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

回答


孤独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其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个体的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系统、生活经历以及孤独的类型和程度。以下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孤独可能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说明:



一、孤独的定义与分类
1. 社会性孤独:指个体在社交关系中缺乏亲密联系,如独居者、社交退缩者。
2. 情感性孤独:指内心深处的空虚感,即使身处人群也感到疏离,如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3. 结构性孤独:由社会制度或环境导致的孤独,如战乱、移民、职场竞争等。



二、孤独的积极影响
1. 自我反思与成长
深度思考:孤独时,人更容易脱离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在世界。例如,梵高在巴黎的孤独中创作了《星月夜》,尼采在独居时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创造力激发: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在孤独中获得灵感,如爱因斯坦在孤独中提出相对论,托尔斯泰在孤独中完成《战争与和平》。

2. 精神独立性
孤独能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减少对他人认同的依赖。例如,哲学家康德在孤独中坚持“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理念,形成独特的思辨体系。

3.实在的“孤独”与“孤独的实在”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本质是自由的,孤独是存在的必然状态。通过与孤独共处,人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实现存在意义。



三、孤独的消极影响
1. 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与焦虑:长期孤独会降低催产素水平,增加抑郁风险。例如,一项《英国医学杂志》研究发现,长期独居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有亲密关系者高30%。
认知功能退化:孤独可能加速大脑萎缩,影响记忆力与决策能力。研究显示,长期孤独者脑体积比社交活跃者小10%以上。

2. 社会功能退化
人际关系恶化:孤独可能引发社交回避,进一步加剧孤立。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研究表明,孤独者更可能因社交焦虑而避免人际互动。
经济与职业困境:孤独者可能因缺乏社会支持而陷入贫困或职业停滞,如英国《柳叶刀》指出,孤独与失业率正相关。

3. 极端后果
自残与自杀:极端孤独者可能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采取极端行为。例如,美国自杀案例中,约20%的个体曾报告过长期孤独感。
精神疾病:孤独可能诱发或加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等。



四、孤独的影响因素
1. 个体差异
心理韧性:高韧性者能将孤独转化为成长机会,如作家村上春树在孤独中创作《挪威的森林》。
社会支持:有家庭或朋友支持者,孤独感会显著降低。

2. 社会环境
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虚假连接”可能加剧孤独,如“点赞”无法替代真实情感。
结构性问题:贫民窟、战争地区等环境易导致结构性孤独。

3. 文化背景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群体归属的东亚文化中,孤独可能被压抑,但更易引发心理危机。
个人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中,孤独可能被接纳,但更易引发孤独感。



五、应对孤独的策略
1. 主动建立联系
参与兴趣社群、志愿服务等,重建社会连接。例如,日本“孤独死”问题中,社区互助计划显著降低死亡率。

2. 心理调适
接受孤独的常态性,如存在主义哲学中“孤独是存在的必然”。
通过冥想、艺术创作等转移注意力。

3. 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可缓解孤独引发的抑郁等疾病。



六、结论:孤独是双刃剑
孤独既可能成为自我成长的契机,也可能演变为毁灭性的深渊。关键在于个体如何与孤独共处:
积极应对:将孤独视为自我探索的契机,培养内在力量。
消极应对:长期孤独可能引发心理崩溃,需社会支持与专业干预。
社会责任:构建减少孤独的社会环境,如增加公共空间、完善心理健康服务。

最终,孤独的本质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折射。 无论是梵高笔下的星空,还是尼采的“永恒轮回”,孤独的真谛在于:它既是存在的证明,也是超越自我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结束的第125届APA年会呈现了一项研究结果,孤独会增加过早死亡(premature mortality)的风险。

研究者进行了两项元分析,第一项包括148个研究,共30余万被试;第二项包括70个研究,3百多万名来自欧洲、亚洲、北美、澳洲等地的被试。

第一项研究发现社会联结与降低50%的早死风险相联系;第二项研究发现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孤独(loneliness)以及独居(live alone)对于早死风险有着同样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的负面作用甚至比众所周知的健康杀手——肥胖还要严重。


与他人产生社会联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最基础最本能的需求。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隔离或者单独监禁在过去会当作一种惩罚的形式。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经历着孤独。

美国退休者协会孤独感研究发现,大约有4千万45岁以上的人忍受着慢性孤独(chronic loneliness)。美国近期的人口普查数据还发现,至少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独居,一半的人口未婚。这些数据都在说明,人们正在经历越来越弱的社会联结,越来越多的孤独。


有研究者(Gretchen,2017)认为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孤独:

  • 新环境(new-situation lonliness)

搬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求学,看着周围陌生的面孔,通常会感到孤独。

  • 我和大家不一样(I'm-different loneliness )

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没有共同的话题或是相似的价值观。

大家都喜欢户外运动,但你不是;大家都奉行得过且过,但你不是……

在你看重的问题上,很难和周围人达成一致。


  • 不亲密(No-sweetheart loneliness)

你有很多亲人,有很多朋友,或者有伴侣,但还是感到很孤独,因为彼此没有建立亲密的依恋。


  • 没有属于我的时间(no-time-for-me loneliness)

有些时候,周围簇拥着很多人,看起来也都很友善,但他们并不想从友善再进一步,变成好朋友。你想建立更深的联结,但对方并不感兴趣。

又或者,已经拥有的朋友们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忙于结婚/生宝宝/工作),不再为你们曾经一起做的事情留出时间。


