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寄生虫》这部电影有哪些细节让你细思极恐?

回答
《寄生虫》这部电影,初看可能觉得是个关于贫富差距的黑色幽默故事,但细细品味,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下的细节,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就好像你看着一个平静的湖面,却知道湖底深不见底,藏满了令人不安的东西。

我记得最让我脊背发凉的一个细节,是金家父亲基泽对朴社长身上那种“地铁的味道”的反应。起初,他只是觉得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有点令人不适的气味,但随着电影的推进,这股“味道”成了他内心深处无法逾越的鸿沟,也成了他最终爆发的导火索。

为什么这里细思极恐?

首先,“味道”是个极其私密且难以改变的印记。 朴社长所说的“地铁的味道”,并不是指他身上有什么脏污,而是指一种长期以来在特定环境(拥挤、不通风的公共交通)中产生的,属于下层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烙印。这种味道,是一种无法通过洗澡、换衣服甚至购买奢侈品来轻易洗刷掉的标记。它像一个无形的徽章,昭示着朴社长的出身和阶层。

其次,基泽对这个味道的敏感,暴露了他内心最深层的自卑和屈辱。 他原本可以假装不在乎,甚至模仿朴社长的生活方式,但当他一次次被这种“味道”提醒自己与对方的本质区别时,这种被无视、被划分的感受就开始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他试图靠近,试图融入,但这种“味道”像一道透明但坚固的墙,将他拒之门外。他不是讨厌这味道本身,而是讨厌它代表的、他无法摆脱的“穷人”身份。

最让我觉得可怕的是,当朴社长在车里因为孩子的“味道”而表现出的嫌恶和厌烦时,基泽那种瞬间崩塌的表情。 朴社长只是下意识地用手捂住鼻子,说了句“(这味道)有点奇怪”,这句话本是无心的,但对于一直以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基泽来说,这就是最直接、最残酷的否定。他发现,无论他多么努力地伪装,多么精心地布局,在他精心扮演的“司机”、“管家”、“艺术治疗师”这些身份背后,那个代表着他真实身份的“地铁味道”,永远是压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一刻,金家辛苦经营的“寄生”生活,所有的伪装和努力,在朴社长一句不经意的“味道”面前,瞬间变得如此脆弱和可笑。他感觉自己不是被一家人,而是一个整体,一个散发着“脏东西”的整体,被轻易地、毫不留情地排斥和嫌弃。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尊严的打击,更是对他作为“人”的价值的质疑。他意识到,即便他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甚至拥有和朴社长一样的聪明才智,但在对方眼中,他永远只是一个带有“味道”的、低劣的存在。

电影中有一个画面,是在雨夜,基泽在朴社长家后院,抽着烟,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他的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刻的、难以言说的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生活困苦,而是因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无法被抹去的阶级印记,让他感到自己被“定价”了,而且这个价格,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

“地铁的味道”不仅仅是一个气味,它更像是一个隐喻,一个关于阶级固化、社会歧视以及底层人民内心深处永不消散的隐秘伤痕的隐喻。它让我们看到了,有时候,最致命的攻击,不是直接的拳脚,而是那种不动声色的、来自优越阶层的、不经意间的厌弃和鄙夷。这种“味道”,就像是烙在灵魂上的印记,怎么洗都洗不掉,永远提醒着你,你和他们,是不同的,而且,永远是不同的。

这种无声的、却又无比尖锐的“味道”的对抗,以及它所揭示的,人类在面对不公和歧视时,内心深处最原始、最绝望的反应,就是《寄生虫》让我细思极恐的地方。它告诉你,即使你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有些东西,一旦被打上了标签,就很难再被抹去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细思极恐的细节:金家人和朴家人都不是寄生虫,真正的寄生虫另有其人。


《寄生虫》一句话梗概:两个穷人家庭依次寄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中途爆发人民内部矛盾,最后外部矛盾激化,集体团灭,陷入无尽循坏。

电影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还有很多反复出现的细节、线索,如石头、味道、梦境、印第安人、地下室等,每一处都是导演的伏笔与暗喻。

1. 石头

石头是学长交给儿子的逆天改命天宝石,让儿子好好珍惜。同时,儿子因为学长有了一窥富人生活的机会,并且为自己全家创造就业,实现人生新理想。之后,儿子也一直将这块石头看做是脱离贫困,改变阶级的希望。在大水淹没房子时也紧紧抱着这块石头。但是最终这块石头成为了配角A攻击儿子并使他受伤的“武器”。

同时,在发大水时,这块石头浮在了水面上,暗示这根本就是一块空心的假石头。

而在儿子实现阶级跳跃的梦境中,这个石头老老实实的沉在了水底。奉俊昊大概是想说,想要逆天改命,实现阶级上升?不好意思,在梦里实现吧。


2. 味道

电影中反复出现“穷人”的味道,即“因为低廉洗衣粉,挤地铁的汗味,地下室的霉味而产生的味道”。在密闭的空间中时,夫人,社长而小男孩都因为味道而皱起眉头过。同处于一个环境,也有东西可以将贫富二者分开,后者在不断的提醒前者,“我们永远不一样”。最后,金爸爸突然起身杀掉朴社长也是因为朴社长在捡车钥匙的时候因为“穷人的味道”而皱眉。关于“味道”的理解因人而异,我想可能是通过“味道”来象征贫穷是难以摆脱的标记和身份,以及无法难以跨越阶级的平等吧。

