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魔鬼在细节里》 (Devil in the Details) (这里我需要说明一下,市面上没有一本直接叫做《魔鬼在细节里》的著作专门讲述社会的残酷,但这个概念可以涵盖很多关于社会运作的微妙之处,例如官僚主义、人情世故、信息不对称等。因此,我将推荐几本与此概念相关的、能体现社会运作“细节的残酷”的书籍,并尽量将它们串联起来。)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by 贾雷德·戴蒙德 (Jared Diamond):这本书虽然不是直接讲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但它从地理、环境、生物等宏观角度解释了为何不同文明发展出如此巨大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导致了历史上的征服与被征服。这里的“残酷”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以及地理因素如何塑造了文明的兴衰,使得一些民族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预设了不平等。你可能会看到,人类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决定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残酷。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by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这本书让你看到,当个体置身于群体之中时,理智会如何被淹没,情绪和非理性如何成为主导。群体容易被煽动,产生冲动和暴力,并且容易盲从。这种“群体性非理性”是社会运作中一个极其残酷的面向,它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多数人的选择并不代表正确或公正。你可能会在书中看到自己曾经参与过的群体事件的影子,并且思考,在群体中,个体该如何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
《乡土中国》 by 费孝通:虽然费孝通先生的本意并非揭示“残酷”,但他在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时,那些基于血缘、地缘的“差序格局”以及裙带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和现实。这种“熟人社会”的运作逻辑,一方面带来了亲近感,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外人”的隔阂,甚至在资源分配上产生不公。这里的残酷在于,如果你不属于那个“圈子”,那么你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永远无法进入某些领域。