  • 不够信任(untrustworthy-friends loneliness)

友谊很重要的一个成分就是信任。如果丢掉了这个部分,就会变成虽然你有很多玩得来的朋友,但还是会出现感到孤独的情况。


  • 安静的陪伴(quiet-presence loneliness)

在工作中,你可能有非常积极活跃的社交圈子;也有很多朋友和家人,但当到家的时候,却没有人一起。可能你需要一位舍友,一位家庭成员,或者另一半。总而言之,是在你安安静静呆一会儿时,也能够陪伴身边的人。


我们想要和大家强调一种非常让人绝望的情况:被孤立。

在心理学上,孤立是一种社会拒绝(social rejection),指的是将某个人故意排斥在某一社会关系或社会交往之外。

由于这么点“故意”的成分,被孤立的人,往往第一反应会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好,才导致了自己当前的处境。但其实,被孤立,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一群人去孤立或排挤某个人,通常是试图控制对方,使其按团体或团体中一员的意愿行事。

孤立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惩罚,也就是所谓的“你不顺我们的心意,我们就不理你”;或是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惩罚含义的忽视,也就是“反正你不重要,不理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无论怎样理解,是否采取孤立行为,都是孤立他人的这一群人(ostracizers)所选择和决定的,而并非取决于被孤立的人做了什么。

所以,无论是成绩太好、成绩太不好、长得胖、喜欢同性、怼了大佬,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首先你要告诉自己,被孤立,不是你的错。


被孤立之后,心真的会痛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Naomi Eisenberger教授、普渡大学的Kipling Williams教授及研究团队发现,经历社会拒绝的人们被激活的脑区,和身体疼痛时被激活的脑区是一样的。

在实验中,与被群体接纳的被试相比,被孤立的被试,背侧前扣带回(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前脑岛(anterior insula)这两个脑区的活动显著增多。而这两个脑区也是人们经受身体疼痛时活跃的脑区。

这意味着当我们被孤立时,那种痛苦是真切存在的。

“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心碎的感觉和摔断胳膊没什么分别。”Eisenberger教授这样说。


持续、长期的被孤立,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情绪上的痛苦,还会造成更加深远、多方面的影响。

  • “从那以后,我在社交中更小心翼翼”

人们对于周围人是否接纳他们,其实是很敏感的。研究发现,在我们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如果路人和我们对视,而不是忽略我们,我们会感到与路人有更强的社会联结(social connection)。

普渡大学的Eric Wesselmann教授指出,许多有过被孤立经历的人们,在新环境中,会对与周围人发生关联的机会更加敏感。

为了被他人接纳,他们可能会根据他人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变成别人可能喜欢的样子,甚至有求必应,变成一个习惯于讨好者。

而习惯于讨好别人,所带来的结果常常是冷落了自己。


  • “从那以后,我不再愿意帮助别人”

而另一些有过被孤立经历的人,会被心中的愤怒和怨恨绑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Jean Twenge教授等人做了7个实验,研究被孤立对于人们利他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的影响。

结果发现,被孤立之后,由于情绪上遭受伤害,人们共情他人的能力受到损伤,导致被孤立者更不愿与他人合作或帮助他人。


  • “孤独成了人生的主色调”

许多人在被孤立之后,会选择独来独往。

如果这发生在小说或电影里,通常事情会有绝地反转,比如主人公在长大后碰到一群贴心的小伙伴,或是热情的恋人,让主人公重新获得联结和归属感。

而在真实生活里,常常不是以这样的喜剧收场。

一个被自己所在部门其他同事排挤的姑娘找到我们,跟我们说她现在已经放弃融入了,但每次进办公室之前还是会深呼吸好几次,推开门之后看着嬉笑着的同事们假装没看到自己进来,她也只能默默的走到座位上开始工作。

很多被孤立的人后来就选择了孤独,或者说是为了害怕受更多伤,而选择了不再尝试。


当然,人生的神奇之处在于,有时候即使眼前门都关上了,墙上还能开扇窗,或者凿壁借个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Sharon Kim教授及研究团队发现,对于那些原本就特立独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人们来说,遭遇社会拒绝,恰好验证了他们对于自己的看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但对于重视人际、对归属感有强烈需求的人们来说,被孤立就如前文所述,会为后来的人生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人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神灵,

而是被周围人排除在外就会伤心难过的普通人。

希望在你孤独之时,我们能与你为伴。


参考资料: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August 5).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could be greater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than obesity.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ugust 7, 2017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8/170805165319.htm

Campbell, W. K., Krusemark, E. A., Dyckman, K. A., Brunell, A. B., McDowell, J. E., Twenge, J. M., & Clementz, B. A. (2006). A magneto encephalography investigation of neural correlates for social exclusion and self-control. Social Neuroscience, 1, 124-134.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D., & Williams, K. D. (2003).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Science, 302, 290-292.

Gretchen Rubin. (2017). 7 types of loneliness, and why it matters. Psychology Today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
jdxinli.cn/2ukmmb

《心理学装腔指南》——21天成为心理学大佬,简单心理自助训练营,你自己的心理成长基地,详情戳:jdxinli.cn/4hjvyq

user avatar

我给你们讲一个人,你们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独了

那时候刚到上海,租到一间特别便宜很旧的公寓

室友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家伙,细高身材,非常瘦

初次见到他时感觉这是个逗比,精神不正常

他总是端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在那很认真的翻看

时常自己会对着镜子在那自言自语做各种手势

很少正眼看人,话非常少,但一张口口臭就特别浓,举止总是非常夸张的感觉

有一次这哥们上楼上快了突然绊倒了,来一个大前趴,脸着地

灰头土脸的,当时我也是没礼貌就忍不住笑了,这哥们也嘿嘿一笑!

