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告诉父母自己是 furry?

回答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指导,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与父母沟通你的身份:

如何告诉父母自己是 Furry:一份详细的指南

首先,请记住这不仅仅是关于“Furry”这个标签,更是关于你如何让他们理解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追求。这需要勇气、耐心和周全的准备。

第一步:自我认知与准备

在你与父母沟通之前,请确保你对“Furry”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

1. 深入理解“Furry”的含义:
核心是“兽迷”(Fandom): Furry fandom 是一个以拟人化动物角色为兴趣的社群。这些角色通常具有人类的特征,如直立行走、说话、思考,有时也有人类的情感和动机。
兴趣多样化: 不是所有 Furry 都做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喜欢创造和欣赏兽迷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有些人喜欢制作和穿着兽装(Fursuiting),有些人则喜欢角色扮演、参与线上或线下活动(如 Furry Conventions)。
不是性行为或恋物癖的代名词: 虽然性在任何兴趣社群中都可能存在,但将 Furry fandom 等同于性行为或恋物癖是错误的刻板印象。对大多数 Furry 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创造力、社区和对拟人化动物的热爱的爱好。
你的具体情况: 你是 Furry 的哪一方面?是喜欢画兽迷艺术?是想做兽装?是喜欢和大家交流?了解自己的重点,以便你更有针对性地解释。

2. 预设父母的可能反应和担忧:
不理解: 他们可能从未听说过 Furry,或者只听过一些片面的、负面的信息。
担忧你的“正常性”: 他们可能会担心这是否会影响你的社交、学业、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你是否“不正常”或“有问题”。
误解为儿童游戏或怪癖: 他们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孩子的幻想,或者是一种不成熟的怪癖。
对社会评价的担忧: 他们可能担心周围的人会如何看待你,是否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
文化或宗教差异: 在某些文化或宗教背景下,拟人化动物可能会被视为禁忌或不敬。

3. 准备好你的解释:
使用类比: 尝试用他们熟悉的兴趣来做类比。例如,“你知道有些人喜欢看科幻电影、扮演游戏角色、收集模型吗?Furry 也是一种类似的兴趣爱好,只是我喜欢的是有动物特征的角色。”
强调积极方面: 重点放在它如何让你快乐、激发你的创造力、让你找到归属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诚实但有选择性: 不需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细节都抛出来。先从核心的兴趣点讲起,逐步深入。
准备一些正面例子: 如果你有参与的正面活动、你创作的优秀作品、或者你认识的和你一样是 Furry 但生活很正常的朋友,可以作为佐证。
解释“Fursuiting”: 如果你涉及到 Fursuiting,你需要单独解释。强调它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种角色扮演,一种穿上“梦想中的自己”的体验,而不是让你变成动物。你可以说:“就像有些人喜欢cosplay(角色扮演),穿上动漫角色的服装一样,Furry 也会制作和穿着这种‘兽装’来扮演自己设计的动物角色。这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

选择一个安静、放松、不会被打扰的时机和地点进行谈话。

1. 时机:
避免压力大的时候: 不要选择在你或父母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比如考试前、工作不顺心、或者刚发生争吵之后。
选择他们心情较好、比较放松的时候: 比如周末的下午,一家人都在家,气氛比较轻松。
预留足够的时间: 确保你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不是匆忙结束。

2. 地点:
私密且舒适的环境: 最好是在家里,一个你们平常会轻松交流的地方,比如客厅或者饭后在餐桌旁。
避免公共场合: 在公共场合,父母可能会因为担心他人的眼光而感到不自在,反应也可能更保守。

第三步:开始谈话

以一种平和、诚恳的方式开启话题。

1. 循序渐进,不要突然抛出:
先从你的兴趣爱好开始谈起: “爸妈,最近我有一个新的兴趣,想和你们分享一下。”
可以先聊聊你最近的创作或活动: 如果你画了兽迷图,可以先给他们看,然后解释这是关于什么的。

