下,全部归零,这当中的损失谁来买单?其中的所谓印度头条,有多少印度人写下高赞内容,这里面积累的粉丝关注,一下子就没了。
印度普通人能够接受吗?
这里面唯一可以得利的就是印度的互联网企业,但是没有优秀的外部竞争者,印度的互联网企业会搞成什么样子?
我在过往的回答中说过,印度军方此次搞出中印边境冲突,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印度国内有人希望利用这样的事件,从中渔利。
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不是十年前了,互联网行业投资巨大,一些印度的大资本家早就垂涎互联网这块蛋糕,无奈落在了后面,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去竞争,几无胜算。最好的办法就是游说政府,买通相关部门,直接利用印度的国家信誉和政府公权力公开下手,用最蛮横的办法将外国互联网公司赶出去。至于说会不会损害到印度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就不管了。
但是,封杀APP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思想领域的严格禁止,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看个视频,没那么复杂。印度老百姓有办法对付。
我们拭目以待。
昨日午夜,大雨滂沱,又潮又湿,枯坐家中,闲来无事,又不思睡眠,遂选了一个问题。写完便觉睡意惺忪,一场好觉。
现在接着说一说,印度为什么需要外来文化的滋养。
首先,中国行,印度就不一定行。
这个问题已经被无数次解构,无需多说。
中国是原生文化产地,中国这块地方从有历史以来,就一直是全球最大最古老的原创基地。
中国的神话故事,文字系统,天文历法皆与其他地域完全不同。
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马上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淘宝、微信甚至拼多多都是独一无二的产品。
而印度的原生文化,就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了。
湿婆神、梵文、和恒河文化,都不是这片土地上原生的。
这是雅利安人带来的,虽然也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这样的文化是诞生在古印度的尸骨之上。
印度最美的建筑是泰姬陵,但是泰姬陵却是阿拉伯文化。
曾经兴盛一时的佛教是尼泊尔人创建的,而佛教的历史和传说早就在印度平原上消失,被印度人遗忘。
进入近代的印度被英国人改造,最优秀的印度人全部去学习英国的文化,英国人建立起来现在印度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体系,甚至真正通行于全印度的语言是英语。
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给印度送去了APP,这就是又一次给印度以时代的力量。
这些外来文化的揉搓,搅拌,粘和,才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统一的印度。
外来文化在印度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是印度的主流文化体系,这样的历史潮流才是大势所趋。
印度没有原创的文化,或许曾经出现过,但是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历史的脉络就是最直接的证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诞生的基本条件。
对于印度来说,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外来文化对于印度的塑造才是真正的活水源头。
为什么古印度会彻底消亡?
这其实值得印度人民深思。
互联网空间的主权划分正在形成,新的硬边界即将在信息空间维度被确立,一根网线走遍世界的旧时代即将落下帷幕。
实际上不只是印度,美国对推特脸书上大批中国IP账号的集中爆破,对互联网准入的收窄,也表明其在互联网空间的独一垄断性地位被日渐侵蚀的局面下,美国也开始为新时代的到来未雨绸缪了。
其他主要国家类似的动作更是数不胜数,例如俄罗斯的全球断网试验,欧盟的数字税。
在互联网空间尚没有彻底主权化之前,抓紧最后的时间窗口期,通过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和互联网企业走出去等手段,跑马圈地,扩大版图,争抢所剩不多的无主之地。
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制定的有关议程,争抢话语权,让未来的互联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能够为我所用,于我有利,特别是在有可能出现的互联网护照或者互联网签证等领域,一定要抢夺或者参与规则制定过程。
在国际上煽动起要求美国交出国际互联网根服务器控制权的声浪,争取设置相关议程,就算不能形成实质性改变,也一定要牢牢占据道义制高点,并强力推进IPV6的扩张和部署。