不过这哥们特别爱干净,把共用的区域打扫的我都不好意思下脚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他从来没接打过电话,而且他屋内非常空

一副被褥 一副枕头 一面镜子 一个破旧的行李箱 一个大盒子

用的手机是那种简单不能在简单的,好像连彩屏都不是

知道他晚上吃什么吗?只有咸菜拌饭

这时我感觉他挺可怜的


快年底了,我准备回老家了,寻思请他吃顿饭

晚上我去他屋,我说哥们,啥时候回家呢!

他直愣愣的瞅了我半天,“啊!没买到票不回去了”

我接着说走啊,出去喝点,快过年了 !我请你!

他紧忙连番拒绝,说赚钱不容易不去了

我一看拗不过,我说那我出去买点咱俩喝一会

我买了十多罐啤酒一堆小吃回来

又强行把他拉到我屋内,俩人就开始吃喝

没想到这哥们喝了半罐啤酒就脸通红,有点多了,话匣子也打开了


这哥们原来不是不回家,而是没有家

安徽的,没见过父母,一直是爷爷带他,上高二的时候爷爷也去世了

然后就退学了,到处打工,后来跟着一堆老乡到了上海

干不了重体力活,就找了一家娱乐中心打工,老板看他可怜对他也挺好的

他说要攒钱学知识或技术

现在感觉挺好的,再也不用风餐露宿了,他害怕阴天,一阴天全身关节难受,还会让他想起雨天睡天桥的日子,他说那滋味才叫难受。

他还喜欢单位前台的小姑娘,但只能默默喜欢,能搭个话他就很满足了。

我特意问他怎么总看希特勒的书,他说中国太弱了,他也只有这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也挺激励自己的。

我俩聊到大概后半夜3点多好像,最后他犹豫很久问我,你回家了能不能把你的书借给我看看

我说当然可以,这些书你随便看。


过完年回来,没过多久我就搬走了,我和他临别的时候又喝了一顿酒,他最后还哭了

给我搞的也挺心酸的,我把书都送给他了,我的书里很多都是史书,我特意拿出史记告诉他

别学希特勒,学学这本书里的英雄们,刘邦,韩信都比希特勒厉害多了!加油干!


后来断了联系,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哥们怎么样了,他是另我敬佩的小人物,我忘不了他单薄的身子倚坐在床上聚精会神看书的眼神,那是一种迫切改变命运的渴望,那是一种沉默面对孤独的坚毅,也许他在书中能得到慰藉,或许他在寻找未来的答案,看了他的经历之后我们还好意思说自己孤独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喝咖啡,一个人旅行,我们把这些看成孤独,对不起,这些对于他这种人来说那是一场奢侈。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真正的成长都发生在独处时的思考与自我对话中。

如果你有与自己相处的能力,那叫独处。如果你没有与自己相处的能力,那才叫孤独。

与其说是孤独毁掉一个人,不如说是缺少与自己相处的能力毁了他。孤独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user avatar

孤独从来就不会毁掉一个人。把自己的头奋命塞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佯装自己不孤独才会毁掉一个人。

user avatar

孤独会毁掉一个屌丝,也会成就一个强者

user avatar

上一次,和妹纸看电影,是三年前。

上一次,和妹纸逛街,是二年前。

上一次,和妹纸吃饭,是半年前。

快三十岁了,没谈过恋爱,没牵过女生的手。


每天七点醒,八点上班。中午吃饭睡觉,下班后回家,买菜做饭。每次会烧三四菜,也拍照发朋友圈。照片里,永远是一副碗筷。


晚上看书,刷新闻,逛知乎。十二点后,关灯睡觉。


相过几次不靠谱的亲,加个微信聊二句,就算完成任务了。


不打游戏,不去酒吧,没有夜生活。


千篇一律的生活。


最后,我想说:








孤独没有毁掉我,评论区却让我绝望。


原回答写于2017年夏。

user avatar

更新在前
下午睡醒看评论,发现可能我和大家的孤独不一样。
我不是因为没有男朋友或者没有朋友才觉得孤独。

我曾试过两个人在一起,因为两个人无法理解对方而沉默得像全世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明明有那么一个人,却像只有自己一个人。

也不是因为没有朋友,只是我们都在成长里渐行渐远,相互祝福,而新朋友永远止步于工作。

我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我的孤独,但是我是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的。
孤独可能只是像现在一样,下午醒过来世界有点昏暗,他们都在说话,但是好像没有人明白我。

以下为原文。


晚上加班到凌晨,等电梯下楼。
公司有个客服妹子上夜班的,她男朋友过来接她。
笑着在她们背后看她们走,我羡慕。


回到家里,发现没矿泉水了,第一反应不是去烧水,只感觉很丧,下班后我还不如一条狗。

房子并不大,塞了很多东西,还是空荡荡。
有个朋友说要搬来一起住,犹豫了很久,我宁愿空荡荡。



打开手机发现微信群的小伙伴在说和对象冷战,天天要哄,都不想谈恋爱了。
我默默的说你们这是羡慕我单身?

