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RAM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多久?

回答
MRAM:从实验室到钱包,我们还要等多久?

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科技的未来感。它不像我们熟悉的DRAM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也不像NAND闪存那样有擦写寿命的限制,更能在断电后依然保存数据。理论上,MRAM拥有速度快、功耗低、寿命长、非易失性等一系列闪亮的优点,简直是“理想存储器”的候选人。那么,这个 promising 的技术,离我们真正能在手机、电脑、服务器上大规模普及,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MRAM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它的发展轨迹。

MRAM的优势,为何如此吸引人?

在深入探讨距离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MRAM的魅力所在,理解它为何如此令人期待:

速度: MRAM的读写速度可以接近甚至超越DRAM,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CPU缓存、高性能计算。
非易失性: 这是MRAM最独特的优势之一。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这意味着设备开机速度极快,并且可以实现真正的“即时”关机和唤醒,这在物联网设备、嵌入式系统中有巨大的潜力。
功耗低: 相较于DRAM需要周期性刷新来维持数据,MRAM在读取数据时功耗极低,尤其是在待机状态下,几乎不耗电。这对于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和低功耗嵌入式应用来说是巨大的福音。
寿命长: MRAM的写入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这种物理过程的损耗非常小,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次的擦写,远超NAND闪存的寿命。
高可靠性: 磁性材料对辐射的敏感度较低,这使得MRAM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如太空、军事领域)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挑战依然存在,阻碍大规模应用的“绊脚石”

尽管MRAM的优点如此突出,但要把一个技术从实验室推向成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MRAM在普及的道路上,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密度和成本: 这是目前阻碍MRAM大规模普及最核心的问题。传统的MRAM技术,如STTMRAM(自旋传输扭矩MRAM),通过改变磁隧道结(MTJ)中隧穿层的磁化方向来存储数据。随着存储密度的提升,MTJ的尺寸需要不断缩小。然而,尺寸的缩小带来了工艺上的巨大挑战,使得制造复杂性增加,良品率下降,从而推高了MRAM的制造成本。相比于经过数十年优化、成本已经非常低廉的DRAM和NAND闪存,MRAM的单位容量成本仍然高出不少。这意味着,除非在性能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否则消费者很难为其买单。
想象一下: 你用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1TB的NAND闪存SSD,而MRAM硬盘可能只有128GB。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距,限制了它在主流消费电子市场的渗透。

2. 写入速度和功耗的权衡(特别是高密度MRAM): 虽然MRAM的读取速度很快,但在写入数据时,尤其是当存储密度提升时,需要更大的电流来翻转磁化方向。这会增加写入功耗,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场景下,其写入功耗并不比DRAM有压倒性优势。而且,为了提高密度,存储单元的尺寸会缩小,这又对写入的可靠性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高密度下同时保证快速、低功耗的写入,是持续的技术攻关点。

3. 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特定技术): 早期的一些MRAM技术,如SOTMRAM(自旋轨道扭矩MRAM),虽然在写入速度和功耗上可能有所突破,但其抗干扰能力和长期的可靠性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和优化。随着存储单元的尺寸进一步缩小,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敏感度可能会增加,这会影响数据的稳定性。

4. 制程兼容性和生态系统建设: MRAM的制造工艺与传统的CMOS工艺有很大的区别,将MRAM单元集成到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流程中,需要晶圆厂进行大量的设备更新和工艺调整。同时,整个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以及应用软件的生态系统都需要围绕MRAM进行适配和优化。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投资。

MRAM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挑战,但MRAM的发展从未停止,并且已经开始在某些细分市场崭露头角:

早期的MRAM(如FRAM的替代): 最早的MRAM产品,主要是作为铁电RAM(FRAM)的替代品,用于一些对功耗和速度有要求的嵌入式应用,例如物联网设备的配置存储、嵌入式控制器等。这些应用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不大,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MRAM的优势得以发挥。

STTMRAM的崛起与主流化: 目前,STTMRAM是MRAM技术的主流,其性能和密度都在不断提升。许多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三星、兆易创新等)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出STTMRAM产品。
CPU缓存: STTMRAM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是作为CPU的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缓存。它能够提供比SRAM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数据保持能力,同时拥有接近SRAM的读写速度。一些高端CPU已经开始集成MRAM作为其最后一级缓存。
独立存储器: 随着密度的提升,MRAM开始以独立存储器的形式出现,容量也逐渐增大,可以用于NOR Flash的替代(如Boot ROM)、嵌入式系统的Data Flash等。

SOTMRAM和下一代MRAM技术: 为了克服STTMRAM在写入速度和功耗上的瓶颈,SOTMRAM等下一代技术正在研发中。SOTMRAM利用自旋轨道扭矩来翻转磁化方向,理论上可以实现更快的写入速度和更低的写入功耗。如果能够解决其可靠性和抗干扰性问题,将进一步拓展MRAM的应用领域。

与DRAM和NAND的混合存储: 未来的趋势可能是MRAM与DRAM和NAND形成混合存储解决方案。例如,将少量大容量的MRAM作为高速缓存层,与大容量的NAND闪存结合,以兼顾速度、容量和成本。就像现在SSD中加入少量DRAM缓存一样。

那么,究竟还需要多久?