2. 坦诚而直接地表达你的身份:
使用“我”开头的句子: “我想告诉你们,我是一个 Furry。” 或者 “我发现自己对 Furry 这个群体和文化很感兴趣,并且我也属于这个群体。”
解释“Furry”的含义: 在表达身份后,立刻开始解释,避免让他们自己去猜想。使用你准备好的解释方式。
强调这是你的身份,不是你的全部: “Furry 是我的一部分,但我也是你们的孩子,一个学生/工作者,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

3. 回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耐心倾听: 让他们提出他们想问的任何问题,即使你觉得问题很奇怪或很幼稚。认真倾听他们的担忧。
诚恳地解答: 用你准备好的解释来回答他们,或者诚实地说你不知道,然后表示会去了解。
安抚他们的情绪: 如果他们表现出担忧或困惑,试着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知道你并没有走弯路,这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例如:“我知道你们可能会担心,但我保证这不会影响我的学业/工作,反而让我更快乐,更有动力去做其他事情。”

第四步:展示积极方面

用实际行动和例子来打消他们的顾虑。

1. 展示你的作品和成就: 如果你画画、写故事、或者做其他创作,给他们看你做得好的部分。让他们看到你的才华和付出。
2. 介绍你的 Furry 朋友(如果可能): 如果你有非常好的、和你一样是 Furry 的朋友,并且他们生活得很健康积极,可以让他们和你的父母简单地认识一下,或者让他们知道你有一群和你兴趣相似但很正面的朋友。
3. 强调社区的正能量: 如果你参加过一些线上的或线下的 Furry 活动,并且这些活动是正面的、有组织的、有意义的(比如公益活动、艺术交流),可以分享这些经历。
4. 保持生活规律和责任感: 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业、工作、家庭责任不能因为这个兴趣而受到影响。持续保持一个健康、有责任感的生活状态,是让他们最安心的。

第五步:循序渐进,给时间让他们消化

这不是一次性的谈话就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

1. 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反应: 他们可能需要时间来理解、接受。不要期望他们立刻完全支持。
2. 保持开放的沟通: 继续和他们保持沟通,回答他们后续可能会有的问题。
3. 给他们接触的机会(如果合适): 如果他们表现出好奇,可以给他们看一些关于 Furry 的正面介绍视频、文章,或者你觉得比较“安全”的兽迷作品。但要确保这些内容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4. 必要时寻求支持: 如果你觉得难以独自面对,可以考虑在你信任的亲戚、朋友或者学校辅导员那里寻求一些支持和建议。

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

你的安全和福祉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预感到父母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被赶出家门、断绝关系等),请务必谨慎行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等待你经济独立、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后再进行沟通。
不要为了取悦而改变自己: 真诚地表达自己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和接受度。找到一个平衡点。
区分“喜欢”和“身份”: 你可以先表达你对某些角色的喜爱,然后才慢慢过渡到“Furry”这个群体身份。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
你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家庭的沟通方式都不同,你的父母也不同。这只是一份通用的指南,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重要的一点是: 这是一段关于爱和理解的旅程。你的父母爱你,他们可能会担心,但最终他们更希望你快乐和健康。用爱和耐心去沟通,相信他们会慢慢理解你的。祝你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靠。

你们一群人邀请我这个,我很崩溃哒,我不是福瑞控啊,我只是一个XP系统插件扩展比较丰富的人而已啊!


一般来说,你还是得自己认真攒钱。

一是,fursuit也有两千左右的,质量可以出街了,这些钱做点兼职还是攒得起的。

二是,这类爱好要和父母讲清楚恐怕比较困难。掏钱给你买个贵点的毛绒玩具,爹妈可能还能理解;你要把这身给穿上,爹妈多数得当场石化。

在这种巨大的疑惑冲击下,爹妈要是随手在网上搜出点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例如“十兽九基”,例如e站上路易前辈和雷格西狗子的激烈摔♂跤,例如某些fur装成人动作爱情片或主播画面...

