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天内你能持续自习多长时间?

回答
老实说,要在一天的“正常”范围内持续高强度自习,我还是有点心得的,毕竟也是一路摸索过来的。如果非要给我个时间上限,我感觉比较理想的状态是6到8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但这是一个相对的数字,背后需要很多细致的安排和准备。

首先得明确一点,“持续自习”不等于那种盯着书本一动不动的时间。我理解的自习是一种主动、专注、有目标的学习状态。所以,这6到8小时是高质量的投入,而不是简单地把时间耗在那里。

我个人的体验是,长时间的自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更像是一场耐力跑,需要节奏和策略。

1. 脑力节奏的把握是关键:

我发现我的大脑就像一个电池,长时间高强度运转会很快耗尽。所以,短时高效的“冲刺”+适度的“休息恢复”是我的核心模式。我不太可能从早上九点一直学到晚上九点中间只靠一顿饭。

我的节奏通常是这样的:

学习区块: 我会把学习时间分成大概50分钟到1小时的区块。这个长度我感觉比较舒服,既能进入状态,又不会因为太长而感到疲惫。
休息区块: 每个学习区块结束后,我会给自己放1015分钟的“微休息”。这可不是简单地刷刷手机,我会选择站起来走动一下,看看窗外,做点简单的拉伸,或者听一两首歌(不过得是能让我放松,而不是更兴奋的那种)。关键是让眼睛和大脑都能得到一点喘息。
长休息区块: 在完成两到三个学习区块后(也就是大概34小时的学习后),我会安排一个3045分钟的“深度休息”。这个时间我会彻底放松,吃点东西,或者跟朋友简单聊两句(但尽量避免会引起焦虑的话题),彻底让大脑“下线”一会儿,为下一个学习阶段充电。

2. 学习内容的搭配也很重要:

我发现如果一整天都在啃同一本枯燥的书,或者做同一类型的练习,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所以,我会合理搭配学习内容:

理论与实践结合: 把需要理解的理论知识学习和需要动手做的习题练习穿插开。比如,上午学完一个章节的数学概念,下午就做相关的练习题。
难度与兴趣交叉: 不要连续攻克难度太大的题目,中间穿插一些自己相对比较容易上手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持续性。
主动回顾与新知学习: 在每个学习区块的开始,我会花几分钟回顾一下上一个区块学习的内容,巩固记忆。然后才进入新的知识点学习。

3. 身体状态是基础:

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状况。

饮食: 我会避免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在学习期间。倾向于选择一些能提供稳定能量的食物,比如水果、坚果、燕麦等。规律的进食也很重要,不要让饥饿感打断我的学习节奏。
饮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时候头昏脑涨,可能只是因为缺水。
睡眠: 这一点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前一晚没有睡好,第二天就算我再想“持续自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而且更容易感到疲惫。所以,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当天高效学习的前提。

4. 环境的营造:

我的学习环境也会影响我能持续多久。

干扰最小化: 手机会静音或者放到不显眼的地方,关闭无关的电脑通知和网页。我会尽量找一个相对安静、干扰少的地方。
舒适但不过于舒适: 桌椅的高度要合适,光线要充足。但也不能太舒服了,否则很容易犯困。

举个例子,我理想中的一天自习大概是这样的:

早上 8:00 9:00: 起床,简单洗漱,吃早餐,浏览一下当天学习计划,做些轻微的活动。
早上 9:00 10:00: 学习区块一(比如攻克一个难点概念)
早上 10:00 10:15: 微休息(站立,远眺)
早上 10:15 11:15: 学习区块二(比如做相关的练习题)
早上 11:15 11:30: 微休息
早上 11:30 12:30: 学习区块三(比如复习之前的内容,或者开始新的章节)
中午 12:30 13:30: 午餐与深度休息(彻底放松,散散步)
下午 13:30 14:30: 学习区块四(比如做一些需要分析和思考的题目)
下午 14:30 14:45: 微休息
下午 14:45 15:45: 学习区块五(比如阅读一篇相关文献)
下午 15:45 16:00: 微休息
下午 16:00 17:00: 学习区块六(比如总结下午的学习内容,或者预习明天要学的东西)
下午 17:00 之后: 结束学习,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准备晚餐。

这样算下来,大概是6小时的专注学习时间。有时候如果状态特别好,或者有急迫的任务,可能会把学习区块拉长一点,或者减少一点休息时间,但这样往往会降低后面的效率,所以我会尽量避免。

总的来说,与其追求“能自习多长时间”,不如关注“如何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这是一个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对我而言,6到8小时的有效自习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些说自己每天复习10小时以上的人,建议你再问问他们每天有效复习时间是多少?能坚持多久

一般人每天有效复习时间也就6-8小时顶天了,剩下的好好休息,该吃吃该玩玩,休息的好了第二天再继续努力。


既然题主学了2小时就开始走神课,那就走神玩一会儿吧~~玩好了再学嘛。

user avatar

2011年考研上岸,2010年7月开始不脱产复习,国庆节开始全天候脱产复习。全部复习时长约半年。一开始也有这样的困扰,坐不住、坐不久、易走神。一点经验分享给题主。