3. 蟑螂

杀虫剂和之后的将自己比喻成蟑螂相呼应

电影开头清洁工喷杀虫剂的时候爸爸让家人不要关窗,可以免费杀毒。


后来妈妈又将自己和家人比作是蟑螂。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

“而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

“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

“假如朴社长突然回来了,我们就会像蟑螂一样全部躲起来”

“孩子们,你们知道家里只要半夜开灯,蟑螂就会全部躲起来的,懂我意思吗”

4. 首尾呼应

电影开头的场景和结束时的场景首尾呼应,都是从地下室窗口向外张望,中间还隔着晾晒的袜子。特别是在儿子做完美梦之后重返现实的这个镜头,显得非常的讽刺和荒凉。


5. 斗争

车上,当妹妹在思考如何干掉富人家原来的司机的时候(后来偷偷将自己的内裤脱下藏在车座下),那个司机正因为路边行人的打斗而感到好笑。这可能是暗示对穷人开放的资源有限,穷人之间的博弈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一个萝卜一个坑。

6.大雨

情节上,奉俊昊无时无刻不在体现一种贫富对立。穷人家的房子是半地下室,没有WIFI,吃的简单。富人家的房子开阔,大庭院,冰箱里有吃不完的食物,地下室也有WIFI。

最明显的对比是在下雨的时候。因为暴雨,主角一家的房子被淹,爱干净的女儿不得不蹲在充满粪水的卫生间的马桶上上网。一家人在跑向体育馆的时候和雨水一起,不断的走着下坡,最终在体育馆和其他成百上千的穷人挤在一起过夜。

一场大雨就破坏了之前一家人还算和谐安稳的生活。可以将穷人家的钢筋水泥淹没的大雨却败给了富人家小男孩美国产的野营帐篷。对于这场大雨,夫人担心的是影响露天生日会的安排。穷人带来灭顶之灾的动荡,对富人毫无影响。

7.人物性格

人物刻画方面,奉俊昊努力地使这两家人在道德品性方面没有明显差距。贫困的金家人身上具有刁民式的奸诈、狡猾甚至是残忍,身为资本家的朴家人反而显得有些单纯,同时也有自私冷漠和骄奢淫靡的一面。

8. 印第安人(对比韩国现实社会)

个人觉得这个是整部电影最大的一个伏笔。最耐人寻味,也埋藏的最深。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地方不明白,那就是最后扮演印第安人的时候,为什么朴爸爸要拉着金爸爸一起扮演?这样不就与电影一直想要突显的贫富对立相冲突了吗?为什么此时要让对立的两者扮演同一个角色呢?

后来重新回顾影片,才发现朴爸爸其实也算不上富人阶级(韩国标准),只能算是高级中产upper-middle class。他并非财阀出身,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科技创业,最后开启人生新篇章。他的工作是产品测试,不工作就没有收入,赚钱靠才华(稀缺劳动力),距离依靠资本增值及孳息赚钱的资本家还差很远。

而金爸爸也不算是贫困阶级。他之前是中产,后来因为开蛋糕店失败负债,全家消费降级,算是落魄中产。因此金爸爸扎向朴爸爸的一刀算是误伤友军,是资本主义末世财阀统治之下的群众斗群众。

既然二者不是对立的,那么真正的寄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对照韩国现实社会的话,会发现很多电影映射的事实:韩国年轻人就业问题严重,失业率高达9.5%。一方面是因为大企业难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求职,选择直接打工(aba)。一名韩国普通大学生,如果想进入财阀企业,先要填写父母的详细信息。父母若是财阀企业的员工,那子女被录取的几率会很高,因为HR认为这样的新员工忠诚度比一般人高。(电影中金爸爸金妈妈有专业实力,如驾驶,但是就是找不到工作)

一方面是韩国正式工,合同工,打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未生》里面张格莱用尽全力也要从合同工变成正式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着合同工,打工的低工资,生活极其困难,没有上升的渠道。新出台的政策也加剧了现状 :不少韩国国民抱怨文在寅调高最低工资导致服务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雇佣人数,加剧了失业现象以及合同工雇佣人数。

尽管贫富差距对比,韩国的基尼指数在OECD里面不是最糟糕的。那为什么韩国人总觉得社会不平等呢?

