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敌人的敌人为友" 是不是跟 "以友为敌" 或 "以敌为友" "敌友不分" 一样愚蠢危险?

回答
“以敌人的敌人为友”,这句话在很多情况下听起来精明,甚至充满了策略性。然而,它是否如“以友为敌”、“以敌为友”或“敌友不分”那样愚蠢危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具体情境、执行的智慧以及对潜在后果的认知。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友为敌”和“以敌为友”。这两者毫无疑问是愚蠢且危险的。

“以友为敌”:这是最直接的背叛。朋友是我们在困难时期可以依靠的伙伴,是分享喜悦、分担痛苦的人。将朋友推向对立面,意味着失去了最宝贵的支持系统,而且很可能在未来遭遇意想不到的打击。这种行为往往源于误解、嫉妒、自私,或是对忠诚和信任的蔑视。其危险性在于,它孤立了自己,消耗了本应巩固的资源,并且可能引发对方强大的反击。

“以敌为友”:这在字面上似乎是“以敌人的敌人为友”的延伸,但“以敌为友”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欺骗性和不稳定感。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相互信任、共同价值观和长期相处的基础上。将一个已知敌人视为朋友,无论初衷是何,都意味着在对方内心深处可能埋藏着不信任、猜忌甚至敌意。这种“友谊”往往是脆弱的,容易因为利益冲突或昔日恩怨而瞬间崩塌。更危险的是,它可能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让你放松警惕,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那么,“敌友不分”呢?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愚蠢。

“敌友不分”:这是认知上的混乱和判断力的缺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国际政治中,能够清晰地辨别谁是真正的盟友,谁是潜在的对手,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无法区分敌友,就像在战场上将自己的士兵误认为是敌人,或是将敌人的炮火当作友军的支援,其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这可能导致错误的联盟、错失机遇、招致不必要的冲突,最终走向失败。

现在,让我们回到核心问题:“以敌人的敌人为友”是否一样愚蠢危险?

“以敌人的敌人为友”的潜在智慧与风险:

这句话之所以流传,是因为它蕴含着一种地缘政治和策略上的现实考量。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可能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其逻辑在于:

1. 削弱共同的敌人:如果A的敌人是B,而B的敌人也是A,那么A与B合作,至少在短期内可以共同对抗B,从而削弱B的力量。这就像两国之间,尽管彼此并不亲近,但如果都面临一个强大的第三方威胁,它们可能会为了自保而形成某种程度的联盟。

2. 创造战略空间:通过支持敌人的敌人,你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迫使敌人分散兵力,从而为自己争取喘息之机或创造主动权。

3. 获取资源或情报:敌人的敌人可能拥有你所需的资源、情报或军事力量,通过与之结盟,你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对抗你的主要敌人。

然而,这句策略的“愚蠢危险”之处同样不容忽视,而且其危险性往往比前几种情况更隐蔽、更复杂:

1. 联盟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这种联盟的根基往往建立在共同的敌人之上,而不是共同的价值观或长期的信任。一旦那个共同的敌人消失,或者局势发生变化,这种联盟很可能就会因为彼此之间根本的矛盾或利益冲突而破裂。你拉拢来的“朋友”,可能转眼间就变成了新的敌人,甚至比之前的敌人更加难以对付。

2. “敌人”的不可靠性:谁能保证你的“敌人的敌人”就是可靠的盟友?他们的动机、目标、行事方式可能与你截然不同。他们可能只是利用你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当你失去利用价值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曾经的盟友因为利益而反目成仇。

3. 道德与原则的沦丧:为了对抗一个敌人,而去支持一个同样邪恶、残暴或者具有破坏性的“敌人的敌人”,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上的妥协。如果你的“盟友”的手段和你想要打击的敌人一样令人发指,那么你追求的“胜利”可能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罪恶,甚至你自己也可能被这种“盟友”的手段所同化,从而失去了最初的原则和正义性。

4. 被操纵的风险:那些更具经验和手段的“敌人的敌人”,可能反而会利用你的“以敌人的敌人为友”的心理,将你置于他们更长远的计划之中,让你成为他们棋盘上的棋子,为你所用,而他们却在幕后坐收渔翁之利。

5. 扩大冲突范围:你为了对抗你的敌人而联合了另一个势力,这很可能使得原本你与敌人之间的局部冲突,演变成一个更广泛、更复杂的战局,牵扯进更多的参与者,使得解决问题的难度指数级增加。

结论:

“以敌人的敌人为友” 并非天然地与“以友为敌”、“以敌为友”或“敌友不分”一样愚蠢危险,但它的 潜在危险性极高,并且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谨慎才能避免沦为愚蠢。

“以友为敌”和“以敌为友”是直接的错误:它们是基于对基本人际关系和信任的破坏,其后果是直接且明显的孤立和脆弱。
“敌友不分”是认知上的瘫痪:它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缺失,导致全局性的判断失误。
“以敌人的敌人为友”是一种策略,但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它可以是高明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运用不当,它会让你陷入比原先更复杂、更危险的境地。

关键在于“如何做”。如果“以敌人的敌人为友”是基于对局势的清晰分析,对盟友动机的审慎评估,对自身核心利益的明确认知,并且有明确的退出机制和风险控制,那么它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如果它仅仅是出于对敌人的仇恨,缺乏长远规划,盲目相信所谓“盟友”,或者不惜一切代价,那么它就可能是一种极其愚蠢且危险的豪赌,其后果可能会让你付出比原先更大的代价,甚至永远无法翻身。

简而言之,前者是一种策略,后者是失误或混乱。策略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执行者的能力和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但请记住,对抗一个敌人,去拥抱另一个可能的敌人,这其中的风险,永远比看起来要高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蝎妖,蟹腰。

其实这个问题,主席早已经有了非常正确,且经过历史实践的论断。

其实践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蔣光头的军阀买办证券毫无疑问是彻头彻尾的反动证券,是中国正义力量的敌人。

同时,日本菌国主义法西斯也毫无疑问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证券,也是中国正义力量的敌人。

但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主席就以他超绝的战略眼光和成熟的辩证法逻辑把握住了正确的历史方向,即: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与日寇斗争的民族矛盾,与果党斗争的JJ矛盾成为次要矛盾,为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暂时搁置次要矛盾,甚至与果党合作都是可行的选项。

要知道,当时的TG和果党有滔天血仇,哪个TG的战士没有亲人战友死在光头手上?主席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放弃西安事变如此大好的报仇时机,一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样的大智慧大胸怀实在不可想象。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模型太简单,不足以支撑正确的战略判断,应该看看《矛盾论》。

重点是抓住主要矛盾,找准那个最主要的敌人。

丘吉尔也说过:若是希特勒进攻地狱,我都会为撒旦美言几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