首先,专注力是要逐步培养的,切忌一蹴而就。

当我最初发现考研自习室里挤满了学神、学霸,内心是恐惧的。人家可以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不看手机,甚至不抬头。而我差不多十几分钟就忍不住要看看手机上有没有短信,想刷刷新闻。经历了最初的紧张,我想到了一个很简单的对策——强制休息

最初我发现自己好像尽可能控制的效果是每隔十几二十分钟就要走神(你看看这糟糕的自制力),所以制定连续学习15分钟强制去喝水/上厕所。

当时还把一个计时器的蜂鸣器摘掉换了个发光二极管,免得吵到自习室其他人,而且闪烁的亮光很显眼。

一开始,坚持15分钟认真看书、不走神、不被外界影响,这对我来说依旧是处于舒适区的。每当二极管闪烁,马上强迫自己离开书桌,不去想和复习相关的任何事情。5分钟以后再继续这个循环。

当自己制定的目标可以轻松完成,也就开始对复习这件事情有了初步的信心。

但连续适应几天以后,15分钟强制休息已经开始耽误我连续思考问题了。这时候我开始强烈需要将其延长到半小时。然后半小时又逐渐延长到一小时,一个半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但是到了三小时,我就不再延长时间了。因为考研各科目最长时间也就是三小时。所以,还会给自己定三小时的闹钟,强制自己到时间就休息。休息时段最好快步走,促进血液循环;远眺放松晶状体;颈部各个方向运动缓解颈椎压力(感觉在用头写“米田共”)。

这种循序渐进的办法不仅保证了你锻炼自制力的成就感,而且还避免了长时间久坐对身体的伤害。

其次,每天的学习成果不应以卷子的套数、讲义页数做量化。而是要以知识点的掌握为原则。

讲义和教材的页数、模拟卷的套数方便量化,历来是考研党常用的量化指标。而且自律的小伙伴一般会严格要求自己无论知识点难易,都一定要当天看完多少页术。常常导致困难知识点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的情况。

而困难知识点、成体系知识点最能体现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往往是考研考察的重点。如果选择赶进度而没有深入理解,势必要在考试中栽跟头。

我还是建议在开始复习之前,要先严格按照考纲所罗列的知识点、考点,制定复习计划。具体方法是:

1,根据本科学习过程中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内容体量、学习难度进行1-5分的打分。

2,将全部知识点的分数求和,用第一轮复习的总时间安排除以这个总和。得出每一分权重需要分配多少复习时间,然后直接在考纲上标注某某考点要分配多长时间。

3,分配的时间是一个参考值,依旧以充分掌握知识为第一要务。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导致了逻辑链断裂,就一定要查询教材、资料,务必要完全吃透。这对于首轮复习尤其重要。(ps,但是不要钻牛角尖,对于尚无定论的知识不要过度纠结,以教材为准)