你就无了。

不管你是真gay还是真直,你都得无。多数爹妈一定会觉得自己孩子在精神上出现了偏差,你的交友圈和收藏夹还有小书柜,怕是要遭一轮大清洗。

亲子关系大危机。

网上的氛围是很好,但现实里LGBT在我国依然承受着普遍的歧视。兽装这种爱好高度沾边,非常容易刺激到多数爹妈的固有观念,引发更棘手的家庭矛盾。


所以,自己攒钱吧。

老老实实打工啊,不要“陪我十次这套fur装就是你的了”这种奇奇怪怪的打工啊!

讲真,作为一名丝袜高跟控直男,兽装在我眼里和黑丝高跟套装是一类用品。如果从这个角度想,那这类爱好没必要硬追求外界的理解,在人身安全且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自己享受小圈子的快乐即可。

当然,还有很多是很单纯的furry,不涉及到xp的。那就当成一套贵点的lo装,自食其力就好。

不用纠结有毛无毛,健康结实的身体,不就是furry的灵魂嘛!(大雾)

user avatar

我:“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妈:“啥事?”

我:“其实我是个furry”

妈:“扶啥?”

我:“furry,就是喜欢毛绒绒的东西”

妈:“你要养猫啊?那不行,这个猫啊,它身上有……”

我:“……,妈我不是这个意思……”

妈:“养狗啊?你连自己都养不活养啥狗啊?这个狗啊,它身上……”

我:“……妈你少看点朋友圈文章好吗……”

妈:“你别说了,我不会让你养的……”

我:“我不是要养动物,我是想说我喜欢那种毛绒绒的,但是神态动作又像人一样的……”

妈:“猴子啊?”

我:“……,不是猴子……(掏出furry照片)是这种……”

妈:“毛绒玩具啊?你都多大了还喜欢这……”

我:“不是,里面是有人的……”

妈:“你想去迪士尼扮人偶啊?”

我:“妈我啥都没说……”


==============分割线===============

这个回答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一个赞评都没有,怎么突然火起来了……本来只是抖了个机灵,既然大家有一些问题,我就正经回答一下吧……

首先,什么是furry,好多人看完一头雾水。这时就要放出经典图:

很显然,图中1为兽耳娘,但形态过于人类,5则为完完全全的小狐狸了,形态过于兽化,因此二者均不属于furry,我们通常把2-4的阶段称为furry,其中又以3的形态最受fuury爱好者追捧……

这么说可能还是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解释得更明白:

1.猫和老鼠是furry吗?

TOM和JERRY拥有完全的人形动作与思维,同时也拥有兽化外表,完全属于furry

2.孙悟空是furry吗?

从定义上来说,大师兄确实是furry……

3.如果上个问题还没有疑问,那么二师兄是furry吗?

乍一看二师兄好像没啥毛,似乎不属于furry字面意思的“毛绒绒的”这种定义,但是根据以上定义,二师兄属于furry

4.接头霸王属于furry吗?

她没接头的时候,并不属于furry……

5.吴彦祖属于furry吗?

从广义的furry定义上来说,属于furry……

6.史瑞克里驴子属于furry吗?

虽然驴子会说话会吐槽,但是身形仍然属于驴,严格来说不能算做furry


扯远了,接下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如何向父母坦白自己是furry控?

首先很多人有误区,认为furry控一定是与性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希望和furry发生关系,或者是看见furry会进入性兴奋的状态。但furry控这一词严格来说并不完全和性联系在一起。

如果接受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就从“向父母解释你的xp”转变为了“向父母要钱支持你的小众爱好”。

正如前面抖机灵的回答一样,父母未必搞得清什么是furry,更不会联系到性的方面。你穿兽装的行为在他们眼中最多也就是“童心未泯”。前提是你不告诉他们这玩意儿要数千甚至数万的价格。

