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佛教故事中为何要讲韩愈因写《谏迎佛骨表》而永世堕入饿鬼道?

回答
关于韩愈因写《谏迎佛骨表》而永世堕入饿鬼道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但需要澄清的是,这并非佛教经典中记载的正式教义或真实历史事件。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流传于中国民间,带有一定因果报应色彩的民间传说,它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本土文化、政治势力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某些观念和叙事方式。

故事的起源与流传: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故事并非佛教经典本身的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以及民间信仰发生了复杂的融合。许多佛教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根据中国人的心理习惯、社会背景进行“本土化”改造,以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韩愈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对佛教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经历自然成为了民间用来印证佛教因果报应说法的绝佳素材。

《谏迎佛骨表》是韩愈在唐朝时期写下的一篇著名的奏疏,他在这篇奏表里极尽所能地批判佛教,称其为“伪诈”、“惑世诬民”,并将佛骨比作“污水秽物”,极力主张焚毁佛骨,反对国家迎佛骨入宫供奉。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为韩愈招致了贬谪。

民间传说的“因果报应”叙事:

民间传说,特别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传说,往往喜欢通过极端的因果报应来警示世人。对于韩愈这样一位明确反对佛教、攻击佛教圣物的人,在民间叙事中被描绘成受到佛教地狱的严厉惩罚,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饿鬼道,在佛教的六道轮回中,是遭受饥渴之苦的报应道,这与人们对韩愈“诽谤佛法”行为的想象——即他将受到无尽的“精神饥渴”和“罪恶的咽喉梗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象征性的呼应。

为何是“饿鬼道”?

选择“饿鬼道”而非其他地狱道,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民间心理考量:

1. 饥渴的象征意义: 饿鬼道最显著的特征是永无止境的饥渴。这可以被解读为韩愈因否定佛法而“口舌生疮”、“咽喉干涸”,无法获得“佛法甘露”的滋养,永远处于一种“无以为继”的精神贫瘠状态。他的言语攻击,被视为一种“吞噬”佛法的行为,最终也要承受被“饥饿”吞噬的命运。
2. 与“辩才”的关联: 韩愈以文名世,他的“辩才”犀利,能够言辞凿凿地攻击佛教。而饿鬼道中的众生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即喉咙细如针,腹大如鼓,即使吃到任何东西,也无法真正充饥。这似乎是对他滔滔不绝的辩论的一种反讽——他的言辞如同在空旷的饿鬼道中回荡,却无法触及真正的“实相”或“真理”,反倒让自己陷入了永恒的空虚。
3. 世俗的“不被满足”感: 在世俗的理解中,饿鬼道的痛苦是最直观、最能引起共鸣的,因为它直接关联到生命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种痛苦的具象化,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诽谤圣物”所要承受的后果。这种惩罚并非是肉体上的直接痛苦(如刀山、火海),而是一种持续的、令人绝望的“求而不得”,这与韩愈一生追求儒家道统、对佛教持排斥态度,却又无法彻底消除佛教影响的复杂历史境遇,在某种民间叙事逻辑下产生了微妙的关联。
4. “谤佛”罪业的解读: 佛教中确实有关于“谤佛”罪业的说法,认为诽谤佛、法、僧是极其严重的罪业,会招致恶报。民间传说将韩愈的遭遇归于此,是在用一种他们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和强化佛教的因果观。饿鬼道作为六道轮回中的一种痛苦报应,被用来诠释这种“诽谤”的具体表现。

故事背后的文化与社会解读:

这个故事的流传,并非是对韩愈其人其事的真实记录,而是反映了几个层面的信息: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 尽管韩愈如此激烈地反对,佛教在中国社会依然拥有深远的影响力。民间传说通过将最尖锐的反对者置于佛教的惩罚之下,恰恰反衬了佛教的强大生命力和其教义的渗透力。
儒释道三教的互动与张力: 这个故事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韩愈代表了儒家对佛教的警惕和排斥,而这个传说则是在佛教的语境下,对这种排斥行为进行了一种“反击”和“报复”的叙事。它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较量,用一种寓言的方式来表达佛教维护自身正统地位的愿望。
民间对因果报应的朴素信仰: 中国民间素来信奉因果报应,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论是出于宗教信仰还是社会教化,这种故事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道德图景:对抗某种被认为是“神圣”的信仰,必然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文学创作的想象力: 许多宗教传说和民间故事往往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和想象力,它们并不局限于历史事实的严谨,更注重通过戏剧化的情节来传递某种价值观或警示。

总结来说,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而堕入饿鬼道的说法,是一个典型的民间传说,而非佛教经典或历史事实。它之所以选择“饿鬼道”,是基于民间对韩愈“谤佛”行为的理解,将其行为象征性地转化为永恒的饥渴和无法满足的痛苦,同时也是为了强化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互动、民间信仰以及文学想象力的复杂交织。这个故事,与其说是在“惩罚”韩愈,不如说是在通过一个极端的叙事来维护佛教的形象和教义在中国社会中的权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转的不对。

你转的文章里说

诸位晓得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何人不佩服?韩愈现在在哪里?在饿鬼道。我们如何知道他在饿鬼道?章太炎先生在饿鬼道跟他见过面,跟他在一起谈过。我们要问,韩愈几时能离开饿鬼道?韩愈年轻的时候毁谤佛法,写了不少文字,现在古文里还有「谏迎佛骨表」,只要那一篇文章还在世间,他就离不了鬼身。为什么?还有影响力。还好他晚年忏悔,所以没有堕地狱,而是堕在饿鬼道,因此,写文字岂能不谨慎!

你这个东西逻辑上讲不通——章太炎如果是在饿鬼道见到的韩愈,那说明章太炎已经死了,他是怎么出来跟人说自己见过韩愈的?

所以,你漏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X空法师真正的原文其实是这样的:

曾经有人问我,假如这个人影响力很大,知见不正,误导众生,他堕到阿鼻地狱,几时才能出来?经上讲地狱罪受毕了,他就出来。什么时候受毕?他在这个世间误导的影响完全消失,他的罪就受毕了。假如他是写文章的话,他这篇文章还在这个世间,他在地狱就出不来,为什么?误导众生。
诸位晓得,唐宋八大家韩愈,哪一个不佩服?韩愈,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学者,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他现在在哪里?在饿鬼道。我们怎么知道他在饿鬼道?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鬼王东岳大帝的判官,他在饿鬼道跟韩愈见过面、谈过话。
我们要问,韩愈几时能够离开饿鬼道?韩愈年轻的时候毁谤佛法,写了不少文字。现在古文里还有“谏迎佛骨表”,那篇文章还在,他就离不了鬼身。为什么?证据在,他还有影响力。幸好他晚年忏悔,因此没有堕地狱,而是堕在饿鬼道。在饿鬼道,也是痛不可言!

发现问题在哪儿了吗?

你发的是“章太炎先生在饿鬼道跟他见过面,跟他在一起谈过”,而某空法师的原话是“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鬼王东岳大帝的判官,他在饿鬼道跟韩愈见过面、谈过话”。

这里把最关键的信息遗漏了,也就是章太炎生前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这件事。

法师说的很清楚,章太炎活着的时候,曾经做过鬼王东岳大帝的判官。因为这个职务之便,所以才能见到韩愈。

所以,你看人家高僧大德都是讲理的。不然,章太炎这种凡人,怎么可能到地狱一圈还能回来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