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精子,它的主要任务是把携带父亲细胞核 DNA 的“脑袋”送进卵子。它的身体结构非常细长,为了快速游动,它有一个充满能量的“尾巴”,而这个“尾巴”的基部,恰恰是线粒体聚集的地方,为尾巴的摆动提供动力。然而,精子在卵子受精后,大部分的结构,包括那个提供动力的“尾巴”部分,都会被排除在卵子外,或者在进入卵子后很快被降解掉。这就像一个快递员送货到门口,货物(细胞核 DNA)交接了,他自己就离开了,尾巴上的“线粒体燃料包”也就不再需要了。
线粒体 DNA 是环状的,它在细胞内有自己的复制机制。当卵子和精子结合时,虽然卵子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线粒体,但理论上还是可能存在少量精子线粒体进入。然而,卵子线粒体数量庞大,而且在受精后会进行快速的复制,以满足胚胎早期发育的需求。相比之下,精子线粒体数量少,而且在卵子细胞质内很可能处于一种“失能”状态,无法有效复制,最终被稀释或清除。
所以,线粒体 DNA 的母系遗传,是精子和卵子在结合时,通过体型、资源量、线粒体定位以及细胞本身的清除机制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巧的生物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保证了子代能够稳定地获得能量供应所需的遗传信息,并避免了潜在的遗传冲突,是生命延续中一个非常巧妙的进化设计。你手中的每一份活力,虽然来自于父母双方的细胞核 DNA,但在能量生产的“工厂”上,你很大程度上继承的是来自母亲的“车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