所以无论爱好是不是furry,想让父母掏这么一笔钱支持一个他们不理解的爱好,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题主如果经济尚未独立,还是先有限地为爱好投入,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user avatar

这问题是被引流了啊,上了一堆人首页,一些圈外的围观群众都跑来了。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者大多数似乎抱有一种“围观动物园里的珍奇动物”一样的心态点进来了。这无可厚非。如果只是单纯的“不了解”还好,至少还有“尝试去理解”的心态,而一点进来就开始■■和大放厥词批判一番的某些人,态度就有点糟糕了。

是该说某乎的部分用户本来就喜欢对别人的爱好进行指点呢?还是小众圈子被隔离久了,扔到阳光底下晒晒都经不起了。我想两者皆有。


下面是正经回答: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小众圈子的自卑感——为何“要告诉父母自己是furry”呢?

这句话本身就暗含了题主的潜意识认为“furry爱好就是见不得太阳的东西”。


这个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回应问题本身“怎样做去获得一种认同感”?是不够的,而且高赞回答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实用的建议了,加上我个人也没有购买兽装的经验,所以也无法提供有用的意见。我想做的是,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一些信息。

首先,为什么furry文化见不得光?

在百度上搜一下这个关键词,弹出来的图片就能告诉你真相。

furry圈与色情文化走得总是很近,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先前有调查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爱好者就是因为色情文化认识了furry这种东西”。

性在大部分文化中几乎是不可言说的神秘对象,这让furry爱好者本身就具有排外、自卑的心理。


但我们能下断言,furry就是一种喜欢兽人、毛绒绒的拟人动物的性癖么?


有意思的是,furry圈子之大,完全无法单纯地用几个特性(色情文化、变装的爱好)就去摹写圈内人士的人群画像,每种特征都无法涵盖其他人的特征,这也是furscience调查数据的显示——每个人都对furry这个符号有着不同的把握,唯一共同点就是“自称爱好兽人”。

我个人关注furry题材创作的画师也不少(甚至有几个玩纯艺的),相关作品质量也很高,这方面看,furry似乎只是单纯的一种创作的题材。这本身就很难定义了,要说兽人,你迪士尼动画里furry不也挺多的吗?……


Furry对所有爱好者而言,都是一种“性欲”的发泄对象吗?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群对furry文化中的情色文化相当排斥。

在一部分单纯喜欢furry形象的人眼里,furry是一种处于自身之外的对象,觉得furry很可爱,或者很帅。

在一些艺术家眼里看来,动物拟人,可能是一种象征的表达,艺术家喜欢借助隐喻来表达自我,兽人形象对其而言可能有独特的内涵,故而喜欢。

或者是单纯地喜欢某个特定的人物(比如娜娜奇也把很多人带坑里了),

在一部分人眼里,furry可能是自身的形象的投射,是一种想象超我的具象化。

又有一部分人对yiff文化嗤之以鼻。

人会在进行行为之后回溯自身的行为,并赋予新的命名,即便是一个喜欢yiff文化的furry,深入圈内后,furry对于其的意义可能会改变。本身作为一种性幻想的欲望对象,被圈子文化中对furry意义的崇高化重构。在一些圈内的文艺爱好者的叙事中,这种意义被描写为出于某种象征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是一种理想的虚构世界;或者象征着兽类的野性美,等等新的能指替换原先的性欲渴求

对furry形象的"爱好",可能是某种私人化的,原初的需求,压抑成欲望,这种欲望本身潜意识里被象征性地"移置"到这种对象上。而不单单只是某种由大量视觉刺激和文化影响形成的肤浅的"性倒错"现象,背后应该有更深层的心理因素。(自设,拟物这种现象就很好说明这不仅仅是性癖)

总的来说,我们实在是无法把握,furry这个符号对于爱好者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对象。

进一步说,这和“艺术爱好者”这种表达是类似的,艺术的定义在语言的活动下范围不断扩大,直到最后有两种“被称为艺术”的事物竟然毫无共同特征为止。所以“喜好艺术”表达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概念指向。