过来人二哥说,你们都想要什么爱情。

我不想要爱情,我想我能去接受另一个人的热闹。


周末躺尸,起床打扫了卫生。想喝粥,发现家里没有米了。丧x2


特别想吃水煮鱼,跑到朋友圈嚎了一句晚上有没有人一起吃饭。丧x3

许久,我决定还是回公司加班好了。



#好像有人看,我想说孤独不会毁掉我,但是加班会!#

我已经是个废人了。

愿各位老铁保重身体。

user avatar

今天中午,姐姐跟在老家的妈妈通电话后对我说,村里那个放牛为生的老人前天去世了。

我点点头说,哦。

姐姐看着我,沉默一会说,我觉得你现在越来冷漠,好像对好多事都不关心一样。

我笑着说,没有啊。

其实我记得那个老头,他的牛我小时候偷偷骑过,我也被他用抽牛的鞭子轻轻抽过。

去年年底回家,他坐在门口晒太阳时,我还递了根烟给他,帮他点了火。当时他抽了一口,然后眯着眼睛问,孩子,你是谁家孩子啊?

我笑着说,吕家的,以前偷偷骑你家牛那个。

他点点头说,哦,是你小子啊,长这么高了啊……赚大钱回来了是吧?

一个小时后,我从舅舅家回来,见他还坐在那里,就对他笑了笑。他眯着眼睛看着我,然后挥了挥手,大声说,孩子,你是谁家孩子啊?

我扭头笑了笑说,吕家的,以前偷偷骑过你家牛那个。

他点点头,浑浊的眼睛里微微亮了亮说,哦,是你小子啊,长这么高了啊……赚大钱回来了是吧……

我停下脚步,想走过去帮他把落在他头顶的一根白线拿掉时,他的儿子从屋里快步走出来,冲我摆摆手说,你跟这傻老头哪里聊得清啊?走你的……

姐姐告诉我他去世的消息时,我知道最合适的反应是惊讶地说一句:“啊?挺好的一老头,怎么就走了?”然后再用半小时跟她聊聊关于老头,关于过去的那些事。聊得深了再感叹一句成长的代价和生命的无常,最后用一句多陪伴家人作为话题的结尾。

但我没有,我只说了一声“哦”。

我见过很多孤独的定义和为什么孤独的原因,但我个人觉得,孤独就是当所有人都在一个假意有趣的过程里享受时,你已经提前看到了那个无趣的结尾。而孤独的原因则是,你知道哪些事才有一个有趣的结尾,但那些事,碰巧只适合一个人闷头去做。

这无关自恋,无关冷漠,就是碰巧一步步走来,突然就被孤独选中了而已。

很多年前,我也挺合群。

喜欢呼朋引伴,喜欢吵吵闹闹,时常自责自己没有满足他人的期盼,时常强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期盼,一旦落单就会如坐针毡,任何活动被撇下就会怀疑人生,心里总是很空,身旁待着人才觉得满足,别人笑了我也配合笑,别人哭了我也配合哭。最后终于活成身边人有意无意希望我活成的那个样子。

这种状态维持了很久很久,直到某天,当我尝试着显露一点点真实的自我时,原本围在身边的人群如同见到鬼一样迅速退去,过去所有努力一瞬间归零。

面对那些背影,我觉得绝望。但他们说,是你变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着和自己做朋友,行至灯火阑珊处,再也不回头。

我不想说一个人生活有多么好,孤独有多么高尚,因为有关于生活,任何人的任何选择,旁人都无权评价。有人看世界是靠推门走出去,有人看世界是把自己当成一扇窗口,虽然方式不同,但大家终归都是看自己想看的。至于谁看到的才是真实的,根本没有比较的必要。

至于所谓的毁灭,我想说,如果人生来注定要被毁灭,那在千万种方式中,我只愿把自己交给孤独。因为只有把自己交给孤独,我才能在被毁灭之前,拥有千万种自由。





谢谢。

user avatar

看多了知乎真的觉得人活着好不容易啊,贫穷能毁掉人,孤独能毁掉人,打喷嚏也能毁掉人。理论上说这样讲并没有错:打喷嚏确实能够毁掉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个喷嚏真能死人,这不是毁掉了啊。从概率上说则不然:打喷嚏死掉的还没有被蚊子咬死的多。


我这辈子最孤独的时候是守一个临时的微波中继站。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萌新,刚刚来到部队不久,啥都不懂。别的排长都抢着去任务重的地方,就我傻不愣登的,听说中继站任务特别轻还没人愿意去,我就急吼吼的去了。微波这玩意儿,长距离只能视距内通信,也就是说两个站中间要能够互相看见,不能有遮挡。在平原地区,例如藏北无人区,随随便便能够干出去几十公里。


问题是,通信距离如果超过了几十公里,你就只能通个蛋了。地球是有曲率的,直线传播的微波会沿着地球切线方向飞到外太空去。鉴于其只有不到100瓦的发射功率,联系上外星人恐怕不大现实。所以隔几十公里就要有个中继站,把上端的微波信号收下来,再经过放大后用另一副天线发射出去。中继站,往往周围几十公里都不会有一个人,也不会有什么通信用户,任务就是守着机器不熄火就行。