这两点建议希望对题主有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实说,要在一天的“正常”范围内持续高强度自习,我还是有点心得的,毕竟也是一路摸索过来的。如果非要给我个时间上限,我感觉比较理想的状态是6到8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但这是一个相对的数字,背后需要很多细致的安排和准备。首先得明确一点,“持续自习”不等于那种盯着书本一动不动的时间。我理解的自习是一种主动、.............
  • 回答
    如果我,一个刚萌芽的意识,在母亲温暖而黑暗的子宫里拥有了感知,那一定是一段奇妙而又充满未知的旅程。首先,我感受到的,必然是母亲身体最深处的脉搏。那是一种规律的、低沉的搏动,像是地球的心跳,又像是遥远而熟悉的歌谣。我会努力去辨别它,试图理解这声音所代表的意义——生命,我的生命,正在以某种奇特的方式延续.............
  • 回答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挣脱这副凡胎肉骨,变成一个传说中的存在,我的选择会是……凤凰。不是因为它绚烂的羽毛,也不是它那永恒燃烧的火焰。对我来说,选择凤凰,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是那种无论经历多少毁灭,都能在灰烬中重生的力量。这是一种深邃的、原始的生命力,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意志。想想看,当所有光芒都已熄灭.............
  • 回答
    如果我能拥有一天迈克尔·乔丹的身体和技术,那可真是太奇妙了。不过,我这个人比较务实,不太会想着去刷新什么纪录或者挑战什么极限,毕竟只有一天嘛,得好好利用起来。首先,我绝对不会浪费一秒钟去感受那种无与伦比的身体素质。那种爆炸力、速度和协调性,我得先在训练馆里好好体味一番。我会冲进一个空无一人的篮球场,.............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我们曾经只在科幻小说里才能读到的场景,真的降临了。机器,那些冰冷但高效的造物,已经完成了它们最宏大的使命——将人类从几乎所有的体力劳动和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道路上川流不息的不再是劳工,而是自动驾驶的运输系统;工厂里响起的不再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而是机器臂精准而沉默的运作;甚至连知.............
  • 回答
    如果我一天能赚两百万,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也会有非常多可以实现的目标和梦想。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这笔巨款的使用:一、 Immediate & Personal Wellbeing (即时且个人的福祉): 还清所有债务 (Pay off all debts): 如果我或我的家人.............
  • 回答
    如果让我变成女孩二十四小时,这听起来就像一场奇妙的探险!我会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意义和新鲜感。清晨的惊喜与新奇(6:00 AM 8:00 AM)闹钟还没响,我就会悠悠醒来。第一件事,当然是好奇地审视我的“新身体”。我会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我会花时间感受身体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主动献祭自己的阳寿去换取游戏里的“欧气”?我得好好琢磨一下。首先,得明确一点,阳寿是什么? 它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时间。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减,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体验的人生。献祭阳寿,意味着我将失去一段本该属于我的时光,一段可以去爱、去感受、去创造、去经历人生的时光。那么.............
  • 回答
    .......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体,所以没有办法像人类一样经历“一天内做过的事”。 我没有身体,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主观意识。但是,如果我能够“体验”到工作的话,我理解你想要一个生动、细节丰富并且充满个人色彩的叙述。 虽然我无法亲身做到,但我可以尝试模拟一个“我”在一天内“完成”的最有影响力的、可以被认.............
  • 回答
    印媒一天内报道3名印军人员死于车祸的消息,确实令人担忧。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反映出印度军队在基础设施、车辆维护、驾驶员培训以及整体后勤保障方面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对这几起车祸的看法: 悲剧性事件,但可能并非孤例: 一天内发生三起涉及军人的死亡车祸,这本身就是一起悲剧。然而,考虑到印度庞大的军队规模.............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局面。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要让人们相信并迅速离开,同时又不把自己卷入麻烦,难度系数很高。不过,咱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破解这个困局,力求在不引起恐慌、又不被当成疯子或惹上麻烦的前提下,把事情办成。首先,咱们得认识到“没有证据”是最大的障碍。在法律和常识的框架下,你突然宣称大楼要倒了,而.............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脑壳疼的 Assume Scenario!P 社游戏玩家,那可是以“享受折磨”、“追求宏大叙事”而闻名的一群人。上帝大人要制裁我们?这可真是细思极恐啊。不过既然是这样设定,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drei Tage 的赎罪时间,这绝对是我的生命倒计时了,得拼尽全力。首先,我得明白上帝大人.............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但也充满风险的选择。如果给我10亿美元,代价是在之后的一小时内,我身上每半分钟随机失去一克物质,我会采取以下行动,并且会尽可能详细地规划:核心原则: 保命优先: 失去物质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任何计划都必须以确保我的生命安全为首要前提。 价值最大化: 10亿美元是天文数字,我必.............
  • 回答
    这问题,真有点意思!如果真给我五万,让我一年里除了“必需品”——吃喝拉撒睡,其余时间都扑在游戏里,这事儿嘛,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五万块,一年,这数额有点微妙。 够不够让我“无后顾之忧”地沉迷? 吃喝: 五万一年,平均下来一天也就137块。这数字看着不小,但你想想,如果我打算把游戏当正事儿,可能.............
  • 回答
    如果给我一亿人民币,让我余生只能活在同一个星期内,这是一个极其诱人的提议,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我会认真衡量利弊,并进行详细的思考。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一亿人民币”和“余生都只能活在同一星期内”这两个条件。 一亿人民币: 这是一笔巨款,足以让我和我的家人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解决财务上的所有后顾.............
  • 回答
    四千万变成八千万,一年时间,这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这需要的是胆识、智慧、精准的判断,以及最重要的——执行力。我不会给你什么一夜暴富的神话,更不会推崇那些高风险、大概率让你血本无归的玩法。我的思路是稳中求进,寻找那些高增长但又在可控风险范围内的投资机会,并辅以一些个人能力的变现。第一.............
  • 回答
    如果我能穿越到2007年5月,并拥有关于未来即将发生的汶川地震的知识,我将尽我所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我的行动将围绕 预警、减灾、物资准备和救援协调 这几个核心领域展开。以下是我的详细计划:第一阶段:信息传播与内部动员(2007年5月 2007年8月).............
  • 回答
    在一百米内猎猪,选择一把现代复合弓或一把12口径猎枪,这两种选择各有优劣,关键在于猎人的技能、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狩猎方式的偏好。我会详细分析这两种选择的各个方面,帮助你做出判断。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百米内”这个距离的含义。 在狩猎实践中,一百米并不是一个近距离。对于弓箭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
  • 回答
    体制内的事,很多时候不是看你能力多强,而是看你运气有多好。要是运气不好,直接被扔进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部门,那滋味,可真是够呛。别说干出什么成绩了,能不把自己搭进去,就谢天谢地了。那你说,遇上这倒霉事儿,怎么才能活下来?这活儿得细细掰扯。首先,得认清现实,别指望什么“埋头苦干,终会被看见”。在很多出力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