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人拜什么神?

回答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大约公元1世纪),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是一个复杂且多元化的混合体,它融合了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对某些神灵的信仰。这些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都有所体现,并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宗教的基础。

以下是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人所拜神灵的详细讲述:

一、 自然崇拜(早期信仰的核心)

这是中国古代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形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依赖。中国人将自然界中具有强大力量、神秘莫测、或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事物神化,并进行崇拜。

天地崇拜:
天(昊天上帝/玉皇大帝的前身): 这是最高至上的神灵,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掌管着世间的运行和人间的命运。在殷商时期,“帝”或“上帝”是最重要的祭祀对象,祭祀天帝是中国最高统治者(如皇帝)的重要职责之一,被称为“祭天”。这种信仰在周朝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天命”观,认为君王的统治是受天命的,从而强化了天帝的至高地位。虽然此时的“天”更多是抽象的、至高无上的意志,但它已经具备了人格化的特征,并且是所有其他神灵的源头。
地(后土/地母): 与天相对,地也被视为重要的神灵,是万物的生养之母,掌管着土地的肥沃、五谷的生长等。祭祀后土的仪式也很重要,通常由皇室举行。

日月星辰崇拜:
太阳(日神): 被视为光明、温暖和生命力的象征,人们祈求丰收和吉祥。
月亮(月神): 象征阴柔、周期变化,与女性、生育等有关。
星辰: 各类星辰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和职能,例如北斗七星、紫微星等,被认为是影响人间命运的神灵。古代中国人根据星象来占卜吉凶,预测国家的兴衰,将星辰的运行与人间事务紧密联系。

山川河流崇拜:
山神: 各地著名山脉都被视为神灵,人们敬畏山的雄伟、神圣,祈求山神的庇佑,避免山上的灾祸。例如著名的泰山,被认为是连接天地的重要通道,其山神被视为掌管生死和人间祸福的神灵。
水神: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被视为神灵,尤其是在农业社会,水是生命之源,与降雨、灌溉息息相关。人们会祭祀水神祈求风调雨顺,避免水灾。例如中国古代就有对河伯、江神等的祭祀。

风雨雷电崇拜:
风伯、雨师、雷公、电母: 这些自然现象的强大力量和不可预测性使人们将其神化,祈求风调雨顺,免受自然灾害的侵扰。

二、 祖先崇拜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且根深蒂固的信仰体系,它强调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中国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会继续存在,并且对子孙后代产生影响。

祭祀祖先: 设立家庙、宗祠,定期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敬献食物和酒水,表达感恩、追思和敬意。
祖先的庇佑与惩戒: 人们相信祖先会庇佑家族的兴旺发达,也会对不孝顺的后代进行惩戒。因此,祭祀祖先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维系家族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方式。
“神”与“祖”的界限: 在早期,神灵与祖先的界限有时是模糊的,一些杰出的、对家族或民族有巨大贡献的先人,在死后可能会被尊奉为某种形式的神灵,受到普遍的崇拜。

三、 氏族图腾崇拜与神话人物

在更早的时期,一些氏族可能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图腾,并将其视为氏族的象征和守护神。虽然图腾崇拜的具体形式和名称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但其对原始信仰的影响依然存在。

同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出现了一些半神化或被高度崇拜的神话人物和英雄。

三皇五帝: 这是中国传说中的古代贤明君主,他们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对人类文明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
伏羲氏: 传说中发明八卦、结网捕鱼、制定嫁娶礼仪。
女娲氏: 传说中抟土造人、补天救世。
神农氏: 传说中尝百草、发明耕作、制定市场交易。
黄帝: 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传说中发明了衣裳、舟车、指南车等。
尧、舜、禹: 禅让制度的代表,被认为是贤君的典范,尤其是大禹治水,造福万民,成为受到广泛尊敬的英雄。
这些人物虽然并非纯粹的神灵,但在民间信仰中常常被视为半神,受到崇拜和祭祀。