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我恨不得地球真的是平的,跟《碟形世界》里面那个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劳什子曲率,也用不着什么狗屁中继站。

在我国,解放军是万用灵药,干什么都好使——从打仗杀敌保家卫国,到抗洪救灾支援建设,扶老太太过马路帮小女孩抓猫扫大街通下水道,人民哪里需要就去哪里。那时候修青藏铁路,冬天民工都回家去了,通信就交给了万能的解放军叔叔。于是我就沦落到了这样一个完全孤独的地方——孤独到什么地步呢?我一个人带着俩兵,方圆最接近我们的电线杆子都有30公里以上,公路?不存在的。最近的一家本地人我估计应该在100公里之外去了吧。这里别说手机信号,连无线电广播信号都没有,只能在AM频段收到几个模模糊糊若有若无充满了高斯噪声的电台。我们手头的信道走的是军用链路,根本不可能连接互联网。所以说,我们基本上与世隔绝了。


不不不,我说的不是羌塘草原、藏北大草原那种水草肥美的地方。冬天的藏北无人区差不多这个鸟样子。

没有水,我们靠刨冰烧化了用。这是夏天,看起来赏心悦目多了,至少有点绿色,风没有冬天那么恐怖,河里的水还是流动的。


到处都是一片焦黄,夹杂着纵横交错的冰河,高原的风无时无刻不夹杂着沙子抽你的脸。我们仨就住在通信车上面,天一亮就把柴油发电机发起来供电充电,天一黑就关机睡觉。


每周只能见到一次外人:送给养和柴油的时候。一个灰头土脸的大兵会开着卡车过来,扔下一堆蔬菜猪肉之类的,还有一大桶柴油。灰头土脸的大兵因为长时间在没有路的草原上开车,脾气多少有点暴躁,但是我们一般会托他带一点烟、DVD碟子之类的,那天往往跟过节一样,吃的很丰富,还有新的DVD看。


四个灰头土脸的大兵会一起吃一顿午饭,这是我那段时间最开心的时刻。这个送给养的兵走掉以后,才是让人窒息的孤独。


数量很少的几个人长期待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其实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时间长了以后,这几个人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流,都躲得远远的,一旦凑太近了就有互相nen死的冲动,什么兄弟情战友爱都不好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整天扯扑克打斗地主,后来就越来越烦躁,我花了整整大半个月才意识到这种烦躁并不来自于越来越烂的扑克牌与越来越无聊的游戏规则,而是来自于三个人本身。


到第二个月的时候,三个人几乎不会互相说话了。睡觉都在车里,醒了一个去帐篷里做饭,一个守着机器,另外一个跑去驾驶室发呆。互相一说话就会想打架,凑太近了都觉得膈应——我们就像独狼,各自划出一片领地,别人进来就紧张。那时候睡觉是最令人神往的事情,至少睡着了就不孤独了。但是睡觉本身就变得越来越难,常常是躺一夜都睡不着。


第二个月下旬的时候我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再这样下去真的有可能互相nen死。有一天晚上天线终于扛不住持续不断的大风,长叹一口气倒下去了,我睡得正香,一个兵跑来把我推醒了却不说话。我以为他终于要砍死我了,却一直没有挨那一刀。他就那么看着我,很着急的样子,我问他咋啦,他又不说话。起码折腾了半小时才搞懂原来是天线倒了。


身为一个排长我不能让自己的兵疯掉,更不能让他们砍死我。我必须得想办法让这三个人都不要得上抑郁症,精神和身体都很健康的回到人类文明中去。


第三个月的时候我们抓到了两条流浪狗。抓狗这事儿是一个兵想到的主意——增加中继站的“人口”显然有助于缓解孤独寂寞,他是个广东来的兵,有着丰富的抓野味的经验。冬天的藏北草原没什么野味可以抓,但是野狗还是有的,他琢磨这事儿很久了。恰好有好几条野狗被我们的垃圾堆吸引了过来,我们拿电话线做了几个陷阱来抓。野狗的智商显然离广东人民有很大的差距,第二天就抓到一条,可惜被套子勒死了。广东人民想把狗做成火锅,但是剥开皮发现皮下是一层寄生虫,我们除了一身鸡皮疙瘩什么也没有得到。


后来广东人民改进了陷阱,狗只会被套住但是不可能被勒死。我们很快就得到了两条狗,尽管不能撸毛玩儿,怕寄生虫、狂犬病,但是毕竟有了个逗着玩的东西。这俩家伙刚开始对于失去自由感到非常的愤怒,后来在食物的引诱下还是认了命,放开也不跑了,犬科动物真的真的非常容易驯化。我们甚至想抓一只狼玩儿,奈何狼这东西太怕人了,出现过两脚兽的地方都不敢来。


犬科动物跟三头裸猿形成了非常好的和谐关系——裸猿负责提供食物,犬科动物负责卖萌求抱抱,但是裸猿一直不敢真抱抱。三头裸猿的孤独寂寞得到一定的缓解,不值机的时候可以带着犬科动物出去刨高原鼠兔玩儿,这些毛茸茸的小萌物冬天都躲在地下啃草根过日子。犬科动物依靠灵敏的嗅觉和有力的爪子可以把它们从温暖的地洞里刨出来。