可能是指"单纯喜欢美术"或者"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行为表演",这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共性可言。

所以把furry的爱好定义成一种性癖是一种轻率的说法,我认为应该放弃所谓的定义,furry和低俗色情文化并没有什么真正必然的联系,仅仅用概率来说明因果性是不准确的。

我认为喜爱furry和所有其它爱好一样,并没有什么优劣雅俗之分。


“告诉父母自己是furry”是小众圈子特有的强烈身份认同,很多furry爱好者都想大声宣布自己的爱好,就像是gay对出柜的渴望一样。这是被压抑者企图宣告自己主体性的行为。在主流文化无形的言说秩序的支配下,亚文化总会有种突破秩序的冲动欲望(或者说侵占和吞噬本来就是文化的特征)。

在日常的网络讨论中,对furry和性癖的捆绑,在无形中施加了压抑。

这样冲破秩序的冲动也几乎超过了大部分亚文化圈子的常态——

如果你说你是二次元,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甚至大多数喜好动画漫画的人不会用“二次元”定位自己一样。更不会焦虑于,如何告诉父母“自己是二次元”这样的奇怪问题。

如果你是"字母圈人",你也不会像furry们一样如此渴望自我认同,以至于要在签名和头像上都要表明"我是字母圈人",大家都是秘而不宣地交流癖好。

那凭什么furry文化内在的冲动那么强烈呢?我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这种亚文化的触角实在是太广了,在许多爱好者的建设下已然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亚文化,同时内部的凝聚力也很强,无时不刻不在创造一种身份的认同感。

在社群内的身份认同感又是如何创造的?在furry圈子里展现出的排外感(以圈子来划分界限的表述本身就隐含排外的倾向),特有的词汇,仪式般的特定线下活动(极兽聚),独特的文化产品(主要插画,动画,游戏,服装等),一些可被崇拜的人物(大V),和凝聚的身份认同感(比如自设,用furry文化提供的符号形象重构新构建自身定位),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对外获取身份认同的欲望。这似乎也和"身份政治","饭圈"这样的文化现象类似。

每一次在群体里进行交互,都是一种强化身份认同的行为。

一套完整的文化体制,从自身定位,到私人爱好,社交圈子都能全方位进行量身定制,这种亚文化可以把它的能指链条延伸到各个地方,构筑爱好者的新主体,furry成为具象化的、显性的身份标识。

如此庞然大物没有表现出很强的侵略性,而是在被隔离出主流文化的秩序之外,隐逸在主流文化的阳光下。

这样的压抑,便会导致群体性的神经症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抛出主流文化的行为是通过对furry文化的异化而实现的,在日常网络交流中,furry总是仅仅被转喻为一种"羞于启齿的性癖",没有给furry文化一个清晰的定位,而被不断地调侃,比如"furry控是吧?""小心兽人控"这种梗。在日常笑话中隐含了对其的凝视。

在主流文化对客体的符号施虐中,把客体纳入自身意志之下,通过吞噬和暴力否认对方的主体性,达到凌辱的淫荡快感。

(不过我个人并不想对这种梗进行道德审判,毕竟自己用的也挺欢)。

任何一种单一的能指来对一种文化进行转喻,都是导致那未被描画的另一部分被抛出语言秩序之外,造成异化。

被拒斥进入语言秩序的主体,产生焦虑,便企图为其寻找一个可被定位的坐标,反映在个体身上,便是向外寻找认同。

furry文化没有进入到主流的视野中,便是以这样的一种遮蔽的方式存在,然而如果它们一旦出现在阳光下,就会遭来所谓的"异端审判"(一位答主也提到)