天下已经完结,列国即将到来,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当一个国家内忧不断,社会可能动荡的时候,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制造”一个“外患”,或者把原本的外患无限放大。
只要有了外患,国内各个阶层就会莫名的空前团结。
工人忘了自己正在被剥削、女性忘了自己的就业歧视、同性恋忘了自己在社会上还被当做变态。
就算有个别人没有忘,也不敢公然发声。
一旦底层阶级任何反抗的举动,在“外患”面前都会被打成反动派、×国的间谍、给境外势力递刀子等等。
更可怕的是,这些卖国贼级别的帽子,大多还是同为底层的同胞扣上去的。
在全国上下一致对外的氛围下,有识之士噤若寒蝉、愚蠢之人一片沸腾,国内矛盾自然就没了。
印度的资本家和统治阶级,确实深知御人之道。
不要把这个问题单纯的看成是中印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全球化是不是走向终结。
很多人以为这仅仅是印度封杀中国APP,但是实际上欧盟那边已经着手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排斥美国,欧盟的大棒一个接着一个,从数字税,到反垄断,到隐私问题,欧盟那边也要建墙。
甚至美国本身都在搞互联网隔离,前段时间因为特朗普问题,推特在左派的压力下给特朗普的推特不断的上药,导致特朗普的竞选经理已经号召其粉丝转移到parler上。
如何看待?当然是国内一票互联网企业重大的投资损失咯。
这个时候扯什么印度的行政程序违法,扯什么印度人民离不开这些应用,扯印度政府的决定只会损害到印度自己的利益都是自欺欺人的场面话。中国企业不能继续在印度市场里薅印度羊毛,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就好像美国全面脱钩,禁止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薅中国的羊毛,美国企业损失惨重的道理是一样的。
更进一步说,虽然印度市场开发的程度还比较低,但这种近几年来快速成熟的市场,中国企业此时不能进去布局,让欧美对标的企业进去吃到这碗肉,今后十几年损失一大票收益事小,万一对标的友商在印度市场上成长起来了和自己竞争,这才更令人头疼。这也就是人口大国一个另类的筹码,以国内大市场的准入牌照作为武器进行市场干预。
总体来看,由于中印之间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地位关系,印度在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互联网领域使出这种招数,国内互联网公司近乎无解。
印度又没有绿色长城。
单纯的下架而已,又没封网,这么做意义不大。
只是印度人民为了正常使用互联网,同样也要开始学会安卓下载apk文件、iOS开美区账号了。
虽然印度政府没有阻断网络流量,很难说妨碍通信自由,但通过行政命令强行下架这些APP,也是公权力对私权的无耻侵夺。
更神奇的是,印度官方居然能毫不羞耻的把这种行径说出来,这咖喱味操作实在是惊到我了,真就直球出击不加掩饰啊?好歹说一句「你的APP在你家里,我们怎么能跑到你家关你家的app呢」啊……
另外我很好奇这次外交部会不会做出回应,以及怎么回应。
其实建墙现在越来越成为各国zf&智库认可的方法,至于印度这次的操作如何评价,就看到底最后接管市场的是印度自己的公司还是美国的了
今年印度经济衰退幅度很大,印度的疫情控制不住,失业率高涨,印度急需要转移内部矛盾。
本来印度想趁着中美掐架在边境耍个小聪明,搞点小动作,占中国点小便宜,臆想中国为了应对美国,应该无暇顾及自己的小算盘。
无奈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来打算靠着人多,中方无准备,去偷袭一把,结果中方的反应太快,狼牙棒也够犀利,被快速打脸,直接溃败,印方死了二十多人,中方估计是少数伤亡。
本来想去占便宜,结果死了这么多人,这下收不住场面了,印度国内炸锅了,印度民间开始刮起了抵制中国产品之风,当然这还不够。
印度军方为了挽回面子,全然不顾在尼泊尔、巴基斯坦方向的军事压力,调动大军跟中国对峙,结果基本功不扎实,运输装备途中把桥都压塌了。
虽然印度在中印边境集结了不少军队,连印军最先进的SU30战机都带过来了,声势浩大,但是要问印敢不敢开战,肯定是不敢的。
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搞不定,那还敢主动招惹中国,都是装样子的,只不过成本挺高。
打又打不过,装逼成本太高,四周的邻居又在施加压力,也没法动,最后印度只能再把把经济牌拿出来玩,开始了损敌100自伤1000的大法。
印度主动跟中国打贸易战,打经济牌,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军事上要收缩了,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
中印相争,美国得利。对美国的狗狗脸书推特whatsapp是重大利好消息。印度应该一并把美国的也封了,才能像中国一样培养出自己的互联网巨头。总而言之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国际环境是糟透了。中国同时与印度欧盟英国加拿大美国澳洲关系紧张,这样搞下去似乎不是办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