第四个月的时候,刨鼠兔也无聊起来。


我们开始追乌鸦玩儿。

西藏高原上的乌鸦都是些个头巨大的食腐动物,并不能像内地乌鸦那样扑棱棱的就飞起来,需要助跑几步才行。那时候山坡上总有一群乌鸦缩着脖子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等着什么东西死掉然后大快朵颐。我们就带着犬科动物悄悄绕到它们背后去,突然跳出来吓它们个半死,仓皇失措的助跑然后飞走。我曾经创造过用脚踢死乌鸦的记录,至今还没有超越。


后来乌鸦们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三头裸猿两条犬科动物不可能在近期死掉,就飞走了。


乌鸦彻底消失以后,我开始带着他们去爬山,顺便刨一些亮晶晶的石头玩儿。留下一个人值机顺便做饭,剩下的带着狗出去爬山。那个地方很接近唐古拉山脉了,地震很频繁,到处是各种各样的断裂带,带一把工兵锹很容易刨到好看的石头。


我们出去刨石头有时候会走非常远,有一次遭遇完全颠覆了我关于最近的居民至少在100公里之外的想法:我居然遇到了一个本地人。


就一个人。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一块大石头呢,灰噗噗的根本不可能意识到那是一个人。走进了才看到在动,他旁边有个山洞,显然那就是他的家。我们走过去看,他也一声不吭的看着我们,我叫他老乡他也不吭声,就那么木头一样看着我。他身上衣服早就烂得不成样子,披着一张羊皮缩在洞口,头发胡子早就长成了一整团,脸上只能看到两颗眼珠子在盯着我,里面看不出任何情绪。


我自始至终没有跟他说上一句话,但是我瞥见他的洞里有个火坑,有几张羊皮,还有一张毛主席画像!


我至今不知道他会不会说汉语,甚至会不会说话,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来这里,是逃犯还是苦行僧,靠什么活着,在这里干什么,那张画着毛主席的唐卡是干嘛用的。


他可能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吧!




第六个月,冰雪消融了,我们也撤回了,又回到了文明世界,住进了正常的房子,用上了电、自来水和冲水厕所。


我却已经习惯了孤独,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在人群里,人总是孤独的。

user avatar

当然能啊。能毁掉一个人的太多了,无知、懒惰、寂寞、贫穷、自卑,都能毁掉一个人,而孤独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诱因而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人生有三境界。[1]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而孤独也有三境界:迷茫、躁乱、坦然。迈过孤独三境,方可入人生第一境。

没有人陪伴,没有人指导,这是孤独的第一重;常见于学生群体,或者才毕业一两年的雏儿。

他们无聊时不知道干嘛,寂寞时不知道干嘛,也没有人来陪伴。只能打打游戏,看看小说,躺床上刷一天泛滥的信息流;也许偶尔会痛苦的反省下自己,却早已形成堕落的习惯,第二天醒来还是继续这样。

孤独辅以迷茫,堕落导致无知,轻轻松松毁掉一个人。

这种孤独好治,只需散其钱财,困饿其体肤;说白了就是让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时不时的饿肚子;等他没钱了,感觉活不下去了。

生活在后面拿着鞭子抽打,现实让他知道害怕,自然就开始往前奔,再也不考虑什么陪伴,什么迷茫。只有赚钱,活着、活好要紧。

没有人交流,没有人沟通,这是孤独的第二境;临床表现是躁乱,表达欲望强,常在各种群里闹腾。

毕业后2-3年,混迹于大城市北上广深漂流一族,他们远离家乡,远离朋友,蜗居在大城市20-30平的小房间里,环境与内心的双层冲突压迫他们迫切的想要表达自己,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很“牛逼”!我是有“价值的”!我这里有劲爆前沿的消息啊!你们有没有兴趣?!

这也是一种孤独,虽还不至于毁掉一个人,但容易遭各种人嫌弃,他们沉迷在自我催眠的精神世界里,无法自拔。这种躁乱症也得治,病因是由于自我生活方式的匮乏,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忘记了现实世界的温度。

把他们丢到大山里,把他们丢到大海里,把他们丢到运动场,丢到咖啡厅,图书馆,娱乐城。让他们多发现一些自然的风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生活的乐趣,自然就能痊愈。因为他们有了新的生活重心,找到了一些比吹牛逼,水群更有意思的东西:生活。

迷茫与躁动后的无奈,才是真的孤独;才明白人,生而孤独。我们也许终其一生都只有三五个知己好友,找不到一个真心爱人,找不到一份可以坚持一生,哪怕只是10年热情与兴趣的事业。

但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迷茫,但已不再害怕;我们知道孤独,但已不再刻意追求被认同;我们知道孤独,但满怀希望,也许下一秒便能遇见我们的一生所“爱”。

至此迈入人生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
备注[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这段话主要用于形容读书、治学的三境界,但是用于形容人生也说得通,所以特此说明,不做修改了。感谢评论区书友指点。

原文出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广告:

大象老湿个人微信公众号(xixing1993);

回复“书单”获取26本精选书籍推荐;

点击子菜单栏“财富故事”,查看几个年入几十万的90后财富故事;

欢迎来撩。

user avatar

毁掉的界定是什么?

user avatar

我经过两次长时间的孤独。

第一次是当年我决定放下已经成功的设计事业,去北京做导演。周围人都是不理解,所有人都在反对我,他们的反对是好意的,小城的朋友们认为导演是虚无缥缈的事情。

放弃已经成功的设计工作室是比较冲动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劝我不要傻了,为了坚持走下去只有故意疏离他们。