其实我认为宣布自己的主体性是好的,女性在父权制的言说秩序下,也在用各类女性向文化作品宣告自己的主体性,对抗所谓“男性凝视”。

文化是多元的才好,我不相信什么文化上的高低贵贱,

没有什么furry就应该自觉躲在阴影下的理由。

furry爱好者应该大大方方地宣传自己的文化,不必羞于表露自己,坦诚地公布自己的爱好,就好像说出“我喜欢看动画”、“我喜欢象棋”一样,是不必羞愧的,是很平常的,甚至不需要特别在意的事。我相信,这件爱好不是一件低俗的事。

也不必与yiff文化割席,对待任何文化进行割席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必定有人处在割席两端的中间一方,逐渐细分下去只会造成严重的对立。


这里我多说一点点,可能会引起某些争议的观点。可能与本题联系不大。

我们要警惕,被"furry"这个标签本身所束缚。“我”是难以概括的,任何语言构造的标签,都不是“我”,包括性取向、性别、学历、兴趣等,总是沉迷于思考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群体,应该怎么因此规范自己是一种需警惕的思维。

对于一个标签“furry”本身能概括些什么呢?其实什么都办不到。

我们能说“自己想购买兽装,想购买相关文化产品”这样更接近自己真实欲望的表达,然而在无形中我们却使用了“怎么告诉别人自己是furry”这样的表达。

本质上这应该只是一个"怎样向父母借钱的问题",让父母去认同自己的爱好其实不是真正的欲望,只是实现的要求,这就涉及到

本身是与父母双向交流的问题,无形中隐含了"获得身份的认同感"的暗示。与一些"怎样入furry圈?"↣都是暗示了"怎样才算furry?"这样的问题,之间都有异曲同工的吻合。

这中间的微妙差别,不仔细注意都无法发现。

这种想象便是“作为furry群体的一员的自己”,这个自己是怎样的,该说什么是合适的,该做什么才是合适的。用furry爱好者的标签来度量自己。

标签不仅仅是一种概括,标签有时会变成枷锁,"自我"向外寻求标签构建自己的主体,这几乎是一种本能行为,但不经意间,我们会把标签作为真实的自己,对于展现出不同的自己下意识的抗拒。

我们会将这种想象中的自己作为一种迷恋的、追求的对象,也是俗称的“自恋情结”。这种迷恋的对象是来自群体的,来自外部的,来自他者的,不是出于自身的。

这个只存在想象里的“自我”,是在镜像里的,被外界构建的,每次对自我的标签化,就是误将镜像的自我指认成真实的自我的过程。

当镜像的自我把真实的自我彻底侵占后,可能会导致人格分裂。

(其实“自设oc”这种概念也是这种自恋情结的显性化,自设即是一种超我,被外界命名的镜像自己)大部分时候,这种自恋,一定程度也可以说是群体认同,并没有什么坏处,只要我们不感到糟糕,也就无可厚非

一部分的furry爱好者有时对于圈子里奇怪的规则、秩序而不快,急切希望得到群体认同,甚至日思夜想,其实完全没必要。

再比如“性取向的表演论”,“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这样的分割有时候是糟糕的,在不同的划分群体内,人们竭力地去符合这种“性取向”的规定,以至于对超过规定的行为,都在无意识中被拒绝和压抑,这是群体中语言秩序构成的牢笼。

如果群体认同令我们感到不快,令我们不自由,我们何必如此纠结于此?

如果总是感到要作为furry的一员因为感到自己无法融入群体的交流中,感到自己是圈子的边缘人士,感到非常焦虑,因此而烦恼,那就是没必要了,我们从镜像自己、文化圈的秩序内仅仅获得追求和欲望,但没必要将群体中一些“隐形规则”“隐形监视”搬到自己身上,让自己生活变得不愉快。

不要总是想到"自己是谁"。

少点给自己上"furry"这种标签。


Furry圈子的包容性、多元化是非常棒的,所以我想,应该大家不会过于苛刻于一些仪式化的入圈规则。

圈子隐隐有些“酷儿文化”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的爱好,对LGBT 的包容度之高,这是值得称赞的。我们不应该放弃这样的特性,偶尔少部分人士认为要“清洗furry圈”的观点我是反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