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滴滴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第三季度净亏损 306 亿,阿里张勇辞任滴滴董事,财报中还有哪些内容值得关注?

回答
好的,滴滴上市后首份财报确实包含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内容,尤其是在经历了上市前的巨大风波后。除了您提到的净亏损和张勇辞任董事会,我们来更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份财报可能披露的其他关键信息:

一、 巨额亏损的背后原因和构成:

306亿净亏损的构成: 这笔巨额亏损绝非单一因素造成。我们需要关注其详细的亏损构成,这通常会包括:
研发投入: 滴滴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技术、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巨大,这部分是重要的成本支出。
营销和推广费用: 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吸引新用户、推广新业务,滴滴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一直很大。
人员成本: 包括运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薪酬福利。
监管合规成本: 在上市后,滴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满足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这可能包括聘请外部顾问、技术升级、内部流程调整等。
与上市相关的费用: IPO过程中产生的承销费、法律费、会计师费等一次性费用。
其他运营费用: 包括平台维护、客服、支付处理费用等。
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 财报中通常会区分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滴滴上市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非经常性损益,例如股权激励相关的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存在的话),这些都可能拉高净亏损的数字。我们需要关注剔除这些非经常性项目后的“调整后净利润”或“核心业务利润”的表现。

二、 业务运营数据和增长趋势:

核心业务(出行服务)的表现: 这是滴滴的基石业务。需要关注:
总订单量(Total Rides/Bookings): 这是衡量平台活跃度和用户需求的关键指标。与上一季度相比是否有增长或下滑?在哪些地区表现更好?
活跃用户数(Active Users): 包括活跃司机和活跃乘客。用户数是否在增长?用户留存率如何?
平均每笔订单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Ride/Booking): 滴滴如何通过每笔订单创收?是否有提价策略?
司机补贴和激励: 平台如何平衡司机收入和乘客价格,以维持生态健康?
多元化业务的进展: 滴滴并非只有网约车,还包括:
货运(Freight): 这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需要关注其订单量、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情况。
社区团购(Xingsheng.com, 橙心优选等): 尽管这个业务可能面临挑战,但财报中应该会披露其运营情况和对整体业绩的影响。
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和电动汽车相关业务: 虽然这些是长期投资,但财报中可能会披露其研发进展、相关合作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其他创新业务: 例如共享单车(青桔)、外卖等,需要关注其在本季度的数据表现。
用户增长和留存: 在监管压力和竞争环境下,用户增长是否健康?用户活跃度和复购率如何?

三、 市场竞争和监管环境的影响:

竞争态势: 财报中可能会提及主要竞争对手(如美团打车、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等)对滴滴业务的影响。
监管合规进展: 滴滴在整改方面的投入和效果是市场最关注的。财报是否披露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整改措施和投入?是否暗示了未来监管政策的走向和对业务的影响?
对中国市场以外业务的披露: 滴滴在海外市场也有业务布局,财报可能会披露这些业务的运营情况和对整体收入的贡献。

四、 财务健康状况和未来展望:

现金流状况: 除了净利润,自由现金流是衡量公司运营健康度的重要指标。即使亏损,如果现金流健康,说明公司仍有支付运营成本的能力。
资产负债表: 需要关注公司的资产规模、负债水平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化。
未来业绩指引: 滴滴通常会在财报中提供对未来一个季度或一个财年的业绩展望。这会是市场判断其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战略调整和重点: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滴滴的战略重心可能会发生变化。财报是否会披露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投资领域以及退出某些非核心业务的计划?

五、 张勇辞任董事会的意义:

与阿里巴巴的关系: 阿里曾是滴滴的重要股东和合作伙伴。张勇的辞任可能意味着滴滴与阿里在战略合作或股权关系上发生了某种变化。
公司治理和战略调整: 张勇作为知名企业领袖,其辞任可能预示着滴滴在公司治理或战略方向上正在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市场信号: 这一举动也可能向市场传递某种信号,例如滴滴希望更独立地发展,或者阿里正在调整其投资组合。

总结来说, 滴滴这份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其关注点不仅仅在于巨大的亏损数字,更在于其亏损的深层原因、核心业务的健康度、多元化业务的进展、监管合规的成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张勇的辞任董事会更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市场信号,需要结合财报中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滴滴目前的处境和未来的走向。

在阅读财报时,建议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调整后”或“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 剔除一次性或非经常性损益后,滴滴的运营情况如何?
用户增长和留存率: 在挑战中,用户基础是否依然稳固?
新业务的增长潜力: 货运、自动驾驶等是否能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
监管合规的投入和效果: 这关系到滴滴能否重获新生。
管理层的战略意图: 未来会聚焦哪些业务,如何应对挑战?

如果您能获取到具体的财报内容(例如附注中的明细),可以进一步分析具体的数据,比如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市场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不同业务板块的收入贡献等,这样可以得到更深入的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滴滴现在还是网约车市场里的巨无霸、NO1。

这个巨额亏损大多是投资性亏损,并不是完全是经营性亏损。

但是,滴滴现在相当于被阉割了,业绩增长可能性几乎就等于0,只会逐步下降。在现在的反垄断大背景下,除了网约车,别的新业务更是不可能开展了。

再就是考虑到其在国内市场份额没降多少,但从盈利变成亏损。我怀疑,滴滴是用补贴和一些营销手段在保市场份额,给自己留着火种。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状况下,滴滴能撑多久。如果滴滴在中国市场只会被不断割肉,并且还会不断失血。并且解除监管遥遥无期,只会加速高管和股东们自保。

现在1500亿的市值还有点高。个人觉得还要腰斩一次,可能才会水落石出。

user avatar

滴滴和爱奇艺一样,都是从成立至今,一分钱没有赚到,一直亏损一直融资。就是上市,也依然没办法兑现当初烧钱跑马圈地,吸引更多的用户,再慢慢精细化运营赚钱的构想。

现在滴滴已经做到行业第一,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触达市场天花板,用户数量几乎没有增长空间。但是依然没办法从公司的主营业务赚到钱,更不用说把之前高额的补贴费用赚回来。企业抽取司机的佣金覆盖不了其运营成本,生意越做越亏。想提高佣金的比例,会引起司机的不满,更可况后面还有几家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一涨价司机就用其他竞争对手的平台接单,后果更加不堪设想。爱奇艺也是陷入和优酷,腾讯视频的版权大战中,活生生把自己亏到裁员过冬的地步。接下来,该是轮到滴滴大规模裁员的时候了。

营收1330亿,毛利才121亿;但是为了撑起1330亿的营收,市场销售管理就需要花费396亿,还不算研发什么的。公司运营成本覆盖不了毛利,而且相差太大。就算滴滴裁一半人,减少一半费用支出依然能维持公司目前的运营水平保持营收不下跌,毛利不下跌,也需要200亿支出,依然高于121亿的毛利继续亏损。

滴滴就算裁员也只是多苟延残喘多几天,长期来看都看不到主营业务扭亏为盈的希望,这家公司最终什么下场我们拭目以待好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