这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切年限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技术突破的速度、制造成本的下降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的演变。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估计:

1. 在特定细分市场的广泛应用: 这一点已经基本实现。在对功耗、速度和非易失性有极高要求的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MRAM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存储器。

2. 作为CPU缓存的主流选择: 这个目标正在加速实现。随着工艺的进步,未来几年内,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CPU会将MRAM集成到缓存层中,以提升整体性能和能效。

3. 在大容量独立存储器市场上与DRAM和NAND竞争: 这是最漫长的赛道。要在这个市场实现大规模应用,MRAM需要将单位容量的制造成本降低到接近甚至低于DRAM的水平。这需要材料科学、器件物理以及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重大突破。我个人认为,在未来510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中等容量(几十GB到几百GB)的MRAM产品开始在某些领域(如高端固态硬盘的缓存、笔记本电脑的混合存储解决方案)出现,但要全面取代现有的DRAM和NAND闪存,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需要10年以上,甚至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总结一下,MRAM离大规模应用已经不远,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落地开花”。然而,要像DRAM和NAND那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配”,尤其是在大容量存储领域,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技术进一步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突破都可能加速它的到来。

我们正在见证一场存储技术的变革,MRAM无疑是这场变革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未来充满潜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MRAM…换个视角回答一下,评论角度是从“MRAM技术前景、经济效益和生态”的角度;其中信息背景是本篇开始写作的2019年。

注:截了一段网媒评论的图,放在文末可参考。

其实 MRAM这种过渡技术,IP层很薄,从大厂的角度看不出有什么超级利润,需求也很离散,customer ramping会非常耗力,初期并不像是大厂争夺的赛道。当然除非Apple这种封闭生态的头部软硬件公司首先领头。目前Intel/Samsung等几家大厂都是拿半报废设备(折旧到极低残值的产线)投入生产,指导参考除了各家的实验室报告,还没有确定一个行业标准。事实上,eMRAM存在超过10年,如今从故纸堆里挖出来,什么动机呢;

  • 若是去跟别人的MCU整合进SOC,就变成卖IP,卖IP能赚多少利润?
  • 若是卖颗粒,在PCB上集成,有多大性价比呢?
  • 若是封装成DIMM插上主板,那么只有X86市场,这就是Intel自怼PCM相变存储了(即所谓persisten memory,供应IDC的),而PCM也是集成DIMM的,原本就是用来蚕食DDR市场的;

泛泛而谈,存储结构革新也要看OS等关键应用的站台情况,生态建设目前非亚洲厂的强项。选择哪个OS厂商去改系统兼容MRAM,一并刷full stack呢,这是大问题,若不改full stack,它也就当成DRAM用,性能不但没有优势还会偏低。网上有一则野闻: 说是Intel要借助MRAM影响Android系的移动端市场…但MRAM是需要重写系统的。)

不过,MRAM也许会在端侧-->Edge侧承担起data exchange intensive的应用,但目前赛道还是窄的。此外,eMRAM的诱惑在于Memory Hierarchy, 其中File Hierarchy可以极度简化,OS也会轻很多;对于Device/IOT设备而言。节能和空间压缩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当下MRAM竞争的首要是IP,特别是敏感的介质材料配方。

但是,不论是MRAM还是RRAM芯片,它们的特性都是超强性能,延迟堪比内存,而且是超长寿命及可靠性,写入次数都是上万次起的,耐高温,寿命长达10多年。但是截至本篇写作背景的2019年初,这些芯片的容量依旧都很低,通常是256Mb、512Mb,有些能上到1Gb左右,反正相比常规的RAM及NAND还差很远。尤其存储技术的迭代和应用,要看中长期的市场空间。

最后摘录一段新闻:“ Intel即将折旧的22FFL工艺不会用来生产先进处理器了,但它会在别的芯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此前Intel宣布使用22FFL工艺生产了MRAM(磁阻RAM),现在VLSI 2019大会上,Intel又提到了22FFL工艺已经准备好生产RRAM(可变电阻RAM)”。设想一下Intel/Samsung外宣的eMRAM所使用产线的0折旧率吧,全是净现金流吧:),至少在2019年,纵然有介质IP配方,对大厂而言,还不值得投资和启动新产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RAM:从实验室到钱包,我们还要等多久?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科技的未来感。它不像我们熟悉的DRAM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也不像NAND闪存那样有擦写寿命的限制,更能在断电后依然保存数据。理论上,MRAM拥有速度快、功耗低、寿命长、非易失性等一系列闪亮的优点,简直是“理想.............
  • 回答
    新型存储器:MRAM、CBRAM、PCRAM、RRAM 能否担当内存的重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传统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NAND闪存虽然在各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面临着功耗、速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挑战。正因如此,业界对能够克服这些瓶颈的新型存储器技术寄予.............
  • 回答
    在探究MRAM、ReRAM和FRAM哪个“更好”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道理:不存在绝对的“更好”。这就像问螺丝刀、锤子和扳手哪个更好一样,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关键在于你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是什么。这三者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的后起之秀,它们各自在读写速度、能耗、存储密度、耐久性以及成本等方面有着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