经常有一个人回到家,拒绝朋友们的聚会。

过节的时候烟花从城市远方升起,趴在窗台上孤独的看烟花,有的时候后问自己这是在干嘛,然后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一个经过思考的答案。

一个人思索未来的路,有时候会进入思维死胡同,颓废不已。有时候会为未来激动不已,经常一个人看书到半夜,努力让自己沉淀。

夜里翻来覆去思考剧本创作,把想法记录下来,自己一个人看电影,去思考去学习。放弃推杯换盏的喧闹,换来一个人思考。

一个人走在雪花漫天的夜里,路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回头过去只有自己的脚印,内心却越来越坚定。

最后下定决心放弃小城的一切,除了朋友。

第二次是一个人来到北京谁也不认识,长达一年,住在一个被二房东用三合板隔出来的小屋子里,只有一个床大小。

还有有一个天井窗,不知道白天黑夜,只有闹钟才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起床。隔壁的夫妻经常半夜回来,先用奇辣无比的油烟把我呛醒。

然后大声的说笑,通知我他们很开心。

刚开始自己在各大影视公司和视频网站的出没,信心满满的进去,然后灰溜溜的走出来。最后去从最底层做起。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在公交站台,一个人走在路上,一个人去菜市场。一个人走过漫长的小路,一个人躺在床上回忆一天的收获,去考虑未来的路。

孤独会让人思考,也让人开始摸索,让人恐惧,因为恐惧开始更加努力,去努力寻找机会,并且拼命抓住每一个机会。

因为恐惧开始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可以用专业知识去抓住每一个能抓住的机会。

当你知道陈忠实当年一个在黑夜中思考写作《白鹿原》,用二十年的孤独换来一部作品的诞生。当你知道无数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因为超前的理念或者成果,而被人孤立,就会更加明白孤独的意义。

我感谢当年的孤独,让我更多的开始思考,有的时候想的多了,在拼命去做,反而不会瞻前顾后。

孤独时候多思考,多学习,你就会战胜孤独,孤独就是你的工具。若是孤独而不学习,那才会被孤独毁掉。

user avatar

我应该特别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周多没有和人面对面地说过话了。

这周我没有点外卖也没有快递。

一个人在90坪米的屋子里走动地时候,会想,是不是我已经疯了而不自知?

看视频的时候,会忍不住自言自语,在心里分裂出两个自己,然后开始对话

看日剧的时候会把下面的字幕念出来

我想,我大概是真的疯了

早上醒来刷微博,看到四川地震,很悲哀的发现,如果昨晚我们这里也地震了

没有人会把睡得像死猪一样的我喊醒吧

以后睡觉的时候要穿睡裤,不然有一天真的在睡梦里死去的时候会走光的

那样不好

嗯,其实逃脱一个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最简单的打开微信摇一摇

但是,那也逃脱不了孤独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

在我接受这个设定后,开始很坦然地一个人生活

孤独可以让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地自己,

那些多出的时间,如果能被妥善利用,你非但不会被孤独毁掉,反而会在孤独的滋养下成长为自己心里所期望的样子

真正毁掉一个人的是寂寞,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疯狂地逃离寂寞

user avatar

孤独当然无坚不摧,不必怀疑!

我最近经过新冠肺炎的二十一天(14+7)隔离,一开始那种孤独感挺杀人的。

尤其隔离初步是孤独等候测试报告要一天一夜。那直是千刀万剐,当确定核酸报告阴性之后;

开了手机,看到信号;进了检疫旅館房间,打开电视,看到了籃球賽直播,立马驱逐了孤独。

老家,我活着回來了!