四、 方术与巫术信仰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存在着大量的方术和巫术信仰。

巫师(巫祝): 在古代社会,巫师扮演着与神灵沟通、祈福禳灾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歌舞、咒语、占卜等方式,为民众解决疑问、驱除灾祸。
占卜与谶纬之学: 通过各种方法预测吉凶祸福,例如龟甲、兽骨占卜(甲骨文的起源)、蓍草占卜等。谶纬之学在汉朝时期尤为盛行,将天象、阴阳五行等与政治、人事联系起来,认为可以预知未来。
养生与长生不老: 对道家思想的萌芽,人们也开始关注养生、修炼,追求长生不老,一些方士被认为是能够沟通神灵、炼制丹药以求长生的人。

五、 地方性神祇与民俗信仰

除了以上主要的信仰对象,各地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地方性的神祇和民俗信仰,这些信仰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传说、社区习俗紧密相关。

灶神: 掌管厨房和家庭饮食的神灵,是每个家庭都敬拜的重要神祇。
门神、井神、厕神等: 守护家庭各个区域的神灵。
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地方英雄: 在某些地区,对在当地做出贡献或有特殊事迹的人物进行纪念和崇拜,例如关羽(在佛教传入前可能已经有一些香火,但大规模的崇拜是在佛教和道教发展之后)、岳飞(虽然后期因佛教道教的影响,但其本身是忠义的象征)。

总结来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人所拜的神灵是多元化的,涵盖了:

1. 至高无上的天地神灵: 如天(上帝/昊天)、地(后土)。
2.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神灵: 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
3. 连接生死的祖先神灵: 祖先崇拜是核心的社会和宗教实践。
4.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神话人物和英雄: 如三皇五帝。
5. 具有神秘力量的巫师、方士及其占卜术。
6. 各具特色的地方性神祇和民俗神。

这些信仰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土壤。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它并不是完全取代原有的信仰,而是在一个已有的、多样化的信仰体系中找到了融合与发展的空间,吸收了中国原有的神灵、观念和仪式,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知之精气谓之鬼。《礼记·乐记》
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吕氏春秋·顺民》
鬼之灵者曰神。《史记·五帝本纪》

这都是先秦和西汉时期的资料,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是把一般人死后的灵魂称之为鬼,而对于先世的圣人祖先死去后的灵魂称之为神,例如传说中的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还有一些传说中带领人们征服自然,有重大发明功劳的先祖,也被尊为神,如周人的祖先弃(后稷)教人农耕,死后被尊为稷神,共工氏之子后土善治水,死后被奉为社神等等。不过古书记载多不一致,三皇五帝的身份一直没有定论,《左传》稷神说是烈氏之子柱

至于自然神,商的时候,称之为“帝”,这个“帝”即代表上天,也代表祖先,是甲骨文卜辞中最多出现的一个字眼

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卜辞通纂》363片)
伐卭方,帝受我又(佑)。(《龟甲兽骨文字》卷一)

到了周代,“帝”这个字眼被换成了“天”,但意思差不太多,且认为“天命靡常”,不可违背

到了春秋战国,道教阴阳学兴起,便出现了所谓的“仙人”概念,《庄子》中称得道者为“真人”“至人”“神人”等等,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凌空飞行,长生不老,《逍遥游》中的列御寇可以乘风飞翔,周游天下“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后来掌权者喜长生之术,如徐福,李少君等一帮江湖骗子就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那里的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建造,禽兽都是白色,有神仙羡门,高誓,安期生住在那里,他们手中有长生不老的神药

到了魏晋时,有人托刘向之名写的《列仙传》,正好是佛教进入中原时期,记录从赤松子到玄俗等72位中土神仙,这之后中原的神话体系已经开始受佛教影响,这本《列仙传》应该是最完整的正宗中国神话典籍了

再之后还有不少记录神仙的书籍,如东晋葛洪《神仙传》,记录84名神仙,五代时《洞仙传》,南唐沈汾《续仙传》,南宋陈葆《三洞群仙录》等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