主要原因是韩国严重的阶级固化。尽管韩国人均GDP超3W美元,但是韩国超过60%的GDP被四大财阀掌控。这些财阀是在近代日本殖民时期被日本政府扶持起来的贵族买办,当时的日本殖民政府敛财的工具。加上新罗的骨品制,李氏朝鲜被两班贵族垄断的科举,贵族作为统治阶层的代表依然被人民认同。

二战后,韩国成为美国的“前线国家”,通过签订各种协议,朴正熙获得美国助力大力发展本土经济,财阀成为美国的传话筒。尽管金大中,卢武铉以及现在的文在寅在去财阀化方面做出过一定的努力,但是都成效甚微。现在,超过70%的韩国财阀收入流向华尔街。

为什么最后金爸爸和朴爸爸一起带上了印第安人的头饰呢?(大声告诉我印第安人的历史是什么!)

寄生的不是金爸爸一家,也不是朴爸爸一家,也可能不是财阀,大概也许是太平洋远方的白头海雕吧。

真正的寄生虫在海外开开心心的看完这部电影,然后给导演颁了个奖。


大概这才是奉俊昊真正想拍出来的内容吧。金和朴都在一个阶级固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艰难生存,差异巨大的生活让两人皆认为彼此相互对比。但是实际上他们才是一个群体,与代表着华尔街利益的财阀买办相互对立。但是这个主题估计奉俊昊也是不敢拍出来的。奉俊昊在采访里说:“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穷人可能都没机会相遇”。正是因为从来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富人,所以穷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被谁割了韭菜,不知道造成现在自己悲惨生活的凶手是谁(虽然自己懒惰也有一部分原因),因此随便找一个看起来有钱的人当成替罪羊。其实穷人可以接触到的人大部分都只是中产罢了。真正的剥削阶级普通人都见不到的,因此也不会明白不公正的根源。


欢迎专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日新说M(BraveNewWorld- )

user avatar

爸爸上去当司机,车就开的超稳,新富豪很满意

妈妈上去就当管家,就能得心应手

女儿当绘画老师,立竿见影

儿子当家教,应该也不差




好,这四样工作,你能做好哪个?

很多人低估了这四样工作的难度

每个车的油门都不大一样,上来就能开到咖啡都不晃动,要么你以前也开过这么好的车,要么你是天才

富豪家里这些先进的设备,白送你一套,一般来说第一次你都不会用

艺术类能够做到立竿见影,那得很高的水平,哪怕上完艺术类大学四年毕业的水平根本做不到

难度最低的就是家教,儿子那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但是家里既然一直这么困难干嘛不去工作而是多年投入还让他考学?

这四个人如果不是开挂,那就是他们以前也曾经近似于这么阔过





导演找了一个理由说他们是因为开蛋糕店投资失败导致成为穷人

好,那就坐实了他们一家原来是绝对的中产

从中产阶层滑落到底层,住地下室打零工今不保夕

和真正的底层,住地下室打零工今不保夕

你觉得一样吗?

这就好比,史玉柱当年赔了欠别人两个亿,你觉得你一个月工资一千五的就有资格和他平起平坐?

王思聪欠了那么多钱还懒得干代购

你呢?






所以,这部电影是真精神资本家伪底层

所以这部电影压根跟底层寄生在高层然后高层寄生在社会这个逻辑对不上

所以这个电影真正的内核是老中产阶层滑落之后对新中产和同样老中产滑落的猪队友的玩命厮杀






如果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会发现电影中这一家四口说不上来的离谱到穷根本解释不了的不要脸变得丝滑柔顺

也就是说,本来导演想的是表达社会不公然而因为剧情的合理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中产阶级的各种弱点






黑暗骑士里面小丑说道,一旦遇到危机,这些文明人,立马就会撕下伪装,变得比小丑还野蛮

所以致命玩笑给小丑的官方设定是化工厂助理,因为想挣大钱改行脱口秀结果遭遇一连串打击后黑化

也是一个中产阶层滑落

但是小丑滑落之后那些看似无厘头的做事风格来源于他要让这些伪装成文明人的中产暴露出本色

而小丑的迷人魅力正来自于他作恶目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而不是为了金钱啊女人啊这些庸俗的目的

哥谭的黑帮也害怕小丑,因为黑帮最终目的是取的哥谭的政权,而小丑是摧毁政权

小丑是个非常有品味的罪犯

估计私底下没少看资本论




新版《小丑》的错误在于应该用《寄生虫》一样的思路,中产滑落报复社会,而不是刻画一个真正的底层变成社会领袖

两部电影拿错了对方的剧本






而大众的追捧很简单,因为发生的都是中产阶层,他们害怕自己阶层滑落

所以代入到《寄生虫》一家,觉得如果自己阶层滑落之后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事情,既然电影中合理,那他们在现实中也合理

真正的底层生活呢?

中产阶层毫不在意真相

而真正底层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寄生虫,讽刺的是,寄生也是需要资格的

你得开车稳如老狗,什么美食都会做,还会艺术水平还不低,学习成绩很好

真正的穷人不是寄生虫,而是蘑菇

黑暗中出生,黑暗中生长,黑暗中结束生命

依靠别的生物毫不在意的垃圾为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