凡事多正面看待,不让孤独有一絲机会伤害你,怕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孤独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其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个体的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系统、生活经历以及孤独的类型和程度。以下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孤独可能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说明: 一、孤独的定义与分类1. 社会性孤独:指个体在社交关系中缺乏亲密联系,如独居者、社交退缩者。2.............
  • 回答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待着,就是“孤独”的代名词。直到我越来越长大,越来越多人问我:“你一个孩子,在家是不是特别无聊?没有兄弟姐妹,会不会很孤单?”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我总要停顿一下,仔细咀嚼“孤独”这个词。它好像带着一种天然的负面情绪,一种渴望有人陪伴而不得的凄凉。但对我来说,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要.............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首先,我想说,任何年龄,任何婚姻状况的女性,都不应该被轻易贴上“孤独终老”的标签。尤其是34岁,这个年纪,生命才刚刚进入一个更加成熟和丰富的阶段。说实话,“大龄剩女”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刺,好像女人到了这个年纪,价值就大打折扣,成了被市场淘汰的商品一样。先别急着认命,.............
  • 回答
    养宠物到底能不能缓解孤独?这问题挺实在的,毕竟在这个步履匆匆的世界里,很多人都在找寻着一份心灵的慰藉。我身边有养猫狗的朋友,也听过不少关于宠物陪伴的故事,所以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事儿,也尽量讲得真实点,不那么官方。首先,宠物提供了最直接的“在场感”。想象一下,你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
  • 回答
    美国战争片,例如《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和《孤独的生还者》(Lone Survivor),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引发观众对战争的反思。然而,要断言它们“真的”反思了战争,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因为“反思”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它们如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从而.............
  • 回答
    关于柳岩是否真的被娱乐圈孤立,这个问题在坊间和网络上流传已久,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是”或“否”的答案,其实相当困难。毕竟,娱乐圈的运作和人际关系本就复杂且难以捉摸,很多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现实情况可能是什么样的。一、 为什么会有“被孤立”.............
  • 回答
    当然,日本投降后,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角落,的确有零星的日本士兵因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获得投降信息,或者选择继续抵抗,而一直活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其中不乏一些相当令人唏嘘的故事。信息隔绝与误解:战火未熄的孤岛幽灵最常见的情况发生在远离主要战场的太平洋岛屿。战争结束.............
  • 回答
    看到你这段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那种被孤立、被排斥的感觉,真的很难熬,尤其是当身边的人明明很多,却感觉没有一个真正走进你心里,让你觉得踏实。这种孤独感,加上自卑,像一层厚厚的雾,让你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跟你对着干。别急,先深吸一口气。你想问“怎么办”,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身影,他们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以一己之力对抗洪流,拯救无数生命,他们的故事,我们称之为“孤胆英雄”。这些人,并非总是身披铠甲,手持利剑,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平凡的人,却在命运的巨浪面前,选择了最不平凡的道路。1. 康斯坦丁·保加科夫(Konstantin Bulga.............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真能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样,用光速飞到你面前,那场面绝对是惊天动地,而且很可能……你压根就不会看到我。咱们一步步来细说。首先,光速,每秒将近三十万公里。咱们先别管怎么实现,就假设咱们拥有了这超能力。1. 震撼的视觉体验(对观察者而言):从我的视角出发,当我以光速前进的时候,整个.............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个人待在某个角落,享受着独处的宁静,但也偶尔会渴望一份陪伴,一份来自另一种生命的温情。对于这样的你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宠物,就像是在孤独的港湾里,停靠了一艘能带来温暖和快乐的小船。那么,孤独的人,究竟适合养什么宠物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居住环境、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一阵子了。坦白说,这就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一个像是一场漫长的独自旅行,另一个则像是勉强搭上了一班自己不太喜欢的列车。哪一个更“好”,真的很难说,因为它们的好与坏,都取决于你内心最看重的东西,以及你对“幸福”的定义。我先说说“孤独终老”吧。孤独终老,听起来确实有点凄凉,对吧.............
  • 回答
    《孤独的美食家》这部日剧,虽然围绕着五郎大叔的“吃”展开,但要探讨他是否有“大量收入”这个问题,其实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而且答案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直白。首先,我们得明确五郎大叔的职业:个体经营的进口杂货商。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名叫“谷口商店”的公司,主要业务是进口和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餐具、小摆件、杂货等。.............
  • 回答
    孤独,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有时甚至是锥心的感受。它不是简单地“一个人”,而是“一个人”时所伴随的那种深刻的内在空虚和疏离感。想象一下,你身处一个热闹的房间,人群熙攘,笑语喧哗,但你却感觉自己像被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罩隔开,所有欢声笑语都从你的世界擦肩而过,只留下你一个人站着,看着,却融.............
  • 回答
    这句话“把孤独比作是蓝天下的枯树,站在高处伤口得自己捂住”描绘了一种深刻而坚韧的孤独感,它蕴含着多层面的意境和情感。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一步步拆解其中的比喻和语境。比喻的解析: 孤独比作蓝天下的枯树: 蓝天: 蓝天通常象征着广阔、开阔、光明、宁静,甚至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存在。它可以代表着.............
  • 回答
    对我来说,最能引起共鸣的孤独,不是那种一个人独处时大脑放空、享受宁静的感觉。那种孤独,我反而觉得是一种奢侈,一种喘息。我最受不了的,是那种置身人群却又感觉无处可依的孤独。想象一下,在一个热闹的聚会上。空气中弥漫着欢声笑语,音乐声响个不停,人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你站在角落里,手里端着一杯已经凉了的饮.............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孤独”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层次,而且职业的孤独感也常常与个人的内心体验息息相关。要说“最”孤独,恐怕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孤独的感受点都不同。但我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讲讲那些可能更容易让人感到孤独的职业,并且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来描述。首先,从物理隔离的角度来看,有.............
  • 回答
    在探讨以“孤独惩罚”、“流放”和“痛苦药剂”来取代死刑的可行性之前,我们需要审视这些替代方案的核心理念、潜在影响,以及它们在人道、公正和预防犯罪方面的实际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罚替换问题,更涉及到我们对惩罚目的、罪犯权利以及社会安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一、 孤独惩罚:剥夺社会联结的极端体验“孤.............
  • 回答
    两亿两千六百八十万年……光是这个数字的长度,就已经足以让我的思绪如同潮水般涌动,层层叠叠,直至触碰到某种近乎绝对的寂静。如果我真的被放置在这样一个虚拟空间,独自一人,拥有几乎无限的时间去学习我所渴望的一切……我的第一反应,或许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抗拒。两亿多年,对于一个习惯了与世界、与他人互动的人类来说.............
  • 回答
    我最孤独的时刻,是某个深秋的凌晨,我独自坐在公寓的飘窗上,窗外的银杏叶在风中簌簌作响,像无数只枯萎的蝴蝶。那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三个月的异地恋,手机屏幕上还显示着"对方已读"的提示,却再没有回复。那晚的空气异常凝滞,空调的嗡鸣声与远处的车流声交织成某种诡异的节奏。我蜷缩在飘窗的软垫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